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刘辩从没有哪个时候,如同此刻这般硬气过。
当那句“反贼”出口的时候,一把心火也点燃在了他的眼眸之中。
或许,从先帝对着他露出厌恶的眼神,属意于将皇位传给刘协的时候,从太后和大将军把持朝政,只当他是皇位上傀儡的时候,从董卓入京,毫不犹豫地说出废立天子决定的时候,这把火就已经烧灼在了他的心口。
却直到此时,在他的身份从皇帝变成荥阳王,在他名为失权实则心安的处境里,才一窜而起,烧得炽烈!
袁绍怎么不是反贼!
陛下这个皇帝当得好好的,不止是让他觉得心安,也让洛阳,让河东河内的百姓感到心安,袁绍现在又来强逼他承认什么真假,是什么意思?
他是懦弱,不是傻。
若是袁绍敢堂堂正正地承认,他这一出劫掠另投,完全就是因为他不满于自己的待遇,觉得凭借着四世三公的家世,就应当出将入相,或许刘辩还要高看他一眼。
可他口中说着什么不容血脉混淆,身份有异,于是冒犯陛下,将他带出,让人听来只觉无比可笑。
他为何就不愿意相信,陛下确是仁善之人,也真是大汉命定之主呢?
为何不愿相信,先帝真的另有安排,为大汉留了一条出路呢?
“你说……你是荥阳王?”高顺的目光微不可见地扫过了刘辩的另外一只手,并未错认,那里应该握着一把短刀,让他眼中的激烈神色,并未因困窘的外表,看来像是一盏飘摇将熄的烛火,而是愈发坚定了起来。
刘辩也异常坦荡地又回答了一个“是”字。
高顺耳朵一动,隐约能听到,远处响起了些许嘈杂之声,像是察觉到了此地的动静,正在向这边靠近。
在他面前的这个少年人,应当也听到了那个声音,但奇怪的是,起初还能从他脸上看到的慌乱,反而在这一刻彻底隐没了下去,变成了眉眼间的孤注一掷。
“走!”高顺一把将人拖向了一边,躲藏在阴影之中快速地穿过门廊,抵达了一处院落,躲过了外面一队跑过的巡查之人。
方才宴席之上袁绍所说的种种,与刘辩口中说出的话,彼此矛盾地出现在了高顺的面前,难免让他有短暂的一瞬,陷入了困惑迷茫当中。
但袁绍的诉求并不难懂,刘辩这位当事人的态度也清晰明了,让他在“刘辩撒谎”和“袁绍一心图谋”里,很快得出了结论。
更让他下定决心的是眼前的事实。荥阳王已被逼到了向他一个陌生人求救,赌他良心的地步,又怎会在此时说谎!
这个结论,不难得出。
隔墙之间的动静已越来越大,让刘辩的脸色难看了起来。
“袁绍他们应该已经知道了我逃走……”
“我去调兵!”
刘辩的忧虑,和高顺的答复几乎在同时说出了口。
明明刘辩此前并不曾见过高顺,但奇怪的是,这个句句精简,言语不多的男人好像天然有种军中资深将领的可靠。
刘辩急追上高顺迈开的脚步,问出的也不是他这句应诺的真假,而是——
“你手下有多少人?”
“七百。”高顺言简意赅地答道,又补充了两个字,“够了。”
刘辩甚至不知该不该说,正因刘秉就应该做这个皇帝,所以当他刘辩自救以图对抗袁绍阴谋的时候,运气格外地好。他出生以来的十多年里,就没有哪一日的运气那么好过!
他这简单判断,随手一抓,不仅没有看错了人,还直接抓到了一个真有能力对付袁绍的人。
高顺的身份,让他能在刘辩走丢的消息传遍全营之前,就把刘辩抢先一步带了出去,又即刻赶向了他屯驻私兵的地方。
刘辩看到那七百人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劲,才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没有直接惊声出口,而是尽量维系住了声音里的平静:“全是甲兵?”
“是。”高顺点了点头。
六年前的黄巾之乱,天下各州动乱。兖州临近的豫州,正是黄巾与大汉兵马交战的其中一处重要战场,于是当皇甫嵩领兵,在长社放出了一把大火,战胜了黄巾渠帅波才后,流窜的残兵被官兵在后方驱赶,向北逃奔过兖州的土地,让此地又经历了一次大难。
当时他就下定了决心,必须要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兵马,以对抗这样的动乱。这支兵马的人数可以不用太多,却一定要能够以一当十,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可当这支队伍被组建起来,到今日成型的时候,高顺都从来没想过,这支队伍会用在这个时候。用来捉拿叛国逆贼!
高顺抬起了手。
夜色如墨,沉沉笼罩着陈留郡的这片土地。刘辩也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只因这些甲胄齐备的士卒和他们的将领一样,显得异常沉默安静,却被稀薄的月光,照亮了他们身上的铠甲,和他们握住兵器的手。这支军队的令行禁止,已经到了让人为之震撼的地步。
刘辩也看到,当高顺的手向前一动的时候,甲胄动了起来,像是一条铁水汇聚而成的河流,冲向了袁绍此刻寻觅庇护的庄园堡垒。
很快,在陈留高氏的门墙一带,便发出了刺耳的金铁交击之声,爆发在沉寂的夜色里,便是一声声骇人的警报!
“怎么回事!”袁绍本就因亲卫来报刘辩逃脱,惊出了一身冷汗,从那短暂的酒醉中惊醒了过来。
春日的夜风一吹,便是透心的凉意。
却不料这刘辩的逃走,还能引发这样大的动静。
他下意识地伸手摸向了自己的前襟,确认那几份证据仍旧被他妥善地放在胸口,这才快步走向了高干,又问了一次那个问题。
却见高干的脸色,已不能用惨淡来形容,也在袁绍靠近的瞬间,立刻伸手抓住了他的肩头:“舅舅,你真的把话都说清楚了吗?没有遗漏的?”
袁绍惊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高干咬着牙,竟不知话该从何处说起。迫近而来的危机,也让他来不及多问,只能先说出了这可怕的结果:“高顺带着陷阵营打过来了!”
怎么会这样啊?袁绍未必知道陷阵营的厉害,他有私兵在手,还身在兖州,怎会不知!
别说高氏的庄园中只有两千精锐,就算是再翻个倍,也不是高顺的对手!而现在,他突然就打来了。
“先不管其他了。”高干不敢犹豫,做出了决定,“我将您送出去。”
他不知道高顺忽然动手,到底是如何想的,但他知道,袁绍此刻的身份,对于洛阳朝廷来说,就是一个劫走了重要人物,还辞官离去的叛逆,若是被高顺直接堵截在此地拿下,陈留高氏一个也跑不了。
若是能把袁绍送出去,让他逃走,没有了罪证,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可也就是在高干的这句话出口的同时,二人都惊恐地听到,在远处传来了一声院门倒下的巨大动静,紧接着,起码有百余脚步齐整的甲兵,正在朝着此地快步行来。
从袁绍的人四处搜捕刘辩,到那“陷阵营”转头来抓捕袁绍,转折就发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
袁绍的呼吸里还带着几分酒气,让他在周遭的火把、风灯与月光的包围里,不知道自己此刻是否身在梦中。
可眼前发生的种种,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的坐骑也已被高干让人牵到了他的面前。
袁绍的酒已经彻底醒了。
他把心一沉,一把抽出了腰间的配剑,深知今夜难以事了,哪怕明知此刻,比起他说出那句“我剑未尝不利”的时候还要处境艰难,也只能破釜沉舟地发出了一道号令:“杀出去!”
“走!”
高干和他的亲卫,随着袁绍的坐骑选定了一个方向冲出,也紧跟了上去。
庄园之中的私兵随着指令,向这突围的方向涌来,只为从前方提前一步,撕扯出一个出口。
可高顺所统领的七百甲兵虽是步卒,行动却一点也不慢,已是自各方动向中捕捉到了袁绍等人的撤离。
高顺人还未到,他的部将就已像是一道无声的铁壁,阻拦在了袁绍的前方。
此时此刻,袁绍来不及去痛恨,自己为何没能在高顺离开的时候,用更为果断的手段将他了结,只能随同身边的亲卫,一并冲向了前方的敌军。
也就是在这短兵相接之时,袁绍终于意识到,为何高干会对高顺的起兵进攻,有着这样的恐惧。
这是一路太可怕的兵马!
士卒着甲,已是财力的极大体现,更别说,这群士卒还在行动间,有着非比寻常的默契,让袁绍刚欲杀出一条血路,就像是连人带马,摔入了一片泥淖之中。
一支箭矢叮当一声,撞在了穿戴齐整的臂甲之上。
可它不仅没能阻挡住这只手的来势,反而让那只手依然没有停下,抓住了袁绍的坐骑。
“放开!”袁绍一声怒喝,却依然挡不住甲胄的寒光,向内收拢了包围,将他困在了当中。坐骑左突右冲也不得出,在下一刻,便被长刀利刃贯穿了脖颈,径直掀翻在地。
他从未有过如此无力的时候。
眼前的军队人并不多,却是逐渐聚拢成了面前的重重黑影,也将他覆压……
“舅舅!”
高干晚了袁绍一步,还犹有余力地喊出了一声。
但这丝毫也无法阻挡,袁绍的坐骑倒地之时,这位自诩未来可期的贵胄也被掀翻在了冰冷的地面上。
偏偏,这些陷阵营的士卒只听高顺的指挥,对袁绍的处境没有半分怜悯,直接将他捉拿在手。
刘辩都还在远处,为这发展太快的战场愕然失神,就已看到,袁绍满身泥土,被人捆绑着推到了他的前方。
这是不是也太快了?
可此刻神思恍惚的,又何止是刘辩,还有被人一步一推的袁绍。
高干的声音只发出了那一声,就因士卒向他包裹而来,再未能传出,于是,当袁绍被推着向前走来的时候,他听到的,是他因呼吸急促而加剧的心跳声,砰砰响起在这战场的余音里。
他看到的,是他前襟散开的一角,那个装有证据的包裹也露出了边缘。
若不是他的双手被捆,他此刻就应该趁着旁人未曾留意到,直接将其重新按回去。
可还没等他有机会做出这个举动,就见一只手突然横空杀出,抽出了这个包袱。
袁绍骇然抬眼,就对上了刘辩怒火熊熊的眼睛。
他没有开口说话,但好像所有要说的话,都已经包含在了这双眼睛里,满是对袁绍的指控。
“你到底知不知道——”
“我知道什么?我知道你是逆贼!”袁绍话未说完,就被刘辩打断在了当场。
他抱着那个单薄的包袱,胸口因气急出声而微微起伏,一贯以来都颇为和善的面容,也在此刻战场火光的映照里,积蓄着暴风骤雨。
袁绍瞳孔一缩。
他还来不及出口回话,也不见刘辩如他所愿地拆开那包袱,就见他一把将其丢在了地上,又抢过了身旁士卒的火把,烧向了地上的包裹。
明明背后的声音还未结束,袁绍却好似在这一刻,陷入了两耳的轰鸣之中,像是置身于无人的旷野,所有的声音都在此时离他远去。
只有刘辩近乎质问的神情,还跳动在他的面前。
以及,燃烧在那证物之上的明火。
火烧在了书信之上,很快就燃成了一团,不用多时,应当就能将其燃烧殆尽。
“你……”
袁绍再难维系住自己的表情,面目狰狞地就想要扑上去,仿佛这就是他必须保住的前途,可不仅抓着他的士卒没给他这样的机会,刹那间,他的耳朵又重新被打通,窜入了兖州的风,那风也一并带来了远处的声音,是……
是一串由远及近的马蹄声。
可那显然不是他这众叛亲离之人,还能从何处得到的支援,而是一路为救援刘辩而来的追兵。
刘辩借着光亮,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顿时大喜:“徐将军!”
眼见来人抵达战场得匆忙,一时之间没能即刻分辨出此地的情况,险些就要和高顺的兵马交手在一处,刘辩连忙接连疾声高呼,挥舞着手,试图让赶来此地的徐晃看清他的位置。
徐晃一勒缰绳,连忙掉头向着刘辩的方向疾驰而来,在距离他数步的位置跳下了马,快速端详了一番刘辩的情况,在察觉到他并未受伤后,大松了一口气。这才赶忙叩首行礼,“荥阳王!”
他又飞快地起身,向刘辩问道:“此地的战场是——?”
袁绍刚入兖州,恰遇上了因酸枣会盟而认得他的人,一边跟了上来,一边让人报信到了洛阳,恰好徐晃带着一批白波贼出身的下属驻扎在附近,便即刻动身赶来,唯恐耽误了荥阳王的性命。
竟不知此地是何故,先有两路兵马打了起来,其中的一方,还稳占上风,让徐晃一见之下,都不由大感愕然。
这哪里像是屯扎在地方的兵马!
比之朝中大多出自黄巾的军队,这才真叫精锐之师!
似乎……还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徐晃的出现,让刘辩此前孤身犯险的忐忑,终于缓缓散去,也让他说话的速度比起先前都和缓了不少:“那是捉拿逆贼袁绍的兖州义军。”
他伸手一指:“袁绍已为他们所擒获。”
在袁绍面前地上燃烧的一把火,恰在此时烧到了尽头,被风吹起了灰烬,扑向了这路风尘仆仆赶来的援军。
徐晃转头,就对上了袁绍怔愣着,一点点松开的手,和慢慢放空的眼神。
漫天余火之下,夜色里的交战,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
“你说,袁绍是不是疯了?”
“他大逆不道,陛下给的生路不走,却要劫持荥阳王外逃,还不足以说明他疯了吗?”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
说话之人努了努嘴,“他现在是真疯,还是为了逃避接受惩处,在装疯?”
这还真不好说。
对于袁绍来说,他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是他的家世,所以早年间还有一出笑谈,说是他因母丧而辞官的时候,还摆出了车骑相从的阵仗,直到抵达汝南境内,为了防止主持月旦评的许劭看到他们,才把随从都打发走了,只乘单车回家。
排场和仪仗,对于袁绍来说,既是彰显身份的标志,也就绝不能少。
可现在,他左边是陷阵营的兵马,右边是徐晃的兵马,排场是够大了,却是被以谋逆囚徒的身份被押解到洛阳来。
高门贵子一朝成了阶下囚徒,披散着头发坐在囚车当中。
看守的士卒都怀疑,他已在这样的刺激面前疯了!
哪怕沾染着泥灰,那依然是一张容貌出众的脸,可现在,在这张脸上,时而冒出了恍惚的笑容,时而变得凶神恶煞,时而又什么表情也不剩,时而缓缓地落下了眼泪。
不是疯子,谁会能有这样充沛的表情?
“富贵浮云转头空啊……”刘辩低声感慨了一句,又觉得此刻,比起袁绍更适合这句话的,可能还是同样被押解入京的高干高柔等人。袁绍这一求助,没能得到一路支持他前往辽东的助力,倒是把他的亲眷又送上了路。
谁看了都得说,高干高柔真是不幸有这样一个亲戚。可刘辩转念一想,如果没有高顺相助,如果徐晃再来晚一些,到时候惨的就是他了。
那有什么好同情这些人的!
就连徐晃都说了,陛下让徐晃来只为了保住他刘辩的性命,这些人若不是为了充当朝廷新律的典范,说不定就直接在交战中就地格杀了,现在还算多活了几天。
“徐将军,”刘辩忽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你说,如果袁绍真的疯了,陛下还会将他依律处置吗?”
徐晃回答得毫不犹豫:“叛国乃是大罪,不给宽赦的资格,不可以钱财赎罪,那么想来就算是装疯卖傻,也难逃惩处。也该当以处置袁绍,杀鸡儆猴了。”
也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想的。
陛下曾经丢了皇位算什么?现在长安的那个陈留王被董卓挟持,连自己的声音都传不出来,身在幽州的刘虞压不住境内的公孙瓒,怎比得上陛下英明神武!
若不是有陛下这位明君在上,黑山军白波军为何会甘愿归顺,俯首操劳。
若不是有陛下给的底气,像是荥阳王这样的胆怯之人,又为何能奋起反抗,还要比援军更快一步解决了袁绍?
这便是明君充当榜样的力量啊……
袁绍既然不懂这个,那么他本就是个疯子是个蠢货!
杀他,还怕弄脏了他们的刀。
徐晃刚要再答,忽见刘辩的眼睛直直地望向了眼前,迸发出了一抹不容忽视的惊喜之色。
他抬眼望去,也顿时惊愕地抓住了缰绳。
只因在这队缓缓向都城行进的队伍前方,忽然多出了一队仪仗,也因那仪仗的颜色,让人在这一个照面间便已认出,那是何人所有。
徐晃也果然随即看到,在这并不算太过隆重的仪仗当中,有一道策马的身影缓缓行出,向着他和刘辩的方向,投来了一道目光。
像是洛阳春日的日光,提前一步照到了此地。
“陛下!”
“陛下——”
是陛下来了!
押运囚徒的行军队伍忽然一停,身在军中的荥阳王刘辩则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抢先一步奔向了那道令人安心的身影。
他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本能,驱使着他做出了这样的行动,甚至让他忘记,有一阵他对刘秉是有过恐惧的。但现在,他只是没想到,陛下不仅对徐晃交代的是先照顾他的性命,此刻还亲自来到了此地。
就只是如此而已。
当他来到陛下的面前的时候,他也终于被这重新充盈在身体里的安全感所笼罩,让他无比确信,自己做出了一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没事吧?”刘秉低头发问。
“我能有什么事!”刘辩眉眼飞扬,竟是难得有了几分少年人的活跃。
虽然一想到他这一回来,洛阳的某些大任又会重新落到他的肩头,他就觉得自己应该提前往手上划一刀,让自己得到休息的机会,但……那终究要比流亡在外好得多。
不得不说,那一声声的絮叨嫌弃,以及敦促,竟然也都变成了另类的幸福。
刘秉好笑地听到,刘辩的语气里居然还多出了邀功:“陛下,我一见高将军就觉,这必是您的栋梁之才,请他协助我讨伐袁绍叛逆,也真将他给擒获了!”
“高将军虽也是陈留高氏子弟,但他……”
刘秉安抚道:“你放心吧,朕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必不会在诛杀逆贼袁绍之时,牵连到无关之人身上。”
刘辩终于满意了,因为他不仅听到的,是兄长认定要杀袁绍以平众人之怨的答案,也是绝不额外牵连的许诺。
荥阳王的身份,让他还能大着胆子继续说道:“他若是真的疯了,也太便宜他了,您不知道,他居然想挑唆幽州牧和您作对……”
“他难道觉得洛阳的兵马打不过关中的西凉叛军余孽吗?还觉得自己有复起的机会。”
“更过分的是……”
呵,袁绍他疯了吗?
刘秉将目光投向了袁绍,见他此刻抓紧了囚车的木栏,怔怔然地望向了此地,仿佛还有着无数的话,想要在此刻呐喊而出,却被堵塞在了喉咙中。
在他面前,洛阳纷飞的杨花扑簌簌落下,已提前为他洒落了送行的雪色。
隔着飞花雪影,这个“疯子”只看到自己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看到那个他所以为的真正的皇帝,向着刘秉低下了头,并不觉得有任何的问题,也看到……
那位陛下望着他,向他比划了一句口型。
袁绍眼前的视线,模糊了片刻,却依然觉得,自己应该看清楚了这口型中传达的内容。
……
他说,朕,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