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继《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后的力作,描写一八三○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袖西蒙·玻利瓦尔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四天,沿着马格达莱纳河去圣玛尔灯塔作的一次幻影般的旅行。透过旅途中的种种事件与追忆,我们也逆溯这位英雄人物辉煌的一生。他的一切爱与憎,理想与破灭,以及宿命的孤寂,都在流亡的旅途中,划上了句点,留给历史的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加西亚·马尔克斯经过三四年的辛劳,自读了所有关于玻利瓦尔和玻利瓦尔本人的全部材料,包括他的大约10500封信件纲领和演说词之后,以严谨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和许多著作、电影、照片、雕塑的铜像既有相像之处,更有不同之点文学形象,比那些难免为官方所操纵的历史学家和史记作家刻画得要人性得多的玻利瓦尔,一个深受欧洲浪漫主义影响的加勒比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恶时辰》里你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悲剧氛围,就是权力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恶时辰》是马尔克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获奖的长篇小说。借由一桩因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描写了一个小镇在两周内的风云变幻。作品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不同于以往的魔幻风格,而是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营造出荒诞、阴郁、惊心动魄的氛围。马尔克斯对权力的奥秘与孤独的揭示,对社会动荡根源的反思,令今天的读者依然深感共鸣。
加西亚·马尔克斯
《族长的秋天》运用斑斓万千的意象、光怪陆离的情节、排山倒海的句式,讲述了一个独裁者无所不能却孤独落寞的一生。他在难以数算的岁月中享尽荣光,却无法改变没有能力去爱的命运,于是他一边用权力的罪恶补偿这无耻的命运,一边在只有母牛的宫殿里沦为自己孤独的祭品。《族长的秋天》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成就最高的杰作,将魔幻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也最好地体现了他在诗歌、音乐等方面的艺术素养,被誉为近五十年所有语种里最伟大的小说。它又是马尔克斯倾注最多情感的内心告白,融入了他个人对孤独的深沉感受:族长的孤独,正是在名望光环下马尔克斯孤独内心的写照。★近五十年来各语种的小说中,《族长的秋天》最为伟大。马尔克斯以抒情诗般不可思议的语言,写下了无人能及的作品。——萨尔曼·拉什迪★有一天,当没有人记得《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是一个人还是一条街的时候,《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加西亚·马尔克斯★如果你看到的不是独裁者,而是一位对自己的名声非常不安的作家,便可读到此书真正的含义。马尔克斯在写这本书时,自传性的元素凌驾于一切之上,它挖掘人类存在的最黑暗深处、并深刻地反应在他自己的灵魂上。——《马尔克斯的一生》★马尔克斯身为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是《族长的秋天》,而不是《百年孤独》。因为它把《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其他作品压缩在其中。如果说《百年孤独》是他人生的分水岭,那么《族长的秋天》是他作品的中心点。 —— 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研究权威)
加西亚·马尔克斯
描写的是发生在1951年的真人真事。出身显赫的巴亚多·圣·罗曼来到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小镇,爱上了出身平庸的安赫拉·维卡略。这个在金钱上游泳的富翁为新娘买下了镇上最豪华的房子,举行了奢华无度的隆重的婚礼,以为用金钱和无限的权势买到了幸福。然而新婚之夜他却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万分沮丧之下,几个小时之后就把她休回了娘家。姑娘的母亲大为恼火,当即将女儿毒打一顿,而后又叫来姑娘的两个哥哥,逼问是谁破坏了她的贞节。姑娘无奈之下将其归罪于一个叫圣地亚哥·纳赛尔的人,两个哥哥不分青红皂白,拿上杀猪刀凶残地杀害了圣地亚哥·纳赛尔这个无辜者。一桩悲剧发生了。 小说通过一个小题材,辛辣地嘲讽了权贵,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观念、封建迷信和仇杀行为,从一个侧面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生中总会遇到一本书,奠定你人生的基调。★《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唯一自传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给所有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人★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加西亚•马尔克斯诺奖得主、纯文学畅销奇迹创造者马尔克斯的成长故事:充满魔幻色彩的真实人生。★ 正是回忆中的这些细节、生命中的这些人将马尔克斯带到了《百年孤独》的门口; 能够解开《百年孤独》密码的,只有《活着为了讲述》;马尔克斯小说中的人物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原型。要么写作,要么死去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他说,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逃过兵役,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求学经历中的奇遇与机遇、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搞不清楚幸福与疯癫区别的亲戚、一起经受过狂风暴雨考验的朋友、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过客……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经过记忆与文字的洗淘,闪耀着永恒的诗意的光芒。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人,一船,无食物,无淡水,身处茫茫大海,面对无尽时间★我只是大难不死,却因此成为英雄。这本书集冒险文学的所有成功特点于一身:客观性,不断推进的情节,优秀的戏剧性转折,悬念与幽默感……最具挑战的是:如何才能将主人公在漂流中度过的这空虚无聊、一模一样的十天写得不重复、不野蛮?一切都是真实而感人的,既无怜悯,也无煽情。这要归功于马尔克斯的文学天才。——巴尔加斯·略萨一阵风浪把军舰上的八名船员卷入了海中,经过四天搜寻,失踪人员被宣告死亡。然而,一周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位奇迹般地出现在一处荒僻的海滩。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终于靠岸生还。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访,同时在报上连载。扣人心弦的报道轰动全国,读者每天都挤在报社门前等待。由于揭露了海难真相,惹怒当局,报社被迫关张,马尔克斯也流亡海外。直到十五年后,这篇故事才集结成书。本书被公认为非虚构文学的绝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