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密信》矛盾

《密信》围读会的现场气氛突然有些奇怪。

缘是来自雷纬明和胡继周的两句貌似不对付的话。

剧组并不像观众们看到的岁月静好。项目在运行中, 各部门人员出现头顶上冒火的现象是常有的事。近几年网络环境不好,大多数事件都闹不大,放十来年前在现场打起来的都有。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摩擦倒好调解, 真让人消化不了的, 是导演与演员或是演员与演员之间的矛盾。有工作经验的都知道,领导斗法,殃及池鱼。主演真闹起来,一个不好,将会导致组里所有工作人员在项目进行的整个时间段, 无差别承担来自各方的精神折磨。

越大的项目越容易出现类似情况。《密信》的主创团队们也是没想到在剧本围读会上, 两位男主角能当着出品方制片人的面别苗头。

这两位咖位太大,没人敢插嘴。为了不引火烧身, 桌上的主创人员顿时把头低下,天鹅秒变鹌鹑。

林勇先作为港圈出身的导演, 在内地影视圈尚未闯出什么名堂,而雷纬明和胡继周是男演员里一线拔尖的那拨人,这种一边上一边下的配置,天生代表着他矮人一头。能在这个项目里立足,要么有关系,要么有人脉,哪一方面都不扎实的林勇先哪一个都不敢得罪, 为了保住工作,他的态度一直趋于中庸,所以这会儿也没想履行职责。

没人开口调停关系,胡继周和雷纬明更加针锋相对。

雷纬明的声音很坚决,“我认为《密信》的主线不是为了成长。”

胡继周斜眼看他,“何以见得?”

“我理解的剧本主要方向更偏向于「寻找」。”雷纬明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我看来,「大唐」是一个符号,他像个精神寄托。他是国,也是家。”

胡继周似乎挺不屑于他的发言,“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精神层面,而是整体。《密信》整体来说是个公路片,一条路是需要有头有尾的。你说你理解的方向是寻找,那我问你,三个主角最后寻找到了什么?如果他们寻找的东西有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他说完不给人插嘴的机会,牢牢的把主动权抓在手里,“曾在常寻找的是什么?”

雷纬明只能后退一步跟上他的节奏,“战功,还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他后来得到了。”

“那是明面上的荣誉,”胡继周大手一挥,“他心底里想要寻找的内容,你具体思考过吗?”

雷纬明不可能一直被他带着走,他反问,“老罗找到了什么?”

胡继周也实在,实话实说,“我觉得他什么也没找到,所以我才会这样焦躁。”

他说完,转头,一双周边布满细纹却炯炯有神的眼睛盯准了编剧组,“编剧老师。”

被点名的编剧偷偷吸了口气,他的态度还算镇定,“胡老师,我不太懂您的点。”

“那您先听我说。”胡继周看起来有些咄咄逼人,其实是就事论事。“老罗这个人物,我找不到他立足的点。你说他是混饷的混子吧,唐朝繁荣,到高宗时期百姓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修生养息,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位老兵随军。就算需要,他这种遇事逃避,瑟缩其后的逃兵哪个部队能容得下他?出了事,老的躲在后面,小的上?正规军哪有这个道理。”

编剧被胡继周辩得开不了口,他终于找准机会,说:“我这儿有他的小传,您可以先过目一下。”

小传被传到胡继周手里,胡继周戴上老花镜开始仔细查看。

“不够丰富,”他看了一半之后说:“不够准确。”

如果连小传都回答不出他的疑问,编剧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他深深的生出一种绝望。

叶兴瑜听了半天,她也很感兴趣胡继周要的是什么,她以制片人的身份对编剧开口,“编剧老师既然有完整的小传,那么就说明你对人物是有完整的理解的。显而易见,胡老师现在需要的是一份说服。可以的话,你可以具体说明一下你在创作「老罗」这个人物时的心理历程。”

编剧听出叶兴瑜是帮忙解围的,顿时松了口气。他捋了捋面前的剧本,顶着胡继周专注的目光说:“那我就讲实话了。”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望向他。

“如前面提到的,《密信》是根据三位老师特别定制的剧本。在这个基础上,首先一个年龄设定就卡死了。接下来关于老师们各自的人设,我们也是在进行多方商议之下才总结出最有化学反应的组合。我们在三个人物之中加入了网络热门元素,比如「美强惨」、「天然呆」之类。”

胡继周皱眉,持续皱眉。

雷纬明伸手撑住了额头,他似乎不太能接受自己听到的信息。

编剧不觉,继续说:“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拼凑出了三个人的故事。首先是雷老师饰演的曾在常……”

雷纬明说:“这个名字有些拗口。”

编剧说:“按照制片方要求的,我们取了一个容易出梗的名字。后期宣传时,剧方会引导粉丝喊您「曾常在」。”

雷纬明转头看向制片人和出品方的队伍,“请问是哪位老师提出的这项要求?”

有人举手。雷纬明打眼一看,发现是灿星文化有限公司的。

这家公司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喜欢玩对赌,为了利益,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部分肮脏的商业手段一度刷新圈内演员认知下限。雷纬明对他们家“蝗虫”的名声早有耳闻,现在看到是他们主导了这件事,他居然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荒唐感。

偏生这个负责人还不觉得自己的要求有哪里不对,他主动问:“雷老师,有问题吗?”

别说雷纬明有意见,胡继周都觉得他的心态有问题,他皱着眉说:“你们这种强行缝合网络元素的行为……”

负责人的话说得有理有据:“只有这样才能赚到钱啊。电影不比电视剧,我们要赚目标客户的钱,就得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东西,就得在这个基础上精准投放热门元素。”

雷纬明半阴着脸说:“我可能不太懂市场,但是我想我需要的是一份比较好的剧本。”

他笑道:“雷老师,您先别上火,我们现在不就在开会完善嘛。”

他滚刀肉一般的态度让雷纬明气得不轻。

编剧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在屋子里安静了一两分钟后,他继续粘着剧本的页脚代表编剧群体发言。

“曾在常作为年龄中间段的人,我们设定他是最有梦想的……”

编剧的声音很干吧,让人完全生不起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廖源就把他的念白当伴奏听,他坐在友情出演的演员堆里,看着余寻光发愣。

廖源是非科班,纯选秀出来的艺人。他的名气达不到顶流那个地步,但也绝对不低。《密信》是个大项目,他公司也是和发行方有合作,才顺利把他塞进来露脸。

他今天不是第一次见余寻光,早在7月,在他常驻的综艺《移动小推车》上,他就见过来宣传节目的他。

对于他们这一辈年轻艺人来说,余寻光是一个绕不开的坎。他有作品,有演技,是众所周知,有口皆碑的好演员。他样貌好,技能好,路人缘好,他已经创下了播出作品连续6部收视破2,参演作品评分全部8.0以上的神话。

似乎所有的好事都降临在他身上。

廖源和所有人一样嫉妒着他。

现在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也抓紧时机在窥伺着他。

今天余寻光穿得同样朴素简单,衣服袖口周边都有了一层毛边,显然这件白衬衫是他常穿的服饰。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很白,认真听着编剧说着废话,看起来很有读书时的好学生样。

大家喜欢的好演员就是这个样子吗?

如果他学着他的样子,会有人喜欢他吗?

很奇怪。廖源觉得自己大概是疯了,他突然开始把自己带入余寻光,试图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编剧的絮叨终于结束,由于角度问题,廖源把雷纬明和胡继周松了一口气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

他们默契的不打算给予编剧的发言任何评价。其中,胡继周还转头看着撑着脑袋写东西的余寻光说:“结巴,你是怎么想的?”

火就这么突然被烧到他身上来了?

廖源试着把自己当成事件的主角。如果是他,他会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笑,然后他会说,编剧老师说得挺有道理,但是……

不对,不能说编剧有道理。胡继周和雷纬明已经很不痛快了,他作为主演,他要和他们保持立场一致。

剧组内部的站队问题经常出现,廖源早已经总结出,站队向来是个学问,跟对错无关,跟“拳头”有关。

他正在畅想着,看见雷纬明也顺着话头望向余寻光,顿时替他感到有压力。

代入自己,简直头皮发麻的感觉。

胡继周就像没听编剧说话一样,照着自己的节奏继续问:“余寻光,你认为冯知平寻找到了什么?”

然而,不像廖源想的那样紧张,余寻光对着两位前辈有些瘆人的态度十分平静,“他给战友们正名,将战友们的骨灰送了出去,他寻找到了一份结果。”

“那他自己收获了什么?”胡继周觉得这很重要。

“他走出了监狱一般的绿洲,走出了暗无天日的沙漠,他得到了自由。”不同于胡继周在「老罗」身上的纠结,已经完成人物逻辑自洽的余寻光回答起问题来显得十分轻松。

其实很多事不一定要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余寻光认为对冯知平来说,单纯的离开绿洲,摆脱孤独,就已经算是他个人的成功了。

他抬头回望向胡继周,“我觉得冯知平没有那么复杂,他就是简单的想带着战友们回去。”

胡继周皱着眉没说话。

叶兴瑜既然在场,她就不会让余寻光的话掉到地上去。她立马说:“听起来,冯知平是三个人中最坚定的。”

余寻光点头,“因为他所求很少。”

“其实大家的状态很对嘛。”江肇明也在这个时候开口,他先后对雷纬明和胡继周说:“曾在常固执,老罗迷茫,这不是跟剧本的设定一样嘛。”

叶兴瑜笑着给他捧哏,“还有个小呆瓜。”

这指的是余寻光。

不会跟着前辈的话说话的余寻光确实很呆,廖源这么想。

但同时他也认为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坚持己见的余寻光简直帅呆了。

胡继周皱着眉望向江肇明,他不是很想接受他和稀泥的态度,“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份能落定的点。”

他问所有主创人员,“老罗为什么逃避,仅仅只是因为老吗?”

他仍在继续用自己的节奏深挖人物的过去。

胡继周说完,雷纬明接着说:“我希望编剧团队能好好的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有始有终的完成一部剧本,比蹭观众热点写出来的……小品段子要有艺术欣赏性。”他说到这里,语气已经发硬,“我相信各位制片人花大价钱把我们请来,应该不是为了搞两个花花架子那么简单。”

在胡继周和雷纬明你一言我一语之后,会议室里的人还有哪里不明白的?

想歪了。本来以为是主演之间有矛盾,没想到把剧本一梳理,变成了演员和编剧在创作理解上的矛盾。

这个世界简直是个草台班子。

围读会中途休息,余寻光和叶兴瑜一起来到一个角落单独说话。

“我其实觉得一个编剧团队里人太多了不好。”只有对着叶兴瑜,余寻光才敢说真话。

《密信》的编剧组一共有6个编剧。

叶兴瑜也唏嘘,“没办法,圈子里,编剧不受重视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没地位,连带着的是剧本失去底层逻辑。这种情况小马遇到过好几回了。”

马霁明演偶像剧的。偶像剧圈子里,编剧的生存难度更是加倍。什么飞页啦,临时改剧本啦,现场改台词啦,都算基础操作了。

他有一次还气得跟叶兴瑜打电话说了脏话。他骂剧本简直是个公开文档,谁都能掺和着改一手。刚背的台词,因为对手演员要求改剧本,他就得重背。

凭什么这么欺负人啊?

叶兴瑜看余寻光皱着张小脸,嘱咐,“这事儿让胡继周和雷纬明闹去,你别掺和。”

看他俩的态度,估计还没完呢。

“知道。”余寻光清楚自己有多少斤两,“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也没有很大的能量。”没把握的事他也不能干。

他现在的地位有限,就算开口,也少有人肯搭理他。

他又有感而发,“不过雷老师和胡老师,他们真是个好演员。”

叶兴瑜为他的用词严谨点头,“你现在也算出去闯荡了,记得不要以己度人,不要对任何人有滤镜。要对人有戒备心,不要因为一个人专业好就觉得他人很好,然后付出真心。”

余寻光知道她是在教自己道理,老实听着,“我明白的。”

叶兴瑜笑了笑,孩子的乖巧让她的心情轻松不少。

“刚好跟你说,我会提前给你请好假,11月还是12月我要带你去开会。”

余寻光问:“哪个活动吗?”

“就是之前徽州电视台的制片人说的那档子事儿。”

那个所谓的青年演员扶持活动。

后来了解清楚了,叶兴瑜发现这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机会。为了保送余寻光,她还抓了湘南电视台,粤省电视台,鹏城电视台给余寻光背书。

“估计开完会就有结果了。”

选上了,余寻光就能吃上好几大碗公家饭。

余寻光险些忘了还有这事儿了。

叶兴瑜看着他,笑得奸滑,“我就是等着上面出结果,所以没给你接明年的工作安排。”

一年忙到头,也得给央视一个机会,不是吗?

说完她又想起来。

“小马下个月有部剧要上,你抽时间录个短视频帮他做做宣传。”

“好。”

今年公司没有开会,叶兴瑜又许久未见到余寻光,话匣子一打开,事情一件件的说,倒像是她这个做老板的在给他汇报工作。

“柯辛尧被我扔去演谍战了,主演。”她是真的觉得这个男演员长得不错。

“咱们工作室投资的吗?”

“对。女主角翁想想,同时担任监制。”

余寻光突然想笑,“家族企业。”

叶兴瑜懂他的意思,“嗯,网上确实有人这样说。”

她们几个姐妹,都要凑出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了,

余寻光又说:“柯老师演技很好的。”

“我知道。”不管别人怎么想,叶兴瑜对他很满意,她愿意捧他,“那部剧12月开机,哪天你有空去客串一下?”

余寻光想都没想,“好啊。”

叶兴瑜眯起眼睛嘻嘻笑,“给姐姐们争个噱头。”

余寻光觉得她太客气,“应该的啦。”

正聊着,江肇明过来了。

“你们俩躲这儿抽烟来了?”

叶兴瑜回头,伸出手,示意自己才没有干坏事,“说悄悄话呢。”

余寻光平静地喊人,“江总。”

江肇明看着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余寻光,你那部《故梦》演得好啊。”

余寻光挑眉,挺讶异。

叶兴瑜解释,“江总也投资了,现在电影都送展了,江总肯定看过原片。”

“看了。”就是看了才投资的。

余寻光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只有低头,“谢谢江总。”

“叫哥就行,”江肇明拍了拍他的肩,越看越满意,“怎么样,今天的围读会,没压力吧?”

“没呢。”余寻光本来就没当回事。他在金晷奖的时候见过雷纬明和胡继周打招呼,他知道他们是比较相熟的关系,他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争端来自于观念的不和,他不相信他俩会真的上火吵没必要的架。至于后面和编剧之间的小摩擦,他更加觉得正常。因为本就是编剧没有拿出足够说服人的东西,更别说还牵扯出资方对剧本指手画脚的事。

哪个演员愿意自己参演的剧本被粗暴对待?

江肇明还想说什么,叶兴瑜从她的方向看到余寻光的助理小米在探头,忙问:“怎么了?”

小米说:“外卖到了。”

余寻光跟江肇明客套道:“哥,一起吃口?”

“不了,我还有事。”闻弦歌而知雅意,江肇明当然不会继续打扰,干脆地转身走了。

余寻光便和叶兴瑜做到旁边的桌子旁,等着小米和易崇把外卖拿来。

菜品自然出自老表菜馆。

叶兴瑜不知道听谁说的:“这就是你打工的地方的手艺?”

“对,”余寻光把外送盒子掀完,略微期待的说:“你尝尝。”

叶兴瑜夹了一筷子,捧场,“嗯,是挺香。”

“姐,你能吃吗?”

“能啊,有我的份吧?”

“有的。”

她又道:“听小米说你跟人处得挺好。”

易崇在旁边说:“小鱼去哪儿都招人喜欢。”

“我没别的意思,”叶兴瑜解释一句,“我就是想跟你说,朋友之间的关系要长久维系,光靠感情是不够的。所以有能帮的地方,你多少帮点,也好让别人多想着你。”

就像余寻光对王文质那事儿干的,那叫一个无师自通。

叶兴瑜甚至帮余寻光琢磨,“那老板要是能吃得下量,剧组的盒饭倒是可以找他负责。”

余寻光仔细考量一番,觉得不行,“他那儿是小店,而且人家是主要做堂食的。”

再说,后勤这方面,应该已经提前确定好。现在他要推荐人,可不就得得罪人?

“嗯?”叶兴瑜稀奇地看着余寻光,“你进步不小呀。”

余寻光撇了撇嘴,“我本来就不是那种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他以前只是懒得想。

掏出一个盒饭,余寻光递给她,再次确认,“这么多,你能不能吃?”

“可以,放下吧。”叶兴瑜现在已经不减肥了,自然是有多少吃多少。

吃完了攒点力气,下午还得应付胡继周和雷纬明呢。

林勇先一开始的计划还真没错,《密信》围读会的五天里,有三天是用来给两位主演磨剧本了。

胡继周和雷纬明非得把剧本琢磨得半点问题没有,才肯点头通过这项环节。

后面的两天,余寻光在和两位前辈一起对词。

雷纬明在整理语气,胡继周在合适的加入川省方言,余寻光在通过口语环境重新以结巴的形式断句。

五天后,剧本围读结束,《密信》开始定妆。

余寻光被分到了一套破旧的军装,和鸡窝一样的发型。

比起战士,他更像个乞丐。

不,冯知平绝对不是乞丐。

余寻光对着镜子,仔细的调整仪容姿态。

他正在慢慢靠近冯知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