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郭络罗氏给宜安和弘晞准备的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金镶玉嵌丝长命锁, 做工精致地不得了,上头还镶了两颗硕大的明珠。

富察氏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接过后便替两个小的谢过这个婶婶。

“头一次见面弟妹就送这么贵重的礼,日后我都不知该如何还礼了。”富察氏笑着当场就把这两个长命锁给宜安和弘晞戴上了。

两个孩子如今也快周岁了, 宜安学走路说话都比哥哥要快, 现在已经能扶着墙壁或者是人走上几步了,现在已经会喊额娘和阿玛了, 也能偶尔蹦出几个别的字来。

而弘晞性格却有些慢吞吞的, 自己一个人坐在一边玩玩具能玩上半天也不吵不闹,谁去逗他都没什么反应, 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

郭络罗氏给文珊和胤祥自然也备了礼,都是精心挑过贵重又有心意的礼物,文珊对这两个儿媳妇是相当满意, 旁的不说性格都是很爽利的, 不是什么私底下勾心斗角的人,这样相处起来就很舒坦。

胤禩和郭络罗氏坐在一起笑着说道:“额娘的礼物可准备好了?当年可是给了四嫂不少好东西可不能偏心。”

文珊作为婆母自然也要还礼的, 她调侃道:“你们看看刚成亲就知道向着他媳妇了。”

郭络罗氏脸色微红有些羞涩。

富察氏用帕子掩面笑着说道:“八弟和弟妹琴瑟和谐将来也必定白头偕老,子孙满堂, 额娘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呢。”

“至于礼物额娘自然早就备好了, 八弟你也不用急自然都是你们夫妻俩的。”

文珊的小金库里好东西是真的不少,能进了她私库的随便拿出一件来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前几天文珊心里就记挂着这事正好富察氏带着孩子来咸福宫,两人还一起商议着挑了挑给郭络罗氏的礼物。

富察氏作为长嫂自然也准备了一份, 是中规中矩的一些珍宝古玩, 最出彩的是她出嫁之时富察夫人去给她求的一尊送子观音,当真保佑了她诞下了这一对儿女。

有了宜安和弘晞之后富察氏也不打算这几年继续生了,她要留出时间和心思来好好教养这两个孩子, 所以想把这尊送子观音转送给胤禩和郭络罗氏,保佑他们能尽快诞下子嗣。

文珊那时正在翻找那些首饰玉器,听了富察氏的话扭头说道:“那是你额娘给你求来的,给胤禩和郭络罗氏合适吗?”

毕竟是母亲的一片心意这样转送似乎不大好。

“额娘放心儿媳早就和家中说过了,额娘也说这送子观音本就是求顺心如意的,若能造福更多人也算是合了佛家普度众生的教义了。”

郭络罗氏如今看着富察氏能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都拿出来送给她也是受宠若惊,心想皇额娘和四嫂果然都是一片赤诚之人。

文珊给郭络罗氏挑的是她册封贵妃的时候太皇太后送给她的一套头面,她这些年一直珍藏着也没怎么戴过。

“这是本宫封贵妃时太皇太后所赠,也是太皇太后当年生下先帝爷的时候文皇帝赐下的,也算是老物件了,今日就赠予你,望你和胤禩能平安顺遂。”

胤禩是知道文珊和太皇太后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连忙说道:“额娘,这太贵重了,还是您自己留着吧。”

“太皇太后留给我的东西多了去了,没事。”文珊笑着说:“太皇太后生前也很疼爱胤禩,她老人家若是知道这副头面传到她的曾孙媳手里也会高兴的。”

文珊话说到这个份上郭络罗氏也只能收下了。

几人又坐了一会说了会话梁九功便亲自来了咸福宫一趟说是前朝有些事康熙已经去了尚书房和诸位大臣商议就没时间见胤禩和郭络罗氏了,顺带还把胤禛给叫走一同去尚书房了。

胤禩本来也应该去议事但他现在正是婚假所以就躲懒了。

不用去康熙那走流程文珊便把胤禩和郭络罗氏留下来一起用午膳了。

只是估摸着胤禛是够呛能赶上了。

宜安和弘晞会笑会闹也逗地大人们都哈哈大笑。

郭络罗氏看着富察氏的这对子女也有些眼馋,都是白白嫩嫩漂亮可爱的孩子看着就喜人。

宜安机灵她虽然现在还不知道郭络罗氏是她的婶婶但是看到这么个漂亮姐姐给她送了礼物就咿咿呀呀地张着小手要抱。

富察氏哭笑不得地把宜安递给她。

“这丫头鬼灵精,知道谁对她好。”

郭络罗氏这还是头一次抱孩子,姿势都有些僵硬,好在宜安已经不是刚出生的婴儿了她聪明地自己调整好姿势抱着郭络罗氏的脖子甜甜地笑。

“额娘……额娘!”

宜安在郭络罗氏怀里蹦了蹦十分高兴的模样。

“我是你婶婶,不是你额娘。”郭络罗氏笑着说。

富察氏在一边叹气:“这丫头自从会叫额娘了,看到女眷就喊额娘。”

仿佛在她的世界里额娘就是对所有女性的统称一样。

宜安眨了眨眼睛歪歪头,似乎是第一次听到婶婶这个称呼。

“婶……婶……”宜安拍了拍手,“婶!”

郭络罗氏惊喜不已,感叹道:“宜安也太聪明了。”

文珊和富察氏也没想到宜安竟然学会叫婶婶了。

郭络罗氏眼馋地不得了,也想着若能生一个宜安这样可爱的女儿就好了。

胤禩和胤祥在一旁逗弘晞,弘晞这孩子老成地很,板着脸的模样学他阿玛学了个十成十,但是性子又不像胤禛小时候那么拘谨,总是喜欢一脸严肃地干一些调皮捣蛋的事。

胤禩一直很喜欢这个小侄子,把他抱到腿上趁着他还不会说话坏心眼地欺负他。

“弘晞你看妹妹都会说几个字了,还会叫婶婶了,你这个小懒虫怎么还不张口啊?”

弘晞看了他一眼不说话继续去摆弄自己脖子上的长命锁。

胤禩看他这么喜欢便特意逗他:“这是你婶婶送你的,你不叫婶婶就把这个也给妹妹了。”

果然弘晞听了就一脸警惕地保护好自己的长命锁然后十分不满地看着胤禩。

胤禩被他逗乐了,他就知道这小子聪明着呢什么都能听懂就是不开口说话。

“行了,你别逗你侄子了。”文珊听见瞪了胤禩一眼,跟小孩子开这种玩笑不太好。

胤禩举手投降,马上认错:“八叔错了,回头八叔再送个小镯子给弘晞赔罪好不好。”

弘晞这才放开了绷紧的脸:“嗯。”

弘晞现在只会发出嗯嗯啊啊这几个音,但是对这个小哑巴来说是够用了。

“嘿,这小子!”胤禩啧了一声说道。

胤祥在一旁哈哈大笑,直说弘晞这个扮猪吃老虎的模样比起胤禛更像胤禩。

胤禩摸了一把弘晞的头说道:“等你长大了看你阿玛怎么收拾你吧。”

午膳的时候胤禛果然没有回来,文珊问胤禩是发生了什么事议了这么久,胤禩说没什么,只不过是边境的一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最烦人了。

几人正吃着饭珍珠进来了。

“主子,皇上方才下旨晋了谨贵人为谨嫔。”

文珊哦了一声,没什么反应:“你照例准备些贺礼送过去吧。”

没想到这么快就晋位分了,看来康熙是真挺喜欢这个谨贵人的,否则按照康熙一向对嫔妃位份扣地不得了的样子还得熬个五六年赶上大封六宫才行。

珍珠有些为难地继续说道:“佟佳贵妃刚刚派人来给主子带了话,说不知该如何安置谨嫔。”

“谨嫔和平妃娘娘一同住在储秀宫,如今谨嫔封了嫔位也是一宫主位了,便不方便再居住在储秀宫了,可如今东西六宫空置的不多,所以佟佳贵妃来问您的意思。”

一宫不能有两个主位这是规矩,谨嫔封了嫔位确实不适合再在储秀宫和平妃挤着了。

可是如今东西六宫里确实都住地挺满的了,唯一剩下的就是乌雅氏的永和宫。

自从乌雅氏获罪以来永和宫就一直封着。

佟佳贵妃的意思是为了一个获罪的答应把偌大一个永和宫空置不合适,可乌雅氏情形特殊她也不敢直接做主让谨嫔住进去,更不知道该把乌雅氏挪到哪里去所以干脆就来问文珊的意思了。

胤禩和胤祥显然也想到了,胤禩说道:“永和宫虽然没有主位可封宫的旨意是皇阿玛下的,若要迁人进去也得问过皇阿玛的意思。”

文珊点头,让珍珠就这么去回佟佳贵妃。

这事最后还是到了康熙跟前,康熙思索了一会便让人把乌雅氏挪去相对偏远的景祺阁居住,让谨嫔搬进永和宫。

谨嫔得知之后还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她觉得永和宫是有些晦气的,夭折了不少孩子不说,十四阿哥谋反,五公主也……

但是实在是没有别的宫殿她也只能捏着鼻子搬了进去,搬进去之前还让内务府上上下下地都翻新了一遍,把内务府折腾地苦不堪言,偏偏谨嫔如今受宠他们也只能好生应承着。

转过年去不久就是五公主大婚,因着五公主是嫁在京中文珊和不少妃嫔还出宫去参加了五公主的大婚,敏妃那日也是难得地精神焕发来送女儿出嫁。

五公主出嫁前一天也去了一趟景祺阁只是没进去,只是在外头给乌雅氏叩首行礼也算是全了孝道。

乌雅氏在里头始终没有露面也未发一言。

五公主大婚后不过三天敏妃的病情便急转直下像是终于消散了执念一样身体迅速地衰落了起来。

胤祥急地把宫内宫外的太医都拉去了延禧宫但是也没有什么效果,几乎所有的大夫都说敏妃是油尽灯枯再无回天之力了。

胤禛和胤禩也帮着找了不少名医可也是无济于事,只能多陪伴着胤祥。

文珊也时常去看望敏妃,敏妃对自己的大限将至也心中有数,此时格外地淡然和平和。

“这些年来十一阿哥薨逝那天的场景一直日日夜夜地折磨着我,终于快到头了。”敏妃感慨道。

文珊忍不住想落泪,扭过头去擦了擦眼泪才说道:“你别想那么多了,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敏妃摇摇头:“过不去,一辈子都过不去,若是那天我不去翊坤宫十一阿哥说不准能够长命百岁。”

敏妃一直认为是她害死了十一阿哥并为之日日自责,永远都无颜面对宜妃。

这事是个死结,若要敏妃走出这个结就得再找一个人来为十一阿哥的死负责。

如果敏妃是个自私一点的人她完全可以把责任都推到五公主的身上,若不是五公主求她敏妃也不会半夜去翊坤宫找宜妃商量法子。

可敏妃不是这样的人,她又疼爱五公主便只能咬着牙把所有的责任都背到了自己身上。

如今五公主也大婚了她也没什么可惦念的了。

“温恪和敦恪可还等着你这个做额娘的给她们挑驸马呢。”文珊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柔声说道:“五公主你都这么上心,自己亲生的两个女儿就不管了?”

“还有胤祥,再过两三年也该议婚了,说不准再过上几年你就能抱上孙子了。”

“这人世间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事怎么能说是没有惦念了呢。”

敏妃似乎是想象了一下文珊说的场面,长出了一口气道:“胤祥有娘娘您和他两个哥哥照顾臣妾很放心,至于敦恪和温恪胤祥作为哥哥也会照顾好她们的。”

“世间有因就有果,躲不掉的。”

文珊几乎每日都会去陪敏妃说会话,敏妃的情形忽好忽坏,胤祥和温恪敦恪也是日日都侍奉在床前,盼着敏妃能赶紧好起来。

富察氏和郭络罗氏也各自送了不少补品药材去延禧宫。

康熙也去探望过几回,他自然也知道敏妃的心结在哪里只是对于此事他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宽慰敏妃,毕竟他也是实打实地失去了一个已经长到了十二岁的儿子。

一日午后文珊从延禧宫回来不久宫人来报说宜妃来了。

文珊眼前一亮赶忙让人请进来。

“娘娘可是刚从延禧宫回来?”宜妃进来之后也没客套,直截了当地问道。

文珊点了点头:“敏妃的情形不大好我便想着多去看看她。”

文珊也不是没想过让宜妃去看望一下敏妃,她们说再多可能都没有宜妃去说几句对敏妃更宽解,可宜妃丧子更是痛苦,她也曾和文珊说过日后和敏妃能不见就不见了,文珊也难以启齿。

宜妃沉默了半晌说道:“臣妾想着待会去看一看敏妃,到底是姐妹多年该去探望探望。”

文珊听了没有多么高兴只是叹口气说道:“也是为难你了。”

宜妃和敏妃的这笔糊涂账恐怕是怎么算都算不清了。

宜妃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就告辞往延禧宫去了。

胤祥很快也得到了消息跑来了咸福宫。

“额娘,儿子听说宜妃娘娘去延禧宫了?”

文珊说道:“刚刚从这离开。”

胤祥也露出一抹笑意,若是宜妃娘娘能宽慰额娘一二,说不准额娘的心结就解了。

胤祥这几天也是一直到处奔波看着都瘦了不少,知道了宜妃去了延禧宫也放心了些嚷嚷着饿了,文珊赶忙去小厨房亲自给他做了些吃的,过了一个时辰宫人来报说宜妃从延禧宫离开了。

宜妃在延禧宫待的时间不短,他们也不知道宜妃和敏妃到底聊了些什么,只是宜妃走后有人回禀说敏妃的精神突然好了些还主动提了想喝肉羹。

胤祥欣喜不已,说果然心病还得心药医,若是早知道宜妃的话这么有效果他就算是在翊坤宫前长跪不起也得求宜妃去探望探望不可。

文珊却总觉得心里没来由地更慌张了,果然就寝之前琥珀慌慌张张地进来说敏妃薨了。

文珊脑子一片空白赶忙穿好衣裳就往延禧宫赶,到了宫门口就听到了温恪和敦恪的哭声。

延禧宫里也是一片乱象,大宫女云兰也是强撑着安排宫人们做事,看到文珊来了赶忙上前说道:“皇贵妃娘娘您可算来了。”

文珊看了看问道:“通知胤祥了吗?”

胤祥在乾西五所现下应该也没睡。

云兰带着哭音呜咽着说道:“我们娘娘临走之前嘱咐了不让打扰十三阿哥安眠,说是明早再告诉他就是。”

“这怎么能行。”文珊对琥珀说道:“快去乾西五所让十三阿哥赶紧过来。”

按着胤祥的性子若是见不到敏妃最后一面非得难过死不可。

琥珀匆忙往乾西五所去了,文珊抬脚往寝殿走。

敦恪和温恪正在敏妃的床边趴着哭,见文珊来了一个个都泪眼朦胧地喊皇额娘。

文珊一手一个把她们抱进怀里。

“好孩子,先不哭了,你们额娘看到你们哭成这样该有多难过啊。”

温恪和敦恪毕竟还小,文珊哄了哄她们就让人先带下去,担心给她们两个留下什么阴影。

敏妃看着走地很安详,嘴角还挂着笑意,云兰抽泣着说:“主子临走之前喝了一碗莲子粥,还给两位公主缝了香囊。”

文珊的泪水也忍不住涌了出来,胤祥这时也到了,衣裳都有些乱糟糟的应该是听到消息就随手披上赶过来了。

胤祥如遭雷击,愣愣地站在敏妃床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文珊揽住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些什么安慰他。

结果胤祥比她想象地要镇定很多,他甚至都没有掉太多眼泪只是默默地守在敏妃床前。

文珊把宫人们都支了出去,胤祥抬起头看着文珊说道:“额娘,我已经尽力了可还是没有保护好额娘。”

“额娘知道。”文珊擦了擦眼泪说道:“你八哥曾经和额娘说过生死之事是为天定,人力改变不了什么,起码比起前世你已经让敏妃多度过了这几年的时光。”

胤祥历经两世已经经历了太多亲人挚友的离去,只是让他再经历一次亲生额娘的逝世还是太残忍了。

第二天一早胤禛和胤禩也都得到消息了,各宫也陆陆续续地来人,康熙也来看了一眼,下旨让敏妃以贵妃的规格下葬,追封为敬敏贵妃。

敏妃的葬礼办地很隆重,胤祥日日都在灵前守着,胤禛和胤禩轮流给他送饭,在这种时候他们两个也只能选择默默地陪伴。

宜妃自然也来祭奠了敏妃,文珊没有问那一天敏妃和宜妃说了什么,逝者已逝多说也是无益,而且宜妃也绝不是那种会背后捅刀子的人。

五公主也和胤祥一样一时都没有松懈过坚持守在敏妃灵前,跪足了丧期。

只是胤祥和五公主两人并肩跪着却一直没说上几句话。

敏妃的丧仪结束之后康熙来了咸福宫一趟,主要是为了和文珊商议温恪和敦恪该交由谁来抚养。

温恪和敦恪年纪都不大需得找一个养母,文珊和敏妃一向交好又养着胤祥所以康熙想让文珊来定把两个公主交给谁来抚养。

“温恪和敦恪自小养在一起感情甚笃,朕的意思是别分开她们姐妹了。”康熙说道:“至于交托给谁就由你来定吧。”

“你若是不放心别人,养在咸福宫也可。”

文珊点了点头,也寻思着把两个小公主养在咸福宫最好,胤祥来看望也方便。

结果第二日宜妃听说了这个消息赶来了咸福宫说想要把温恪和敦恪养在翊坤宫。

“敏妃走的那天把温恪和敦恪托付给了臣妾,只是一直没和娘娘说。”宜妃说道。

文珊有些惊讶:“是敏妃主动提的?”

“嗯,既然敏妃信任臣妾,那臣妾自然会好好照顾两位公主。”

时至今日文珊也没有追问那日她们两个到底说了什么,宜妃显然也不是很想聊起这个话题,只是言辞恳切地希望文珊能帮忙把两个公主养在她这。

既然是敏妃的遗愿文珊也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只是说先问问两个孩子的意思。

敏妃并没有把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说给温恪和敦恪听,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宜妃就是一个从前经常来串门给她们带礼物的姨姨,她们也很喜欢宜妃。

而且敏妃临走之前也和她们说过了以后可能要跟着敏妃一起生活,要她们听话。

所以文珊一问两个孩子就同意了。

随后宜妃就顺理成章地带着温恪和敦恪回翊坤宫了。

文珊起初还担心胤祥会不同意,结果胤祥只是沉默了一会说既然这是敏妃的心愿就让两个妹妹去吧。

而且他也相信宜妃会善待温恪和敦恪。

敏妃走了之后文珊便觉得日子过地格外快,春去秋来眨眼就过去了两三年,胤禩和郭络罗氏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