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产业人多才有产能
“池导啊,下部片子打算拍什么?”卢厂长笑眯眯地问道。
池影坐在那儿尬笑,也不回声儿。她心想:我哪知道下一拍什么,这不到现在还没着落吗?
韩主任和雷大佬也在那儿王顾左右而言他,更不搭茬儿——下一部拍什么片子,这可就属于华影集团这边的企业机密了。
结果卢厂长的下一句话让两位领导差点没跳起来了:“池导,有没有兴趣到我们建军影厂来啊……”
“老卢,成心挖我墙角?你这就不地道了,小心我把你轰出去……”雷大佬半真半假地说道。
“嗨!我要挖也是挖韩主任的墙角,要急也是海燕急,你跳什么?”
“你开啥玩笑!海燕跟我是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她们中心拍的每部片子都是我们华影集团掏钱的,你这不是挖我墙角是挖谁墙角,还是堵上门来挖!你今天是有备而来是吧……”
卢厂长也就是开玩笑,和雷大佬斗斗嘴皮子。实际上他也知道,像池影这种已经在本单位干出成绩的年轻人,不大可能进他们系统内,毕竟受的约束程度完全不一样。
卢厂长看到雷东明办公室桌上好像有一个剧本,估计他们各个刚才关起门来是在谈这个,“其实我们几家还是可以合作起来的,取长补短,发挥各自强项……”
刚才雷大佬在第一眼看到卢厂长的时候,的确也有点起这个心思,但随即又把这个念头摁下来了。
虽说系统内的八大电影制片厂都是国家单位,但是华影集团这边的亲儿子是京影厂,直接隶属于华影集团,集团内要拍什么片子,第一选择都是京影厂。
像建军影厂偏偏又是系统内最特殊的存在,虽说也是兄弟单位,但是隔得有点远了,双方直接上级也还是不同的。
建军影厂这边确实也有他们的特色,拍片子绝大多数都是战旅题材的片子,很多时候都刻意强调了“大”,镜头下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军队系统内的,所以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距离也有点远。
不像华影集团,相对而言拍摄领域比较宽松,各种题材都能尝试。不过建军影厂也有他们的优势,比如说像烟火场景、战斗场景、大规模战争场景……还有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群演资源,实在不行到军队里去调一批军人,换上戏服就能顶上去。
拍《大江东去》拉上建军影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是合作,除了风险要共担,但是利益也要共享,雷大佬有点舍不得。
更何况建军影厂那边管理模式和社会上也不太一样,有些东西不是很灵活了,像池影这种年轻面孔,到时候拍起片子来就不一定能镇得住场子……
三位领导在那拉拉杂杂说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池影这种小字辈的菜鸡只能带着一双耳朵在这听着,偶尔见哪位杯子里没水了,麻利地加水……
就是聊了个寂寞。
合作这事,顶多也只能算是留下了一个话头。雷大佬始终没有松口,说要跟建军影厂这边合作,连有合适的剧本这件事提都没有提。
领导不发话,池影当然也不能做出头鸟了。毕竟这是自己两重直属领导,以后还要长长久久的在人家手底下干活,大腿要抱紧呀!
晚上郑志宏打电话找过来了,要请池影吃饭,说是池师妹回京以后好久都没跟他联系了,要见面唠唠。
别的几个小伙伴都还有事儿,池影就拉了陆伟和孙妍妍作陪,一块儿去周边一个不错的餐厅,几个人找了最好的包间儿,因为郑总一再强调,不要给他省钱,大家都是自己人。
“师妹,从家里回来都不找师兄了,怎么样?过年都没回去,家里人想坏了吧?”
“嗐,就那样!师兄,你也知道这种事就是远香近臭……”池影用热乎乎、香喷喷的餐巾好好地擦了一下脸,京城的秋天太干,她脸上都是灰和油。
几个人吃吃喝喝,也没怎么喝酒,主要是谈谈下一步的事情。
郑志宏也没见外,直接问道:“你们中心是不是开始在做下一年计划了?反正今
年算是划上圆满的句号,你们韩主任明年打算怎么干?”
“正愁这事儿呢!我们策划中心这边是有想法,还没正式定下来。主要是雷大佬那一关还没过,领导们也在犹豫,一直没谈拢……”
池影和郑志宏说话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按照之前郑志宏和中心这边的口头协定,两家后面是要长期合作的,一般只要池影开片,郑志宏基本上都是优先合作单位,无论投资大小,他们宏图影业只要愿意都能占一定份额的。
所以和郑志宏说这些事,也不算透露商业机密。
中心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资金预算确实是大事儿。
其实韩主任也在那犹豫纠结呢,她觉得池影前后两个提议都很好,就是不知道最后能定哪一个——两个都投拍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池影又没有分身术,整个中心的产能摆在这里,没法同时开两部片子。
然后这次聚餐主要就是大家都互通一下信息了。
按照郑志宏最新通报,哥伦比亚这边北美版权谈的差不多了,对方给到了700万美元,他和雷大佬觉得也不错了,就差最后签合同,把一些具体商榷的事情文字化。
因为对方确实有诚意,后面在北美地区大规模上映前会重新剪辑,这些都会写到合作里。
《白蛇传》到目前阶段,海外部分的收益,基本上就是纯赚了。
后面哥伦比亚抢在年内上映后,就可以报名奥斯卡参加评比了。还是先小规模挑选社区点映,赚取口碑;等米国国内知名度起来后就进一步公关,开始冲奖;无论是否有斩获,最后都会大规模上映。按照哥伦比亚的评估,提名没有任何问题,就看最后的运道了。
带着奥斯卡提名或是获奖的名头再来大规模上映都是自带宣传光环,可以狠捞一笔!
不过他们国内的票房和咱们这边就没一毛钱关系了。
“能走到这一步,咱们也算是毫无遗憾了……”郑志宏感叹道,“700万美元,咱也算为国家出口创汇了!以前哪见过一部华语片能在一个地区就卖这么多……”
“师兄,你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咱既拍了好电影,也挣了别人没挣过的大钱!”池影夸了郑志宏,自己也有点小得意。
“谁说不是!”郑志宏一拍大腿,“来,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举起酒杯……”
几个人在饭桌上嘻嘻哈哈地相互吹捧。
其实郑志宏私下里挺遗憾的,他这次挣得盆满钵满,但是真正的操盘手池影最后能捞到的好处真不多,虽说有奖金,但是跟马援朝这些人拿的没法比。
郑志宏还悄悄跟池影说:“师妹,师兄记得你的好处。你是公家单位的人,我也在这里呆过,知道系统里的规矩,也不能直接给你钱,要不然就是害你了。你都累得送医院去住院了,也只挣那么点……真的,师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池影是姑娘家,有些看不见的好处也没法送上门,她也看不上,就——挺遗憾的。
池影“哈哈哈”笑,确实她这边奖金和各种专项奖励算了下来,确实抵不上马援朝拍一部贺岁片的收益。
但是有些东西不是这么计算的,她对目前的这种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很满意。
池影本身就不是一个物质欲很强的人,所以也无所谓。而且这次她最后拿到的钱,趁着当下京城房价还没涨起来,差不多可以买个不错的房子了。
就在自己所在的海区买,这都是学区房,未来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陆伟和孙妍妍也跟郑志宏很熟了,后面大家都还是合作伙伴,池影就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讲了。
目前她有两部剧本都已经成型的,一部是主旋律,中等成本的投资;一部是悬疑片,小成本投资,把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下后,郑志宏其实都非常感兴趣。
虽然早些时候他还是池影一再强调:“咱们要拍大片儿!这样才是我们的使命……”
但是池影毫不留情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师兄,我又不是神!我也不能确保每次这样大投入下去,都像这部《白蛇传》这么挣!有的时候,拍电影也跟做生意一样,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部片子的票房,说实话,真的很玄妙的。就像米国,搞了那么多年电影工业,也没能搞出对电影票房的准确预测……
因为这根本不可测!或许电影内容可控,但是时机、还有观众的喜好都是随时在变的,所以你不能太执着于拍大片。
比如说你拍一部大片,要2000万元的投资,有可能扑街了,颗粒无收;可你把投资分散,分成一部中型投资1000万元的,再加两部2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加起来还不到1500万,但你不可能三部片子都不成吧,说不定利润率远不是大片能比的呢!
师兄,咱真是不能执着,做生意稳妥为重!”
郑志宏跟池影交流了几次之后,也觉得有时候稳步发展也不失为上策。
大投入确实可能产生大收益,但也可能赔掉裤子,成本利润率也是一道保险杠!
池影也跟他分析过,她自己拍了两部片子,成本利润率反而是第一部 片子更高,总共就150万的投入,挣了三、四千万……20倍的成本利润率了!更何况制作时间短,投入产出快,大家的压力也没那么大!
池影还给郑志宏提了另外一档子事:“您也不能只逮着我一个人呀!我一个人的精力就这么多,你要看到有别的年轻导演,处于艰难起步的时候,您也给帮扶一把,不定就双赢了,反正初期的投资对你来说,真不算多。咱们学校一茬接一茬的,一年毕业那么些学生,最后还留在这个行当的,真不太多……”
这话说的郑志宏连连点头。
池影还加了一把火:“师兄,您就看咱大伟,跟我一块儿拍戏,他的镜头掌控能力非常强的,我有的时候就直接让他来掌镜顶一下,效果都很不错的。我觉得再过几年,大伟都可以自己开片了……”
陆伟一听这话,连连摇头:“我还真不行……”
“你现在可能不行,但是你过几年就行了。”池影鼓励陆伟。不想当导演的摄影,不是好摄影!国内外都有相当多的知名导演是摄影转过来的。
“我现在拍东西,完全是按照你的剧本来的。你把分镜头都画好了,我只是执行,没啥创意的。”陆伟虽然有点心动,但是总体还是犯怵。
“执行也是一项能力!说实话,你的镜头掌控能力,真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干导演也不一定非要自己写剧本,你下次要是自己开片,完全可以让专业编剧来做这事儿啊!然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构建画面,画分镜头不就是把你脑海里的画面落到纸上吗?没啥难的……如果咱俩分工得当,就能发挥双倍的产能,产生双倍的利润了。”
郑志宏一听这话,觉得确实是。池影虽然喜欢自己写剧本开片,但是这属于她能力强,多数导演都不是自己写剧本的。要不然编剧这个行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只不过导演找到自己心仪的剧本之后,要画分镜头,这道工序确实不能假以他人之手,编剧干不了这活。
“对!大伟,咱也可以试试……”郑志宏也是这个调调,他和池影两个人这样一唱一和的,把陆伟说的颇为心动。
但是他后来又想了一下,“最起码这两年我肯定是不行的,我还要跟着池影干几年,多学学。除了掌控镜头,别的一些导演要会的东西我还吃不准……”
“咱也不急,比如说我,找你做摄影,咱俩合作
很默契。等过段时间,你手下那几个摄影带出来的话,你可以做导演,找他们几个做摄影,我也找他们来接你的活儿;然后再往下过几年,他们也可以独当一面了……”
郑志宏觉得这个主意非常靠谱,大家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学的东西都差不多,然后在实践中再相互学习一下,后面说不定就可以产生裂变效果了。
那几个年轻人郑志宏也见过,确实是很不错的苗子,真要在池影和陆伟手底下干个几年,发掘一下这方面的才能,后面就可以自己开片。
反正一开始都是从小成本电影开始,看看他们讲故事的能力,掌控镜头的能力,都是可以慢慢发展的。
“这个好!师妹咱以后就往这方面发展。”
“其实师兄你看,你现在也算是挣了钱,咱也要回馈母校,反哺社会,是吧?”
“你是说让我去回学校搞个奖学金什么的……”郑志宏觉得还真可以,就叫“宏图电影奖学金”,听着可提气了。
“也不全是。我今天在雷大佬办公室也听他们说了,华影集团这两年也在培养新人,但是成功率不高。咱可以这样干,比如说由你们宏图影业作为主办单位,加我们中心什么的系统内单位,回我们学校搞一个什么‘宏图影展’之类的活动。
其实以前官方也有这种活动,但是多数都是拍一些短片,像我自己也参加过这种评比。但是这种活动基本上评完了就完了,顶多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履历上多写几笔,得过什么什么影展几等奖……只能起到吹嘘,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作用。
但是咱们可以再往后走几步。比如说,咱在咱们学校张贴海报,让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都来参加一下,咱不限身份,只要有本事都能参加。先是拍一些小短片讲个小故事,参加展览评比。主要就是通过这些短片,看看这些参赛人员讲故事的能力和掌控镜头的能力。
我们再挑出前三名,然后就真金白银的给钱,反正也不多,一人给个50万,看看后期能不能再把集团也拉过来,他们不也要培养新人吗?
就这样拍部小成本片子试试看,我们一次只选最优秀的三组,你一年顶多也就出个150万。我觉得师兄你现在应该也是出得起这个钱,这样不仅能筛选出好的专业人员,还可以扩大宏图影业的影响力,这些人都是靠你起家的,以后宏图影业在行业内也算是‘及时雨’了,你说是不是?”
“师妹,听你这么说,还真是有搞头!”郑志宏连连点头。
其实这个想法在池影心中已经盘根许久了。
当下的状况就是,一方面好多年轻的电影人没有办法找到机会拍电影,另一方面又是各大电影制作公司希望能涌现出一批能挣钱的青年导演……
所以这其中就是很矛盾,怎么样能架构桥梁,将两者很好地交流融通起来。
像前世后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培养计划,很有一批青年导演就是这样出来的。
池影觉得,只要商业片导演越来越多,她也不会孤立无援。目前内地就她跟马援朝两个人算是拍商业片的先锋了。所以即使两人口味爱好不一样,也必须时不时相互声援一下。
现在《白蛇传》到达这个高度了,她算是被杵到马援朝前面了。现在是顺风还好点,后面要是遇到逆风了,她要去直面什么评论界的冲击,当缩头乌龟肯定不行。只能说,要是像她这样的人越多,话语权就越大,帮扶一下年轻同行们,早点做准备也是好事儿,所以她积极向郑志宏提议干这事。
郑志红觉得完全可以,这钱花的倒不多,只要有那么一两个青年导演跟池影一样能拍出挣钱电影,他就是算捡到宝了。
目前宏图影业的资金非常充裕,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挣到更多的钱,资本流动率才是企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基础。
几个人这么商量着,越谈越热乎,倒把这次的聚餐的主要目的忘脑后了,其实郑志宏本来就是想确定明年拍什么片子。
在他看来,目前自己公司的体量同时拍一部大片,再加两、三部小成本制作的片子都是可以支撑的。但是未来宏图影业要做大做强,确实要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加入,才可以转得开。
池影因为是在体制内,所以还是要受一些限制的,是合作方,不是自己下属,使唤起来还隔了一手。如果他自己麾下也有一些导演的话,那直接就是宏图的员工,有些想法就能立即实现了。
这是一项长期投资,但是郑志宏觉得自己能够承担,既能扬名,提升行业内话语权,又能为自己培养专业人士,开片挣钱,可以干!应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