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刘表算是知道,什么叫做意料之外了。
一个他想破了脑袋都想不明白的意外!
他一把抓过了战战兢兢的韩馥长子,厉声问道:“你父亲之前,跟你说了什么?”
那年轻人早已是两眼发直,双腿发软,只差没直接瘫倒在地,一边恍惚地望着那把染血的刀,一边又被迫将目光转向眼前的刘表。
“他说……他说天子仁善,我等……或有生路。”
靠!
刘表青筋直跳:“……”
要不是他还顾虑着自己身为陛下使者的形象,他简直想要一句国骂直抒胸臆。
他单知道韩馥无能,空抱着那个无用的名声,却不知道,他还能蠢到这个地步,连这么简单的人话都听不明白!
陛下仁善,不计较他身为冀州牧却不出兵相助的前提,是他能利用自己在冀州的小小经营,协助刘表完成冀州的权力交接,是他安安分分地抵达洛阳去请罪,被安排个面子工程的闲职,不是他一死了之,学习袁隗袁基,给后人留下生路!
不是啊!
他这一死倒是不管身后如何了,还可以不必在抵达洛阳后,见到那些离他而去的人,不用面对千夫所指的场面……留给刘表的,却成了一个莫大的难题。
冀州不明内情的人,天下不知其中缘由的人,会如何看待今日之事?
若处理不当的话,便不是韩馥脑子不好,理解错了他的招安,而是他刘表作为天子来使,上来就联合麴义,逼死了原本的冀州牧。
他刘表在外人眼中是什么形象。
陛下在外人眼中又是什么形象?
洛阳朝廷又该何去何从。
在这一刻,对汉室体面的维护,已经远远超过了对那位陛下的质疑。
刘表的眉心团簇着一股阴云,积蓄至于巅峰,就成了目光里的电闪惊雷、暴雨直下。
他不能,绝不能,让此事变成汉室脸面又挨一记重创的开端,令有心人能从中牟利!
在这刹那呼吸之间,刘表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一把将抓着的年轻人推向了麴义,“拿下他,务必看好了!”
下一刻,他便自腰间拔出了长剑,指向了那具血泊中的尸体,一字字毅然出口:“冀州牧韩馥,图谋另立,形同谋逆,竟不思悔改,畏罪自尽,其心——可诛!”
这句话,宛若一道惊雷,劈在了倒地被擒的韩馥长子头上。
他惊愕交加地瞪圆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刘表,仿佛需要花费极大的努力,才能理解他这话是何意思。
冀州牧韩馥图谋篡逆,畏罪自尽……
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父亲自裁,为的是挽回名誉,保全家人,不是要落得这样一个结果。
他极力想要挣脱束缚,冲到刘表的面前,却被冷着一张脸的麴义毫不留情地踩在了脚下,只能发出了一声呜咽悲鸣:“不——”
父亲已经死了,不能连身后名都保不住啊!
麴义挑眉:“真做这么绝?”
刘表恨恨出声:“还不是这两个人逼我的!”
既然韩馥非要这般听不懂人话,把好好一个大家都能平稳收工的事情,搞成了这样一出血案,他就只能是谋逆之人。
不仅如此,刘表还要把他原本用于后手的散播舆论之事,彻底坐实成他谋逆的证据。
也唯有如此,才能给世人一个交代,免得冀州上至士族下至百姓人人自危。
只要他们没参与到谋逆当中,没与韩馥同流合污,就依然是陛下的臣子。
“若是陛下事后怪责,都由我刘表一力承担!”
刘表扫了眼韩馥的尸体,怎么看都只能从中看出一个“蠢”字,真是不知道,汝南袁氏早年间到底是怎么看中这个家伙的,把他托举得这么高。
“来两个人,去把他的遗体收拾起来!你——”
他转向了麴义:“劳烦麴将军陪我走一趟,去拜访几个人,以稳定冀州局势。”
光只将韩馥之死打成畏罪自尽,还远远不够。
他总不能回去就跟陛下说,韩馥他脑子不行,理解错了我的话,已经自杀了,但没关系,我说他是叛逆,作为冀州首恶,已经伏诛,请陛下立刻派人来接管冀州吧?那他和董卓派过来的卧底有什么区别?
麴义一脚把人踢给了下属,追上了刘表的脚步,只见这位天子使者虽然眉眼沉沉,但并未失态,甚至因他仪表伟岸,此刻负剑而行,仿佛真是刚刚诛杀了叛逆的一州长官。
“拜访几个人?”
“是!”刘表沉声答道,“冀州地界上有几位贤才,未能得韩馥重用,又不知出于何种顾虑,并未响应招贤令而去,我即刻动身登门请见!”
审配,审正南,少时便有慷慨激烈,忠义之举,早年间做过冀州大郡魏郡的官员,结果韩馥到任后,非但没得到提携,还因说话不好听被发配至边远了。
田丰,田元皓,因博学多才在冀州名望拔群,被朝廷征辟为茂才,选为侍御史,也就是贾诩现在担任的那个官职。
贾诩是顶着这个名头,只用来向陛下表态,却不真干这个职位的事情,田丰却是要直言不讳的,但他骂宦官当道,肆意妄为,骂党锢之祸后贤臣遭冤,最后只落了个弃官回家的结局。
韩馥到任冀州后,对这刚直犯上的家伙也是心中发怵,虽然自州中启用了不少人才,其中却绝不可能包括田丰。
但对刘表来说,今日这完全脱轨的局面,还真需要由这样的人出来做个表率。
韩馥不用的人,他来用!
只是……
刘表负手向前,脚步匆匆走去的时候,心中又不由微微发沉。
冀州这边的事情一经闹大,他这位天子使者的名声就必然被外界传扬。这对他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
虽说董卓的兵马与洛阳朝廷的前军对峙于函谷关,令两边的消息不得畅通,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董卓也一定有自己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那么到时候,当董卓听闻,他刘表刚刚被俘,便得此重用,还在冀州以雷霆手段逼死韩馥,会怎么想?
估计就是——
好哇,刘表之前答应出任荆州牧,果然只是在虚与委蛇,根本没有真心为长安朝廷办事。在荆州,蔡瑁被抄家,李傕兵败,也保不准就是刘表给对面放水的结果。这人是为了效忠先帝,连自己儿子的性命都不顾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刘表就想给自己叫一声冤枉!
只能希望于李儒这位谋士能动动脑子,想清楚荆州之败的原因,也希望卢植能对刘琦照拂一二,保住这孩子的性命。
起码,在冀州易主的消息传至关中后,董卓的局势越发不妙,更不能行差踏错半步,闹出了斩杀当朝股肱的笑话!
……
不过此刻,这里的种种惊变与应对要想传到关中,还需要一段时日。
董卓在此时收到的,只是李傕从荆州败退的消息。
“你说……你是在一个月前落败的?”董卓脸色骤变,目光如刀地扎在李傕的脸上,“那你为何直到此时才来报信?”
李傕回来得未免太晚了!
他以为,前往荆州的李傕和刘表迟迟发没有动静,是因为刘表需要深入荆州,与此地的士族交涉。这冬日也不是适宜行军的时候,就算真要铲除宗贼,稳定荆州的局势,恐怕也得等到开春之后。
没有坏消息,其实就是好消息。
谁知道,坏事早就已经发生了,这荆州之争,他也慢了洛阳朝廷一步!
当听到刘表向李傕求援的时候,董卓的拳头已经死死地捏在了一起,听到李傕转达的那句赔了太守州牧还折损兵马这样的话时,怒火已经爬满了他狰狞的面容,现在这句质问,更是让他直接拍案而起。
若是眼神可以杀人的话,李傕的脑袋已不知掉了几次了!
“说话啊,军情急报,也是可以拖延的东西吗?”
李傕嗫嚅着回道:“敌军的兵力不多,我派出了哨骑查探,还发现,他们与黄祖展开了交手,从南阳到襄阳全线空虚……我虽被迫退回武关,但也只是一开始输了先机,还被那燕人武夫骗了,不是……”
“不是什么不是?”董卓真想拿把刀撬开李傕这个脑子看看,他到底在想的什么东西。
他一个被骗的,被人少的一方痛击的,凭什么说别人是莽夫?又凭什么觉得,在他已经输了士气的情况下,还能重新赢回来?
还不如早些把消息汇报到他的面前,或许还能早早变更计划,换一条路来走。
现在算是什么?
这白白耽误的一个月里,洛阳的朝廷又做出了多少事!
董卓的声音里余怒未消:“告诉我!你等在那里等出了什么结果?是看到了黄祖作为荆州豪强的代表,给了洛阳派出的荆州牧以痛击,让你看到了重新插手荆州战局的机会?还是你在武关附近募招兵将,招到了一位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奇才,带着你打了回去?”
“……都,都没有。”李傕的脑袋更低了。
幸好李儒闻讯而来,向董卓低声说了两句,让太尉的怒气平息了几分。
也由李儒先平心静气地问道:“说说这一个月中情况吧。”
李傕答道:“洛阳派出的荆州牧,是之前的河东太守刘备。他比刘表还快一步,找上了蒯越蒯良兄弟,夺下了襄阳的主动权……”
他说到这里,小心地抬眼,端详了一番太尉的神情,却见董卓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接着往下说,并未因这个消息大发雷霆。
李儒倒是不难理解董卓此时的表现。
他既然早知卢植与刘秉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那就自然不会将刘备当成一个寻常的官员。能在先前那等紧要关头得到提携重用的,必然才干一流,能当大任。现在被提携为荆州牧,率先争下一城,就只是证明了这一点,而不是让人意外。
李傕道:“刘表落败后,已被押送往洛阳,由那边裁定罪责,襄阳蔡氏也被抄没家产,送往洛阳……”
“继续。”董卓阴沉着脸,挤出了两个字。
李儒暗忖,稍后他还该当提醒一番太尉,这刘表算是为数不多愿意与他合作的人,现在不幸落入敌手,极有可能会遭遇不幸,还是该当在朝中公开表彰,厚待其子才好,否则再有荆州这样的情况,谁又愿意为他们以身涉险呢?
“后面……”李傕是真不太想接着往下说,毕竟他要说下去的,依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董卓的表情仿佛在说,他要是不好好交代,这拖延军情的大罪,就要他以血来还了!
“您还记得之前在洛阳的时候杀过一个人吗?”李傕试探着问道。
董卓眼睛一瞪:“我在洛阳杀的人多了去了,你说的是哪一个?”
“大司农周忠之子周晖。”
这年轻人听说洛阳有变,担心自己的老父亲在洛阳遇难,心急火燎地赶赴帝都而来,结果被董卓因一点和他父亲的旧怨,杀死在了半道上。
“你提他做什么?”董卓满不在乎,“周忠知道他儿子是我所杀,还不是只能被一并挟持到长安来,在关中督办农事,筹备春耕。”
毕竟,朝廷在名义上,还是刘协的朝廷,不是他董卓的朝廷。
李傕摆手:“我说的不是他,是他的同族。庐江周氏出了一位太尉,一位九卿,身家名望卓然,月前,还有人听闻荆州之变后,倾尽家资筹措了一路兵马,与孙坚等人讨伐黄祖的队伍会合在了一处。”
原本,孙坚孙策的兵马并不算多,既要压制那些为他们所俘虏的宗贼兵卒,又要对上荆州最大的地头蛇黄祖,难免捉襟见肘,也不知会否为人所趁,可这一路兵马,竟是眼看着与孙坚孙策为故交,在带兵前来后,补足了这人手不足的缺陷。
李傕接到战报的时候,气得牙关紧咬,不敢相信对面不仅抢占先机,将他逼退,竟然还能有这样的好运气!
最可气的是——
“据说那领兵的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人,是大司农的堂侄,名叫周瑜。我想着年轻人总难免冒失,会被黄祖算计,就又观望了一阵。谁知道此人和孙策联手,活捉了黄祖的长子黄射……”
“然后你才终于知道自己没有先机可趁,所以回来了?”
董卓气得直想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直接砸在李傕的脸上,“你怎么不等到他们把黄祖的脑袋都给割下来,送往洛阳的时候,再从武关退兵呢?”
李傕不敢说,那样的话可能就太久了。
毕竟,虽然黄祖的儿子被抓了,他本人可没有投降的意思,仗着军中有猛将,还在召集周遭的宗贼,预备给那一路高歌猛进的敌军以厉害看看呢。
但李傕可不敢再继续观望下去了。
接连一月之间,他只弄清楚了现在守在荆州的都是什么人,却寸功未立,也没能发觉敌军的一点破绽,要是接下来收到的还是坏消息,他估计就不敢回朝述职了。起码现在,他还能把话说出口。
毕竟,他无论如何,还是忠心于太尉的。
就像此刻,董卓明明已经火冒三丈,恨不得一脚把李傕踹出去,也知道现在不是对他施以重罚的时候。
谁让就在李傕折返长安之前,他还收到了另外的一个坏消息。
前往凉州拉拢韩遂、马腾的使者回来了,但带来的,不是这两人愿意与他合作的好消息,而是这两人的就地起价!
按照两人之中更为强势的韩遂所说,他们在凉州养着这样的一批兵马,要让士卒吃饱饭,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凉州为数不多能用于耕作的湟中谷地去年的收成不好,只勉强够糊口之用。
怎么说呢,他们看在长安有天子的份上,就不在今年劫掠关中,谋夺粮草了。
但要想他们与董卓合作,前来长安护驾,甚至是与洛阳朝廷开战?那不好意思,他们没这么多富余的军资。
万一军中哗变,羌人叛乱,关中朝廷所遇到的麻烦可就更大了,不是吗?
翻译过来就是,要让他们配合,那也容易啊!一来,给他韩遂和马腾的官职仍不够格,再往上抬抬,就算不必和董卓这太尉比肩,怎么也得是个威武的将军号。二来,钱或是粮,怎么都要给一个。
有这两个趁火打劫的家伙在前,不仅董旻看起来没那么人憎鬼厌了,就连……
就连这拖延军情的李傕,董卓都得夸他一句调研谨慎,忠贞不二,没见到对方在荆州的战况,就直接转投了。
对李傕的安排,也只能有一句“回去反省”。
可当李傕的身影消失在他视线中的下一刻,董卓就忽然暴起,一把掀翻了手边的桌案,将这小几狠狠地砸在了地上。“混账东西!”
一个两个的,都是混账东西!
不是在给他添乱,就是什么事也办不成。他没当上太尉的时候,这些人明明不是这样的!
“太尉——”
“我真不明白……”董卓咬牙切齿地问道,“为何那个连官员都没几个的朝廷,就能天子令下,万事可成!难道他真是明君之姿,也真的没有任何弱点吗?”
为什么他已退至了关中,将洛阳的烂摊子丢给了对方,却还能又在荆州吃了这样一个大亏。又因他得与西凉军阀好生交涉,根本无法抽出身来,向荆州增兵!
这是为什么啊?
……
可若让刘秉说的话,他哪里是没有任何的弱点?他不会做的事简直多了去了。
幸好有这层帝王的表皮,让他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只需要把下属安排好,也就行了。
他甚至还能借着黑山军中科普教育,为自己查漏补缺,借着皇帝也要为洛阳重建做好表率,再锻炼锻炼自己的体力,再把那一众宗室和官员护在身前,让其他人更不可能怀疑他的身份。
可就算如此,他也不是万能的。
比如在疾病面前,他就不是神灵。
洛阳北郊的百姓循声而望,就见天子的仪仗浩荡向着北面的邙山行去。但不是此前那千骑万骑走北邙的慌乱,而是带着一批于洛阳收拾齐备的物资开赴河内。
而在车驾之中,刘秉的脸色并不好看。
就算新近从荆州送来的战报仍是喜讯,也驱散不了他眉眼间的阴霾。
只因卫觊先一步渡河,调查得来的,是一个真正的噩耗。
河东河内百姓近来突发寒热急症,确是爆发大疫的征兆。
而疫从何来?
都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灾呢?
灾不在河东,不在河内,而在邻近的并州与冀州!
河东河内有天子举事,还有官员赈灾,供给谋生的岗位,自会让逐食流亡的百姓向此地聚集而来。他光是想到了挖煤有人了,制盐有人了,却没料到,在这寒冬之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安然抵达目的地的。
那些死于半道上的人未能得到妥善的安葬,也就变成了疾病的由来!
现在还算发现得早,但这大疫要用什么药,能否尽快遏制住局面,刘秉又不是学医的,他一概不知啊。
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才让此地出现了这样的蝴蝶效应,变得……
“陛下!”
车外传来的声音,让刘秉猛地松开了五指,神情恢复了平静,开口问道:“何事?”
“冀州方向有来使!”
这来使本是要去洛阳传讯的,却因与天子仪仗正面相遇,选择了直接报信到陛下的面前。
刘秉授意:“让他过来吧。”
他掀开车帘,就见来人被侍卫领路,向此地走来。远远看去,此人紧抿着唇,因面中的两道凹痕,看起来有些苦相,但一抬起眼睛,那双鹰隼一般犀利的眼睛,又让这苦相变成了一种执拗的酷烈之气。
刘秉微有讶然。他怎么不记得刘表前往荆州的随从中,有这样的一个人?
那人的俯首行礼,很快解答了刘秉的疑惑:“魏郡人审配,叩见陛下,奉使臣之命,向陛下告知冀州近况!”
刘表的奏折上书随即被送到了刘秉的面前,相比于同时响起的审配的汇报,还要说得更为详细一些。
刘秉的手微不可见地抖了一抖,怎么也没想到,明明历史的发展已经和原本大不相同,韩馥居然还能做出同样的选择,在厕所里解决了自己的性命。
是个人都理解不了他的选择!
要不是此刻情形不妥,他简直要被韩馥给气笑了。
可当审配开口问及韩馥之事时,刘秉的声音已经回到了冷静:“昔年太史公都说了,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自己要选择这一死,与景升何干!区区韩馥,死不足惜!”
和此刻的另外一件事情相比,韩馥更是轻得不值一提。刘表把他打成叛逆,以避免冀州局面失控,简直是最正确的选择!
可对于刚刚被启用的审配来说,刘秉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是在用帝王的信誉,托举起了刘表的擅作决断啊。
这位陛下和他此前听闻的,好像一点也不一样。
他随即看到的,也是天子车马疾驰过邙山,向着他途经之时便已见动乱迹象的河内而去,仿佛冀州的种种,他都有绝对的自信,完全交给刘表来处置。
这真是一种让任何人都要羡慕的信任……
刘秉却顾不得审配是如何想的,此刻的刘表又在冀州如何绞尽脑汁收尾。现在,他已将全部的心神都放在了疫病之上。他也深知,自己若是处理不好此事,这大疫所波及的,将会远远不止两郡,会让他此前的努力,全部毁于一旦。
“陛下——”
车马刚刚停下,就见一行轻骑从头到脚包裹在斗篷之中,冲到了刘秉的面前。也带来了卫觊的来报:“陛下,河内河东百姓中,不乏有人拒绝被隔离处置,说是……”
“说是他们一经染病,就要被朝廷放弃处死?”刘秉打断了来使的话,振声答道:“那就去告诉他们——”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百姓在担心的是什么呢?
若是换了他,不是皇帝,而是这些随时都会被卷入战争与灾荒的百姓,也会这样惧怕于未知的。更害怕那些人上人的贵胄,在做出将他们隔绝开来的决定时,是不是也已经对他们宣判了死刑。
所以他必须离开洛阳,来到此地,亲自主持这里的局势。
就算他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病,开不来对症下药的药方,也不能只在洛阳,等待他发号施令之后的消息,坐视那些相信他能当皇帝的子民,依然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告诉他们,朕在这里,桥,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