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苏联人错了呢

王英光站在排球场边上喊着:“韩浚,韩浚你出来一下。”

正在打排球的韩浚拍了拍手,对着场边的王耀武说道:“佐公(王耀武),你替我一下。”说罢就跑下了场。

“所长,你找我什么事?”韩浚问着。

王英光道:“边走边说。”

“韩浚,我听说你参加国民党军队之前,是海外留学回来的?”

“对,在德国学的电器专业。本来想着工业报国,不过回国后才发现,我学的这个专业在中国没用。中国连个灯泡厂都没有,我学的电器专业就是个笑话。”

韩浚这么说着:“后来就加入国民党军队了。跟你们打了这么多年,最近想想也不知道打来打去为的什么。”

韩浚原本在这群战犯中是属于比较顽固不好改造的那个派别。

他不像王耀武,王耀武是主动接受改造的。韩浚的态度是看完了《大决战》三部曲之后才转变的。

大决战里有很多名场面,不管是总座高见,还是坚持住就会有办法。那些其实都不是触动韩浚的。

真正触动韩浚的是其中一对夫妻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去淮海战役支前。

丈夫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了,妻子投缠着白布继续推车完成支前任务。

这一段故事并不长,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

是什么样的信念会让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寡妇含着泪也要完成支前任务?

是她不完成任务,解放军就会对她家进行惩罚吗?

就像是国民党曾经做过的那样?韩浚想想或许不是。因为国民党多少次用枪逼着别人,以死亡威胁别人。

不管是抓壮丁还是徭役摊派,他们没少威胁过别人。可是就算是以死亡去威胁那些人,很多人依旧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磨洋工。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群支前的农民前赴后继呢?

韩浚也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觉得这就是共产党的一种宣传手段罢了。

但是越逼着自己不想,他就越忍不住要想。人这种东西是很奇怪的,越不想要去思考什么,反而会越去深入思考什么。

一旦人开始思考,并且不预设立场的话。

国府和新中国之间的差距其实是一目了然的。

所以韩浚现在的情绪很奇怪,一边是想着要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

一边又觉得国府做的事情不是那么对。

这也是功德林战犯将军中很多人陷入的一种纠结。

他们不想承认自己错了,但是又不能强行当睁眼瞎。

所以后面才会有黄维跑去研究永动机这种事情出现。

说到底就是知错了,但是不认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同王耀武那样,很快意识到自己错误的。

韩浚现在就是这样。

王英光看着韩浚:“你从前学的是机电,有才能不要浪费了。现在北平市里我们新中国第一家电子管厂开工了。”

“我向上面推荐了,让你有空的时候去那里学习工作。”

“不仅仅是你,还有功德林的其他人,也需要帮着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王英光笑看着韩浚,说道:“怎么样?你愿意去吗?”韩浚一呆:“中国有自己的电子管厂了?”

“对。”王英光点点头。

改造这群国府将军们也是重点中的重点。

因为对于他们的改造不仅仅是将一群顽固的反革命改造成新时代新人。

同时也是对国家战略上有很大作用的。

因为在中央的规划中,除了西部的新疆西藏两大块地方要彻底稳定下来外,最重要的就是收复中国现在丢失的三块土地。

一个是澳门,一个是香港,还有一个是台湾。(注:还有国民党盘踞的一些海外岛屿,如一江山岛等。)

澳门其实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因为葡萄牙现在早就算不上什么帝国列强了。

只要时机合适,就可以收回来。当然,最好还是和平解放澳门。

而和平解放澳门的重要一点就是要让英美不要插手澳门事物。

因为收回澳门这件事,肯定会刺激到在香港殖民的英国。而美国的军舰有时也停泊在香港呢。

所以要收回澳门,需要先收回香港。而台湾的重要性就更不用多提了。

后世研究中国战略的学者多次提到过,台湾乃雄鸡之睾丸。

这重要的地方现在被老蒋和美国人捏在手里,对新中国来说如芒在背。

收回台湾不容易,中国现在还没有登岛作战的能力。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是会有的。

而到那个时候,功德林的这群国府将军们就能派上极大的用场了。

所以对他们的改造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另一个时空中,1963年中央曾经和台湾进行过一次谈判。

开出过非常宽厚的条件,除了剥夺了台湾的外交和军事权力外,甚至同意让蒋总统当第一任台湾省省长。

不过蒋介石自然是不同意这个条件的,没有了军事和外交权力,让他当一个省长,他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甘心的。

所以这次谈判无疾而终,连正式开始会谈都没有。

蒋介石在看了条件后就直接否决了内地对话的可能。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有了李锐的帮助。

这种为了收回台湾而不得不妥协的条约自然不可能出现。

而说来有趣,在大陆时期对“共匪”推行的打土豪分田地行为异常抵触与敌视的蒋总统,到了岛上后干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进行土改。

由陈诚进行领导,1949年3月开始,蒋介石在全台湾推行土地改革政策。

台湾土改没有大陆进行的那么激烈。

但是蒋介石让人以债券形式补偿地主,且限制地主土地数量,水田不可超过三甲,旱地不可超过六甲(一甲约为14.5亩)。

多余的土地收归公用后低价卖给了自耕农和佃户。

这土改一出,倒是让国民党在台湾迅速站稳脚跟。

同时借着来到台湾后精简机构的契机,直接把国民党内部原本派系林立的山头给清除了个干净。

一时之间整个国民党上下居然也算是政令通达了。

由此不难看出,蒋介石虽然野心很大,但是其才能用以领军最多一个团,用以治民最多一个省。

再多就超过他自身能力的上限了。不过即便做了这么多,老蒋依旧不改自己买办总统的本色。

依旧寄希望于美国人。尤其是现在海南解放了。

老蒋更是担心大陆什么时候打过来解放台湾。

所以他不得不向美国人表态。而每当说道美国人的态度,老蒋就气的想要骂某胡教授的娘。

因为之前美国大选两大候选人,一个杜鲁门,一个杜威。杜威是胡教授的老师,当时看起来杜威风头正盛再加上胡适的游说。

蒋介石自然是押宝了杜威,然后他就发现小白脸的嘴果然不靠谱!

让他去美国求援助,他赖在美国不走,援助一点没要来,就给自己弄了三十六个博士的头衔。

气的总裁直呼娘希匹。因为大选压错宝,现在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其实不待见蒋介石。

这也让蒋介石多少有些忧心。

他甚至和美国人签下了一个真正的卖国协定。

美国提供五个师的装备,十六艘退役军舰,全套雷达设备和7500万美金援助台湾。

可是一旦老蒋抵挡不住大陆可能会发起的攻势的话,那么美国将自动接管全台湾。

卖国买办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超群绝伦了。

而现如今的台湾岛上的民众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

因为一个叫做白色恐怖的东西正笼罩在他们头上。

台湾现如今也在搞工业化。因为有美国的援助,台湾现在也正在生产出第一批电子管。

蒋总统为此莅临视察。

因为现如今电子管几乎是所有电子设备的心脏,没有电子管就不要想制造电子设备。

光头总统在陈诚的陪同下视察了这家台湾第一家电子管厂。

并且听着厂长的介绍。“总统,这是我们获得的美国技术生产的第一批电子管。”

略微有些胖的厂长自豪的介绍到:“有了这些,我们也可以自己生产雷达了!”厂长很自豪。

蒋总统也很高兴:“做的不错。”

不过至于台湾自己生产雷达?蒋总统觉得还是没有这个必要吧。毕竟从美国人手上买不是更方便嘛。

他难得好心情的对着陈诚说道:“这就是工业化的初步成果啊。”

陈诚点点头:“是啊。可惜我们土改和消减山头搞晚了。要是在大陆我们就搞土改,那就没共产党人什么事情了。”

光头摇摇头:“此一时彼一时。在台湾搞土改和在大陆搞土改能一样吗?在大陆搞土改,怕是还没搞起来,你我就要被人拉出去枪毙了。”

陈诚笑了笑,没说话。

蒋介石拿起一个电子管上下观摩着:“这就是世界先进的科技啊。你说大陆的那群泥腿子能搞起来吗?”

陈诚想了想:“有点难。除非苏联不计代价的给他们输血。”

蒋介石想了想,摇了摇头。

心想自己都快把台湾卖空了才换来美国这点援助。

苏联人能无偿给大陆这么多东西?

于是他说道:“大陆的泥腿子要搞出这些东西来,怕不是要十来年。我们要先他们一步,尽快让我们强大起来。这样才可以反攻大陆!”

就在蒋介石和陈诚视察台湾的电子管厂的同时。

北平这里,大陆第一家电子管厂也是专家汇聚。

因为电子管厂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都是废品。

要搞清楚这里面到底是什么问题。

这个厂子是苏联援助中国最早的项目。

后世人说道苏联援助项目总喜欢一股脑的概括为156工程。

实际上156工程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一起进来的。

早在1949年2月,米高扬就去过西柏坡见过毛主席等人了。

在那个时候中苏就谈好了一部分援助项目。

中国向苏联贷款三亿美元,由苏联在三年内分期提供相应的各种设备援助等。

中国将来以黄金、矿产、美元、原材料等等值货物(货币)还贷。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一。

这个工厂就是这一批援建项目中的一个。

整个工厂的技术指导和支援也全部来自于苏联。

所以当苏联工程师看见厂长找来一批中国的技术专家一起来研究产品报废的问题的时候,苏联专家脸上有些挂不住。

援助中国的苏联专家中有好的有不那么好。

好的专家那是真心实意的觉得帮助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是一件伟大崇高的事情。

他们不仅倾囊相授,还愿意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

就连建设工厂时都会撸起胳膊上第一线。

这批专家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很多人也真心实意的称呼这些苏联专家为老大哥。

因为他们确实有老大哥的模范样。当然,这世上不可能没有坏人。有些不那么好的苏联专家来中国,他们不觉得自己来中国是来建设社会主义。

他们只觉得自己从生活条件优渥的苏联跑来中国就是受苦。

他们会抱怨这里夏天没有冰激凌,吃不到香肠面包。没有咖啡牛奶,也没有朗姆酒伏特加。

他们上班掐着点来,卡着点走。教人东西绝对不重复第二遍。没听清没学会是你们的问题,和他无关。

而且这些人脾气还大的很,稍有不满意就会大发雷霆。但是中国方面还必须受着。

因为没办法啊,你想从人家身上学本事,也只有人家会教你本事,你不受着还能怎么办?翻脸不学吗?

电子管厂的援建专家波兹尤涅尔恰好就是属于后者。

在工厂的会议室里,十几名中国相关的专家汇集在一起检查废件,探讨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韩浚也跟着在旁边一起学习,顺便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波兹尤涅尔走了进来,他一进门看见这么多中国专家在那分析电子管的问题,他微微皱眉。

然后看向厂长:“你找我来干什么的?”

厂长赔笑着:“当然是请波兹尤涅尔专家帮我们看看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那他们?”“都是来学习的。”两人的对话都是通过翻译来进行的。

所以在场的中国专家也都是听得很清楚。

现在大家也不敢讨论发声,生怕苏联专家不高兴。韩浚默默的缩在角落看着一切。

心中忍不住想:新中国在技术方面还是只能完全依靠苏联啊,连大气不敢喘。

波兹尤涅尔也没有和其他中国专家一起讨论论证的打算,他拿过几个工件,然后检查了一些参数和生产工艺记录表之后。

他直接说道:“你们生产的钼丝质量不合格。发回去重做。生产出合格的钼丝再说。”

说罢也没有和在场的其他中国专家打招呼,直接走了。

在场的众多中国专家面面相觑。

“就这样?”“重新生产钼丝?这要多少时间啊。”“这钼丝我们检查过了啊,质量可以的啊。”

“但是不适合苏联的生产工艺吧……”“那去改进钼丝生产?”“那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钱啊!”

就在一群人讨论的时候,韩浚听见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人轻轻说道:“也许不是钼丝的问题呢?”一群人回过头来。

“不是钼丝的问题?你的意思是说苏联专家刚刚说错了?”韩浚看见一名学者霍然而起道:“对,苏联专家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