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力
分类:小说
日期:2024年09月16日
状态:完本
2010年春节,我突然从深圳消失,回到马鞍山,寻找苗军、史常红。我坐在路边,安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我处在一种半迷糊的状态。偶然清醒的时候,就怀疑自己老了。甚至有点老年痴呆。经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时常去香港,却什么东西也不买,什么目的也没有,就那么静静地坐在路边,看着匆匆走过的人群,心里问自己:他们这么急着去干什么?但此时我坐在马鞍山的一条马路边,目的很明确,就是寻找依稀熟习的面孔,然后截住他们,向他们打听苗军和史常红。❀
丁力
深圳河终究不是一条安宁的河。那年一声巨响,震塌了梧桐山的尾巴,河水改道,把河西甩给了香港,河东留给了深圳。由于是边界线,经双方协商,由土地流失方出资恢复原河道,另一方给予协助。但是,这里的边界毕竟不是国界,与主权无关,让当时并不富裕的惠阳地区宝安县花费大笔资金去做劳而无功的事情不现实,因此,恢复原河道的事情就拖了下来。这一拖,就是整整三十年。河西面的村子叫罗沙村,村里的人都是移民,有几百年前来这里的老移民,也有几十年前来这里的新移民。老移民传说是当年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后代,或者是戚继光当年部下的后代。这一点,村子中央的继光祠似乎提供了间接的证明。❀
商场和官场纵横交织难舍难分,官员可以高台跳水当商人,商人也能摇身一变成官员,于是就有了名利场上的翻云覆雨。商海无间,官场有道,小说主人公戴向军钻营一生,从倒卖汽车牌照到房地产暗箱操作,从通讯行业商机到资本运作的高招……将各路人马完弄于股掌之间,最终又能否天手遮天,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那时候,我同样也没有听说过房地产开发这个词。后来的发展证明,赖春泉在商业运作上确实是有远见的。随着像他这样一些本来在香港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老板在大陆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香港和台湾小老板跑到深圳来,借助于这边改革开放的东风,及在劳动力、厂房租金、税收、环保征收、辅助原料及生活费用方面的低成本,不用几年就一个个成了大老板。这些人过来都是要租用厂房的。❀
在深圳,张劲龙或许算不上什么大老板,可是,在他的家乡湖南湘沅,他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什么?因为他最近荣归故里,要拯救濒临倒闭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啦!曾何几时,江沅冶炼厂不可一世,行政级别比湘沅县都高。改革开放初期,知情回城,为了解决知情就业问题,县长亲自登门,冶炼厂厂长居然不见,对厂办主任说:找我干什么?该哪个部门负责哪个部门接待嘛。❀
火车在沪宁线上由西向东行驶,时间是1991年11月19日。这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起,我开始了艰难的旅行,走走停停,已经走了十年,而且还要继续走下去,仿佛这旅行是在兜圈子,永无尽头。这次旅行的起点是安徽省马鞍山市,目的地是深圳。深圳太出名了,前面不需要冠某某省,后面不需要加上 市,深圳就是深圳,说深圳谁都知道,不象说马鞍山,前面非得加上安徽省,否则别人还真不知道你说的是香港的马鞍山还是东北的马鞍山;后面的市更重要,有了这个市,马鞍山就能与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平起平坐,他们不都是叫市吗?市的作用丝毫不亚于阿Q名字前面的那个赵姓,有了这个 赵,一贫如洗的阿Q就可以和赵老太爷攀上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