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屠格涅夫
分类:小说
日期:2024年09月16日
状态:完本
《罗亭》描写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初步接授民主主义思想的罗亭,胸怀改革大志,竭力鼓吹改革的思想,一次次开始前无古人的事业,但转眼便碰得头破血流。面对贵族少女娜塔莉亚纯洁、热烈、义无反顾的爱情,他反而犹豫、彷徨、恐惧,充分暴露了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然而,罗亭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牺牲在巴黎的街垒之上,这一悲壮的结局又给沙皇残暴统治下的俄国带来一线希望之光。本版根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第二卷译出。
屠格涅夫
《前夜》的主人公是热情、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叶连娜,她爱上了一个以解放自己祖国为已任的保加利亚青年。她不管你母反对,嫁给了他。她决心为解放保加利而献身。虽然她的丈夫在他们回保加利亚的路上病故,她忠于自己的信仰,一个人出发到保加利亚去了。本版根据ConstanceGarnett英文译本OntheEve(WilliamHeinemann,London,1906)转译;并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屠格涅夫选集》第三卷校订。
小说写于1871年,而在它背后,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题材,这个故事发生在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的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在那里他偶然踏进一家糖果店,想喝一杯柠檬汁。恰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请他帮助抢救突然昏厥的弟弟。那个美貌异常、气质非凡的女孩子,使他顿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后来匆匆离去,爱情的种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这段让屠格涅夫始终铭记在心的故事,便成为了他30后创作《春潮》的底稿。小说开头部分的情节与他的经历几乎毫无二致,但这并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因为他只是把那段经历作为小说的引子,之后的部分则是由他想象而成。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社会思想的艺术编年史。他写过数十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被誉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社会思想的艺术编年史。《屠格涅夫文集》共六卷,收辑了作者主要的小说、特写、散文诗、文论和回忆录,基本包括了他五十年笔耕的精华。本书根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第十一卷译出。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社会思想的艺术编年史。他写过数十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被誉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社会思想的艺术编年史。《屠格涅夫文集》共六卷,收辑了作者主要的小说、特写、散文诗、文论和回忆录,基本包括了他五十年笔耕的精华。本书根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第八卷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