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海浪

方谕下单租了车, 半个小时后,车子开到了酒店门口。

陈舷换好衣服,洗了脸, 跟着他出了酒店。

方谕租来的又是辆商务车。

陈舷跟他一起坐上了后排,开了窗户。他真是选了个很暖和的地方,同样是四月春, 宁城那边还在春寒料峭, 海城这边却已经春暖花开。

温度高了好几度出来,迎面吹来的春风都是温的。陈舷上了车, 摇下车窗,看见外面的大树已经枝繁叶茂。

车子开出了酒店,驶上了大道。

陈舷捂着头上的帽子, 望着窗外。方谕拉了他一把,说:“别把脑袋探出去, 很危险。”

“我知道的啦,”陈舷睨他一眼, “我又不是小孩。”

“是是, 你不是小孩, 那也别这么吹风。”方谕弯身过来,把他的窗户摇上来一半,“少吹一点,身体还不好。”

陈舷无言以对, 只好凑在半扇车窗后头,从窗后抬起脑袋,只冒出一双眼睛,望向车外的繁华街道。

处处都是没见过的景。

处处都很陌生,但陈舷觉得处处都是自由的味道。

海城真是大, 司机开了一天的车才带他们把整座城市逛完。

黄昏的时候,他们开到了南海岸。

车子在海岸边上的公路放慢速度行驶,来来往往没有多少车,陈舷又把窗户全放下来了。

海的远方是半轮落日,陈舷远远望着那轮夕阳,忽然脑子里浮现一个土得掉渣的问题:海的那边是什么。

方谕问他要不要下去走走。

陈舷说行。方谕就让司机把车在海边停好,带着陈舷下车走了过去。

南海岸人不多,路人三三两两的。黄昏之下,海鸥在海边扑棱着翅膀飞,时不时地呜嗷两声。

方谕拉着他的手,踩着沙子走到海边,慢慢地在岸边走。落日把海上照得橘黄,迎面的海风吹得人衣角翻飞。

陈舷今天穿着方谕给的那件白衬衫,他衣领被风吹动。走着走着,方谕回过身来,看着他身上的衣服一笑,伸手给他理了理衣襟。

“逛了一圈了,怎么样?”方谕问他。

“挺好的,”陈舷说,“自由。”

“那就好,”方谕说,“你想在哪里买房?”

陈舷歪歪脑袋,这还真是挺难抉择:“要不在商业区附近吧?你开工作室,肯定要在那边开。”

海城市中心那片高楼大厦,是商业区。

国内屈手可指的公司,全都在那一片。

“你不用管我,说你自己就行。”方谕说,“你想在哪儿买,就在哪儿买。”

“买房总要看你工作……”

“不用,哥,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陈舷不太懂:“什么意思?”

“找工作地点要找靠近圈里的,得和一群公司肩并肩,时不时的要上门推销自己,求爷爷告奶奶的麻烦他们卖一下我们工作室的衣服。”方谕说,“现在不用。”

说着,他指指旁边的海里,“我就是把地方开在海里面,都得有一群人不远万里潜水下来找。”

“……”

方谕一脸理所当然,陈舷盯着他的脸看了会儿,还是没忍住气笑了。他抬手,在方谕肩膀上啪地重重打了一下,骂他:“我怎么看你这么来气?”

方谕一哆嗦,一脸懵逼地不明所以:“为什么?我做错什么了?”

“谁知道,反正看你这么厉害似的就来气。”

陈舷又重重推了他一把。

方谕往后退了半步,捂着自己被他打了一下的胳膊,一脸无辜地看着他。

陈舷和他对视片刻,还是没绷住——他噗嗤一下笑了出来,像十七岁那年和方谕在一起的无数次那样,因为一点很无聊的小事,就笑得不行。

他转身,对着大海笑弯了腰,蹲了下去。

方谕愣住。

他愣愣看了半晌陈舷,看着他笑得眼睛冒水光眼角冒眼泪,很久,跟着笑了一声出来。

他问:“你笑什么呢?”

陈舷笑着摇头,抬手抹掉眼泪。他没有回答他,转头望向一望无际的落日海。

海风,从海的另一边吹来。

陈舷按住帽子。

他又望向方谕。

这人的头发长出来了,一头的“草坪”。他一身衣服时尚得要命,脖子上挂着的两圈银链子在夕阳里闪光。

落阳把他照得橘黄。

一定也把自己也照得橘黄,陈舷想。

海浪拍打在岸上的声音一下又一下,陈舷看见那些白色的沫消失在沙子上,看见一道一道海浪不停地向岸上逃来。

他望向无边的海。

“就这里吧。”

“什么?”

“就这里吧,”陈舷看向他,“就这附近买一套吧。”

海风把方谕衣角吹得飘飘。

方谕看着他,轻轻地笑着,走过来,也蹲了下来:“你喜欢这儿?”

“嗯,海边挺好。”

“那就听你的。”

方谕撸起袖子,伸出食指,在沙子上画了一圈爱心,把陈舷的名字写了进去。

陈舷愣了下,又笑出声:“你干什么?”

“写名字呀,”方谕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旁边,“两个都写。”

两个名字肩并着肩,像左心房和右心房。

陈舷忽然说不出什么来。

海浪拍打过来,在碰到爱心圈的时候停了下来。

海浪声依旧。

陈舷呆呆地望着两个并肩的名字,忽然如释重负——老天爷终于放过了他们一次,没再把他们分开,没带走任何一个。

陈舷望着那名字许久,也没找到话来说。落日快彻底下去了,他终于无奈笑着抬头,看向方谕。

夕阳的光一缕一缕地落下去,橘光一寸一寸在方谕的脸上褪成夜色。陈舷看着他的脸,看着这张他日思夜想许多年都没再见到的脸,成了他好多年的噩梦的脸。

最后一缕橘光消失,天黑了。

海边没灯,黑夜深沉,陈舷再看不见他。

他笑了声。

“回家吧。”他语气释然。

“还没买房,没家。”方谕说。

陈舷摇头:“你带我去哪儿,哪儿就是家。”

方谕在黑夜里愣了一瞬,笑了出来。他把手伸过来,抱住了陈舷。陈舷在黑夜里往前一跪,扑进他怀里。

第二天,方谕就带着他又来了南海岸附近,找了几套房子。

买房是件大事,方谕不敢太快拍板,一连带着陈舷逛了好几天。两人四处考察,找了不下十个小区,才终于拍定了一个带大露台的顶层。

小区环境不错,物业也很好。虽然还是个新楼盘,得明年才能交房,但陈舷也不急,为了好房,可以等一等。

再说,按方谕的安排来看,他还得在意大利呆几个月。

后来几天,方谕就带着他这儿走走那儿逛逛,玩了小半个月的海城。

玩了几天,大使馆那边的签证就下来了。

早在前两个月,马西莫刚走的时候,他就在那边着手准备陈舷的签证。

签证下来,马西莫也把机票信息发给了方谕。

四月二十七日,朗朗晴天。

陈舷即将跟着方谕,奔赴意大利。

*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方谕把这家酒店本是个摆设的厨房,利用到了极致。

陈舷毕竟身体还不好,被切了一半的胃还需要细养,对吃的极为挑剔,所以不能在外面吃。

这么多天都在外晃悠,方谕一直给他带个饭盒,装点软烂的吃食,方便喂他。

一晃眼又快一个月了,陈舷总算能把东西都吃下,也没再恶心反胃,吞咽的时候也没有面露痛苦。

他精神状态也好很多了。从宁城那片儿离开之后,陈舷肉眼可见地舒服了不少,晚上睡觉时表情都安宁了。

他终于不再像个枯槁似的发呆。

果然,人想跨越什么,忘记什么,换个新环境是最好。

可还是瘦。

“就不能做点儿好的吃吗?”

方谕抬着肩膀歪着脑袋,把手机夹在耳朵边上,手里的锅铲忙着把鸡蛋叠成厚蛋烧,“手术结束差不多要两个月了,最近我看东西也吃的下去了,就不能给他炖点排骨……”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排骨太硬了。”冯医生在电话那边苦笑,“方先生,他这算切胃手术,手术结束后三个月都需要对胃小心对待,吃食要一点点恢复正常状态。”

“我知道,你想让病患早点恢复健康,癌症患者都会体重骤降,但你不能操之过急。最近的话,还是给他做一些软烂的肉蛋类和面条粥吧。”

“排骨的话,怎么也要半年以上再说。”

冯医生每回都这么说。

方谕叹气,正要再说什么,突然,屋子里一声惨叫。

“小鱼!”

陈舷大叫他。

方谕吓得一哆嗦,手机好悬没掉锅里。

“我知道了,打扰你了医生。”

放下这句,他匆匆挂断电话,回头一看,陈舷也匆匆从屋子里跑了出来——跑了没几步,他又一踉跄,咳嗽起来,蹲了下去。

一看就是又两眼发黑脑子发晕了。

方谕连忙关掉电磁炉,跑过去:“哥!”

陈舷蹲在地上捂着脑袋,缩成一团。

陈桑嘉听到动静,从另一边跑过来一看,也吓了一跳:“粥粥!”

两个人都跑到他身边,一个拍着他后背,一个拉着他的胳膊。

“怎么了?”方谕说,“又做梦了吗?”

方谕语气愧疚。

陈舷快大半个月没做噩梦了——来了海城以后,他就没再梦到过书院。每次醒过来,他都是轻笑着跟方谕说,梦见了十七岁的事。

“不是……”

陈舷捂着脑门,脸色有点发白。脑袋里一阵一阵地昏痛,陈舷咳嗽两声,闭着眼说,“怎么都八点了,你怎么没叫我……”

方谕不解:“叫你干什么?”

“不是……十点的飞机吗?”陈舷捂着半张脸抬头,眼角抽抽了几下,“从这儿到机场,都得一个小时……”

“……哥,”方谕说,“你睡迷糊了,我不是跟你说过吗?马西莫发来的登机和降落时间都是意大利时间,我们是下午四点的飞机。”

“……”

陈舷木了一张脸。

他青着脸转过头,望向陈桑嘉。

陈桑嘉沉默了会儿,也点了点头:“他真说了。”

陈舷无话可说。

他把脸埋进手心里,慢吞吞搓了两下——那些电击彻底摧残了他,他这些年脑子真是不行了。

“怪我,我跟你多强调几遍好了。”

方谕把手伸过来,在他干瘦的手心上搓了两下,“我的错。”

他又揽责任。

这人总这样,怕陈舷多想,就一直说他的错他的错。

陈舷干笑几声,说不出什么来。

“先吃饭吧,”方谕说,“正好,早饭做好了。去洗洗脸,冷静点儿,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