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高丽新王
后来两人又谈论了下诗词歌赋,没想到这位高丽的玉漱公主居然对汉字和中华文化十分向往。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这样也避免了结婚后沟通不顺畅的问题。
这位玉漱公主也没想到这位大宋的冠军侯,不仅武艺高强,长相英俊,还十分的有文采,时不时的做出一两首惊艳的诗句出来。
而且还十分的风趣幽默,慢慢的已经沦陷其中。
高丽王正式宣布禅位给曹侒。
曹侒按照惯例推迟了三次,然后欣然接受。
经过一些列复杂的登基仪式,曹侒正是成为高丽新国王。
年号:天汉
曹侒跟玉漱公主婚期定在下个月初二。
后面就是大肆封赏:
李清照,王玉秀(玉漱公主),扈三娘三人为贵妃;
军队也改革机制;
军队结构变为,班、队、营、团、军五个等级。
一班的编制:10人
一个队的编制:50人
一个营的编制:500人
一个师的编制:2000人
一个军编制:人
朱武为军师将军,从三品。
韩世忠为镇国大将军,登州防御使,从三品
杨志、史文恭、孙立、曹汉忠四人都被封为正四品的正将,领一军的人马。
李逵、邓飞、陈达、杨春四人封为正五品的副将,领一师的人马。
封李俊为水师大都督,从三品,负责高丽水师
宗泽为副都督,正四品,负责登州水师。
童威、童猛、张横、张顺,为水师统领,正五品。
童威、童猛协助李俊管理高丽水师
张横、张顺负责七星岛水师。
李应为后勤总管,正四品
杜兴为李应的副手,从五品
汤隆为军械司,司长,从五品
孟康为船舶司,司长,从五品
段景住为畜牧司,司长,从五品
孙新、顾大嫂、乐和都成为谍报司各地的负责人,从六品。
凌振的火炮营,改名神机营,编制三千人。
众人看到结果都高兴不已,好多人都是白丁,甚至祖上三代都没出过当官的,没想到现在也是有官位的人。
尤其李俊等江州水军将领更是兴奋不已,大半年前,还靠贩卖私盐、打渔为生。
一眨眼就变成将军,而且还是指挥千万人的将军,令他们对曹侒感谢不已。
.......
某天朱武和李俊来找曹侒。
“二位有什么事情?”曹侒问道
朱武和李俊对视一眼,然后神秘笑道:“到不是什么要紧事,而是一件大喜事”
“大王,请看!”
李俊说着话,从袖口抽出一卷图纸,在曹侒座位旁边的茶几上展开了。
“这是高丽地图。”
曹侒不解的看着朱武和李俊,这地图测绘的已经算这个时代非常详细和精确的了,可是他们给自己看地图干什么
“你们到底要说什么”
曹侒看那地图除了详细,就是上面沿海地区都圈了很多徐圈,曹侒也不知道那些红圈代表什么
“哈哈!主公你看到这些红圈了吗?”
李俊站在曹侒面前,有些兴奋道:“图中这些画圈圈的地方都是适合大船吃水,而且附近没有暗礁的天然优良港口的地方,目前这些地方都是小渔村。”
闻言,曹侒不由得挑了挑眉毛,他似乎隐隐猜到了什么。
“当初主公您不是嘱咐过我们寻找机会发展海洋贸易嘛”
李俊继续道:“如今在高丽四面环海,海运方便,物产丰富。”
朱武笑了笑,继续道:“还记得延安商会?他们知道大王您现在是高丽的国王,准备将生意做到高丽,所以商会的人一合计,海运贸易如今只是的开始,以后必定会更加的繁荣,所以,商会打算联合高丽朝廷一起在沿海建港。”
说完“建港”两个字后,朱武明显的激动的抽搐了一下,建港口啊这是多么豪迈的话,相当于从零开始建立一座新城市,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想而知,朱武激动也就在所难免了。
“现在,就等大王你定地方,我们就开始制定建港方案”
“哈哈!”
曹侒听完不由的笑了起来,这群商人们真是好大的雄心壮志,不用曹侒替他们谋划,他们竟然自己主动闯了起来。
所以曹侒笑了,不是嘲笑,而是欣慰的笑,看来自己以前的做法是正确的,自己只要在大宋的商业中播下繁荣的种子就好,剩下的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商人们都不是傻子,一旦有了适宜的商业发展的土壤,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利润最大化的。
想来,海运这么快的被商人重视也是有原因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差价”上面,而“差价”来自于大宋和高丽之间的国力以及社会贫富差距造成的,同样一件商,在大宋的市场上就非常贵,而在高丽,就十分便宜。所以,有“差价”就有商机。
“大王,您看选哪个地方建港好呢?”
李俊对曹侒问道:“我个人觉得,这三处都是不错的选择。”
说完他在地图上指了几处地方。
曹侒逐一看了这三个地方,然后在地图上圈了一个地方:釜山。
建设港口耗资巨大,最后曹侒等人商量决定:
商会会员集资出三分之一,曹侒各人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朝廷来承担,后面港口的所有收益也是如此划分。”
曹侒后面提出港口建设不应该只是港口,还包含造船厂,居民区,以及各种必备建筑,这完全就是打造一座城市,目前谁都没有能力独自筹建,最好的办法就是招商,面对大宋和高丽所有商人。
招商的好处不仅能尽快的筹集到资金,更能把这些合作者都绑定到曹侒的战车上来。
后续招商的工作都交由李应去处理。
.................
曹侒又吩咐朱武,在开京附近山上找一合适地点修建英烈陵园,并建英烈祠供奉英烈灵位,让英勇牺牲的英烈有一个体面的死后之地,时时享受后人的祭奠。
对于曹侒的这一个决定,众人听了都很动容。曹侒军队人员的薪酬、奖赏、抚恤都远远超过宋朝军队,如今再给予这般隆重的死后哀荣,何人不起效死之心。
朱武接下了差事,安排人匆匆勘测陵园地址去了。
傍晚他过来禀报,说已选好地址便在一座外围的小山包上,靠山面湖风水不错。便叫朱武立即派人修墓穴,一周之后巳时中举行安葬仪式,余下的设施后面慢慢再建。
当晚,曹侒又请各位将军过来,通报奖赏和抚恤的安排,大伙俱是兴高采烈,曹侒才说起明日安葬英烈之事,一时大家都沉默了下来,毕竟都是各自朝夕相处的兄弟,说没了就没了那个心里不难受。
各位将军听了曹侒对安葬仪式的安排和陵园的规划后,都感动不已,他们都是带兵的人,感受自然更加深切。
“史文恭带骑兵营死去的兄弟们谢过大王。”
史文恭扑身便跪在曹侒面前,这一跪史文恭是发自真心.....
“李俊代表水师的兄弟……”
“凌振代表神机营的兄弟……”
……
一时间,各军长、师长等纷纷下跪感谢。
曹侒此举又有更深一层的感受,陵园不仅给死者以哀荣,更重要的是给活人以尊重。
“诸位,都起来吧,你们如此让我如何心安,那一些死难者何尝不是我的兄弟,我们这么做只是要让活着的人记住他们,记住他们所做的贡献。”
曹侒一一扶起众人。
“明日卯时,朝中所以人员在开京北大营训练场集中,设祭之后,前往陵园安葬。”
曹侒又作了布置,各人便分头通知去了。
次日一大早,北大营便围满了人群。
朱武主持祭奠仪式,卯时中他宣布英烈祭奠仪式开始,随后五十四名亲卫营的队员抬着后勤司连夜赶制的个花圈正步入场,顿时一股悲壮的气氛弥漫开来,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随后曹侒上前致悼词:....斯人已去,吾辈当继承遗志,造福百姓,使英烈九泉含笑..................英烈,永垂不朽....
致词毕,曹侒转身面对死者,右手捶胸敬礼。
只听得“啪”的一声齐响,身后的近千亲卫队员一致捶胸敬礼。
“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
在场所有人高声呼喊道,声震云霄。
大约三息之后,朱武宣布起灵,一百零八具棺木在亲卫队的护卫下在前头行进,曹侒亲自带领众人一直送到墓地。
英烈祭奠及安葬,在开京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城中到处都在议论这次安葬仪式。
“老哥,三郎死得值啊,不说大王给了惊人的钱粮赏赐,就是这般荣耀的葬礼,便是朝中那些个当大官的,又有几个能享受得到。”
“俺晓得轻重,以前咱们在山东,庄里头那些给朝廷当兵得,死后莫说赏赐便是尸首也难得找回来,俺心里定下了,可是大王实在是太优厚了。”
这是两个来自山东流民的对话,上山半年在登州加入曹侒的军队,现在他们已经逐渐在高丽生活,分到了不少的田地。
此次的安葬仪式更让他们对朝廷有了深深的认同。
“娘的,当日打开京,不如死了,也能捞得今日的风光。”
有些奴隶兵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水浒之曹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