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萧宴宁看皇帝那神色就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三公主这事由他开口闹成这样,皇帝总不能去质问蒋太后。

蒋太后是皇帝生母,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搞死数个朝臣,愣是从通州接入宫的生母。所以有些事上就算蒋太后有错,只要不是什么大错,皇帝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也不好和他一个孩子计较,只能把目光落在皇后这个六宫之主身上,下意识觉得皇后未尽到责任。

真要说,皇后能做什么,温修容都没有主动帮三公主求救,她要主动为了一个不受宠的公主和蒋太后对上?

更何况是公主府上发生的事,谁知道里面到底有没有隐情。

蒋太后是个喜欢被吹捧的老太太,平日里被捧着还不够顺心,这两年又越发看重看康淑妃和六皇子。

皇后一心挂在太子身上,自然不想硬碰硬。

在这个皇宫里,大抵谁都有难处,谁都想把事情做的完美,谁都不想轻易得罪人,然后大家都有说不出的苦。

看着这个皇帝爹,萧宴宁觉得当皇帝娶那么多妃子生那么多孩子也挺累。

妃子多了,就有得宠和不得宠之分。

孩子多了,就有忽视和重视之别。

不受宠不被重视者日子过得就比较艰难,哪怕皇帝的孩子也不例外。

身为皇帝,有时为了一些利益还要用后宫平衡前朝,位份、孩子、婚姻在特定的时候都会成为交易的筹码。

内廷外廷,利益为重。

想着这些萧宴宁心里猛然打了个寒颤,他突然想到,再过两三年他也该出宫建府了。

大齐皇子往往十六岁就要出宫,只是偶尔有特殊事件,出宫时间会有所延长。

好比当年康王,因太子失踪之事,皇帝一直挂心太子,一时间没想起他要出宫之事,封号一直不下,康王和礼部也只能干等。皇帝在康王身上开了个先例,后面几个皇子也都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或多或少没那么及时出宫。

间接表明,几个成年皇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都一样。

这皇子出宫建府就意味着长大成人,入住王府成了王爷时往往还会伴随着亲事。哪怕不立刻成亲,皇子的母亲也会提早相看着人家。

萧宴宁简直不敢想自己有天也会这样,十七八岁的年龄同一个陌生的女子成亲,然后生下几个孩子。

甚至如果王妃生下的孩子不够令皇帝和秦贵妃满意,他们还会给他安排上侧妃等等。

不说萧宴宁根本没想过要成家,单单一想到自己有天会和皇帝一样,用女子和孩子平衡后院,他就忍不住感到惊惧。

受上辈子的生活所影响,萧宴宁根本不觉得自己能担得起父亲这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样是因为带着记忆而来,萧宴宁从小被奶娘、宫女伺候着。

儿时令人害羞的画面猛然钻进脑袋,那些早让人用脚都能扣出三层别墅的画面本来早就被扔在了记忆深海之中,此时如同潮水一样扑面而来。

有那样被宫女从头照顾到脚的记忆,萧宴宁根本无法想象自己会和一个女子成亲。

太尴尬了。

孟婆误他!!

能忘记前尘往事的孟婆汤不多给几碗,竟然还不给他喝。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萧宴宁心中惶恐不安,十分惊惧,甚至想乘着风逃出地球。

皇帝的心情本来有点糟糕,无意中看到萧宴宁神色泛白坐立不安甚至额头上还泛起一层冷汗,他心下一惊:“小七,你怎么了?”

木安围场受到惊吓后,太医院院使方有良曾说七皇子年纪太小受刺激太大,容易心慌,以后在心疾方面要多加注意。

这几年皇帝也没见萧宴宁有心疾之症,不过他性格大变,总归是受了心病的影响。

想到儿时的萧宴宁,白白胖胖软软嫩嫩,可爱至极,再看看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惯会蹬鼻子上脸之人,皇帝的心突突猛然跳了两下。

他觉得自己都快因为萧宴宁得心疾了。

都怪那场该死的狩猎,皇帝恶狠狠地想,把他软糯可爱的七皇子都狩没了,留下这么一个不让人省心的混账东西。好在,人是混账了些,对他这个父皇的维护之心倒是没怎么变过。

前两年平王因功入京,家宴之上蒋太后对着平王左夸一句,右赞一言。

蒋太后那姿态明显是想替平王请功,皇帝含笑应对,萧琅生怕皇帝多想,惶恐不安地把往身上堆的功劳一推再推……眼瞅着蒋太后还生气了,萧宴宁站起身开口就说她偏心。

萧宴宁说皇帝每天日理万机,挂念战事时都大病了一场,但还在处理朝事,蒋太后为何不夸夸皇帝呢,明明皇帝最厉害。

蒋太后被他这话问得哑口无言,皇帝坐在一旁看着为自己打抱不平的七皇子,心想皇帝也需要夸赞吗?皇帝应该不需要,因为皇帝已经是皇帝了。

可蒋太后也是他的母亲,为什么不夸他呢。

他的功劳就不大吗?

皇帝语气不轻不重地斥责萧宴宁没规矩,心里却在想,在萧宴宁心里,他就是大英雄。

七皇子性格不咋滴,就是有一颗赤子之心。

对皇帝如此,对太子也仰慕尊重,对其他几个哥哥更是一视同仁的看待。

所以混账就混账些吧,他们家大业大也能养得起一个混账。

萧宴宁没啥事就是被自己刚才的联想给震到了,听到皇帝问话,他垂眸回道:“儿臣没事,就是腿有点发麻。”

萧宴宁一开口说话,皇帝心底那点感慨瞬间没了,皇帝白了他一眼:“把身上娇气的毛病改了,老实跪着。”

看看朝堂上那些百官,有的胡子都白了,为了和他这个皇帝据理力争,都能在地上跪几个时辰。

萧宴宁:“……”不该让他站起来吗?父子情也太淡薄了。

蒋太后一听皇帝这语气,就知道今日之事要不了了之。

心里更加窝火、憋屈。

今日如果换做旁的皇子,一句让皇帝去刘家祠堂磕头就能被治罪。

萧宴宁说了这般过分的话,皇帝都不打算追究,除却疼爱,无非就是因萧宴宁背后有秦家。

秦家就跟一座高山一样,朝堂上的百官越不过去,她这个皇帝生母也越不过去。

蒋太后那想法,根本瞒不过萧宴宁,他心想,这有什么好嫉妒的,他的这份特殊也是自己拼命换来的好吧。

除了他,谁还当众替皇帝说过话,为了这份荣宠,他付出了能付出的一切,包括性情。

真要光靠着秦家,皇帝防备还来不及呢,还宠,宠个屁。

蒋太后冷哼一声,皇帝的视线从萧宴宁身上收回来落在了韩氏和管家婆孟柳身上。

皇帝威仪,双眸如剑,孟柳平日里敢在三公主面前大呼小叫,在皇帝面前连话都不敢轻易张口说。

至于韩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不要因为今日之事连累到整个家族。

皇帝瞅了两人一眼,又看向三公主语气淡淡:“安玥,此事你想怎么处置?”

皇帝越过蒋太后和皇后,直接让萧安玥开口。

众目睽睽之下,萧安玥憋红了脸,她慢慢跪在地上。不远处的四公主萧安莹撇开眼,心想,事情都到了这一地步,得罪人的事是萧宴宁做的,这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萧安玥从未被皇帝这么关注过,心下又乱又慌,她知道能被皇帝看到且做主的机会不多,若握不住,下次不知道还有没有。

在开口之前,萧安玥脑子里闪过无数人的脸,蒋太后、皇后、秦贵妃、温修容等等。

她深深吸了口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声音微颤且柔且细:“今有父皇做主,宫里资深且有品性的宫女甚多,孟管家既失职便换了吧。女儿身为公主,以后自当有公主的威仪和担当。女儿以后常住公主府,会好好处理府上事物。”

三公主说话含蓄但意思到位了,皇帝既然要做主,孟柳没品性直接换掉。至于她,是公主身份,以前没认识到位,现在她有皇帝撑腰,会做出改变。

她和刘家身份不同,她理应住公主府,刘家住刘宅,平日里没事就不要过多来往。她和刘家的关系只有驸马,韩氏想要再用婆母的身份拿捏她,那也是万万不能了。

萧宴宁垂下眼,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刘家赶着风头捐了半个身家,所以刘家得了皇帝夸赞,然后把分出的这一脉改商为民。

他们又时常给蒋太后送宝贝,这都属于皇家在拿人家的。

三公主要是直接趁着皇帝的话把韩氏给摁死,这种场合不是很合适。

更何况,三公主和韩氏之间还隔着个三驸马。

这般以退为进,先搞走拿捏自己的管家婆,以后驸马有心,便去公主府小住,无意,三公主便独居公主府。在皇帝面前过了明路,没有允许,刘家若仗着身份往不知进退,那就是他们有错。

到时也甭管是不是为国捐过银子了,肯定都落不到好。

不过韩氏以后想入宫见蒋太后拉关系,恐怕是不行了。

以前刘家好歹因捐赠得了一些虚衔官职,又有三公主的关系,拜见蒋太后也行。现在就皇帝那小肚鸡肠的样子,怕是要没这份捷径了。

皇帝看着三公主,在他印象中,三公主一直都是低着头站在角落里,唯唯诺诺,让人很难注意到。

今天她难得开口说出请求,于是皇帝看向皇后:“皇后,换人的事你那边就多操操心,公主金枝玉叶,难免娇贵些。找的管家婆要大方得体知进退,与公主一心。”

皇后应道:“是。”

孟柳知道自己被舍弃了,她磕着头哭着:“皇上,太后娘娘,奴婢对公主过于严格,奴婢知错,奴婢以后会改……”她不敢说苛刻,又想为自己辩解,用了过于严格这样的词儿。

“拉下去。”皇帝垂眸冷声道:“朕面前都这般没规矩,在公主府岂不是要翻天。”

很快有宫人上前捂着孟柳的嘴把人强行拉了下去,韩氏看到皇家翻脸无情的一幕,浑身是汗。

“母亲,今日这赏宝宴都因那些蠢奴才的错才赏得不够称心,以后再举办一场。”皇帝看向蒋太后笑道:“举办大一点,到时朕也出一份东西,大家坐在一起品鉴。”

皇帝开口,金口玉言,赏宝宴败兴都是孟柳和韩氏的错,蒋太后也不能说是萧宴宁搅黄了赏宝宴,她甚至只能压着火气笑道:“都听皇帝的。”

母子气氛融洽,妃嫔含笑,一派和睦大家庭之色。

跪在地上的三公主悄悄松了口气。

她用余光看了萧宴宁一眼,心下满是感激。

萧宴宁倒用不着她说感谢的话,说到底最终还是她自己做出了选择。

如果皇帝开口时,她还选择息事宁人,那以后她日子过成什么样,会受什么样的委屈,都和旁人无关。

赏宝宴结束,众人散去。

蒋太后宫里那座白玉佛像掉在地上碎了,蒋太后说赏宝宴果然没赏出来真正的宝贝,白玉佛没能留下,是老天爷看不下去的缘故。

刘家也没想到入一趟宫还入出了事端,韩氏回去就病了。

后来驸马刘奇英携礼亲自到公主府赔罪,至于三公主是真原谅他还是假原谅,那是三公主的家事。

***

这天萧宴宁在宫外看到了杨善。

杨善就是太子表弟,多年前在京城当街纵马被御史弹劾,以秦追为首的内阁官员上折子要求皇帝严惩的就是他。

皇帝后来给皇后面子没处置杨善,但秦贵妃因此得了协理六宫之权。

这些年杨家的势力慢慢从通州移了些入京,有两个杨家本家的年轻人在科举之中还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其中一人入了翰林。

杨善身为太子的表弟,也会出现在皇家举办的一些宴会上。

所以萧宴宁认识他。

比起杨家其他人,杨善实在算不上低调,做事也比较容易被人寻到漏洞。这些年一直被太子摁在通州地界不曾入京,近两年据说性子沉稳了不少,才回京。

不知道做了什么事,杨善满面笑容,很是得意的模样。

身边的围着的人似乎都在吹捧他,杨善摇着扇子笑了。一群人浩浩荡荡离开,看样子是一起玩乐去了。

看到这一幕萧宴宁皱了下眉头,据说这杨家一直在为太子寻名医,难不成有消息了,要不然杨善也笑不出来吧。

近一年宫里一直在传太子有头疾之症,是当年在南疆被追杀滚落山崖留下的后遗症。

这个秘密被隐瞒了这些年,也就最近才爆出来。

主要是太子的头疾之症这两年越发严重了。

两个月前,太子头疾发作,据说疼晕过去了。

皇帝发火,太医们束手无策,只能尽量用针灸让太子好受一些。

后来皇帝虽然严令东宫众人传此事,但真要有人用心打听,根本瞒不住。

最近宫里有动荡也是因为此事,万一太子头疾不愈,短了寿命……

以前皇子间有太子在上面压着,大家都能和平共处。

如今太子有病症且不可治,人心难免浮动起来。

除了萧宴宁,所有皇子都已成人,都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长大成人,有了亲事,亲事背后便是新的势力。总有一些新势力看不惯老势力,想取而代之。

想到这里,萧宴宁垂下眼,他倒希望杨善真能为太子寻来名医,解决掉头疾问题。

“宴宁哥哥,你在看什么?”梁靖用胳膊肘戳了戳萧宴宁问,他顺着萧宴宁的目光看去,什么都没有。

萧宴宁回过神,他道:“没什么。”

宫中起风云,宫外风平浪静。

作者有话说:

温修容是三公主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