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碧云
分类:小说
日期:2024年09月16日
状态:完本
「因为渴望坐一程长程火车,所以我来到阿姆斯特丹。」这是从前一个故事的开始。当时的记忆是「运河与童话国」、「电车风驰电掣的开过」、「希望与幻灭」。我再来到阿姆斯特丹,已经是半生以后的事情。我再来到阿姆斯特丹,「如是俗世风景」。十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意大利,还在歌颂圣子圣母,圣彼德,圣奥古斯汀,圣撒巴士安,圣灵如火降临,荷兰的油画开始记录,俗世风景。「俗世」不只是普通的意思,「俗世」是「媚俗」、「庸俗」,俗不可耐。
黄碧云
·2001 《无爱纪》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文学类)「我在渐暗下来的房子想着你。但你已经不在了。我还爱你么?」 「在这难以安身的年代,岂敢奢言爱。」 「如果你还收到信,你会读我的信吗?我写的时候,总是觉得你不会读我的信。读我的信的,一定另有其人,一个陌生的女子,我不知道她是谁。她拿起信笺的时候,字可能已经化成尘埃了。过去的终成过去,没有比成灰的信纸更为实在。」 「我梦见有个人在河边等我。我说:怎么你在?但那个人我不认识。那个人不是你。我想我不会再见到你了。见着你,我也认不得。你的面目是那么模糊。」
知名文化评论家南方朔说:「台湾并不太熟悉的黄碧云,乃是香港数一数二的作家之一,她无论在作品的叙述风格和思想上都与众不同,在颓废中暗寓救赎,在暴烈里则多温柔……」名作家杨照说:「读黄碧云的小说,要先懂得什么是耽溺;读黄碧云的小说,让我们探测绝望这桩重罪在我们生命的意义……」来自西班牙回到香港的黄碧云,开始进入忙碌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然而创作依旧进行,未曾稍歇,彷如舞者,艰辛而持续地飞扬。创作题材丰富令人惊叹,深具特色与野心的小说家,「写与舞」目前是她生活的全部,长久以来重量级的文字触动,永远教有心的读者,愿意追索与守候其作品。
依旧是她的文字,曾经有人说过,在香港,有两个女子继承了张爱玲的女狐子般的文笔, 一是亦舒,二则是黄碧云。 出版她作品《盛世恋》的编辑曾有过一段评论:这小说的落寞、无奈、绝望,是纯香港式的,甚至是世纪末香港的。读这小说,便觉人生只是无数的姿势而已:爱是姿势,恨也是,聚散也是,升华与沉沦都是。到了所有一切都离异了,便只剩得一种空洞的姿势。黄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象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的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
什么是后殖民?作者说:「后殖民主义是论述权力的转移,后殖民的『后』不是只时间上的『后』,此时此刻,帝国主义的控制并非用军事控制,而是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后殖民论述,有反帝国文化控制的意义。」
黄碧云中短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