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082
……
机修厂。
下午, 厂长办公室。
顾主任已经回来了,这会正在跟厂长汇报五金厂的事。
说完,最后道:“我觉得小杜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我这段时间的手头上的工作比较多,五金厂那边还是让小杜跟他们联系吧。”
厂长问:“你看过舒师傅跟小杜准备的东西吗, 怎么样,这事可行吗?”
顾主任把从杜思苦那里带来的自行车设计图给了厂长, “您看看。”
除了之前画的三个, 还有新增的几个。
新的设计图里,有加大自行车轮子的, 有优化自行车车身的,怎么说呢,那图上的东西看着赏心悦目。哪怕是在国外的杂志上, 也没见过这样的。
很新颖。
但是能不能成功,这事顾主任没法保证。
厂长拿过图纸, 仔细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 他放下图纸:“等会叫小杜过来。”他要听听杜思苦是怎么说的。
这些自行车的新图纸,难度很大。
但是, 难度越大,就说明东西越新, 要真是好东西,可以销到国外, 赚取外汇。
国家正是极度缺外汇的时候。
顾主任道:“小杜正在跟二车间的舒师傅组装自行车,现在就要叫过来吗?”
他劝道,“昨天小杜就来过您的办公室, 今天又来, 这会不会太招摇了。”这两天有人往总务这边递了小杜的举报信, 作风不正,旷工。
匿名的信,也不知道是谁写的。
旷工那倒没有,都是请假,小杜家里人过世请的是丧假。
至于作风不良,他没听说过,也有人私下问过这事,跟小杜相熟的人都说没有这回事,没有见过小杜哪个男同志特别亲近的。
所以,这两封举报信都不成立。
厂长思索片刻:“那等他们把东西做出来,我再去看看,在哪个车间?”
顾主任:“在维修部,腾了个房间出来,二车间那边最近在赶工,人来人往的。”至于一车间,那不做考虑。
小杜是一车间的新人,连个办公室都没有,没法在那干。
“老王那边。”厂长点了点头。
老王做事负责。
五金厂这边的事就到此为止,顾主任又说起了其他的事:“江原化工厂的苏制反应釜有设计缺陷,现在咱们国家跟苏联那边关系紧张,找不了专家。化工厂那边想让咱们派几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过去。”
厂长眉头一皱。
江原化工厂可不是小厂,那是江省数一数二的庞然大物,那么大个化工厂,竟然要他们机修厂派技术人员过去?
“你仔细说说。”厂长说道。
“不只咱们,跟化工厂有过合作的单位,那边都特意打了电话过来,态度特别好,还说就算是没有解决问题,这来去的路费吃住他们都包了。”顾主任又低声说了一下化工厂给的新的合作项目。
反正,那边要的是个态度,那就派几个人过去好了。
厂长:“咱们厂的骨干人员得优先紧着拖拉拉厂那边,这化工厂这边,派谁去好呢?”机修厂人不少,优秀的机修厂跟技术人员也多,但是现在拖拉机厂那边要攻克坦克的难关,他们厂得派人支援。
这样一来,厂里能用的人少就少了。
总不能派几个凑数的去吧。
这样化工厂那边还以为他们机修厂没有人才了。
顾主任倒是有个人选:“技术科的宋良同志,我觉得可以让他带队去。”宋良的户口已经在办了,他问过,过两天就可以落户了。
而且,宋良给苏制的东西很有经验,还懂俄文,是非常好的人选。
“他会不会太年轻了?”厂长知道这个人,钢铁厂那边特意打来电话问过。
宋良同志是留苏归来的人才,钢铁厂那边的革委会最近动作挺大,宋良来机修厂也算是避难了。
“厂长,他在钢铁厂那边要不是有人拦着,早升高级技术员了。”顾主任道,“眼下咱们也没有更好的人。”
“让三车间的阮子柏跟他一块去。”厂长想了想说道。
顾主任点头。
机修厂,维修部。
自行车的配件全都到齐了,可组装起来,还是有难度。杜思苦一边装一边拿工具重新调整尺寸,进度不快。
舒师傅那边也是一样。
不光是他们,小何也过来帮忙了,还有之前一块组过队的范苗。
一段时间不见,范苗的气色差多了。
杜思苦记得之前范苗还想学拖拉机来着,可是最近并没有来报名,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范苗的眉头一直是紧皱的,估计是家里有什么事。
这会杜思苦也没空问这个。
工作优先。
“小杜,你看这样行吗?”
“车架在那边,你往车驾上安装一下试试。”
装不上。
大了一些。
杜思苦过去,对范苗道,“这边多出一点,等会用锯子锯短一点,要磨光滑……”杜思苦现成就负责告诉他们她需要的是什么,其他人就按她需要的做出来就行了。
范苗是钳工,很快就弄好了。
这次能安装上了。
“小杜,车架是白色的,这配件颜色可不一样。”
杜思苦道:“等装好了,骑起来舒服,我们再刷漆。”
刷漆都是小事。
小何嘿嘿一笑:“我那绿漆还没刷完,你要不要……”
杜思苦:“不用!”
又刷绿漆!
绿油油的自行车,不太合适,不是说不好看,有时候国内男同志的神经还是很敏感的。
机修厂要是真推出第一款自家自行车,可以是黑色,红色,或者其他颜色,最好不要是绿色。
眼看着自行车一点一点成形了。
杜思苦四人终于有了那么一点成就感,今天晚上再加个班,应该就差不多了。
铁路家属大院。
沈家。
于月莺吃了早饭,寻了个理由,就去了沈家。
刘芸因为大儿子的事,这几天忧愁得睡不好觉,活都没心思干。于月莺见了,抢着扫地洗衣,刘芸拦都拦不住。
这小于倒是勤快的。
刘芸心里甚至想,要不是于月莺家里太差,又没有城里户口,说不定还真能说给大儿子。好好的姑娘,可惜被家里拖累了。
“刘姨,”于月莺把衣服晒好后,过来了,“您渴不渴?”她头上都是细密的汗。
十月底的天气已经转凉了,难得她干活都干出汗了。
“小于,你坐吧,”刘芸站起来,回屋里拿了两块桃酥出来,“你尝尝,酥脆得很。”这是干活的报酬。
“刘姨,我不饿。”于月莺可不想留下贪吃的印像,她与刘芸拉了一下家常,又说起家人的事,“我妈常说,我一出远门她就惦记,刘姨,您也是这样吗?”
沈江好像是在外地。
“当妈的都这样。”刘芸叹了口气,想到了大儿了,又愁了起来。
于月莺拐着弯的问了半天,都没问到沈江的事,心里有些泄气。
隔壁院子传来杜母的声音:“小刘,我家月莺在不在你院里?”
“在呢,”刘芸应了后,转头对着于月莺道,“你姨妈喊你呢。”
于月莺听到了,她跟刘芸告别,站起来往外走,刚到杜家门口,就看到阳光朝气的沈江拿着一堆东西从路口走进来了。
沈江!
于月莺眼睛一亮。
院里传来贺大富的声音:“小于,你怎么还不进来?”在门口站半天了,瞧见谁了?
贺大富来了!
于月莺心里一沉,这可真不是好时候。在贺大富已经定下的婚事,跟未知的沈江的心意之间,于月莺还是抬脚踏进了杜家的院子。
她是要留在城里的!
沈家。
刘芸看到二儿子,惊喜不已,忙出去接过东西,“怎么才回来?”又责怪道,“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回家就回家,带什么东西。
乱花钱。
沈江:“妈,我相中了一个姑娘,这东西是给她的,您先挑几样。”
“有看中的姑娘了?”刘芸一下子警觉了起来,“是外地的姑娘吗?家里什么成分,父母是干什么的?打听清楚了吗?”
“不知道。”沈江把东西拿回来了,“就算是对象也不用查人家祖宗八代吧。”哪有这样的。
“你个孩子你懂什么,”刘芸这下可盯着沈江了,“成分不好,是万万不能处的。别到了以后连累孩子。”
要是被打成□□,孩子天生低人一等。
一家子人都抬不起头来。
沈江被刘芸念叨烦得不行,直好说:“她在书店工作,正式工,家里成分好得很。您就别瞎操心了。”
书店工作啊。
刘芸的脸一下子就舒展了,这个好。
书店工作轻闲,还能看书,以后有了孩子,还能把带孩子带过去看,不用另外花钱买书。
多好。
“妈,你帮我做几件新衣服,过年穿。”沈江说。
他想着等跟唐小棠正式确定了对象关系,年底的时候去唐家拜年,到时候得穿新衣服去。
刘芸:“做件鲜亮色的?”
“不要,在稳重的,小棠她妈喜欢稳重的年轻人。”沈江把一大堆的东西到桌上后,开始从内口袋里掏钱,十块钱,十尺布票,递给他妈,“妈,这些够吗?”
“够了。”刘芸手里有钱,但是这儿子既然给了,那不能不要。
大儿子不成器,好在有个让人省心的小儿子。
正说着话呢。
门口又传来于月莺的声音,“刘姨,我姨妈让送米糕过来给您尝尝。”米糕是贺大富带过来的。
刘芸笑着:“怎么还让你特意跑一趟,”她过去接过盘子,“小于,你等一会,我去把盘子腾出来。”
说着,端着盘子进了屋,把米糕倒出来,放到自家盘子里。然后又拿出桃酥的袋子,又拿了四个,加上之前的两个,一个六个桃酥,全放到盘子里。
不少了。
刘芸笑眯眯的端着盘子出去了。
于月莺从院子走近屋。
“沈江,好久不见了。”于月莺脸上带着笑,上回沈家去杜家找杜二的时候,于月莺凑过去说了不少话,两人也算是认识了。
沈江看了好几眼,这才认出于月莺:“你好。”是隔壁杜家的那个亲戚。
还没走呢?
这住了只怕有一个月吧。
“你们单位今天休息吗?我听说前一阵上映了一个电影,特别好看,你看过吗?”于月莺闲聊似的问。
沈江:“等会就去看。”
他上回就跟小棠约好了,今天先去看电影,再去吃东西。上回看电影看得太晚,他把小棠送回家,再回来,特别晚了。
这次不能那么晚了。
等会?
跟谁?
于月莺呼吸紧了些,“你跟谁约好了?”
刘芸就是这个时候端着盘子出来的,她看看沈江,又看看于月莺,很快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刚才于月莺还站在院子里的,这会已经在屋里了?
这姑娘挨她家沈江挨得太近了吧。
刘芸闻了闻,还有股什么香味。
她沉着脸走了过去,把盘子塞到于月莺手里:“带回去吧。”
于月莺拉过盘子,转头笑着问刘芸:“刘芸,沈江说等会跟人看电影呢,这事您知道吗?”
刘芸态度不冷不热:“知道,他跟他对象去看电影。怎么,你也想去看啊?”
对象?!
于月莺的手抖了一下。
这盘子要掉了,沈江伸手要去帮忙,被眼疾手快的刘芸一巴掌打回去了,“下午要去看电影,还不去换衣服?你就这么跟你对象见面啊?”
还真是。
沈江闻闻自己的衣服,有烟味,估计是坐车的时候沾上的,他赶紧回屋找衣服去了。
“小于,怎么还不走啊?有事啊?”刘芸这会看于月莺是哪哪都不顺眼。
这于月莺配她家二婚的沈洋都差点,还惦记她家头婚的沈江?
做什么白日大梦呢。
于月莺勉强的扯了扯嘴角,“我这就回去。”
她脑子嗡嗡的。
沈江有对象了?
上回沈家去杜家的时候,还说没处对象,这才几天?
杜家。
杜母切了西红柿,又洒了些白糖,从厨房端出来,“小贺,来尝尝。”贺大富来家里做客,还提了米糕过来,不能不招待。
贺大富看着门口:“小于去了有一阵了,怎么还没回来?”
杜母把盘子放下,“我去看看。”
正说呢,于月莺一脸大受打击的回来了,手里还端了盘桃酥。
杜母笑了,转头跟贺大富说,“是带东西回来了,耽误了一会,沈家买的桃酥味道特别好,你尝一个。”
剩下的五个,等会送一个给杜奶奶,给老五留一个,剩下的大家分着吃。
贺大富从杜家出来,于月莺送他。
“小于,你脸色瞧着不太好。”
“我没事。”
于月莺放下心里的乱七八糟的事,现在要干什么?对了,搬家,不能住杜家了。
这事先看看贺大富这边能不能帮忙。
“大富,我姨妈说,不能从她家出阁,这可怎么办?”于月莺一脸愁意,“到时候我住哪呢?”
贺大富想了想:“这事我回家跟我妈商量商量。”
他也不知道。
于月莺不想说话了。
一问三不知。
有事就回去问她妈,这一把年纪了,断奶了吗?
真是越瞧越心烦。
邮局。
“同志,有我的信吗?”杜老三还完轮椅回来,又去了一趟邮局。
邮局的同志惊讶道:“中午有你的信,我想着你催得急,这信一到就跟着下午的信一块派送了,没到你家?”
杜老三喜道:“我还没回家呢,我去瞧瞧。”
信到了!
希望是拖拉机厂寄来的,这几天他都不稀罕收别的信。
杜老三匆匆往家里走。
“妈,有我的信吗?”杜老三一进院子就大声问。
“有,搁你屋了。”
杜老三几乎是跑着进屋的,信就摆在桌子上,他走近拿了一看,还真是拖拉机厂寄来的。他把信封撕开,拿出信。
信里说,让他明天去拖拉机厂!
要带上行李!
太好了!
杜老三足足看了五遍,这才把信装回去,他把信先是放到桌上,后来又放到抽屉里,最后哪也不放心,贴身放着。
杜母拿着一块米糕、半块桃酥进屋,给老三,“你这信怎么是拖拉机厂寄来的?”
摸着没什么份量。
杜老三压下心中的喜悦,“我最近在看拖拉机的书,在那边找了一个临时工的活,”他的语故作平静,“明天就过去,还要带行李,估计在那边住一阵了。”
临时工?
好在是拖拉机厂的,听说这厂子规模大,效益好。
杜母道:“那你去了好好表现,要是有机会,跟人多拉拉关系,争取留下。”这拉关系得要钱啊,她一咬牙,回屋去拿了十块钱出来,这是早上杜奶奶给她的,给老三十块,剩下的十块钱补贴家用。
于月莺又回来了,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
“拿着。”杜母把钱塞到了老三的手里,“自个藏好,别跟他们说。”
杜老三把钱收了。
等真进了拖拉机厂,发了工资,他再把钱给他妈。
家里一大家子人生活,就靠着父亲的那点工资,尤其是小姑,还有挑嘴的毛病。
到时候有得吵呢。
杜老三不想这些破事,要是他能留在拖拉机厂,就不用整天对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老三,你工作的事别担心,我已经让你爸去给你找了。”杜母叹了口气。
老三工作的事怎么这么不顺呢?
机修厂,技术科。
宋良接到了厂里的通知,周一,也就是二十四号,要带着机修厂的四位同志去化工厂,配合那边解决技术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这边没说。
他带队?
宋良心里是有些吃惊的。
“小宋,化工厂的事去了就听他们的,不用多费心。等回来,你这边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轻量柴油机上。”技术科长说道。
机修厂,维修部。
下午五点。
杜思苦组装了最后一个零件,严丝合缝。
其他三人都紧张的看着。
杜思苦去外头用肥皂洗了洗手,确定没有油渍后,这才回去把刚刚组装好的自行车推了出来。
“小杜,就不检查检查吗?”小何问。
“骑了才知道有哪些不足。”杜思苦跨上自行车,这改良版的自行车上下就是方便,中间没有那个笨重的横杠。
杜思苦双手握着车把,踩在脚蹬上,骑着改良的自行车,一下子就窜了出去。
速度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