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太子婚事将近

玉京东城泰合茶楼内,太子带着赵砚径自往四楼去。待到了一个没有牌匾的屋子前,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店掌柜把两人迎进去,殷勤的倒茶,又弯腰把茶递到太子面前,道:“东家,这是今年新上的君山银针,您尝尝。”

太子接了茶,顺手就递给了赵砚,朝店掌柜道:“于掌柜,先前一直没同你说,东家是我的七弟,当初买下的这茶楼的是他。”

于掌柜颇为诧异,又认真打量了赵砚一眼。

这小公子也就十来岁的模样吧,长得过分好看,他先前只以为是跟着大公子来玩儿的小孩儿。

没想到居然是东家。

当初这家店可卖了两千两,有钱人家的公子就是不一样,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出手就能买一栋茶楼。

他心里如是感叹了几句,又连忙朝赵砚道:“小东家,这个月的账小的已经拿来了,您瞧瞧?”

赵砚喝了茶,小大人似的摇头:“这个先不急,有灵泉镇寄来的信件吗?”

他当初把存的银子拿出来托太子哥哥盘下这家酒楼时,就是为了在宫外有个落脚点,避开父皇,往他母妃和外祖父那送信。

至于两个暗卫,自从他搬去东宫后,就被撤了。

于掌柜摇头:“没有,这个季节的雨水多,信使估计在路上耽搁了。”

赵砚拧眉:离他上次寄出去信都四个月了。

灵泉镇快马加鞭也就一个月左右的路程,如果走水路来回更快。一来一回三个月也够了,怎得四个月还没有来信。

他让于掌柜把账本放下,待人全部出去后,才转头同太子道:“太子哥哥,大楚的信差实在不行。不若我们再建个快递网,这样无论是送货还是送信都快很多。”

“快递网?”太子又听见一个新鲜词,他来了兴趣,问:“什么是快递?”

赵砚挠头比划:“快递就是信差的一种,除了负责送信还负责送货物。但他们有规划好的路线和运作方式,所以工作效率会特别快。”

太子追问:“那如何建快递网?”

赵砚解释:“太子哥哥可以利用你的权利,在大楚各个州郡建立一个快递驿站,类似于官驿那种,可以供给来往的信差休息,也可以存贮货物,调换马匹。快递站的位置当然是以方便为准,陆路、水路都要有……”

他把现代的快递站理念说给太子听,太子听得津津有味。末了问他:“你说的快递站若真建成了,可以快递人吗?”

赵砚点头:“你若是想,也是能的。”

太子接着道:“那让他们第一个把孤快递出去,孤想出玉京看看大楚各地的山水。待看够了,再让他们将孤快递回来。”

赵砚哈哈笑了两声:“没想到太子哥哥也会说笑话。”

太子跟着他笑了两声,眉眼里有光闪动。

赵砚又道:“那行啊,我出钱,太子哥哥出权,我们再建个快递站,建成以后第一就将太子哥哥运走。”

太子把账本往他面前一推,道:“好了,既然要出钱,就先查这个月的帐吧。孤教你看账做账的本领你都学会了,今后泰合楼的账都归你看。”

赵砚嗯嗯点头,接过账本翻看起来。

这三年,他跟太子通吃同住同睡,连上课也是一起的。太子太傅的课他也没少蹭,不懂的地方太子就会耐心的和他讲。

他发现,先前枯燥的课程被太子一讲,好像变得容易理解多了。

太子哥哥说他不

是笨,只是需要有人耐心教。

他也觉得自己聪明了很多,不说诗词歌赋,至少在功夫上,他已经很厉害了。除了太子哥哥和四哥,其他几个哥哥已经不是他对手了。

尤其是轻功,太子哥哥和四哥都没他厉害。

他只刚看了几页,外头就响起敲门声。

小路子连忙过去开门,赵砚和太子跟着看出去,就瞧见姜良玉和姜瑶站在外面。

赵砚大骇,还不等两人冲进来,立刻回档。

下一秒,太子又把账本往他面前一推,道:“好了,既然要出钱,就先查这个月的帐吧。孤教你看账做账的本领你都学会了,今后泰合楼的账都归你看。”

赵砚压根没看账本,拉起太子就道:“别看了,你舅舅家的表妹和表弟来堵我们了,快走!”

“良玉和阿瑶?”太子眸子微睁,跟着他往屋子的后门跑,边跑边问:“小七怎么知道?”

赵砚随口道:“小白方才叫了。”

太子:小白方才叫了?

他低头看向跟着他们跑的小白,小白欢快的摇着头尾巴,一马当先的冲出后门。

就在这时,屋子的前面又传来敲门声。见迟迟没人开门,姜瑶暴躁的声音就从屋外传来:“快开门,太子哥哥是不是在里面?”

太子侍从莲笙和小路子连忙把账本收了,跟着从屋子后门跑。

待一行四人从绕到泰合楼后院时,太子去拉门,赵砚又连忙拉住他,同他道:“我们从西边翻墙出去,后门有姜家家丁守着。”

太子狐疑:“你又知道?”

赵砚:因为他已经回档第二次了,方才他们就是从后门出去,被姜家家丁逮了正着。

两人从西边翻墙出去,沿着小巷在另一条街和赶车的小路子汇合。然后绕了一大圈,从南城回了宫。

回宫时既没走宣德门,也未走西直门,而是从南侧的小门进了宫。

赵砚暗自得意:幸好他能回档,想抓住他没那么容易。

两人一路避开宫人,往东宫去。

待安全回到东宫,太子夸道:“小七,你警觉性比白统领还强,每次都能精准的避开围堵我们的人。”

赵砚呵呵直乐:“直觉,都是直觉,小白也功不可没的。太子哥哥不知道,小白若是发现有人,就会不停的蹦跶……”

两人推开太子寝殿的门,跟在身边的小白突然不停蹦跶,甚至汪汪叫了两声。

太子:“……”

两人又同时抬头,就瞧见姜皇后肃着脸坐在寝殿内。

赵砚本能回档,在推开寝殿门的前一刻,一把拉住太子,结巴道:“太,太子哥哥,你母后在里面。”

太子推门的手僵住,几息后,里面传来姜皇后不悦的声音:“既然回来了,怎么不进来?”

太子叹了口气,小声朝他道:“左右躲不过,你先去书房待着,别被母后瞧见了。”

赵砚一想也是,路上围堵的人还能靠回档躲开。姜皇后直接守在东宫,他们总不能不回来。

他小声问:“我陪太子哥哥一起进去吧?”

太子摇头:“不必了,你先走,一个人挨骂总比两个人挨骂好。”

赵砚只得松开他。

太子深吸一口气,推门进去,走了几步,朝姜皇后行了一礼:“母后。”

姜皇后掀起眼皮瞧他,肃声问:“如何又出宫了?”

太子:“今日有事,便出宫了?”

姜皇后又问:“是你有事,还是七皇子有事?”

太子不语。

姜皇后语气不悦道:“太子可有算过,你这次是这个月第几次出宫?”

太子抿唇:“第五次……”

姜皇后眸色转冷:“身为储君,不思国事,整日跟着七皇子瞎胡闹,你可知错?”

太子乖顺垂眼:“儿臣知错,母后罚儿臣便是。”

姜皇后从前觉得这样知错就认的太子很好,但此刻看着他低垂的头,只觉他浑身都透着不服。

她深吸一口气:“你上次也是这般说,但罚了这次依旧敢出去厮混。”

太子据理力争:“母后,儿臣出宫并不是厮混,儿臣说了,是有事。”

姜皇后不想同他说这个,只道:“近日不许再出宫了,你和阿瑶的婚事将近,本宫会将阿瑶接进宫学习大婚礼仪。你在宫中多同她说说话,也好培养培养感情。”

太子半晌没搭腔。

姜皇后拧眉瞧着他:“怎么不说话?”

太子咬咬牙,最终还是道:“母后,儿臣不想娶阿瑶表妹。”

姜皇后脸色立时就变了,冷声道:“由不得你想不想,这婚事是你幼时就定下的,你只需履行就好了。”

太子想好好同她说:“母后,您自幼就同儿臣说儿臣是太子,是储君,君子曰处当有主。儿臣想同您说,儿臣于阿瑶表妹只是兄妹之情。若是强行成婚,只会耽误了她!”

姜皇后瞧着他:“那母后还同你说过,不可忤逆父母,你可有做到?”

太子问心无愧:“前十五年,儿臣从未忤逆过母后。但成婚一事,事关阿瑶表妹终身,儿臣不得不说。”

姜皇后:“阿瑶很喜欢你,自小就认定是你的太子妃,你若不娶她,才是误了她的终身。”

“母后!儿臣真不能娶她。”他很清楚,自己真不喜欢阿瑶表妹。

姜皇后:“是你阿瑶表妹不好看?”

太子摇头。

姜皇后继续耐着性子问:“还是她太过娇纵?”

太子抿唇没搭腔。

姜皇后深吸一口气,好生劝慰:“你也知晓,你舅舅舅母就这么一个嫡女,是娇惯了些。她娇纵总也是闺阁之中的打闹,待进了宫,成了太子妃,自然会改。”

姜皇后只有一个嫡兄,嫡兄之下也只有一个嫡女,余下还有一个庶子,对姜瑶这个嫡女全家自然是捧在手心的。

姜皇后对太子严厉,对姜瑶却格外娇惯。可以说,姜瑶自小享受到宠爱比之皇室公主还盛,也就造成她性子格外娇纵。

太子无奈:“母后,一定要是阿瑶吗?”若一定要成婚,他也不反对的,但前提是这人一定不能是姜瑶。

他有预感,若是两人成了婚,必定是一对怨偶。

姜皇后和他对视,坚定点头:“必须是阿瑶!其他旁的女子本宫不会答应她成太子妃的!”

太子:“姜家庶女也不行?”至少他看姜菡更顺眼些。

姜皇后:“不行!”

太子一如往常垂下眉眼,似乎就要屈服了。但下一瞬,突然又抬头,坚定道:“既然如此,那儿臣去同父皇说清楚。”

他同姜瑶的婚事出生时母后就同父皇提过,但父皇一直没允,直到他六岁那年。在母后和外祖父的合力撮合下,父皇才准许的。

他猜想,父皇并不想外戚独大。

尤其是现在温国公兵权被夺,温妃被降了位份的情况下。

他好好同父皇说,父皇应该不会向母后这样强烈反对。

姜皇后终于怒了:“放肆!说来说去,你不是不想成婚,只是不想娶阿瑶!”

太子沉默算是默认。

姜皇后起身,气恼道:“自从七皇子来东宫后,你行为出格就算了,如今竟生出这个样的想法,顶撞忤逆母后!若他再住下去,你是不是有一日要以太子之尊,斥责母后?”

太子拧眉:“母后,我们在说儿臣的婚事,不关小七的事!再说,小七才十岁,能教唆儿臣什么?”

“如何不关他的事?”姜皇后真真是被气到了,属实没想到太子还是个弟控,事事都维护那孩子。

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抵不过那孩子三年的影响力!

“你自己瞧瞧,你从前敢这样同母后说话吗?总之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再待在东宫。本宫回头就去同陛下说,让七皇子迁去上书房东侧院。”

没道理七皇子享了太子该有的荣宠和教养,还来带坏太子。

“母后!”太子面色涨红:“您若是让小七迁出去,那孤也同小七一起住到上书房东侧院去!”

他养了小七三年,已然感情深厚。

他知晓,小七怕孤独,也怕被抛弃。

现在让小七离了东宫去别处,不就是他弃了小七吗?

他做不到!

“你这是在威胁母后?”姜皇后一步步朝他逼近:“是想母后动用家法?”

太子闭眼,仰起头颅,一动不动。

这意思是打死不改?

“好,好得很!”姜皇后指着他气得手抖,正要让人上家法,寝殿的门突然开了。

她循声看去,就见天佑帝大步而来,温声道:“皇后莫要生气,太子有何不对,好好说便是。”

姜皇后放下手,收敛神色,待看到从天佑帝身后鬼鬼祟祟探出头来的赵砚时,眉头又拧了起来。

是这孩子去找的陛下?

还真是兄弟情深,一个有难,另一个就来救场了。

尽管已经知晓,但她还是问了一句:“陛下如何来了?”

天佑帝:“朕正巧来查验太子的

课业。“他若再不来,能重复批上百次奏折。

小七这孩子,现在召唤他的方式格外欠揍。

他看了眼太子,又问:“惹你母后生气了?快和你母后陪个不是,你母后大人大量,不会同你计较。”

太子知道父皇这是在当和事老,给他台阶下。他连忙就坡下驴,好声和姜皇后道歉:“母后,是儿臣的不是,儿臣不该顶撞您。”

姜皇后没说话,寝殿里气氛奇怪。

天佑帝立马又道:“既然不是陪完了,小七,你同你太子哥哥先出去,父皇有话同皇后说。”

赵砚立刻拉着太子往外跑。

姜皇后拧眉:“陛下!”

寝殿的门重新关上,天佑帝语气轻松道:“好了,太子不是不知事的年纪,如今都要成婚的年纪,你总得给他脸面,不要管教太过。”

一提起成婚,姜皇后就心梗。同天佑帝道:“还有几个月,太子就十六了。成婚事宜也该提上日程,臣妾想着先把阿瑶接进宫,放在臣妾身边好生教导,也好和太子培养培养感情。成婚那日,不至于太仓促。”

天佑帝点头:“这种小事,皇后做主便罢。”

姜皇后见他答应的如此爽快,终于又道:“还有一事,太子既然快成婚,七皇子一直住在东宫是不是不合适?”

天佑帝沉吟:“确实不太合适。”

姜皇后:“不若这几日就将七皇子移居到上书房东侧院?六皇子几人也在那,七皇子过去也有玩伴。”

天佑帝立刻道:“这不是还没成婚吗,等成婚后再说吧。”

原先将小儿子放在太子这,就是觉得小儿子特殊,想让他同太子培养感情,将来太子继位,也好继续快活。

这才三年呢,依照他的想法,太子最好晚两年再成婚,再带小七两年更好。

他当年也是到了二十才成婚。

但这婚事姜家和皇后期待已久,他也不好说什么。

“陛下!”姜皇后没由来的急躁:“您可知,七皇子时常撺掇太子出宫?太子这个月,已经第五次悄悄出宫了。不仅如此,太子从前有多勤勉您是看得到的。自从七皇子来后,他时常会看些杂书,想法也变得奇奇怪怪。七皇子再待在东宫,只怕太子都要被他带偏了去。”

天佑帝:“太子现在也算勤勉,所谓的杂书也只是大楚地理志和一些杂文罢了。作为太子,多看些书,增广见闻也没什么。至于出宫,朕年轻时就在西途驰骋,哪个地方没去过?更是从西途直接打到了玉京。朕很满意太子,但也不希望他只是个庙堂天子,出宫体察民情也挺好。”

姜皇后拧眉。

天佑帝继续道:“小七那孩子性子虽活泼了,但心是好的,跟着太子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太子喜欢他,皇后也当试着喜欢他。”

姜皇后连忙找补:“臣妾没有不喜欢七皇子……”

“好了。”天佑帝安抚的拍拍她的手:“朕知晓你也是着急太子,总之小七的事先搁一搁。你先将阿瑶接进宫,该教的规矩都教教,太子的婚事该筹备的也开始筹备。宫里难得有喜事,务必筹备盛大些。”

姜皇后强压下心里的火气,点头应是。

然后帝后二人一同走出太子寝殿,两人穿过回廊,老远边瞧见太子和赵砚在练剑。

见帝后二人经过,两人立刻停下等人走。

赵砚悄悄抬头瞥了眼皇后,就对上了她冷淡阴鸷的眼神。

但也只是一瞬,下一秒,姜皇后就如同春风化雨,和煦得一如往常。

赵砚握剑的手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待看到天佑帝魁梧的身躯时,又突然有了底气,昂首挺胸迎上姜皇后的目光。

他怕谁,他的背后是父皇。

大楚的天子!

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