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死讯腹腔依旧有些涨疼
她们进门进得匆忙,缠在一起喘息。
房内连灯也未来得及点上,只在倒入榻上的刹那,借末夏夜里一缕浅淡月光,看清彼此起伏的轮廓。
唇和肌肤相触时带着颤抖,钟薏一度以为他只是吻她,可下一瞬,一点湿热不合时宜地滑过颈侧。
她怔住,微微仰头,手指落在他发间将他拽开。
他又在哭。
卫昭眼尾透红,声音低哑:“今日之后,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再见……”
话音刚落,他像是说不下去,低下头,将面颊贴在她锁骨与胸前的骨缝处。
钟薏抿了抿唇,想伸手擦掉他脸上的泪——可男人歪头避开了,脸埋在身前,把泪水抹在上面。
她愣了一下,收回手。
从早晨起就压在心口的那点空落,在此刻一下子漫了上来。
钟薏抿了抿唇,开口:“……你得写信给我。”
“像我半月写一封信给师父那样,把你做了什么都说清楚。”
他蹭了蹭她的肩头,应:“好。”
她顿了顿,补上一句:“要韩玉堂背书,不然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又在发疯。”
呼吸吹过,泪水沾过的地方有些凉,颤颤立起。
“漪漪,我说过要你当皇后。”卫昭嗓音沉沉,盯着它们,倏忽间张唇。
“……这话不会变,位置给你留着。”他过了半刻,才续上话。
她来不及回答。
许久没有吃东西,胃口不好,只能先小口吃些。
即便如此,腹腔依旧有些涨疼,骨头缝里都泛着钝钝的酸意。水色的眸子微微眯起,看着帐顶斜斜勾出的那一缕纹路。
皇后……
她都不会回去了,皇后让谁当有什么关系?
雨后的潮气还未散尽,钻进屋中,连带着周围也是朦胧,汗水从脊背滑下,贴着里衣慢慢浸出痕。手指坚硬,把布料弄乱弄湿。
一切似幻似梦,只有眼下的呼吸、亲吻是真的。
胳膊在夜里像被月色濡过,雪腻纤长,泛着柔光,搂在他颈后,像一缕缱绻不散的香雾,轻轻勒住他。
钟薏和他贴着,沉甸甸的胸口被压住,贴得发闷。
他还在说,声音低冷,多伸出一指:“我做的那些错事,五马分尸也抵不了。”
/
他继续,“被杀的那些人,我已让户部办妥了田契金银,一家一家送过去,日后至少两代人不必再为生计发愁。”
这是他应该做的。
钟薏眉头皱起,侧过脸贴着枕面呼吸,只留下发红的耳根,紧闭着唇“唔”一声,表示她听到了。
她抬起手想遮住眼,却在抬臂那刻察觉自己整条手臂已泛起一层绯色,连指尖都在轻轻发颤。
她不得不想起卫昭的手。
那双手生得极好,骨节修长,薄茧均匀,连关节的起伏都精致得像玉雕,像是天生便执笔的。
这些日子他一日日在药房后头烧火、做饭、洗衣,指腹磨得更粗了些,却还是那样好看。
如今腕骨一翻,用的是什么手势她都一清二楚。
“你不想回京,留在这儿、去别处,都无妨。”
温热的呼吸打在她身前,“漪漪若是不想一个人……也可以找个人陪着你。”
此话一出,钟薏以为自己听错了,突然挪开胳膊,整个人往后退了半寸。
她望进他眼里,那双眼黑亮平静,看上去不带任何情绪。
那一瞬,她心头“咯噔”一声。
先是愣怔,茫然,继而怒火翻涌。
她冷声反驳:“我未来怎么过,要不要一个人、要不要别人——都由我自己决定,跟你有何干系?”
她还瞪着他,指尖却突然到底。她一下喘得更急,腿也下意识地一颤,夹也不是,放也不是。
气势瞬间泄了大半。
“漪漪,”他拇指揉了揉,“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是,”他抬起另一只手,缓缓探来,食指轻巧地探入她微张的唇,捏着湿红的舌尖。
他低头在她耳边,“只要你过得好,再如何也无所谓。”腔腹空落下来。
她还未来得及回应,他抽出手,轻贴了贴她的面颊,垂眸开始拆解。
磨人的痒意褪去,像潮水一样让人猝不及防。
钟薏稍稍清醒,意识也跟着慢慢浮上来,继而升起疑虑。
先不说他平日如何,以她要掐死他他都贴上来的性子,就算两人分开,他怎么会心甘情愿说这种话?
不像是放手,更像是……
她盯着他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嗓子紧了紧:“你是不是又瞒着我什么?”
卫昭没有立刻说话,只是低头笑了笑,认真将缠在一起的裙带解开。
“我从不瞒漪漪的。”
他说着,伸手从腰侧绕过,轻轻扣住,把她拉起来坐着。
语气一如既往地温柔,唇贴在她耳畔,近乎哄诱地开口:“我怕伤着你……自己来,好不好?”
后腰发软,钟薏听着他的否认,被带着跪起。
他像是累了,背脊贴上榻褥,自顾自躺下。喉结动了动,眼睛盯着她不放,缓慢伸出手在微红的膝盖处摩挲。
有些烫,有些潮湿。
她感受到他缠来的目光,心神混乱,眼眶开始发热。
钟薏不知自己到底在混乱什么,是他体贴地说出“可以找别人”,还是他说这话时眼睛里那副温和的、像是真的放下了一切的模样。
她仔细瞧着他,看不出是不是伪装,可他现在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神又那么熟悉。
心像是被细针扎了一下又一下,绵密又刺痛的触感传来。
她为什么要管他瞒不瞒着自己?像他这样讨厌的人——
钟薏压下情绪,突然伸手撑在他的腹部,挪着身子坐过去。
“是,卫昭。”
她只是贴上,短暂滑过去,又提起腰离开。
脊背窜起麻意,但自己尚且可以控制。她扫过他脖
颈那道骤然绷起的青筋,如愿看到他陡然急促的呼吸,提起唇角。
“像你这样的人,日后一个人过得不好,也该找人陪着吧?”
她垂下眸子,盯着另一个他。
他太虚伪,惯常把自己藏得滴水不漏,让人分不清真假,可他不一样,渴望什么都表露在外,丝毫遮掩不住。
/
她手抚上去,看着他难辨的神色:“怎么不说话?”指尖忽然用力,掐住。
卫昭原本仰卧着,像是在极力忍耐。
下一刻,他骤然坐起,单手扣住她的手腕。
“漪漪还真舍得……”他低笑一声,鼻息喷在耳侧,烫得厉害。
她拉开距离,双手推他的肩,他顺势又躺下:“不许动。”
宵夜不能随便吃,山药伤胃,吃多了反倒不好。
她这样坐着,可以把他所有神情尽收眼底。
唇边懒洋洋的笑,沿着腰线蜿蜒的青筋,还有颈边被月光映得晶亮的水光。
出口的话断断续续,还是被她撑着说完:“像你这样的人——你若真有本事让旁人受得住你……我倒乐意看看。”
钟薏忽然想起曾经在钟府时学过的骑马。
瑶光温顺,在平地走时踏蹄极轻。每次骑上它,刚开始背脊稳稳的,连裙摆都晃不起来。
可若是用鞭子抽它,它撒了性子,便再也不受控地狂奔起来。身子会被颠得发颤,腰下发麻,整个人快要滑下去,手肘只能撑在它背上才勉强稳住姿势。
“漪漪?”他不回应她的话,反而关心她身子,语气低柔。
钟薏实在提不起力,趴倒在榻上,腰软得像泡进水里的花枝。
男人起身离开。
她头脑昏沉,只顾着喘息,感受到身边的热度退去,慢慢闭上眼。
——走就走吧。
极轻的动静传来,他把桌上的火烛点亮,满室霎时被灯影填满。
她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他从后方压进怀中,手掌顺着发烫的腰窝贴上。
/
钟薏身子猛地弹了一下,又被他按住腰肢。
“像我这样的人——”卫昭拉长了语调,重复。
“若真一个人……确实挺可怜的。”
说着,舌尖带着热意,从她耳廓舔过,如愿看到那片原本就发红的柔肉,迅速从淡粉染成通透的嫣红。
钟薏骤然蜷了下脚尖,脊背发颤,伸手扒开被褥,钻进去。
“你说得对,漪漪。”
他吻着她的脖颈,气息掺着笑,“我怎能不找个人陪我。”
所以——必须是你陪着我。
卫昭掐住她的腿肉,一下吃得太饱,钟薏涨得难受,听他这话,几乎喘不过气来。
“回了京城……无人可以管你,便是三宫六——”
话未说完,被褥一掀,她猝不及防地抬起头。
卫昭脸色骤变。
一双通红的眸子出现在他眼前,湿漉漉的,像是马上要有泪落下来。
“你干什么!”她见到光,声音突地抬高吼他。
“漪漪……”
卫昭手忙脚乱地将她捞进怀里,抱得太紧,几乎要把她揉进自己胸口,“我错了,是我嘴巴贱——”
他握着她的手,用力拍在自己脸上,响亮几声,“我不找谁。我谁都不要,回去就锁宫里,半月给你写一次信,不,一日一封,天天写……”
“然后一个人老老实实孤独到死……”
“别哭……”
手慢慢抬起。
指尖颤抖着贴在他肩上。
然后,终于,缓慢地,回抱了他一下。
卫昭僵住。
“……漪漪?”他低下头,小心地试探。
怀里人没应,只鼻息微哽,埋着脸不肯抬头,脸贴着他胸膛。
卫昭轻轻施力,捧住她的脸,用指腹蹭去眼尾快要坠落的那滴泪水。
他哑着嗓子,“漪漪会舍不得我吗?跟我一起走……好不好?”
钟薏顿了一下,却摇头。
“我已经习惯这里了,这里很自由,有人信我、找我、依赖我……”
“卫昭,我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真的活着。”
“那我留下来。”他很快回答。
她看着他,又只是摇头。
“你是皇帝,你要为全天下的人负责,不该这样赖在这里。”
“信……还是半月一封就好,我也没那么多时间看。”钟薏别开脸,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眼底又起的水光。
“嗯。”
她又转过来,“回去把胳膊处理好,不然肉长不出来,会留疤,一个大疤。”
他身上那么多疤,真的很丑。
“嗯。”
“……好好活着。”
她声音发涩,几乎听不太清,说完不再看他,只把自己慢慢埋进他怀里。
“嗯。”
卫昭抱住她,一点点收紧手臂,像是在捧着世间最易碎的东西。
他差点以为自己可以不走了。
*
钟薏醒来时,榻畔空空荡荡。
她醒得比平日还早,只是昨夜又闹了一阵子,两个人都有些肆意,从榻上缠到桌边,帘帐翻得凌乱,连水盏都倒了一地。
记不清到底是什么时候睡着的。
此时辰时已过。
她坐起身,眼前一片清光。晨阳从窗棂斜斜照入,落在折起的被角上。
钟薏自己穿了衣裳,赤脚落地,步子不稳,还是一步步往外走。
小院一如既往整洁,今日又是艳阳天,瓦上的水珠被晒得蒸腾,掩着些雾气。
院子角落的晾衣杆上挂着他昨日洗过的衣裳,还未干,衣角被风吹得拂动。
她转了一圈,又去偏房。
床榻铺得整整齐齐,书案还在。
她盯着那张空荡的桌子看了很久,没说话,回主屋穿好鞋,如往日一般洗漱,给自己梳好头。
去给阿黄喂食,却发现他走前也喂过了。
她推开厨房门,灶台盖着,掀开一看,是温着的早膳。水缸满着,柴垛堆得密实。
钟薏将碗端出来,坐在堂屋门口的桌前。
屋里静得过分,连风穿过门都能听见细响。阳光落在碗里,照得什么都看不清。
她吃得慢,一口一口。
吃着吃着,发现他居然把盐放多了,好咸好咸。
*
日子静静淌过,大抵是卫昭下令照拂,十方镇热闹得有些过分。
街口的茶肆新添了三间,码头也增了来往的客船,连药坊侧门前原本坑洼的老巷子,也被铺上了光亮的石砖。
废弃的街角处被铲平,传言有什么官人要在那儿修一座极大的院子,进进出出的工匠极多,路过的马儿都要侧身避让。
再照这样下去,这地方怕是早晚要从“十方镇”改叫“十方城”了。
来人越来越多,药坊也越发忙了起来。
有人来看病,有人抓药,有人寻她开方子,也有的人只是来看她。
疫病册子被她和王秋里一道改了好几次,终于发下去,流传得越来越广,对乡里人帮助极大,她也成了小半个名人。
钟薏每日在一堆事务里团团转,有时忙得连坐下歇一口气都难。
不过她仍旧会为了几味药来回奔波,跑得满身尘土;每隔几日,也仍旧会去陆大夫那里上课。
董娘子来时见她如此忙,劝她请个伙计,钟薏却始终没请。
她算着账,攒着银子,准备再多攒些就去租一块药圃,要大一点,种一些平日难寻的药材。
董娘子把她看了又看,一连观察了好些天,才小心问:“你……朋友走啦?”
钟薏一愣,笑着点了点头。
只有在深夜,万事寂静,风吹过廊下时,她才坐在堂屋里面,拆开京城来的信。
他很守诺,半月一封,不多不少,每次被一个面上裹着黑布的侍卫送来。
流水账一样写自己都干了什么,谁和谁又在他面前据理力争唾沫四溅;谁说话很不中听;谁的折子字太丑很难认。
有时随信夹来几片花叶果子,说是长乐宫什么树新开的花。长乐宫的榻很冷,他深秋里躺着很难熬。
有一
次,竟寄来一幅画像,是她坐在檐下挑药时的模样,连弯腰时的姿势都画得分毫不差。
每封信还有韩玉堂落款,在角落小心附上一句小字:“奴才许诺,陛下所言句句属实。”
她看完也不回,连带着那副画,全都收在自己榻下的箱子里。
信里他似乎过得不错。
她也一样。
夏去秋来,秋去冬来。
随着新年的爆竹炸开,随之而来的,是卫昭迟了几日的第十二封信。
和他的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