第133章 【一+二更】韩才人究竟做了什么?

之后两日,宫中一片安然。

因四月二十六是景华琰的万寿节,因此从确定了万寿节的仪程之后,姜云冉就忙碌起来。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跟以往一样,一到了春日,姜云冉就有些嗜睡。

这一日下午刚睡醒,姜云冉撑着床榻坐起身来,还靠在床头发了会儿愣。

青黛端着热茶进来,笑道:“娘娘醒了?”

姜云冉接过热茶品了一口,幽静的茶香平复了她的情绪,她眨了一下眼睛,这才有些醒过神来。

“醒了。”

“都忙什么去了?”

青黛就说:“小多去了御膳房,同御膳房的颜总管核对膳单去了。”

“紫叶去了织造局,说是今岁夏季的份例已经备好,需要仔细核查。”

“莺歌领着宫女们在库房清点,娘娘现在东西越来越多,库房放不下了,得重新收拾。”

说到这里,青黛笑了一声:“这满宫里,只有奴婢一个闲人,就巴巴来伺候娘娘了。”

姜云冉不由笑了起来。

“你可是最忙的了。”

她见青黛虽然眼神明亮,但到底比之前要消瘦些许,想了想,道:“宫里人手还是不足,你们都受累了。”

伺候她一个人简单,但要打理六宫事就难了。

姜云冉道:“一会儿让小宫人跑一趟,把尚宫局的穆尚宫请来,听雪宫得加人手。”

听到这里,青黛眼睛一亮。

见她满脸期待看着自己,姜云冉不由笑了一声,点了一下她的额头。

“你放心,肯定有你的红袖姐姐。”

青黛脸上一红,她看了一眼明亮的明间,见没有其他宫人在,这才低声道:“还是原来的人,真好。”

一个都没有少,大家都整整齐齐的,的确是大喜事。

姜云冉也觉得很好。

主仆两个高兴了一会儿,姜云冉就揉着眼睛起身了。

“娘娘最近春困得厉害,可要叫赵大人瞧瞧?”

姜云冉是最配合的病人,衣食住行都很上心,加上青黛和紫叶用心,到了元月时候,月事虚寒疼痛的毛病就已经大大减轻,几乎已经痊愈。

赵庭芳跟钱院使都来看过,商议过后,还是认为她已经好了将近九成,以后慢慢养变好,不用再服药。

这可把姜云冉高兴坏了。

天知道她多不爱吃药,可为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她还是非常听话的。

现在终于康复,这几个月的坚持没有白费。

刚好了半个月,她可不想再叫太医。

姜云冉摇了摇头:“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以往春日我都爱困,等到了夏日就好了。”

娘娘近来气色的确很好,眼神明亮,脸颊红晕,精神十足。思及此,青黛便放下心来,没有坚持。

等姜云冉梳妆打扮完,尚宫局的穆尚宫便匆匆赶到。

如今这长信宫里,听雪宫瞧着位置偏僻,却最是热闹,论说繁花似锦,没有任何宫殿能比得上。

即便是尚宫,也不敢怠慢姜昭仪,一听到宣召立即放下手中事,一刻都不敢多耽搁。

若是其他小宫女瞧见了,定会觉得稀奇,一贯严肃认真的穆尚宫,竟也有这般言笑晏晏的模样。

见到姜云冉,穆尚宫立即见礼:“昭仪娘娘,可有什么吩咐?”

姜云冉便笑道:“穆尚宫多礼了,赐座。”

待穆尚宫落座,姜云冉才道:“如今听雪宫差事繁忙,人手不足,还需另外调遣人手。”

听到是这点小事,穆尚宫心中一松,忙道:“之前梁大伴叮嘱过,道如今娘娘打理六宫事,责任重大,因此娘娘身边的宫人全凭娘娘遴选,另外职级上不做局限。”

一般高位妃嫔,身边可有承旨姑姑一名,上监一名,其余各职位若干,宫女总在十二人,黄门四人,这已经是极限了。

但梁三泰敢说不做局限,肯定是陛下的口谕,因此可以灵活处置。

姜云冉就知道景华琰大方。

她淡然一笑,并不显得特别动容,反而有一种游刃有余的笃定。

“既然如此,那本宫就直接点名了。”

她道:“之前本宫在织造局当差,同甄姑姑和红袖都很熟悉,两人都是宫中的老人,稳重老练,便一起转入听雪宫。”

甄姑姑其实同姜云冉并不算熟悉,但她能这样关照红袖,可见是个心正的人,听雪宫别的不缺,所需宫人必须要忠心不二,不能为外人所用。

听到这两人的名字,穆尚宫更是彻底放下心来,她道:“自全凭娘娘做主,职位上如何处置?”

姜云冉想了想,道:“甄姑姑是宫中的老人,既然来我宫中,自然要尊重,便封为正六品承旨姑姑,打理听雪宫内外诸事,红袖晋为管事姑姑,同青黛一起处置宫务,青黛负责尚宫局主事,红袖负责织造局主事,紫叶和钱小多负责御膳房主事。”

听雪宫众人都很年轻,最年长的钱小多也才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出去行走,并不太能服众。

宫中还是需要有年长的姑姑坐镇,方能内外统御。

姜云冉看过尚宫局几位姑姑,最后还是决定用甄姑姑。

甄姑姑已经成婚,不过早年丈夫去世,她又很得穆尚宫赏识,便还回宫中侍奉。

她是个温婉慈和的妇人,面容清秀,从容淡定,按理说不太能当一宫主事。

但之前在织造局时,姜云冉观察发现她是个非常坚定*聪慧的人,做事非常有条理,从不会意气用事,织造局的小宫女们也都很喜欢她,很听她话,便知道她御下有方。

青黛红袖等自然不用她紧盯,但那些年轻的小宫女们,还是需要有人教导的。

她要来甄姑姑,就是为了教导听雪宫中年轻的小宫女们。

穆尚宫先答应下来,道:“全凭娘娘做主。”

然后又问:“可再要几名小宫女?娘娘身边总要有人贴身侍奉。”

“不用,”姜云冉笑道,“青黛她们轮流侍奉我便是了,听雪宫这些琐事倒是不忙。”

能进听雪宫的人,不光姜云冉,就连景华琰都很慎重。

穆尚宫是得了口谕的,心里很有数,她道:“是,下臣明白了,娘娘放心,若尚宫局有得用人,下臣会尽心的。”

她很省事。

这两月相处下来,姜云冉对她的办事能力非常满意。

给了赏赐之后,穆尚宫就利落退下。

过了不过小半个时辰,甄姑姑和红袖就到了听雪宫。

一看到姜云冉,一向沉稳的红袖却倏然落了泪。

姜云冉还没来得及阻拦,她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几乎泣不成声。

“娘娘,红袖来了。”

从去岁分别,至今已有十个月。

红袖自己都没想过,她们几人还能再团聚。

这种圆满,在长信宫中尤其难得,难得的仿佛做梦一般,一切都那么梦幻。

姜云冉本来不想哭的,可她这一掉眼泪,姜云冉眼底都有些红了。

“快起来。”

她亲自扶着红袖起身,一把把她抱在怀中。

“回来就好。”

青黛站在一边,也跟着掉眼泪。

一时间,气氛竟有些伤感。

红袖又哭又笑,哽咽地道:“多谢娘娘,提拔奴婢。”

去年被贬斥离开听雪宫的时候,她只是个三等宫女,要不是有甄姑姑照料,几乎前途无望。

不过十个月,一切都柳暗花明。

姜云冉呼了口气,笑着拍了拍她的后背,青黛抹了一把脸,上前劝说:“姐姐莫要哭了。”

就连同红袖并不熟悉的紫叶都红了眼眶,站在一边要落泪。

紫叶虽然是司职宫女,只是因姜云冉身边的职位已经超额,她日常的俸禄同青黛一般,尊重一点不少,在听雪宫中,人人都要喊她一声姐姐。

姜云冉不用多言,她也知晓以后自己也有一席之地,因此形色如常,并不为此多有怨言。

倒是安静站在一边的甄承旨看了紫叶一眼,笑着上前同姜云冉见礼。

“见过娘娘,娘娘能信任奴婢,是奴婢的福气,奴婢以后一定尽心尽力,不让娘娘操心。”

她一边说着,一边轻巧拍了一下红袖的后背,把她同姜云冉分开。

这一打岔,伤感的情绪就慢慢散去,喜悦浮现心头。

包括钱小多、莺歌和蓝韵一起,众人一起侍奉在姜云冉身边,听她安排差事。

等姜云冉安排完,又认真同甄承旨道:“姑姑,听雪宫的宫人们,除了莺歌和蓝韵是老人,剩下都是新来的,之前青黛和紫叶差事太过繁忙,无暇教导,如今有了姑姑在,还要好好教导他们一番,好早日得用。”

甄承旨福了福,道:“娘娘放心,奴婢心里有数。”

她顿了顿,道:“青黛、红袖和紫叶不仅有差事,还要侍奉娘娘,差事很是辛苦,以后听雪宫的库房,奴婢会领着莺歌和蓝韵打理,等蓝韵上手之后,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莺歌眨了眨眼睛,问:“承旨,那我呢!”

甄承旨自然知晓她很得姜昭仪看中,因此便笑着说:“你啊,就老老实实做你的小八哥,逗娘娘开心便好。”

一群人都笑了起来。

姜还是老的辣,甄承旨随便一看,就知道姜云冉身边四司职的位置都已经安排好了,别看莺歌才十四,年纪是不大,可她那机灵劲儿,许多二十几许的宫女都比不上。

既然以后有更重要的差事,那库房就交给条理清晰,记性好的蓝韵打理,再适合不过。

差事落定,人头凑齐,姜云冉心情极好,她大手一挥:“小多,一会儿去御膳房,晚上再叫一桌席面,听雪宫要庆祝一番。”

众人齐齐说好。

就在这时,守门的刘晓瑞快步绕过影壁,站在寝宫之外。

“娘娘,彭尚宫亲自前来,说太后娘娘有请。”

姜云冉慢慢站起身,甄承旨淡淡问:“什么事。”

刘晓瑞毫不迟疑:“彭尚宫说,宜妃娘娘去寿康宫闹了起来,要把韩才人和冯采女都赶出锦绣宫。”

————

周宜妃已经安分守己数月。

时间愈久,她以前飞扬跋扈的模样就逐渐消弭。

众人好像都已忘记,曾经她是多么凌厉的一个人物。

之前周家的事发对她打击很大,加之大皇子当时身体有恙,所以她努力收敛了脾气,不再惹是生非。

即便之前因为大皇子之事同旁人也生过龃龉,到底不再如之前那般嚣张跋扈,也能听得进旁人劝说。

今日这一次,倒是不知为何,竟然闹到了寿康宫去。

倒是依稀有了曾经宜妃娘娘的影子。

姜云冉坐上软轿,问彭尚宫:“还请了哪位娘娘?”

彭尚宫没有犹豫:“下臣先请的慕容昭仪。”

姜云冉便明白,道:“可有什么缘由?”

“不知,”彭尚宫叹了口气,“宜妃娘娘一到寿康宫就闹了起来,太后娘娘不知关节,这才让下臣把两位娘娘请去。”

姜云冉思忖片刻,对钱小多道:“你去一趟乾元宫,务必请陛下去一趟寿康宫。”

彭尚宫又犹豫起来。

“昭仪娘娘,这……”

姜云冉摆手,道:“锦绣宫中有大皇子,自然马虎不得。”

彭尚宫心中一紧,立即道:“是下臣考虑不周。”

姜云冉没有多言。

顺着宫巷,一行人很快就来到寿康宫。

慕容昭仪同姜云冉前后脚到的,她聪明,知晓姜云冉肯定会来,此刻正在宫门口等。

两人相见,不约而同颔首致意。

一路穿过桃红柳绿的花园,待进了寿康宫正殿,气氛一瞬便沉寂下来。

仁慧太后坐在主位上,正蹙着眉揉额角。

下手边,只有周宜妃端坐在椅子上,她面色严肃,薄唇紧抿,一看便知心情不佳。

堂下,韩才人和冯采女两人垂眸静立,不敢言语。

听到脚步声,仁慧太后没有抬头,只叹了口气道:“不用多礼,坐下说话吧。”

姜云冉同慕容昭仪便坐在了周宜妃对面。

慕容昭仪看了看几人神情,主动询问:“宜妃娘娘,今日所为何事?”

周宜妃睨了她一眼,最后目光却落在了姜云冉身上。

“我觉得宫中人太多了,很是厌烦,”周宜妃冷冰冰道,“便来求太后娘娘,把韩才人和冯采女分出去。”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不仅没有给出理由,甚至更让人疑惑。

看她的表情,显然同韩才人和冯采女有了嫌隙,这么多年都同住下去,此刻却是不能容忍了。

周宜妃直截了当:“姜昭仪,你意下如何?”

如今宫中处理六宫事的是姜云冉,她有权处置宫妃住处,不过今日周宜妃直接闹到仁慧太后跟前,又牵扯韩才人和冯采女,必然要让太后做主。

因此姜云冉便看向仁慧太后:“娘娘可有吩咐?”

其实宫中宫妃不多,比之先帝时少之又少,大多数宫殿都空置,安排两个小主再简单不过。

可今日这事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却很让人在意,这也是仁慧太后会请姜云冉两人过来的因由。

事关宜妃和大皇子,仁慧太后也很谨慎,不会随意做主。

“宜妃,”仁慧太后揉了揉额角,“你们之前不很和睦?韩才人和冯采女帮了你许多,对明宣也是照顾有加,因何非要闹到这个地步?”

周宜妃抿了抿嘴唇,她的目光在面色苍白的韩才人和冯采女面上扫过,最终还是道:“没有什么因由,只是觉得锦绣宫太吵闹,明宣如今睡得都不踏实。”

吵闹什么?

韩才人是柔顺性子,不声不响的,冯采女一心只读圣贤书,入宫来就为懋勤殿那些藏书的,根本不沾染是非。

周宜妃不说,仁慧太后也不能逼问,气氛就僵在了这里。

她叹了口气,看向姜云冉:“姜昭仪,你意下如何?”

藤球又踢给了姜云冉。

她柔声道:“太后娘娘,事关重大,来的路上臣妾已经请了陛下前来,不如等陛下做主?”

仁慧太后愣了一下,她眯了眯眼睛,最终还是道:“也好。”

虽说是宫妃之间的不和睦,不过牵扯三人和大皇子,让皇帝处置最为适合。

仁慧太后和姜云冉都不沾手,才是最好的选择。

姜云冉倒是机敏,仁慧太后不由心中一松。

想到这里,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又叹了口气。

“宜妃啊,这宫里能住在一起终是缘分,”她很是慈爱,“若是今日把韩才人和冯采女赶出去,以后让两人如何自处?你总也要为她们考虑。”

周宜妃语气生硬。

“太后娘娘,此事全是臣妾自己的原因,是臣妾不能容忍,与她们两人无关。”

周宜妃倒也很聪明。

她一早就就说是自己嫌吵闹,这样让韩才人和冯采女面子上好过,事情也能好办。

劝到这个地步,仁慧太后也不便再多劝。

几人一下沉默起来,谁都没有再开口。

姜云冉的目光慢慢扫过两人,最终停在了韩才人的面容上。

自从知晓韩才人有异之后,姜云冉对她就多有关注,方才周宜妃说话的时候,她比冯采女显得要紧张许多,姜云冉几乎可以断定,定是韩才人做了什么,或者周宜妃发现了什么,下定决心把韩才人赶走。

一起赶走冯采女,是为了让借口好听,并非针对她们两人。

那么,韩才人究竟做了什么?

姜云冉也抿了一口清茶,就在这时,景华琰到了。

因是姜昭仪派人来请,乾元宫不敢耽搁,便是景华琰在接见朝臣,梁三泰还是入知不足斋禀报。

果然,还是姜昭仪的话最管用。

景华琰大步流星踏入正殿,先同仁慧太后见礼,才在主位一侧落座。

“宜妃要让韩才人和冯采女挪宫?”

景华琰干脆利落。

周宜妃见景华琰到来,面上也没有任何欣喜或者局促,她平静地请安道:“是。”

景华琰深深睨了她一眼,才看向仁慧太后:“既然如此,就挪宫吧。”

景华琰雷厉风行,理由都不过问,宜妃说如何便就如何。

有他一锤定音,仁慧太后也不再迟疑:“如今宫中宫室虽都空置,倒也不必兴师动众再修一新,细细算来,各宫都可安排。”

不过西六宫中,徐德妃重病,灵心宫几乎算是闭宫,不便安排;崔宁嫔的荷风宫住的人最多,长春宫后殿的东西配殿都已住人,也不好安排。

这样一看,两人还得安排在东六宫。

景华琰没有询问旁人,他淡淡开口:“韩才人入绯烟宫,侍奉照料贤妃,冯采女入望月宫,侍奉慕容昭仪。”

慕容昭仪愣了一下。

随即便起身,道:“是。”

景华琰这才看向姜云冉,语气骤然温和下来。

“姜昭仪,你安排两人挪宫事宜,这几日便办妥。”

姜云冉便道:“诺,陛下放心。”

景华琰竟是笑了一下。

说罢,他直接看向周宜妃,神情重新冷凝:“宜妃,你可满意?”

周宜妃面容依旧冷淡,她看都不看景华琰,只垂着眼眸看手指上的戒子。

听到这话,她淡淡道:“多谢陛下开恩。”

“下去吧。”

景华琰来都来了,自然要关心一番仁慧太后,他见众人要走,便道:“姜昭仪暂留。”

于是,姜云冉就被单独留了下来。

仁慧太后面色如常,等人都离开,她才叹了口气。

“这宜妃,太不省心了,还惊动陛下处置。”

景华琰倒是语气平和,他宽慰道:“这几日政事繁忙,今日倒是得了机会,来看望母后。”

这话很好听。

仁慧太后慈爱地笑了起来。

她看了看景华琰,说:“皇帝近来显得有些消瘦了,每到春夏时节,你总是不爱用膳,还是要多注意圣体。”

说着,她又叮嘱姜云冉:“姜昭仪,你日常务必用心,关怀皇帝的身体,尤其是膳食要格外注意。”

姜云冉便起身,道:“是,臣妾明白。”

仁慧太后看了看景华琰,又看了看姜云冉,不由满意笑了一声。

随着姚听月的离去,仁慧太后和姚家最后的坚持荡然无存。

姜云冉能看出来,仁慧太后对于姚听月的“逃避”十分不悦,但姚听月的性子跟她一般无二,都是固执己见,她已经做出了决定,便无法挽回。

既然姚听月坚持出宫,姚家也不能再选出第二个宫妃入宫,景华琰妥协了一次,不可能妥协第二次。

后宫之中,从此再无姚家的身影。

在辗转反侧数日之后,仁慧太后已经学会了释怀。

其实之前的坚持也不过是姚家一厢情愿,若是景华琰愿意,姚听月入宫便不止是贵妃。

贪心不足,到底是贪心不足。

景华琰愿意放姚听月出宫,又厚待大公主,已经是对姚氏的宽宥,若仁慧太后和姚家再坚持,反而会同景华琰反目。

还不如顺其心意。

既然景华琰喜欢姜云冉,这样抬举她,那仁慧太后也要“喜欢”她。

真心假意并不重要,重要的事,如今宫中掌管东西六宫事的,唯她一人。

当年的仁慧太后是被封为皇贵妃后才主持宫事,如今的姜云冉,只是昭仪就能统御后宫。

其实说到底,这后宫之中踩低捧高,跟红顶白,只要盛宠在身,自然可以为所欲为。

是,姜云冉的确暂时没有妃位,但她身后站着景华琰,有没有妃位根本就不重要。

不过,姜云冉可比旁人要机敏得多。

这几个月来,她的能力仁慧太后都看在眼中。

的确是个聪慧沉稳的人。

这纷乱的后宫诸事,短短几日就能迎刃有余,甚至不见一丝局促。

不仅皇帝爱重有加,独宠不休,就连宫中的宫人们也多敬仰。

这样的人,仁慧太后不可能同她过不去。

皇帝愿意捧着她,那仁慧太后亦然。

思及此,仁慧太后的笑容越发慈悲:“你自己也要用心,好好调养,争取早日诞育皇嗣,让哀家也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