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宋知南的演讲为三八节文艺汇演, 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妇联领导很满意,今年的节目挺圆满;各位观众也很满意, 今年的节目花样真多,让人印象深刻;红星纺织厂的女工们满脸带笑,今天她们红星真是有面儿啊。

红星纺织厂、宋知南成了今天的热词,被提及的频率相当高。

何梅和宋湘这会儿也成为了人群中的焦点。

“老何,你这个侄女不简单啊。”

“是啊,她来过咱们单位吗?”

“没有,这孩子身兼数职,忙,走不开。”

“这孩子也真够可怜的,爸没了,妈也改嫁了。”

“是啊, 所以我跟她大伯经常照顾她们三个。”

宋湘那边也跟何梅差不多。

“湘湘, 宋知南是你堂妹?她人可真精神。”

“下次有空让她来咱们服装厂呗。”

宋湘矜持地笑笑:“行, 等哪天我问问她有没有空。”

红星纺织厂的女工也被很多人搭话。

“这些节目你们经常看吗?”

“经常看,我跟你们说, 因为演出时间有限, 只演了三个,还有很多新的没演呢。”

“哇,下次我们能去你们那儿看吗?”

“能啊,就是你得早来,来晚了就没位置了。”

大家说说笑笑,现场十分热闹。

《青阳日报》、《青阳晚报》以及各县报的记者纷纷上来采访拍照。

有人去采访于主任,有人去采访获奖者, 还有人去采访现场观众。

一个姓胡的记者挤过人群来采访宋知南:“宋同志你好,我想采访一下你。”

大家的目光刷地一下聚集过来。

宋知南坦然自若地朝这个记者一笑:“可以。”

胡记者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掏出小本本,开始提问:

“宋同志,我看过你以前写的文章,有人评价说,你的文章文风大胆心思险恶,充满着对男人的偏见。你对此怎么看?”

哄闹的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大家用诧异的目光看着这位胡记者,这人问的问题好尖锐呀,这哪是采访,这是来吵架的吧?

宋知南上下打量了一通胡记者,此人二十七八岁,长相普通,看着挺斯文,得,又是一个斯文败类。

宋知南淡然一笑,朗声回答道:“这位记者的用词也是别有用心,充满着对我的偏见。”

杠精值30。

胡记者刚要开口反驳,宋知南接着又问了一句:“不都说记者都客观公正吗?就是这么个公正法?”

胡记者飞快地接道:“宋同志,刚才那句话不是我的原话,是别人对你的评价。做为一个作者,你得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不是?”

宋知南反问道:“那么请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说出姓名和单位来,我想向他请教一下,问问我哪些话是别有用心?”

胡记者:“我不能说,但我肯定有人这么说过。我还听人说,你这人平常总喜欢攻击别人,在单位树敌无数,就是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现场一片哗然,人群中的何梅忍无可忍,大声骂道:“我看你这个记者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大家大笑起来,接着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批评胡记者。

“你哪是记者,你是故意找茬的吧?”

“肯定是。”

“今天是我们女同志的节日,你倒好,专门来给人添堵。”

……

宋知南不急不怒,淡定从容地说道:“胡记者,这话不是别人说的,应该就是你说的。我看你就是老头屋里的夜壶,满肚臊气还没嘴。热水瓶摔破了,没胆,因为你都不敢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敢说不敢认,你肯定不是男人,当然也不是女人,那你是?”

杠精值加60。

宋知南嘴巴一张就是颗炸弹,炸的胡记者灰头土脸。

现场爆发出一阵大笑。

其他记者也不采访别人了,都过来看热闹,顺便也来采访几句,他们硬把胡记者给挤到一边去了。

宋知南一看,哟,这都成记者招待会了。

名作家哪能离开记者招待会?既然早晚都得开,不如现在就提前练习练习。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宋知南主动跟这些记者打招呼套近乎:“你们都是无产阶级的同志,都是正常人。我愿意跟你们和平交流。你们有谁想采访我吗?”

现场又响起了一阵笑声,礼堂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有个女记者问道:“宋同志,你们的节目我看了,演讲我也听了。我觉得你是一个充满战斗精神、个性鲜明的同志,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刚才的那种刁难?”

宋知南朗声回答:“我脚脚走在路中央,不怕别人说短长;我心正人气旺,不怕狗汪汪。”

女记者忍着笑,刷刷记下这几句话,她接着问道:“请问宋同志,你对刚才的胡记者如何评价?”

宋知南看了一眼灰头灰脸、气极败坏的胡记者,大声说道:“我用我灵敏的革命直觉判断,他这人是歪嘴吹喇叭,一身邪气;他说的那些话就像是王八吃了烂柳条,嘴挺能编但编不出好东西来。”

杠精值加60。

现场再次爆发出一阵大笑声,听文化人骂人就是有意思,不带脏字但能把人气个半死。

人群中的胡记者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试图挤上前去,好好地跟宋知南掰扯掰扯,何梅李群英等人早就在盯着他,大家硬挤过去,一起朝他发难。

何梅斜着眼问他:“胡记者,你这采访水平真不咋地,你是走后门进的报社吧?”

李群英冷笑道:“我看肯定是,就这水平还敢出来采访,真不怕丢人。”

何梅看李群英挺顺眼,就问了一句:“姑娘,你也是红星的吧?”

李群英骄傲地说:“是的,我也是星星之火文工队的,还是宋同志的邻居兼好友。”

何梅一听是侄女的邻居,笑容都变多了,她得意地说:“我嘛,是宋知南的大伯母,是亲的哦,不是表的堂的。”

李群英:“……”

两人套完近乎,想起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没对付完呢,就继续骂胡记者。胡记者惹不起她俩,赶紧挤进人群溜走了。

胡记者在人群中钻了一会儿,最后站在了两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女孩旁边。

谁知其中一个女孩盯着他看了他一眼,突然问道:“你受了谁的指派来给宋同志添堵?”

问话的人正是何黛,她旁边站着的是章无双。

章无双见到胡记者,也朝他进攻:“姓胡的,你再欺负宋同志,我就、我就亲自打你。”

胡记者:“……”

现在的女同志都是怎么了?哪怕表面上看着再天真无害的女孩狠起来也那么可怕。

胡记者到处躲藏,而宋知南还在继续召开记者招待会。

女记者连问了几个问题,有个男记者等不及了,硬挤进来提问:“宋同志,我听说你的工作方式相当激进,引起了职工的不满,纺织厂的领导给你做思想工作,每次都被你杠得头痛,请问有这回事吗?”

宋知南很有风度地说道:“卖布的没剪子,你净胡扯啊。我们领导是出了名的思想先进解放,不拘一格用人才。你们能想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在我们纺织厂如鱼得水吗?我偶尔会杠他们,但他们从不给我穿小鞋从不打击报复,我听他们那意思还要往我肩上加重担,你说这样的领导上哪儿找?你们厂里有吗?”

杠精值加30。

众人迟疑了一会儿,稀稀拉拉地回答道:“有吧。”

那个记者还想继续提问,他身后一个身穿格子外套,梳着两条黑亮大辫子的女同志早不耐烦了,用健壮的身板把他挤到一边去,大声说:“今天是妇女节,你们这些男的净问些糟心的问题,你起开,让我来。”

那记者不满地嘟囔了一声,但也不敢犯众怒。

那位女同志高声提问道:“宋同志,我是你的同行,我是青红县青河公社的妇联主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们公社的妇联权力不大,遇到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只能用嘴劝,收效并不大,有人就说咱们妇联就是个摆设,我听着难受,但也不知道说啥。宋同志,我想知道你是咋看这个问题的?”

有这个困惑的人不止这位女同志,她们全都用炯炯的目光盯着宋知南。

宋知南和气地问道:“这位同行,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华小方。”

“好,华小方同志。你的这个困惑我也曾经有过,但我很快就想明白了。我的看法是,妇联的存在有着极大的意义,不论是村里是公社还是城里,每一级都在发挥着她的作用,可能在别人看来她的作用不大,但没关系,事在人为。

咱们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金刚虽小,能搅大瓷器;火柴个小,但能点燃大柴堆。你出一点力我出一点力,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

这话说得押韵又好听,掌声热烈,欢声如雷。

其他同行也纷纷上前发表各自的见解,现场氛围相当热闹。

一个小时后,宋知南终于有空喝上了茶水,嘴都说干了。

她刚挤出人群,王翠花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她说道:“小宋,我七姨姥姥想见见你,等了半天了,你能跟她说几句话不?”

“当然能。”

王翠花的七姨姥姥今年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行动不便,但精神十分矍铄。

老人家用力握着宋知南的手,笑着说:“小宋同志,我可是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今天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呀。”

宋知南:“过奖过奖,我时常听王姐提起您老人家。”

七姨姥姥名叫朱敏,她身边还有一个比她还精神的老人家,此时正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打量着宋知南。

朱敏跟宋知南聊了两句就赶紧给她介绍:“小宋,这位是周宴清周老同志,她这人可了不得,她退休前是咱们省的妇联主席,她还见过邓大姐,邓大姐还跟她握过手呢。”

宋知南哇了一声,两眼放出光芒,她上前握住周宴清的手:“周同志,你见过我想见的人,真羡慕你。”

周宴清鼓励道:“你好好干,说不定以后也有机会见到邓大姐。”

宋知南又问:“那您还能再见到她吗?”

周宴清:“这我不敢保证,邓大姐日理万机,工作繁忙,咱们哪能想见就能见。”

宋知南打蛇随棍上:“我给她写一封信,您能不能替我转交?”

“啊?”

宋知南:“咱们妇联工作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要继承你们上一辈的精神,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继续前进,我需要你们这些前辈和精神领袖的指导和鼓励。”

七姨姥姥朱敏在旁边说:“老周,你不是还有老朋友在首都吗?你托托人,说不定真能把信送到邓大姐那儿,这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心声,值得重视。”

周宴清考虑片刻,点头答应:“那行吧,咱们先说好,我只能答应你尽量做到,要是真的送不到,我也没办法。”

宋知南感激地说道:“我能理解的。”

“那我什么时候方便送信?”

“下周二吧,我正好来这里有点事。”

宋知南回去就开始给邓大姐写信,这信可不好写,现在是非常时期,她跟总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

她的信必须得绝对的政治正确,因为可能中间会有无数人拆阅,最后也不一定能到邓大姐的手上。

信还要写得有内容有趣味,写出她的仰慕敬佩之情,和她对未来妇女工作的展望和一点建议。比如妇联工作坚决要妇女自己来管,关注农村妇女的权益问题,保障家庭中妇女儿童的权利等等。

写完后,宋知南拿去给谈书记审阅。

谈林听说宋知南要给邓大姐写信,不由得目瞪口呆:“你是真敢想啊。”

宋知南一脸严肃:“革命理想,就得敢想;一生很短,我得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