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冬去春来,皇帝已经多日未曾踏入后宫。
朝堂上的大臣们为有关皇帝生父尊号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争论的焦点无非是皇帝应该称自己的生父为皇叔父还是父皇。
皇帝下诏到礼部,礼部那边自然是依照“继嗣”礼制,给皇帝生父拟了个皇叔考的称呼。
据说礼部的折子到了皇帝手上后,皇帝看罢冷笑三分,留折不发。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他一开始就没以继嗣名头入东华门。他以皇帝身份入宫,根本不是过继给了先皇,他以前不是继嗣,现在更不可能。
给他爹的尊号,自然得是皇考,皇帝也不接受除此之外的其他称呼。
自大齐建立,从太祖开始,称帝之事便是父死子继,特殊情况兄终弟及,但真遇到兄终弟及的情况,两人好歹还是同一个爹。
皇帝这情况实在特殊,他有亲父母,又没有在先皇死前行过继之事,所以无例可依。
现在皇帝有意追封生父,这里面又涉及到宗法礼制、朝臣和皇帝之间的利益,皇帝和朝臣那边自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争吵不断。
前朝吵闹不休,后宫自然也不平静。自打皇帝下诏礼部,太后便称病关了宫门。
后宫有皇后压着,倒也没生出什么事端。
这段时间秦贵妃把萧宴宁看管的很紧,生怕他年幼被人忽悠说出不该说的话。这个时间点,说错话,哪怕是被人刻意引诱着说错话,在皇帝心里就会落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遭厌弃都有可能。
秦贵妃自然不会让萧宴宁陷入这样的境地。
萧晏宁也不想,他好不容易把皇帝的好感刷出来点,可不想功亏一篑。
所以这段时间,萧晏宁很听话,被秦贵妃直呼太听话了。
至于秦贵妃自己,她并没有躲起来。甚至只要身体允许,她从不缺席各种应该出现的场合。而且每次前去给皇后请安时,秦贵妃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像孔雀那般又漂亮又矜傲。
若有人借机说一些难听话,秦贵妃更是毫不留情地反讽回去。
秦贵妃本来就有点任性、高傲,在皇帝面前也没刻意掩盖过自己的本性。她出身国公府,待字闺中时没受过委屈,入宫后得皇帝盛宠,也没人给她气受。
她吃穿用度无一不精,这几年向来都是别人避她锋芒,她何时伏低做小过。
以前的秦贵妃眼里容不下沙子,现在更是如此。她姓秦,她姑姑是太后,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皇帝和太后之间出了矛盾,秦贵妃夹在中间自然为难。
可为难归为难,却还不至于让人看笑话。
秦贵妃高傲的来永坤宫,高傲的离开,那姿态要多惹眼就多惹眼。
等她走后,众人视线有意无意落在康淑妃身上。现在朝堂上的局面是皇帝想要的,但也可以说是康淑妃把最后那层布割了个口子,皇帝才顺势而为。
康淑妃是皇帝姨表妹,她称呼皇帝生母一句姨母,在通州,她的身份可以说和如今的秦贵妃一样。
有皇帝生母撑腰,就连皇后都要避其锋芒。
只是康淑妃的性子一向冷淡,不爱显摆,没有秦贵妃这么嚣张、高调。
但再怎么冷清的人,有了软肋也就有了弱点,有了弱点就会对现实妥协。
康淑妃的弱点就是六皇子,又或者说,这个皇宫里,所有有子嗣的妃嫔,弱点都是孩子,包括皇后,也包括秦贵妃。
皇后看着众妃嫔的表情,她知道她们的心思,神色越发平淡。
随着各宫皇子年龄越来越大,对太子的威胁也越大。
秦贵妃也好,康淑妃也罢,都一样,而她要做的就是稳住自己皇后之位,也稳住太子的东宫之位。任何人想向东宫伸手,她都不会留情。
姐妹情深在深宫中,不过是一句空话。
秦贵妃回到永芷宫前,一直保持着傲气的模样。
到了宫里,挥退宫人,秦贵妃的肩膀一下子垮了下来。太艰难了,宫里都是吃人不眨眼的人精,应付起来让人疲惫。
殿外有宫人在轻呼七皇子,秦贵妃轻轻推开窗户,只见萧宴宁正躺在桂花树下的躺椅上吃糕点。
秦贵妃嘴刁,吃东西讲究色香味俱全,永芷宫小厨房的厨子是她有孕时国公府特意送进宫的。那时她胃口极差,吃什么吐什么,她还以为自己要这么吐死。
于是哭得稀里哗啦,皇帝知道后哭笑不得,于是让英国公夫人入宫陪她说话。
最后国公府送了个厨子进来,可以说永芷宫的糕点做得比御膳房都好,连皇帝都喜欢。只可惜,皇帝就算喜欢也得克制,连续吃了几次就不再吃了。
秦贵妃很惋惜,愣是把皇帝那份也给吃了。
此时看着白白嫩嫩高高兴兴吃糕点的萧宴宁,秦贵妃脸上不由地浮现出一丝浅笑。她生下萧宴宁时才十九岁,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养孩子,害怕养不好。
好在她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养大的,所以她也那么养萧宴宁,把最柔软的布料给他,把最好吃的膳食给他,把他最喜欢的金子也给他。
太后时常说萧宴宁娇气,男子汉大丈夫一点苦都不能吃。
可秦贵妃总是想,身为她的孩子,为什么要吃苦。
再说,在皇宫里吃苦有用吗?吃苦就能改变别人对她对萧宴宁的看法吗?吃苦就能让别人对她对萧宴宁没有敌意吗?
既然没用,为什么还要吃这份苦。
男子汉又怎么了,她的孩子,身为皇子已经够苦了,娇气点就娇气点。
想到这里,秦贵妃垮下去的肩膀又直了起来。
她才不会倒下呢,她这一辈子都不会让别人看笑话。
窗户关了,秦贵妃的视线没了。
萧宴宁慢吞吞得把嘴里的糕点咽下,最后一口糕点没了,宫人又递上来新的,萧宴宁摇了摇头。以前为了生活,他吃东西很快,狼吞虎咽,这辈子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改掉这个毛病。
如今的他很注重养生,吃东西细嚼慢咽,好消化。
萧宴宁闭眼休息,宫人都知道他的习惯,没有人开口打扰。
当然,萧宴宁并没有睡着。
他在想要怎么哄秦贵妃开心,秦贵妃很难受,但秦贵妃心气很高,这也是他即便察觉到了秦贵妃的视线也当做没有的原因。
秦贵妃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哪怕这个人是他。
想到这里,萧宴宁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那个皇帝爹势在必得,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成为阻碍。而且这是一个收拢权利的机会,打击前朝旧臣和世家的机会,皇帝不会错过。皇帝坚持推崇追尊自己的生父而不是先皇仁宗,这不仅是礼制之争,也是皇权和官权的博弈。
皇帝不想垂拱而治,不想被架空权利,自然也不容官权凌驾皇权。所以,逮着机会,皇帝势必要争取,首当其冲的就是以秦追为首的阁臣。
而在后宫,秦贵妃和他的处境最危险。看似和谐的后宫,一旦出现波澜,所有人的刀都会先对准秦贵妃和他。
解决了秦贵妃和有着秦家血脉的他,其他人在相互竞争就是。
在这些从通州而来的妃嫔中,秦贵妃和他是意外是异类。
好在,还有时间,萧宴宁心想。
皇帝想做的事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秦家也不会一下子就倒,太后也不会立马就垮台,秦贵妃也不会立刻失宠。
还有他,再给他点时间,他再大一点就好了。
兴安六年,春。
以秦追为首的内阁大臣公开主张皇帝应‘继嗣’仁宗,而以张笑为首的新科进士则以‘继统不继嗣’支持皇帝推崇生父。
皇权和内阁之争,世家和寒门对立被摆在明面上。
兴安六年,五月二十九,礼部尚书兼瑾身殿大学士方开肃带领数百朝臣死谏皇帝不可追封生父,称礼制不可废。
张笑等人则呵斥方开肃倚老卖老,胆敢勾结群臣要挟君王,其心可诛,不配为臣。
最终皇帝下令逮捕数十人,赐廷杖之刑,数人因刑罚过重而亡,方开肃等人致仕归家。
首辅秦追虽未参与死谏,但皇帝以其身为首辅监管群臣不到位为由,去其中极殿大学士之职,暂留吏部尚书之位。
皇帝暂时赢了这场争斗后,亲自前去看望了太后,哭诉自己并非薄情之人。
只是身为人子,不得已而为之。
太后被皇帝孝心感动,称皇帝为感动天地的孝子。
此事过后,皇帝在朝堂上权威更盛,朝堂之上,寒门之士开始和世家对抗。
***
萧宴宁再次见到皇帝御花园的荷花都开了。
萧宴宁带人前去御花园赏荷,他不会赏只会拽荷花。
至于下面的莲藕,自打被赏荷花却看到一池断荷的皇帝骂了之后,他再也没让人挖了。
为此秦贵妃还命人在永芷宫专门用水缸种了藕,专门给他吃。
萧宴宁揪着荷花,嘟嘟囔囔数着。
皇帝远远就看到了萧宴宁,他今日心血来潮前来御花园散心,没想到会看到萧宴宁。
皇帝本来想离开,但看到似乎又长高了不少的萧宴宁,他抬了抬手,身边的人都停下没有动,皇帝自己慢慢走了过去。
永芷宫的宫人看到皇帝大吃一惊,想要行礼提醒萧宴宁,被皇帝一个横眼冻住了没敢动作。
宫人看着什么都不知道的萧宴宁,恨不得趴在他脸上对他挤眉弄眼。
离近了只听萧宴宁揪一朵:“开心。”
又揪一朵:“不开心。”
揪一朵:“开心。”
又揪:“不开心。”
一直重复着,等只剩下一朵‘不开心’时,小小的人叹了一口长长的气,连肩膀都耷拉了下来,整个人看起来丧气极了。
皇帝挑眉,正想说什么,只听萧宴宁语气又活泼了起来:“这次不算,再来一次。”
自我调整好心情的萧宴宁斗志昂扬,他一个蹦跳着转身,看到了站在身后皇帝明黄色的龙袍。
还没抬头看人,萧宴宁第一反应是把秃了的荷花头藏在身后。
“藏什么藏?”皇帝无语了,那么点个头,对上他,能藏得起来吗?
萧宴宁有些心虚地抬起头,他望着皇帝先是愣神了片刻,皇帝的眉眼入眸,他眼睛亮了起来,忙扔掉手里的秃枝向皇帝伸开双臂:“父皇。”
看着一开始差点没认出自己,认出之后就开始撒娇的儿子,皇帝本来不想理会他,但孩子太过纯真,满眼都是欢喜,见他一直没动作,欢喜中渐渐染上了疑惑、不解还有委屈。
到底是放在心上的孩子,皇帝伸手把人抱了起来。
萧宴宁瞬间高兴了,他趴在皇帝肩膀上小声道|:“父皇好久没来看我了。我想去看父皇,母妃不让。”
皇帝漫不经心地嗯了声:“父皇最近很忙,不只是你,父皇谁都没看。你怎么还告起你母妃的状了?”
萧宴宁忙用小胖手捂住嘴巴:“儿臣没告状。”
皇帝看他那模样,笑了:“你母妃为什么不让你去看朕?”
萧宴宁:“母妃说父皇最近很忙很累,儿臣去了会打扰到父皇。母妃还说,儿臣变乖了之后,父皇就来看儿臣了。”
皇帝脸上的笑意更深了:“那你变乖了没?”
萧宴宁使劲儿点头:“变乖了呢。”
皇帝的视线落在地上的荷花上,萧宴宁的脸瞬间爆红。
见他急得快要哭出来,皇帝忙问:“你刚才说什么开心不开心。”
萧宴宁红着眼圈:“我在问它母妃今天开不开心。”
皇帝一顿,声音略轻:“你母妃最近都不开心吗?”
萧宴宁认真想了下,有些苦恼地说:“开心,笑,但又不开心。”
皇帝轻叹一声,小孩子不知道大人会隐藏情绪,却能感知大人的情绪。
秦贵妃对着孩子笑,萧宴宁以为她开心,可他又明明感觉到秦贵妃不开心,所以他才会苦恼。
想到明艳傲气的秦贵妃,皇帝看着萧宴宁道:“那朕去看看你母妃,让她开心好不好?”
萧宴宁:“……”他不是这个意思,不过皇帝想要去永芷宫他也不会阻止。
自打舅舅秦追没了首辅的职位,宫里不少人明里暗里说难听话。
秦贵妃难得行协理六宫的权利,狠狠惩罚了几个碎嘴的妃嫔。有人还等着看秦贵妃失宠呢,从皇帝今天对的态度来看,秦贵妃暂时应该不会失宠。
皇帝多日不入后宫,一来便去了永芷宫。
得知皇帝是在御花园碰到萧宴宁后,各宫反应不同。
皇后语气淡淡:“七皇子能把皇上带去永芷宫,那是他的本事。”
柳贤妃脸上温和的笑淡了起来,看到读书读得不耐烦的五皇子忍不住发了火。
康淑妃仍旧清冷,她和姨母殊荣一体,皇帝的胜利就是她的胜利。眼前这点恩宠,她并不看在眼里。
裴德妃听闻后,笑了笑。
秦贵妃看到皇帝抱着萧宴宁来永芷宫后,她吓了一跳。
请安后便忧心忡忡道:“皇上,七皇子可是给你添麻烦了。”
“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说添麻烦。”皇帝把萧宴宁放下:“就是看他在折腾那一池子荷花,忍不住想教训他两句。”
秦贵妃拧眉瞪了萧宴宁一眼,永芷宫水缸里有荷,虽然不多,开的花也不大,但没必要逮着御花园里的使劲折腾吧。
那满池塘荷花皇帝最喜欢了。
萧宴宁这个年龄能懂什么,他又看不懂秦贵妃的眼神。
皇帝和秦贵妃有好长时间没见,两人说起话来,萧宴宁被宫人带着离开。
萧宴宁闲着无聊,于是决定出宫找人陪自己玩。
三公主、四公主、五皇子、六皇子被他找到的次数最多,毕竟他们曾在一起一段时间。
不过温修容一见他就害怕,他也就不常去找三公主了。
四公主天天往大公主那里跑,萧宴宁五次有四次找不到人,也就不找了。
他常常找的是五皇子和六皇子。
两人都烦他了,萧宴宁也烦他们。
但萧宴宁就喜欢看自己喊哥哥时,两人那副像是吃了屎的表情。
其实真要说起来,萧宴宁最喜欢的是太子、三皇子。
太子温润如玉,对他和对其他兄弟一样,不偏不倚。
三皇子萧宴和纯粹是长得好看,萧宴宁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养眼。
而且三皇子还会耍大锤、舞刀弄枪,和其他只会读书的皇子很不一样。
今天萧宴宁就准备找三皇子。
三皇子的母亲是东丽人雅芸儿,东丽离通州很近,三皇子母亲芸妃得宠时堪比秦贵妃。
后来据说芸妃因东丽善变被皇帝厌弃,所以住处也比较偏,在离冷宫不远的宁寿宫。
今日大概出行不利,萧宴宁还没走到宁寿宫,刚拐弯,就看到了几个年长的太监在欺辱一个小太监。
这个小太监十多岁的样子,大概习惯了被欺负,被打倒在地上时第一时间熟练的护住了头。
"就你,还敢偷偷读书,以后还想进内书堂不成?”
“以为读了书就能飞黄腾达了,做你的白日梦去吧。”
“你连进内书堂的资格都没有,还想自学成才不成?”
几个年长的太监一边嘲讽一边踢着小太监。小太监蜷缩着身体,闷哼出声,他咬牙忍着。
内书堂对于太监来说可是个好地方,一般来说被选入内书堂的小太监,在内书堂学习两年至三年书,就会被拨到内府十二监四司八局及其下属机构充当“写字”,而后逐渐升为掌司、典薄、佥书等。
一些聪明伶俐,善于专营迎合之辈,得到本管和照管太监的赏识,甚至可能会被选为东宫伴读。
在官场讲究非翰林不可入阁,讲的就是做官的出身,而内书堂被太监看做是读书正途。尤其是被分在司礼监的太监,又被成为‘内翰’,可见内书堂的地位。
那些正儿八经从内书堂走出来的太监,一般看不上那些自己偷偷读书学习的太监,被他们发现还会举报。
要是搁在以前,萧宴宁连自己都顾不上,根本不会管这些闲事。
但现在,他生活如意,他还小,他还看到那个小太监朝自己望过来的眼神,那是渴望活着的眼神。
这些日子,萧晏宁前去找三皇子,总觉得有人在偷偷盯着自己。这也是他时不时来找三皇子的原因之一,总要弄清是谁有什么目的。
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这个小太监。
至于目的,暂时不得而知,但总会知道。
萧晏宁还是个孩子呢,正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于是他走上前展示身为皇子的威风:“你们在干什么?”
作者有话说:
太晚了,么么哒(づ ̄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