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屠格涅夫
分类:小说
日期:2024年09月16日
状态:完本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书中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作者还因此被放逐。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笔调的叙述,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怀歌曲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出来,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交响诗。
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社会思想的艺术编年史。他写过数十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被誉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社会思想的艺术编年史。《屠格涅夫文集》共六卷,收辑了作者主要的小说、特写、散文诗、文论和回忆录,基本包括了他五十年笔耕的精华。本书根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第十一卷译出。
《罗亭》描写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初步接授民主主义思想的罗亭,胸怀改革大志,竭力鼓吹改革的思想,一次次开始前无古人的事业,但转眼便碰得头破血流。面对贵族少女娜塔莉亚纯洁、热烈、义无反顾的爱情,他反而犹豫、彷徨、恐惧,充分暴露了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然而,罗亭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牺牲在巴黎的街垒之上,这一悲壮的结局又给沙皇残暴统治下的俄国带来一线希望之光。本版根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第二卷译出。
俄国贵族青年李特维诺夫为人正派沉稳,在西欧游历多年后正准备回国干一番事业。他来到德国的时髦城市巴登,在此等候自己贤惠的达妮雅一起回国结婚,其间他邂逅俄国宫廷贵妇人、炙手可热的交际花、多年前自己的初恋情人伊琳娜。尽管他竭力回避她,但最终还是被她的美艳所俘虏。他于是置未婚妻与事业于不顾,筹划与伊琳娜一起私奔。伊琳娜虽然厌恶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但还是离不开它。痛不欲生的李特维诺夫在渐渐离巴登远去的火车上觉得一切只不过是一阵烟……本书通过李特维诺夫与伊琳娜的恋爱故事,显示出农奴制度改革以后俄国社会生活中某些复杂的现象,抨击了沙皇统治的腐朽反动,流露了悲观情绪,把社会政治运动比作一团轻烟,认为到头来只是一场虚空。
小说写于1871年,而在它背后,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题材,这个故事发生在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的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在那里他偶然踏进一家糖果店,想喝一杯柠檬汁。恰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请他帮助抢救突然昏厥的弟弟。那个美貌异常、气质非凡的女孩子,使他顿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后来匆匆离去,爱情的种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这段让屠格涅夫始终铭记在心的故事,便成为了他30后创作《春潮》的底稿。小说开头部分的情节与他的经历几乎毫无二致,但这并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因为他只是把那段经历作为小说的引子,之后的部分则是由他想象而成。
《阿霞》收录屠格涅夫的三部中篇小说名作《阿霞》、《初恋》、《春水》。《阿霞》和《初恋》都是通过爱情悲剧来描写贵族知识分子的命运。这些作品所创作的年代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时期转向平民知识分子时期,贵族知识分子由于自身的局限,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经逐渐衰退。《春水》以德国城市法兰克福为背景,讲述了俄国贵族青年萨宁和意大利少女杰玛之间的恋爱,以及他们的婚姻遭到一个年轻的俄国贵族少妇破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