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我算什么?◎
温幸妤嗔了他一眼:“你惯会揶揄我。”
神色如常,不慌不乱。
祝无执将人揽进怀里,轻笑一声转了话头:“过几日宗祠修缮完毕,祖母和祝家其他祖先的牌位也已重制完,届时你同我一起祭祖。”
温幸讶然看他:“我去…不太好吧?祭祖哪有带外室的,你也不怕被祖宗降罪。”
祝无执垂着眼,揉捏着她软白的指尖,漫不经心道:“降罪?若不是我,他们早都沦为孤魂野鬼。如今有人敬香祭拜,识相些的,就该好好保佑你我福寿绵长,这样才能多受几年香火。”
温幸妤面色复杂的看着他,一时说不出话了。
这般大逆不道的话,也就他能说得出口。
果真桀骜恣肆。
她抽回了手指,问道:“那你不怕日后的妻子得知此事,会恼怒生气吗?”
祝无执凤目微抬,语气缓和:“谁告诉你我现在要娶妻?”
温幸妤蹙眉,语气有些不可置信:“不娶妻?”
祝无执嗯了一声,并不解释。
前些日子,他让曹颂送来了京中家世清白显赫,尚未婚配的闺秀画像,想着挑个温婉大方,有容人之量的正妻。
哪知翻了一遍画册,没一个合适的。
贤淑宽和的,行事大多古板无趣。行事活泛聪慧的,性子又太骄横泼辣。
两者皆备的,又貌若无盐,着实无法入眼。
且不说别的,这些女子除了家世,竟没一处比得上温幸妤。
最后思来想去,决定先把这事搁置,等日后有合适的再说。
温幸妤没再说什么。
祝无执决定的事情,就算她有异议,也没有用。
沉默片刻,她忽然小声道:“说起祭祀……”
“嗯?”
“接近年关了,我想……去铁佛寺给观澜哥上柱香。”
上次回来后,祝无执就把观澜哥的骨灰供至铁佛寺,并未隐瞒她。
揽着她的手臂骤然收紧,旋即头顶传来青年冷淡的嗓音:“这段时日这般听话,是为了让我同意你去给他上香?”
温幸妤被迫伏在他胸口,她仰起脸看他,眼眶有些红:“不…只是你提到祭祖,我便想起了观澜哥。”
“当年他死的时候连块碑都没有,现在又孤零零在寺庙里,无人祭拜无人敬香。我一想起来…心里就难受。”
眼中的泪花映着烛火,波光潋滟,惹人怜惜。就连说话的嗓音,都那般轻柔。
“长庚,你陪我去罢,好歹……他也是你的恩人。”
祝无执一言不发,目光落在她雾蒙蒙的眼睛上,好似跌进了一汪冰冷潮湿的湖水,拖他溺毙。
呼吸几欲凝滞。
良久,他松开了手,沉默起身,取下了木架上的狐裘,穿戴好后,扫了眼榻边泫然欲泣的女人,神色平静往门外走。
“后日我会安排马车,送你去铁佛寺。”
温幸妤站起身,手足无措道:“好……”
“这么晚了,你去哪?”
祝无执开门的手微顿,头也不回:“去书房处理政事。”
说罢,他拉开门大步去了。
寒冷雪气涌入门内,烛火随之摇曳跳跃,很快又恢复平静。
温幸妤转身透过窗纸,看着青年的身影消失在雪幕中。
她垂下眼,在原地站了半晌,直到芳澜小心开口。
“夫人,歇息罢,大人等气消了,会来看你的。”
温幸妤回过神来,扯出个苦涩的笑:“但愿如此。”
祝无执走出枕月院,脸上的平静之色顷刻消失。
他脑海里循环往复着温幸妤饱含泪水的眼睛,心烦意乱。
本该当场发作的,本该直接拒绝的。
可他想,只不过是一个死人,一个化成灰都未真正得到过她的死人。
温幸妤想去祭拜,也不过是念着当年未婚夫妻那点情分。念着陆观澜那点可笑的、寒酸的温情。
雪花飘飘洒洒,寒风肆虐。
他抬手拂去肩头雪粒,明明已想通,那双凤目却愈发阴郁。
分明知道他发了怒,却不知道追出来。
他不明白,陆观澜跟她相识不到一载,而他跟她同榻将近三载。她凭什么如此惦念一个死人。
甚至当着他的面,哭着央求去祭拜前未婚夫。
那他算什么?
夜半三更,主院书房烛火昏昏,窗纸上传来轻轻的拍打声。
祝无执搁下朱笔,阖上奏章转过头去。窗外雪愈发大了,在檐角灯笼的映照下、寒风的裹挟下,斜斜打在窗纸上,映出模糊冰冷的影。
她睡了吗?会因为他的离去而恐慌吗?
想必是不会的。
她能念着化成灰的陆观澜寂不寂寞,能担忧薛见春日子过得顺不顺畅,甚至会体贴婢女小厮会不会受冻生病。
却唯独不会顾念他。
那样的没心肝儿。
汴京下了一夜的雪,摄政王府主院的书房,也燃了一夜的灯。
*
翌日,温幸妤起了大早,照常看了一日《寰宇记》。
祝无执好似很忙,上朝后就留在宫里,直到子时都未归来,只派了曹颂来传话,说政务繁忙,要歇在宫里。
温幸妤没说什么,似乎早有预料。
她把一个红漆雕花食盒交给曹颂,柔声道:“天寒地冻,我炖了些三脆羹,劳烦曹大哥带给大人。”
曹颂愣了一下,赶忙接过,恭敬道:“是,夫人。”
说罢,他拱手退出门外。
芳澜和静月偷偷打量温幸妤的脸色。
见其神色恹恹望着院子出神,无声对视一眼。
一个多时辰前,夫人亲自去小厨房炖了羹汤,不叫厨娘插手。
当时院中的仆从,皆惊奇不已。都说这铁石心肠的夫人,竟转了性儿,会主动讨大人欢心了。
女主子受宠,对她们做下人的而言是好事。
温幸妤在榻边坐了一会,轻声道:“备水吧,我想歇息了。”
静月躬身称是,轻步退出门外。
另一边,皇宫拱垂殿。
殿内宫灯明亮,祝无执端坐案前,长眉紧锁,正提笔处理堆积如山的奏章。
曹颂提着食盒,于殿外等待通传。
少顷,殿内传出青年低沉的嗓音:“进。”
曹颂推门入内,躬身拱手行礼:“主子,夫人让属下给您送羹汤。”
话音落下,祝无执抬眼看去,目光直落在曹颂手中的食盒。
“拿过来。”
嗓音听不出喜怒,曹颂赶忙把食盒提到跟前,打开端至案上。
白釉莲花盅映着煌煌宫灯,温润如暖玉。
他心绪复杂,抬手揭开盖子,鲜香气味顷刻溢出,白雾腾腾。
她这是做什么?讨好他吗。
是因为他生气了讨好,还是因为…怕他反悔不准她去铁佛寺而讨好。
思及此处,他漠然盖回盖子,淡声道:“赏你了。”
曹颂惊讶抬头,就见主子轻飘飘瞥了他一眼。
他赶忙低头称是,将白釉盅端回食盒里,躬身道:“谢主子赏赐,属下告退。”
行至门前,就听得身后传来一声叹息。
“罢了,食盒拿回来,你退下。”
曹颂:“……”
他任劳任怨把食盒提过去,将白釉盅端出来。
抬眼一看,祝无执面前的奏章已经被丢到旁侧,面前空出来一片。
他把三脆羹恭敬端至主子跟前,就听得对方道:“是她自己炖的?”
曹颂如实道:“是夫人花了一个时辰炖的,听院里奴才说,并未假于人手。”
祝无执面色稍霁,摆了摆手:“行了,退下吧。”
曹颂这才退出门去。
祝无执揭开盖子,旁边的小内侍要前来试毒,他皱眉道:“不必试,退下。”
小内侍吓了一跳,赶忙退到角落,垂首不敢发出动静。
祝无执拿起羹勺,慢条斯理将一盅三脆羹用完。
罢了,不管为何讨好,总之都是讨好。
陆观澜一个死人罢了,来年将他的骨灰送回同州,她自然不会再惦着。
又处理了几份奏章,他站起身,披衣往外走。
回到枕月院,主屋的灯还亮着,他推门进去,散了冷气走到内室,就见温幸妤衣着单薄趴在窗边,透过半开的窗子,出神望着探枝的梅花。
他冷了脸,抬手将窗子*阖上:“都是死人?女主子大病初愈,也不知道劝着些。”
说罢,他将人横抱起来,放在床榻上,拥裹好被子。
温幸妤怔怔看着他,复又垂下眼:“不要怪她们,是我贪凉看雪。”
屋子里的婢女慌慌张张跪下,祝无执摸了摸她的脸,又去摸她的手,感觉到一阵冰凉,神色愈发阴沉。
他只不过一日未归,这群狗奴才就这般不上心。那若有朝一日他一年半载不在家,她那样得过且过的性子,还不得被人蹬鼻子上脸欺负到头上。
这段时日是他疏忽了,竟忘了敲打管事嬷嬷,叫她偷奸耍滑,不好好调教新入府的奴才。
祝无执打定主意,赶明儿就换了负责采买奴才的管事。
“滚出去。”
他侧过头,冷脸呵斥。
一干婢女连滚带爬出了主屋。
温幸妤被裹在被子里,发丝如云堆叠,脸微微发白:“你怎么回来了。”
祝无执缓和了脸色,握着她冰凉的手暖,责备道:“我若不回来,你是不是要吹一夜的冷风?”
温幸妤抿了抿唇,偏过头去,一言不发。
祝无执感觉她状态不太对,轻扣着她的下巴,把她的脸转过来。
只见一双杏眸泪光点点,含嗔带怨。
他叹了口气,心中又无奈又欢喜道:“哭什么?我不是回来了吗。”
温幸妤摇了摇头,声音闷闷的:“我以为你厌弃了我。”
祝无执心一软,低哄道:“哪里的话?我怎会厌弃你。”
“近日辽人屡犯边境,我忙着处理政务。”
说着,他将人揽进怀里,好声好气道:“是我的错,不该疏忽你。”
温幸妤没想到他会道歉。
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温驯伏在他怀里,轻声道:“你莫再一言不发就离开,好不好?”
“院中寂寞,你若再不理我……我怕我有朝一日,真的会疯痴。”
祝无执面色松怔,一时喜,一时忧。
他把下巴抵在她发顶,轻轻抚摸着她的脊背,像是安抚乖巧的狸奴,嗓音干涩:“好。”
“不会不理你,永远不会。”
屋内炭盆明灭,烛火摇曳,窗外积雪压枝,寒风拂灯。
祝无执又哄了温幸妤几句,见她破涕为笑,才起身沐浴更衣。
而后脱木屐上榻,拂下天青莲纹锦帐,抱着她沉沉入睡。
*
听竹院。
高月窈早已入榻,睡意朦胧中,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小姐,小姐。”
有人掀开了幔帐,昏黄烛火透入床榻,她睁开眼,就见贴身婢女采薇伏在脚踏上,一手掌灯,一手捧着信。
她坐起身接过信,扫了一眼信封上的名讳,皱眉道:“为何今夜才来信?”
采薇道:“角门的婆子说,那送信的递夫言,近日京畿一带下雪,故而马程慢了些。”
高月窈叹了口气,把信笺拆开,借着灯火一目十行往下看,脸色逐渐难看。
看完,她阖上眼,将信纸揉成一团,一行清泪顺着脸颊往下淌。
采薇自小跟在高月窈身边,知其向来内敛柔韧,纵使天大的事也不会如此。
她慌了神,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小声道:“小姐……信上说什么了?”
哀莫大于心死。
高月窈睁开眼,任由泪水四溢,沉默着一点点将信纸抚平,淡声道:“高涣和高扶光,命我给大人下药。”
平和的嗓音下,是滔天的失望和怨恨。
采薇瞪大了眼睛,翕动着唇,恨声道:“老爷和大少爷…怎么能这般,这般……”
“这般没皮没脸,这般禽兽不如。”高月窈一字一顿的接话。
采薇登时红了眼眶。
她家小姐向来温柔,哪怕再恼怒,也从未骂过人。
老爷和大少爷也忒不是人,竟让小姐一个大家闺秀,做这种……这种腌臜事。
高月窈看着信纸上工整的字,几欲作呕。
父兄究竟把她当什么呢?因为家主暗示催促,就出此昏招,以家族之名裹挟,逼她行龌龊之事。
他们从未考虑过,若她真按他们说的行事,就算能如愿嫁入王府,恐怕也会遭夫君厌弃,遭汴京贵女耻笑。
他们从未替自己考虑过,半分都没有。
高月窈自幼熟读《女诫》《列女传》,循规蹈矩了十九载,渴望的不过是父兄和母亲的疼爱。
而如今这温情的假象,终于尽数被这封信撕了个干净。
她愣愣看着信,不免想:凭什么呢?父兄庸碌,靠着她跟祝无执的婚约,才在家主那得了脸,谋了个七品承事郎的位子。
如今又想叫她不顾贞洁,仿妓子行径。
何其贪婪。
她诗词歌赋无一不通,甚至连骑射都会,若非女儿身,恐怕早入朝为官,青云直上。
就因为是女儿身!她就要为两个废物铺路!
凭什么!
高月窈心头大恨,唇齿间鲜血淋漓。
眼前那条迷雾重重的路,从未像如今这般清晰。
她眸色愈发坚定,那张柔弱温婉的脸,迸发出惊人的狠意。
将信纸收好,高月窈心中有了决断。
先前她同温幸妤交好,通过枕月院仆从的异常,猜出对方并非自愿做祝无执的外室。
后来通过言辞试探,得到了温幸妤的回应,二人便心照不宣成了同盟——她帮助温幸妤离开,而后自己就有机会得偿所愿嫁入王府。
枕月院的婢女看得很严密,但百密终有一疏,她跟温幸妤通过偶尔抓到的片刻时机,敲定了逃跑章程。
可如今她改主意了。
人都是自私的……总要先为自己考虑。
*
第二日清晨,天光微明,祝无执已去上朝。
温幸妤起身更衣梳洗,用过早饭后推门出去。
凉意袭来,她拢了拢斗篷,只见天际灰蓝,远处的皇城静默矗立在素白之中,宛若工整的山峰。
她收回视线,缓步走下阶梯。
下了一夜的雪,庭院里的积雪已经被仆从清扫干净,堆积在旁侧的花池子里。
出了院门,一顶翠盖珠缨,四角悬着赤金铃的七宝香车停在旁侧。
她扶着静月的手进了车厢,就听得一道清软的嗓音响起。
“温姐姐这是做甚去?”
温幸妤掀开车帘,笑道:“去铁佛寺上香。”
高月窈笑盈盈道:“真是巧了,我正纠结去哪个寺庙祈福。温姐姐若不嫌弃,我同你做伴,一道去铁佛寺。”
温幸妤为难道:“这……恐怕要过问大人。”
高月窈不解:“大人政务繁忙,还是别去打扰了。这点小事,温姐姐难不成还不能自己做主?”
温幸妤叹了口气,朝旁边的静月道:“你且让瓶儿去传话,就说窈娘同我一道去铁佛寺。”
静月点头应了,快步去给瓶儿交代清楚,便进了车厢,和芳澜跪坐在地毯上侍奉。
马车车厢很大,多了高月窈和其贴身婢女采薇,也不觉拥挤。
护卫骑马围守一圈,马车缓缓行出府门,碾过积雪,自金明池一路向北,行至栖松山。
朔风卷雪,山径覆素。
转过一山坳,风势稍歇,前方山门隐隐,朱墙半露于苍松和积雪之间,数缕青烟,袅袅升于铅灰天色之下。
二人一前一后扶着婢女的手下了马车。
高月窈仰头凝望,神色肃穆,温幸妤亦肃然,整了整鬓边微松的珠花,不复多言。
两人挽手,直向那香烟缭绕处行去。
知客僧引路入寺,寺内积雪扫尽,青石微露。
温幸妤面色端凝,对高月窈道:“你且去大雄宝殿祈福,我欲先往西偏殿,为一位故友上炷香。”
高月窈眼底微光一闪,旋即笑道:“温姐姐情深义重,自当如此。小妹先去殿中为父兄母亲祈福,稍后便来寻你。”言毕,携采薇径往大殿。
温幸妤带着静月芳澜转入西偏殿后一净室,室内唯设一案,上供一白瓷素坛,旁立一木牌,书“陆观澜之位”。
她屏退婢女,独对骨灰坛,缓步上前,轻抚冰冷坛壁,低语喃喃:“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今岁汴京雪甚,观澜哥……你在那边可好?”[1]
言语间,暗自从怀中取出一巴掌大的油纸包,又从袖袋里抽出个小臂长、一寸宽的扁匣。
动作迅速的替换完毕。
“观澜哥,我来年再来看你。”
语声哽咽,强抑悲声,取香三炷,就长明灯点燃,深深三拜,插入炉中。
香烟缭绕,映得她面容愈发苍白清寂。
这厢在上香,那厢皇宫里的祝无执,也才得了高月窈临时决定同去铁佛寺的消息。细问之下,才知瓶儿路上被两个乞儿纠缠,摔了跤,故而姗姗来到宫门口。
祝无执本就疑心温幸妤看《寰宇记》这种地志风俗类的书籍,如今高月窈又跟她一起去铁佛寺,彻底确定,她又企图逃跑。
殿中内侍见摄政王脸色阴沉,登时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了霉头。
祝无执静坐片刻,心底冷笑。
他倒要看看,这次她打算如何逃出生天。
*
铁佛寺。
高月窈祈福毕,寻至净室外,见温幸妤推门出来,神色难掩悲伤。
她上前挽臂,柔声道:“听闻寺后‘望岳台’视野绝佳,可观汴梁雪景,你我同去一观如何?”
温幸妤心绪未平,同高月窈不动声色对视一眼,略一颔首。
二人登台。此台悬于山壁,视野豁然开朗。但见千峰裹素,万壑堆银,汴京城隐现于茫茫雪雾之中,气象宏阔。
朔风扑面,温幸妤不禁拢紧斗篷,凭栏远眺,神色沉静。
高月窈立于其侧,赞叹道:“汴京雪景果真豪阔。”
恰一阵风过,卷起台上浮雪,迷人眼目。
高月窈侧身贴近,状似为温幸妤遮挡风雪,耳语道:“安心去罢。”
话音未落,藏于斗篷下的手,借身形遮挡,猛地于温幸妤腰后发力一推。
温幸妤早有预料,并未挣扎,惊呼一声,身子如断线纸鸢,掼出栏杆之外,直坠下方覆满积雪的山坡。
天旋地转中,她看见的最后一眼,是高月窈深沉古怪的眼神。
来不及细想,她蜷成一团,护住头,顺着雪坡往下滚。
坡上积雪深厚,温幸妤身着月白斗篷,瞬息便被卷入枯枝之间,踪迹渐隐于茫茫雪幕之中。
静月和芳澜就站在四五步开外静侍,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二人疾步到跟前,还是连温幸妤的一片衣角都来不及抓。
眼看人消失不见,两人脸色惨白跌坐在地上,浑身发抖。
高月窈佯装惊慌失措:“不好了!温姐姐失足坠崖了!快来人啊!”
待亲卫们赶来,系了绳索翻下看台去寻,她伏于栏杆,眼底浮现几分愧疚。
接下来的事,只盼温幸妤不要怨她。
远在皇宫听政的祝无执,得了消息后,明知她是为了脱身,不太可能出事,但一想到她滚下山坡难免受伤,顿时心神不宁,又担忧又恼恨。
他暗骂一声“冤孽”,即刻策马出宫。
到地方后,眉睫结霜,发顶和肩头落满了雪花。
他管也不管,阔步行至看台,扫视一眼旁边脸色发白的女子,眸光森冷。
正欲翻下栏杆亲自去寻,就听得身后传来女子清悦的嗓音:“大人且慢!”
“可先听表妹一言?”
他脚步一顿,转回头睨着跪在地上的高月窈,凤眸微眯。
俄而,他缓声开口:“说。”
高月窈跪得笔直,正色道:“大人现在去坡下寻,也来不及了。提前雇佣的车夫,定然已将温姐姐转送至旁处。”
她顿了顿,顶着那森冷的目光,强装镇定:“我知道温姐姐的去向。只要大人能允诺件事,我将知无不言,且甘心接受您的惩戒。”
【作者有话说】
[1]引用白居易的《梦微之》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