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姜军庆回来的时候, 姜国庆的假期还没结束,两兄弟也是见上面了。

这还是姜乐头一次见他二哥哭。

二哥回来后还说了火锅料的事,他这次出车带了火锅料, 不仅张彪, 车队其余的汉子都说这火锅料好,还问姜军庆卖不卖。

姜军庆没给准话,回来跟姜奶奶说。

姜奶奶一听, 就说:“我一个老太婆, 一天天也没啥事, 不就是做个火锅料吗?能做。”

姜欢贴心小棉袄,不放心道:“奶, 你一个人成吗?”

她才听幺儿说, 可能很快就要恢复教育了, 她要去上学, 也帮不了她奶。

姜奶奶说让她想想, 想了半晌道:“要不我叫个老姊妹来一起?”

赵美莲一听, 就懂了:“娘, 你要叫陈婶子吧?”

陈婶子跟姜奶奶年纪差不多大, 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倒是孝顺,可惜嫁的远, 这年头交通不便,一年半载才回来一次。

陈婶子平时跟着儿子过,可惜儿媳是个厉害的, 儿子也是向着他儿媳,陈婶子一天天日子不好过。

陈婶子女儿还说,要把陈婶子带过去跟她一起住, 陈婶子没答应,抹着眼泪说:“我知道闺女孝顺,可咋能真跟着去住,女婿也有爹娘,我住过去算啥?我要是没儿子也就算了,有儿子过去住像啥样?人家不得戳我闺女短处?跟儿子住,他咋混,也给吃给喝,就这么混着过呗,也没多少年活头了。”

陈婶子儿媳儿子确实还没混到克扣吃喝的份上,就是隔三差五的受受气。

姜奶奶点点头:“桂花那儿媳儿子为啥说她?就是嫌她贴补不了家里,她要是能贴补家里,日子也好过一些。”

至于不跟儿媳儿子过,显然不现实。

姜乐听完,觉得可以,不过他还是提醒:“奶,火锅料的配方是你琢磨出来的,这就相当于秘方了,要是陈奶奶跟你一起做,肯定会知道方子,你也没办法防着。”

姜奶奶明白姜乐的意思,让他放心:“我信你陈奶奶,我俩认识也有三四十年了,她不是那样的人。再说,奶做火锅料,能卖出去,是有你二哥这条门路,其他人知道了,最多做着自己吃。”

姜乐一想也是,看来他奶确实已经考虑的挺全面了:“那您就跟陈奶奶说说吧,有个人帮你,没那么累。”

家里其他人也没啥意见,不过得在后院里盘个锅灶,以后专门用来炒火锅料,后院是砖墙,除非有人趴墙上看,不然也不知道她们在干啥。

盘锅灶这事简单,姜德说:“咱之前盘炕还剩了些砖,我跟国庆军庆一会儿就弄好了。”

姜乐又怕姜奶奶累着,毕竟也六十多了。

姜奶奶说:“我一天天闲着也心慌,有点事干也挺好,炒的时候一次少点,累不着。”

赵美莲说:“下了工我跟你爹帮忙,重活不让你奶她们干。”

姜乐这么一听,就放心了,而且火锅料买一次得隔段时间吧,也不至于天天需要炒料。

隔三差五忙一天,也还好。

一家人把该商量的都商量好了,姜奶奶就去了陈桂花家,村里人家平时大门都是敞开的,她进去,就听到陈桂花的儿媳又在嘟嘟囔囔的说些啥。

陈桂花已经习惯了,全当没听见。

姜奶奶进去特地扬声喊了一声:“桂花。”

果然,陈桂花的儿媳立刻没声了。

姜奶奶在陈桂花身边坐下:“桂花,我跟你说个事,你看成不成。”

陈桂花跟姜奶奶差不多大年纪,但明显比姜奶奶苍老一些,跟红光满面的姜奶奶精神气看着都不一样。

其实姜奶奶平时也忙活,但是两人处的环境不一样,心境也肯定不同。

姜奶奶在心里叹了口气,就把事情说了,陈桂花听完,说:“就给你帮帮忙,咋还能要工钱。”

陈桂花儿媳在里面竖着耳朵听,听到这话,没忍住出来了,她婆婆就是个傻的,干活咋能不要工钱?那还不如在家给自己家干。

姜奶奶见陈桂花儿媳出来,当没看见,说:“咋能不给你工钱,又不是帮一天两天,我做那个料,也是我家国庆要,要得多,有的忙活。”

姜奶奶没说这是用来赚钱的,她相信陈桂花,可不相信陈桂花儿媳。

陈桂花听完,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她儿媳妇就先说:“娘,我觉得春花婶子说的对,你要是不要工钱,春花婶子得不好意思了。”

陈桂花哪里不知道儿媳在想啥,她歉意的看向姜奶奶。

姜奶奶道:“一天给你算三毛,这活不算轻,但我儿媳儿子下了工会过来帮忙干,咱俩也不用干多重的活,工钱先这么定。”

陈桂花儿媳一听,眼睛都瞪大了,一天三毛,一个月就是九块,国营厂刚进厂的工人,一个月才十五呢,而且人家还是年轻人,陈桂花一个老太太,这个价不错了。

当然,按照姜奶奶说的,肯定不是天天干,但哪怕是隔三差五干,一个月也有几块钱,那也是个进项。

姜奶奶注意到陈桂花儿媳的反应,继续说:“我提前给你说那天要干,你在家就歇好,不然去了干了一会儿就喊累,我总不能白给你开工钱。我是看咱关系好,先找的你,要是你干不了,我就只能找别人了。”

陈桂花没吭声,她知道这话是说给她儿媳听的。

果然,陈桂花儿媳一听就急了,当即道:“春花婶子,你就放心吧,我保证让我娘在家里好好歇着。”

说完,又笑呵呵道:“你看看,要是你那边还缺人,把我也叫上咋样?我手下勤快,也不怕累。”

姜奶奶打太极,说再看吧。

陈桂花儿媳不管她答应没答应,反正她婆婆去帮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她心情很好的哼着歌,叫‘娘’都叫的亲了:“娘,你好好歇歇,跟春花婶子说说话,我去做饭去。”

等她走了,陈桂花抹了抹眼泪:“春花,你说说,我咋谢谢你啊。”

姜奶奶拍拍她的手:“本来我那边就缺人,那工钱,我没说实话,那活不轻,哪能只给三毛,这不是欺负人吗?但也没多多少,给你开五毛,你手里存点,别都给出去。”

“咋……咋就给这么多?”陈桂花一听,连忙摆手:“不成不成,一天三毛都够多了,我一个老婆子能干多少活,一天五毛我咋敢要啊。”

这年头,一斤猪肉才七毛钱,哪怕是一天三毛,干个两天多的时间,也能买一斤猪肉了。

村里这些人在地里刨食,一年的嚼头也才多少钱?她一个老婆子,咋能要那么多?

陈桂花就怕姜奶奶,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故意给她开的号。

“桂花,我知道你想啥呢。”姜奶奶道:“到时候一天到晚都得忙活,一天五毛真不多,行了,别推来推去的了,就这么定了。”

姜奶奶觉得推来推去烦的很,直接说定了。

陈桂花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心里下定决心,到了姜家,手脚勤快点,不能让春花这钱白花。

事实上,姜奶奶没打算用火锅料赚多少钱,给陈桂花开的工钱都是其次,她做火锅料,没打算卖多少钱,在材料的基础上,赚个辛苦钱就成。

毕竟都是自家孙子的朋友,姜奶奶抱着质朴的想法觉得,不能坑人。

说定了之后,姜奶奶就没多留,陈桂花那儿媳妇,她实在是看不惯,但是这是人家家事,咋样也不该她管,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了。

她走之后,陈桂花家吃饭了,陈桂花儿媳故意等着姜奶奶走了,才开饭,这年头,想吃饱都难,就别想着留村里人吃饭了,陈桂花儿媳过日子细发,就更不可能留人吃饭了。

就算以后姜奶奶要给陈桂花开工钱也不成,开工钱那是以后的事了,总不能钱还没捞着,先送出去一碗饭吧?不成。

陈桂花听儿媳喊吃饭,赶紧起身去帮忙,不然儿媳又该嘟嘟囔囔的说她“没眼色”,村里没有哪个儿媳敢这么说自己婆婆的,但儿子不说,陈桂花又是个好性子,也就这么着了。

谁知道今天陈桂花去厨房要帮忙,儿媳一转态度,笑呵呵道:“娘,端饭哪用得着你啊,就这么几盘,你歇着,我来。”

说着,又黑着脸冲里屋喊,虽说入了春,但是这两天还是有些冷,陈桂花儿子没事就窝在炕上睡觉,儿媳就喊:“狗剩,你耳朵塞驴毛了,一天天的,老娘给你做好,还得给你喂嘴里是不是,再不出来今天喝泔水!”

喊完,看向陈桂花,又是一副笑模样:“娘,你去等着吃饭就成。”

陈桂花:“……”

她没敢真歇着,还是帮忙端了菜。狗剩在里屋里听到动静,趿拉着拖鞋就出来了,被媳妇儿吼了,也没敢说话。

一家人坐着吃饭,狗剩见媳妇儿竟然给他娘夹肉,奇怪的看了眼对方:“你中邪了?”

“你一天天嘴净会放屁,不会说话就闭嘴!”又是一通骂,末了道:“你以后自觉点,家里有活就干了,让娘歇着!我要是看着你让娘干活,我扒了你的皮!”

狗剩:“?”看来真中邪了。

——

俞和衷从部队回来后,有了缺的材料,捣鼓了几天,真捣鼓出了一个洗衣机。

半自动的洗衣机,洗过之后捞出来,再扔到另一边,就可以甩干了。

姜乐激动不已,恨不得抱住俞和衷亲一口,总算不用自己手搓衣服了,虽然冬天一直用的热水,手也没冻着,但是自己手搓衣服,哪有用洗衣机爽啊。

“正好我要洗衣服,先试试用着咋样。”姜乐三下五除二,去平时睡觉的房间把脏衣服拿出来扔到洗衣机里,觉得有点少,又把俞和衷的衣服也扔进去,然后插上电,扭动洗衣机的开关,衣服和水立刻转了起来。

姜乐:“!!!”看着很可以啊,和他印象里的洗衣机没什么区别。

目前来看应该能洗干净。

等洗了一会儿,姜乐又把衣服从水里捞出来,扔到另一边甩干。

甩干之后,姜乐拿出来看了看,露出一个笑,冲着俞和衷道:“通过检验,洗的很干净。”

俞和衷却皱眉:“感觉还是有些麻烦。”

姜乐觉得俞和衷对自己要求有点太高了:“这比手洗快多了,哪里麻烦,已经很好了。”

俞和衷说:“衣服从水里捞出来,要是薄点的衣服还好,太厚的很累人,而且,别说冬天,像现在这样的天,你刚刚去捞衣服,手还是冻的通红。”

姜乐挠挠脸,后世倒是有全自动洗衣机,而且已经普及到他们村很多人都用上了,但是,他家里还是那个用了十来年的半自动洗衣机。

所以他用着还好。

不过俞和衷可能有点完美主义,姜乐就说:“这个简单,你可以做全自动……,不过我想起来,全自动要用自来水的,就算做出来咱们也用不了,半自动已经不错了,省了很多麻烦了。”

“全自动?”俞和衷重复了一遍。

姜乐就跟他解释,全自动和半自动的区别,后世还有洗烘一体呢,这种雨季比较多的,南方需求大一些,北方还好,衣服可以晒干,很多人还是喜欢用太阳晒一晒。

俞和衷听的若有所思,目前国内似乎还没有姜乐说的“全自动”,所以,他是也怎么知道的?

他依旧没有多探究,姜乐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不想说他全当不知道,什么都没有身边的人重要。

“……所以啊,半自动已经很不错了,等以后有自来水了,再想全自动的问题吧。”姜乐在俞和衷面前已经完全放松警惕了,装都不装。

俞和衷只好点点头。

他忙活着又做了一台洗衣机,说要送到姜家去,其他的不说,洗衣机确实可以省下一大堆家务活,反正材料还有多的,熟能生巧,他又做了一台。

姜乐和他带着洗衣机过去,要给家里人示范,赵美莲稀奇的围着转来转去:“这真能自己洗衣服?”

姜欢也凑过来看,见洗衣机里空荡荡的,不懂要怎么洗。

姜奶奶道:“让幺儿给咱们试试看不就知道了。”

众人一听,觉得有道理,然后姜乐示范了一下,衣服捞出来之后,还真洗干净了!

赵美莲拿着翻来覆去的看:“这个好,洗的挺干净,比人手拧的还干。也不用人操心,省了不少麻烦,你爹天稍微一热,衣服就得天天换,可算是不用天天给他洗了。”

姜乐轻咳一声,道:“贴身的衣服可不能丢进去洗啊,分开比较好,还有袜子这些,最好还是自己洗。”

姜奶奶点头:“是得自己洗,一家人都要用洗衣机,贴身的衣服哪能丢进去?还有袜子啥的,尤其是你爹的,臭哄的,再说就那点布料,自己洗脚的时候顺便一搓就干净了。咱们自己洗衣服的时候,袜子也不能跟衣服泡一个水盆里。”

姜德:“……”他脚有这么臭吗?

不过说的对,确实得分开,村里有个汉子,每次一靠近就能闻到他身上一股臭袜子味,人跟他说话都得憋着气,背后没少被人嫌弃。

听说他的衣服一天就跟臭袜子一起洗的,有时候臭袜子跟衣服放在一块,攒上几天,衣服都被腌入味了,洗都洗不掉,臭的呦,他自己可能都闻习惯了,一天天都没感觉自己是臭的。

家里人都是爱干净的,对此接受良好,姜乐放心了,他是想起以前他们村,有的人比较懒,直接一股脑的把衣服丢进洗衣机洗,……实在无法想象。

姜家有洗衣机的事,不知道又咋传开了,洗衣机大家倒是有听过的,听说过的人那都算见过大世面了,要说见过的,还真没有。

一个个都稀奇的想看,姜乐又被烦的不行,好在天一天天变热,村里人没那么闲了,要忙着上工,不然他得被烦死。

这天姜乐他们听到消息,学校半个月之后就要恢复上学了,姜乐和俞和衷最近就得参加初升高考试。

姜欢也要参加,她还没上高中呢。

于是,一行人在这天一起去镇上参加考试,姜欢有些紧张,姜乐安慰她:“姐,你怕啥,我看你进度已经到高中了,一个升学考试,肯定能过。”

说完,还用胳膊肘捅捅俞和衷。

俞和衷接收到信号,点头:“对,我哥说的对。”

姜乐:“……”

俞和衷跟他说话的时候,话还算不少,可一跟别人,就不怎么说话了,对方倒不是故意的,而是真的不知道说啥,姜乐能看出来。

姜欢深呼一口气,点点头,握紧拳头,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

考完试,一家人商量了一下,要不要在镇上租个房子,以后方便上下学。

不管能不能考上高中,也得去镇上,哪怕考不上,也是要上初中的。

当然,这种可能姜乐没想过。

姜欢:“镇上离咱家里不远,上下学挺方便的,用不着租房子住吧?”

她觉得租房子要花钱,实在没必要。

姜乐说:“不成,别的季节还好,冬天五点多天都黑了,咱们就算不上晚自习,五点多也才下课,只能摸着黑回来了。”

姜欢还想着节省:“要不咱冬天再租房子?”

“哪能这样?不说别的,哪家愿意只让你冬天租?”姜奶奶摇摇头:“欢儿,咱家现在有进项,别省着,该花也得花。口蘑又开始卖钱了,租房的钱还是有的。”

赵美莲和姜德也觉得需要租房,三个娃娃上学本来就累了,哪能还每天往回跑,租房就挺好。

而且有两个男娃照看着,他们也放心姜欢。

就这么说定了,接下来就要快点找房子了,毕竟十来天就要开始上学了。

姜军庆出车回来,听说他们要租房,说找车队的兄弟问问,看有没有合适的。

最后花了几天时间,找了三处房子。

有一处就挨着学校,走路几分钟就能到,另外两处稍微远一点,但本来就是按着上下学租的房子,也没多远,最多走路十来分钟就到了。

三人挑了一天时间,去看了房子,先去看了离学校近的一家,毕竟离得近,这个要是可以,后面都不用看了。

这年头大多都是一个院子一个院子的,院子里住了几户人,他们只有三个人住,自然不能租下来一个院子,所以只租其中一户。

去了第一家,姜乐就觉得不太成,这个院子大,但相对的,人员太复杂了,加上他们租的那户,一共住了六户人,少说有十来个。

而且,屋子太破了,又破又小,因为离学校近,租金还是三家里最贵的,姜乐一看就不太成。

姜欢原本对住在镇上这事,还挺期待的,结果看了第一家就大失所望,村里人都羡慕镇上人,谁能想到镇上的人好几家挤在一个院子里啊,房子也特别小,屋子还没村里的好。

“城里就是这样,不像咱们村里,你要是想盖个房,直接找村干部划一片宅基地就行,只要材料够,想盖多大都成。”姜乐说:“城里不一样,地都是钱。”

姜欢点点头,她倒不是挑剔啥的,就是感觉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三人又去了第二家,这个院子倒没住那么多人,加上要出租的,一共也有四户,别看少了两户,但感觉比上一个院子都安静了不少。

而且比上个院子的人素质好一些,没像上个院子,好像卯着劲占地方,自己门口的地方堆满东西也就算了,院子里也放东西,好像不放就吃亏了一样。

他们刚刚进去,还得躲着人家的东西,防止踩到。

这个院子感觉就好很多,最多有人给自家门口放东西,也没占公共的地方,院子没有东西,看着都大了不少。

而且,最让他们心动的是,这家院子有水井,不用去外面的公共给水站打水,省了不少事。

外面的公共给水站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呢。

还有这户出租的房子,说是按两间房一个堂屋出租的,就是后世说的两室一厅,但其实还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大小大概是能当个双人床的大小,不过这间房没有窗户,也没个门,不是用来住人的,是放杂物的。

但即便是这样,能放一些平时不用的东西啥的,也很好了,姜乐想着,起码自行车是有地方放的。

自行车是重要财物,一般不放外面,可放自己屋子,又觉得不对劲,有个杂物间就差不多了。

反正三人目前对这户都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