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三朝回门 桐江府济阳县岳家庄……
桐江府济阳县岳家庄
这日快晌午时, 庄子外驶来几辆马车,正赶上有那种田的农人归家,不由驻足观望。
打头的年轻人一看面生的紧, 长得又仪表不凡。
“这是哪家的后生呀!真是好相貌!”有人随口一问,旁边那个人放下锄头,一边用脚踢蹬着锄头上残留的泥, 一边语带羡慕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位啊,可是大有来头哟!他就是新科探花, 是岳知语的三女婿。”他家跟岳知语家没出五服,知道的自然比旁人多。
“啊?探花女婿??只听说他儿子中了状元,什么时候他又有了个探花女婿了?”
“前日刚成的婚, 你不知道也正常。今日可不就是新女婿头一遭上门嘛,你没看到人家后面那一车一车的回门礼吗?”
听到这话的众人, 立时注意起后面的马车, 细看可不是, 那礼都用红封封住了, 可不就是回门礼嘛!
大家都是一个庄子的, 年纪又相仿,一起光屁股下河摸鱼长大的谁不知道谁,那岳知语从小什么德行大家门儿清。
那些年, 学堂都没混下几年, 事儿倒是惹了不少, 天天的玩世不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就这样的人, 有个在前面闷头自己考科举,没有把压力转嫁给儿子的爹,娶了能赚钱的婆娘,生了个状元儿,如今又添了探花三女婿,没记错的话,他二女婿前几年也中了同进士成了县太爷。他四女婿岳辛大家更熟了,不提他家肥的流油,就是孩子自个儿也争气,今年也刚考上举人。就是唯一不打眼的大女婿也孝顺的紧,挣了钱就给丈人家新建房子,扩充院子。如今他家也是村里最气派的人家之一了。
所以,那岳知语的命谁能比,谁比谁能呕死自个儿。
唉,不想了,同人不同命,谁让人家命好呢!那说话的人长叹一口气,扛起锄头就往家走了,其他人看看天,时候不早了,也纷纷归家吃饭去了~~
岳知语家
岳知语作为老丈人,正坐在上首,听着高览讲他在翰林院平日的工作,嘴巴咧得快合不上了,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他这个老丈人又何尝不是呢。
虽说有了状元儿子,但探花女婿也让人稀罕的紧。刚说了几句,他爹岳勇毅也被下人请来了。岳知语赶紧让出上首,扶着他爹坐上。
岳勇毅看着那乌发浓密,跟孙儿一样年轻有为的探花郎,笑得脸上的褶子更深了,只一个劲儿的说,“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还没顾得上说几句话,就听到外院里有人说话,“老哥哥,听说咱岳家的贤婿来了,我这是不请自来,想要讨一杯水酒喝呢~哈哈~”
岳勇毅正坐在主位上,抬眼一看,就见族长岳五德带着长孙走了进来。自从孙儿考中了状元,族长包括族里的比自己小的族老,见了都喊自己“老哥哥”,最初他听了还有点不太适应,好长时间他才适应过来。
今日见族长,发现他比以前更自谦了,岳勇毅面上笑容不减,“您能来,我们自是求之不得呢!”说着要把上首的位置让出来。吓得岳五德三步并作两步,赶紧摁住了他,可使不得。
这位子他如今可坐不了了,他来是帮长孙结识人脉来的,可不是来结仇的。
“老哥哥,您让我坐这,这不是折煞我也。”他看到下首空着一个座,随手一指道,“我坐这儿就行。”说着不顾阻拦就坐到了下首处。
岳勇毅心想,最早的以前还是你坐着,我站着呢,也没见你折煞啊!权势真的是个奇妙的存在。
这才短短的几年,他在村里的威望竟然直逼族老了。再没人阴阳怪气,明里暗里喊他老童生,转而老太爷~老哥哥的喊着,敬重的不行。年节里,家里来拜年走亲的,更是迎来送往,热闹的紧。
这还只是家里一个状元郎,现在又添了探花孙女婿,今年家里的门槛估计要被踏平喽~想到这,他面上的笑意更深了~
要说岳五德为什么来,他也不是那等没眼力见的人,人家女儿女婿回门的大日子,应该一家欢聚一堂,他带着长孙横插一脚,属实不妥,可他之前都听说了,人家新女婿不会久待,隔日他们就会去舟山府,再转道都城。
他这个长孙是他几个孙子里最有天赋的那个,前段时间看了岳展他们写的科举备考书籍,高览写的那一部分,对长孙启发很大,但是有几个地方他还有些不懂,正赶上正主来,这么好的机会,是全天下学子求都求不到的,就近在眼前。岳五德看着孙子那渴求的眼神,一咬牙,一跺脚,为着孙子,自己这张老脸算啥。于是带着长孙就上门了。
酒席上推杯换盏,自是笑声不断,岳五德见气氛渐入佳境,就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高览若是得空能否指点长孙一二。
都是考生家长,岳勇毅太能体会他了。当年孙儿科举,每一次考试时,他都无比难受,自己考了几十年的人,临了竟然没甚嘱咐的话,更没有经验传授。那种浑身使不上劲儿的无力感,像一把钝刀子在生剜他的心。他见族长竟是为这个,便主动跟一旁的孙女婿说,“兆利那孩子,知学又聪慧,你要是今日得空,多给他指点指点,看看他哪里有不足,以后也好改进。”
高览自是无有不从,族长一来他就知道不简单,能当族长的人,哪个没有七窍玲珑心,既然这个时候来,必然有事相求,原还当什么事儿呢!这点小事,对高览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就是祖父不说,他也应下。不过既这样说,他自然得更加上心不是。
岳五德听到高览应下,激动手里的酒杯都险些握不住,满脸感激的看向岳勇毅。虽然对高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那科举考生可就是要得文曲星指点迷津了。
也不用另找时间,饭后岳兆利就留了下来,高览不仅帮他解了惑,还帮他梳理发现了些不足之处。
一直到暮色沉沉,岳兆利才归家。隔天高览夫妻走后,庄子里炸了锅了。庄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什么事儿也藏不住,族长带着孙子上门求解的事很快在村里传遍了。
大家后悔不迭,让族长捷足先登了,自家孩子也有困惑啊,想着出于礼貌,隔天去请教呢,谁能想到人家走的那么急,只让兆利捡了便宜。
上回族长带着小儿子请教岳展的事他们还历历在目,听说请教完以后进步神速,书院的先生说下一届秋闱有望,这是尝到甜头了,又带着长孙来请教探花了。
像他们读书这么好的人,肯定是有秘诀的,就有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经验。这次又没戏了。等着下次,下次他们一定赶早,先下手为强。
高览夫妻也想在岳家庄多待几天,可是朝廷给的婚假余额不足了。再有他们还要去舟山府待一日,岳欣儿毕竟在那里住了这些年,要离开了总要见见朋友,打包收拾行李。还有她师父年纪大了,她得问问她的意思,是想继续留在舟山府还是跟她去都城,依着岳欣儿的想法当然是接她去都城~诸如此类事务都是要花时间的。
等他们赶到舟山府,时间又过去了七八日。这日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们终于将车停在了岳欣儿当年租住的院门前。
她掏出铜匙,打开锁,推门进去,里面的陈设一如往日,只是少了些许生活的气息。
岳欣儿刚要收拾东西就被高览拦住了,“你说干什么,我来干。”他娶的媳妇儿,疼还来不及,哪里舍得让她受累。
岳欣儿听到这话,心里也妥帖,她要的从来不是对方的高官厚禄,是他心里有她,真心疼她。
她也不矫情,既然相公要干,她就简单说了要打包的行李物品,还有一些书籍。
看着高览有条不紊的帮她收拾起来,她落得自在,趁着这个功夫就去了师父家。两家本就只隔着一条街。她走了没一会儿就到了。见门上没上锁,她一边推门一边喊道,“师父,您在家吗?”
范稳婆一听是欣姐儿的声音,开始还以为自己幻听了,又听到外面喊了一声,这才确定不是自己听岔了,忙从屋里走出来,一见着欣姐儿,范稳婆忙高兴的迎了上去。
她拉着她的双手上下打量了一番,还是嫁人好,看此时的欣姐儿多鲜活啊,这才对嘛,还是要成亲,更何况嫁的还是官老爷。
她嘴角抑制不住的笑着点头,“一看就知道你婚后顺遂,瞧把你这朵娇花养的,水灵灵的。”她一把年纪最是明白一个道理:好的婚姻都写在脸上呢!
被师父这样打趣,岳欣儿有些羞赧,师父俩说了会儿体己话,才说到正题。她把自己想法说了,想带师父去都城生活。
范氏听后低头思量了一番,才认真回道,“欣姐儿,我现在还能活动了,又不是动弹不了了,你不用急着接我过去,再说我在舟山府待习惯了,去了都城不一定适应。等过个几年,我干不动了,再去跟你吧。”
虽然她是商量的口吻,但是却极为坚决,岳欣儿又劝了她一会儿终是没劝动,只能先这般了~~
第二日,岳欣儿约着几个相处了几年的姐妹在飘香楼聚聚,她们也都是做接生婆的,因为是同行,慢慢有接触才交往起来的。都说同行是冤家,可她们不是,在舟山府的几年里,也多赖几位姐姐照顾。
席间,她们诉说完姐妹情,开始絮叨起最近舟山府的八卦。自来接生婆走街串巷,消息比常人灵通,也知道许多人不知道的奇闻趣事。
只听邓姐姐先说道,“你们还记得几年前过世的东城布庄的东家刘半城吗?”
布庄?刘半城?岳欣儿一听,那不是前世那杀千刀的前夫这一世的好岳家吗?她手里的筷子也停下了动作。听着众你一眼我一语的说起来。
一个说“记得,怎么不记得,当年他嫁女儿晒嫁妆~我还去看过哩~啧啧~真是羡煞死人呀!”
“还是人家闺女会投胎呀!怎么,她家有甚新鲜事呀?”另一个也接话道。
这个邓姐姐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提这个人必然他家有啥大瓜。果然跟她们猜的不错。只见那邓秀花眉飞色舞道,“他家呀,最近可是热闹的紧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