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蔚
分类:小说
日期:2024年09月16日
状态:完本
宋仁宗即位初年,内有刘太后把持朝政,外有西夏崛起后不断扩张,大宋内外交困,危机重重。名臣晏殊因忤逆刘太后被贬为应天知府后,在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宴会。觥筹交错之际,离奇血案发生,更牵扯出一系列的怪案。南京留守之子包拯不畏艰险,一心要查明真相。世情错综交织,公道白在人心……本书十分到位地刻画了包拯少年时期的形象。他少年老成,待人处事严肃认真,胸怀大志,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也秉承了这种端正持重的天性。本书以包公破案为线索,形象地展示了万古不靡的特有包公文化。
吴蔚
晚唐风云,残云动荡,罕见盛事,预览危亡。大业未成支离破碎,再现晚唐极盛至极衰的转折点。日薄西山的唐朝末世,跌宕起伏的风雨悲情。权臣相斗的险恶嘴脸,哀鸿遍野的乱世悲怆。莫测难解的痴情枭雄,演绎苍凉雄方的时代悲歌。
璇玑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女皇武则天执政晚年,朝政混乱,外患频生。王翰、王之涣、辛渐、狄郊、李蒙五位好友结伴壮游,在蒲州卷入一起离奇命案,又因与淮阳王武延秀结怨,被诬为刺客。狄郊为救同伴,写信向伯父狄公狄仁杰求助,引发谋逆大案,不仅本朝宰相狄仁杰被指为谋反主使,更牵扯出庐陵王李显。一幅璇玑图异军突起,传说内中隐藏着可以扭转乾坤的惊天秘密。金戈铁马的叱咤风云,巧取豪夺的政治投机,豪气干云的指点江山,惊心动魄的宫廷阴谋,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北宋初年,宋军攻占蜀地,后蜀灭亡。宋廷公然实行掠夺和贸易垄断政策,大肆夺取川中财富,以充作日后平定四海的军资。经过宋太祖、宋太宗两朝三十年的搜刮,自古富饶的蜀地完全陷入萧条凋敝的困境,由此触发了王小波、李顺大起义。事平后,宋廷在蜀地依旧不得人心,百姓疏离朝廷,士子不乐仕宦,兼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在此局面下,宋太宗选派张咏出知成都。张咏不负重托,到任后御军为先,顺应民情,且大力支持民间交子的发行,终给巴蜀带来了新气象。然其间亦是风波不断,奇案连连……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各地藩镇雄踞一方,天下精兵尽在其手。唐宪宗李纯于惊涛骇浪中即位,有意重振皇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弱割据势力。当时天下藩镇以河北三镇幽州、成德、魏博最为跋扈,成为宪宗的首要目标。魏博武官空空儿、聂隐娘也深深卷入其中,难以自拔。藩镇与朝廷矛盾日益激化,剑影刀光,游侠横行。元和十年815年,宪宗对淮西用兵进入关键时刻王战宰相武元衡忽然于上朝途中遇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当街刺杀的宰相。其马自行跑到大明宫建福门,诡异地徘徊不止。百官惊惧,宪宗不敢上朝,呆坐在延英殿中默默流泪,恐怖的气氛悄然笼罩了长安全城。太子左赞善大夫白居易上书皇帝,要求追捕凶手及幕后主使却立即被贬为江州司马。真相难明,迷雾重重……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先后剪除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使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复苏,治世之风渐显。然平静的外表下其实危机四伏,暗流涌动。西北噶尔丹势力强横、虎视眈眈,蒙古诸部骑墙观望,趁势向清廷索要失传已久的珍贵云锦。江南反清势力亦活动频繁,郑氏后人暗中窥伺欲勾结外寇图谋不轨。康熙皇帝心腹江宁织造曹寅,不仅承担督造珍贵云锦之使命,更肩负稳定江南、安抚士人、防微杜渐之重任。平地惊雷,京口总兵、漕标千总、两江总督、江宁将军在江宁先后遇刺。一时间,神秘组织若隐若现,江湖势力活动频繁,各路人马蠢蠢欲动,江宁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