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米
分类:小说
日期:2024年09月16日
状态:完本
北美大陆上的又一个金秋时节来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南部再次被金秋打扮得五彩纷呈、姹紫嫣红。在一望无际的起伏丘原上,重重叠叠的枫树正在由夏天的绿油油的整齐颜色,逐渐向最终的深红颜色转变。由于枫树有些种的早,有些种得晚;有些树叶稀,有些树叶密;有些受光多,有些受光少,因此不同枫树的枫叶在这个时节正一起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浅绿色、黄绿色、淡黄色、金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火红色、砖红色、和紫红色。它们错落有秩、极富动感地排列在新大陆的广袤大地上,把大地打扮得如同一座布满鲜花的无边无际的梦幻庄园。
艾米
想要征服一个男人的心,有多难?想要征服一个女人的心,很简单--看看本书的男主人公腾非是怎么做的 !本书在网络上发表原名为《尘埃腾飞》,出版时改名为《欲》。《山楂树之恋》作者艾米以细腻而流畅的笔触,细微的心理刻画,风趣幽默的话句,颠覆传统价值,尖刻不留余地塑造了一个生动闷骚的女知识分子的形象。其实,只要是女人,不管学历有多高,面对情人的时候,总是猜疑,嫉妒,占有欲强。在爱情的面前。女人永远那么不能理智。那些看似一本正经的女人内心,其实同样是神经质的、自私自恋又敏感多疑的。利益交换、真心假意、情欲纠结,多少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前途和工作,陈霭要付出多少?要忍受多少?要做多少违背内心的选择?这本书里面的感情,既平凡又迷乱。角色的张力令人赞叹。
阿忠一直都认为,真爱一个人,就算不赞成她的所作所为,也要支持到底。经历过两段恋爱‘屎’的阿忠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云珠,但他即将赴美留学,二人难舍难离。到美国后阿忠借住在丧偶的华裔女房东格蕾丝家,一边打工赚钱想尽快接云珠过来,一边还要满足云珠的名牌消费欲望。格蕾丝旁观阿忠的纯情,心生爱慕,却又隐忍不发,默默地为阿忠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对爱情一往无前的阿忠,最终发现云珠只把爱情当做身外之物,于是心灰意冷下埋首学业。一段时间过去后,格蕾丝的细心、坚强、正直,重燃了他对爱情的渴望。阿忠满心希望这段感情能够开花结果,但云珠的失踪和格蕾丝的突然远走他乡,让他陷入无比的纠结之中。《云中之珠》是艾米的首部转型之作,被其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当代人的爱情在遇到贫困失业、金钱诱惑、死亡威胁时该何去何从……艾米的这部作品不再只是讲述以往文革那些特定年代的爱情故事,而是从历史转到现实,开始关注当代人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引出现在是否还能找到《山楂树之恋》中静秋和老三那样的爱情。在该书中艾米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不论什么年代,爱情的本质不会变--由衷的欣赏,缱绻的依恋,无私的奉献,以及由此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幸福。总之,真爱来临时,再自私的人也会变得无私起来,没有这样的经历,证明你就没有真正爱过。
十六岁就来到美国生活的中国女孩贺飘在30岁之前,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下,有过不少次挫败的情感经历,到了30岁,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了爱情,她对他的要求竟然已经堕落到了:男,年龄四十以下,没老婆。此刻,贺飘在风景如画的湖畔别墅,见到了一位孔子学院华人教授,人老。个矮。头秃是她脑海中对他的猜测。可是当他站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惊呆了!这个男人太帅了!更要命的是,他还有着世界上最动人心弦的微笑!那幢神奇的别墅,一切的一切,向贺飘传送着一个又一个隐秘又永恒的信息。那无形传送的信息弥漫着,飘浮在空气里,包裹着她,冲击着她,向她的心辐射,向她的躯体辐射,向她的大脑辐射。她又爱上了,整天想他,为他满腔情愫,于是写邮件去追他。追上了就不顾一切地投入,召之即来,不招也去找他。可是,沉入爱情的女人有多少的自我欺骗?——他在享受她爱情的同时闪电结婚了!
《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贴,建议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等你爱我》是艾米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也是其创作生涯中最为艰辛的一部作品。作者以一贯清丽唯美的文字,刻画出生命中最能引起读者心灵震荡的角色,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那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令万千读者心驰神往,整部小说宛若一场爱的盛宴,将我们心底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犹如针扎,情至深处,令人潸然泪下。《等你爱我》,没有惊心动魄,没有生死情仇。只有生命中的几个瞬间,几次擦肩而过的回眸,然而却牵动了一生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