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树下的儿女》郑云开

从《大明奇案》剧组出来之后, 余寻光缓了两天。

也没干什么,就是发呆,睡觉, 体验了一下无所事事。

很久未有过的松弛与清闲舒缓了他在饰演朱明祎时紧绷的精神。

易崇那边却没停, 其他的工作也都等着余寻光呢,一说他杀青了,各种邀约雪花一样的飘过来。

华清牛奶最近研发了果味酸奶的新品,需要余寻光拍摄新的广告。

代言的西装也要更新宣传画报,正在跟易崇磋商时间。

康纯这回给余寻光谈拢了某豪车新品的代言, 叶兴瑜给余寻光把之前的手表代言换下, 弄了一个更高端的产品。还有杂志的拍摄,以及在7月上映的《来自突厥的一封密信》的宣传工作, 都等着余寻光完成。

一张具体到某天某时的工作安排表,被易崇发在群里。

事情太多, 小陈一个人辅助起来会累,易崇便把小米又调了过来。

除了商业活动、宣传活动之外,余寻光还需要准备他的新剧:《大树下的儿女》。

该剧讲述的是“爱心妈妈”韩雅琴和她收养的孩子们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1983年的晋省。刚经历下岗潮的韩雅琴在摆摊卖早餐时,遇到了几个从教管所出来,被原生家庭抛弃的孩子。这群孩子们的父母大都离异,又在孩子劳改期间重组家庭,已经有了新的幸福生活的他们自然不愿意再收留有“瑕疵”的孩子。

少年们无人看管, 便成为了混迹在“社会”的“流浪儿”。韩雅琴看孩子们实在可怜,担心他们再次走上歧途,便将孩子们认作干亲留在了身边。几十年间,她和朋友们一起,收留了700余名无家可归的孩子,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剧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女主角的名字为了致敬原型定为[韩雅清],由大满贯视后,如今55岁的甘琼饰演。

《大树下的儿女》的剧组演职人员表是在6月初被贴上网,网友们当时一看,纷纷齐呼“好家伙”。

“从看到余寻光上热搜我就知道这小子出组了,没想到这么快他又要进组。”

“劳模小余,多多干活。”

“这回的剧组也顶啊。央视自制剧不说,甘琼今年春晚不是和余寻光合作了一个小品吗?原来那个时候就已经定下共演了。”

“我看女二名单,也是同样参演《碰瓷》小品的石韵之啊。”

“春节联欢晚会的含金量还在提高!”

“余寻光的公司是去年11月份公布的大树的片约,甘琼和他又是男女主角,名单肯定是最早定好的。”

“跑去了解了一下原型故事。韩妈妈太牛了,700多号人啊,怎么办到的?”

“同样疑问,怎么会有那么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政府不管吗?”

“都说了是上个世纪80年代啦,那个时候还没这么发达,社会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是正常的。”

“700个有前科的小孩全部都洗心革面,韩妈妈真大功德。”

“我看到的报道里说,韩妈妈实际帮助的人数有3万多,这简直是现代活菩萨。这种题材也真的只有央视敢拍,什么时候播?期待住了!”

“所以这次余寻光真的去演劳改犯了?”

“完蛋,坏猫成流浪猫了。”

“不仅是流浪猫,可能还是野猫之王,是管辖好几个小区的丧彪咪咪。”

“我知道,小少爷阎培熙出来后发现家里破产,无奈只能跟随韩妈妈搬砖讨生活。我都帮这部剧想好宣传口号了,反正是余寻光自己的流量,不蹭白不蹭啊。制作组看好了,你们可以打个《霸道骄横粤少洗心革面,摆摊重铸光荣岁月》的小标题。”

“有更多的人看剧,才能更好的把故事,把精神传达出去。非常赞同楼上的巧思,制作组不要怕丢人好吗?强烈建议按照楼上的来。”

“笑死,你们多损啊,阎培熙已经够可怜了,求你放过他吧。”

在网友们的疯狂玩梗中,余寻光点开了一个名为[大树]的薇信群。

这个群里暂时只有甘琼、石韵之、余寻光三人,是春晚时甘琼建的。

甘琼尽管有些年岁,但她可不是那种拒绝现代化的老一辈演员。大姐把“老年人友好模式”一开,老花眼镜一戴,对网上热梗那是了如指掌,冲浪速度比余寻光这种不经常上网的年轻人还要快。

余寻光在《大明奇案》杀青前一周就在群里留了讯息,意识到项目要开始了,甘琼便把廖源拉了进来。

由于在综艺小推车和《密信》中有一面之缘,廖源很会来事儿的发来一条私信:“余老师,又要合作啦。”

余寻光不知道说什么,回了一个“握手”的表情包。

人一多,大家纷纷把群名片改成自己的角色名。

甘琼(韩雅清)

余寻光(郑云开)

石韵之(焦丽娟)

廖源(何晓强)

改完后,甘琼发来一段语音:“宋金红和孙国强要等到下周才能进群,他们还没放假。”

这两个角色的演员是实打实的高中生,现在正在寄宿学校里努力学习呢。

《大树下的儿女》的剧本内容是根据人物原型真实经历改编,再在基础上加以艺术创作。余寻光将剧本投入系统后,得到了一个[S-]的评分。

这回余寻光饰演的郑云开同志非常大方的给他刷了3个概括性技能:建筑小工的自我修养,良好家庭的成员管理能力,板砖的正确使用方法。

看得余寻光直挠头。

可能有些抽象,但是看了剧本,你一定能够看懂云开哥的意思。

郑云开,17岁,父母离异之后他整天跟着一群社会人士混迹在街头。后来跟着人打架,稀里糊涂的,初中没毕业就被送进了少管所。16岁出来后,为了不被饿死,他带着少管所里认识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以乞讨为生。

郑云开、何晓强、孙国强、宋金红,他们四个是最开始遇到韩妈妈的孩子。

韩妈妈收留他们之后,教他们做人,带他们干活,极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别人不干的活,他们去干。在帮助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从小就缺乏关爱的四个孩子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终于对社会、对人生有了希望。

他们之中,最大的是17岁的郑云开,最小的是15岁的宋金红。后来,韩妈妈还收养了其他孩子。孩子多的时候,她手下能有一百来人。一群青春期的少年们聚在一起,人多难免容易滋生矛盾,收养的孩子们肯定不会都是本性善良,众人闹起事来,韩妈妈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有郑云开帮忙。

“建筑小工”是郑云开挣家用的生活技能。

“管理能力”是他在维护家庭和谐的独门密技。

“板砖”是他“镇压”小兔崽子的绝佳利器。

江湖传言,云开大哥不是普通人,那是真混过的!

等饰演宋金红的莫芸涵和饰演孙国强的苏亚进群,甘琼欢迎他们之后,发来一串语音,说出她想组织大家去拜访韩妈妈的想法。

群里几个主演有商有量,一起约好了出行时间。

由于今年春节时,三位在一起演过小品的主演就已经去过一次晋省,所以这回也由他们领头。

此时再过去,算“重返”了。

上次过来是为了拜年,这次过来是为了看望。

不存在什么采访。甘琼作为大前辈,一开始就把话说得很清楚。老人家今年已经87岁了,怎么好意思再让她烦扰?韩妈妈的事迹多年间被多家媒体报道过,央视也对各位当事人进行过采访,大家真想了解,可以选择看往期报导这种更为稳妥的方式。

没有人对这项决议有异议。

甘琼这回一来,拉着韩妈妈就喊老姐姐,两人亲亲热热的唠家常。石韵之和余寻光,还有三个孩子都是合格的小辈,乖巧地坐在旁边听着。

韩妈妈如今住在晋省龙城市中心的一位干儿子家里,老年生活可以说非常幸福。她的身体很健康,牙口也好,中午留演员吃饭的时候,自己还吃了一大碗。

拜访完,三个演员没有离开,而是特意找了酒店,在这边留宿。

没整什么排场,三男三女,刚好订两个三人间。

不说甘琼那边是怎样的光景,已经很久没有过集体生活的余寻光看着面前的两个兄弟大眼瞪小眼。

余寻光入行后,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年长者演戏,生活与工作上他更多的是习惯性听安排,导致他现在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眼前的两个弟弟在等着他的指挥。

比较尴尬的是,小孩苏亚还不小心将他妈妈发来的语音外放:“你跟着人家一定要懂事,那个余寻光好不好相处?人家是顶流,肯定有脾气,不行你嘴巴甜点,多捧着点他。”

苏亚手忙脚乱,越忙越乱。先是摁错音量键,把声音放大,等这条语音播完了,才将声音静音。

当事人之一的余寻光用平静的语气说:“其实,退出去就直接取消播放了。”

苏亚对自己的愚蠢欲哭无泪,又羞又臊,满脸通红,“对不起,余哥,我妈不是那个意思。”

廖源在旁边看着,他跟余寻光不熟,没有帮忙说话的资格。

娱乐圈这地方,有一套自己的等级制度。廖源是偶像,苏亚是童星,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看不见的“阶级”。

余寻光不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他反正是没把小插曲当回事。见两个人有些不自在,他主动说:“没事。你们先收拾,我去看看甘老师。”

他走了,苏亚也不敢松气。

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高中生,他刚才“得罪了”余寻光,现在他得防着廖源。

哪怕人家是偶像,但干不动的偶像来演戏的还少吗?在苏亚眼里,这些统一都是竞争对手。

他老老实实的喊“哥”,努力通过年纪让自己看起来无害化。

这是他常用的自保手段。

廖源不是那种喜欢挑事的人,他有丰富的后辈经验,立马说:“我先去洗澡,可以吗?”

苏亚哪里敢有别的异议。

廖源要开行李箱,他也不看,背过身去,也不敢坐没有分配好的床,只躲到窗户边回爸爸妈妈的信息。

另一边,余寻光敲门,来到了甘琼的房间。

有丰富经验的老前辈在场,也没出意外,她们三个人这边的氛围好多了。

莫芸涵坐在靠窗的床上,看到余寻光进来就乖巧地喊“余哥”。

余寻光应了一声,跟甘琼打招呼,“琼姐,您还好?”

“好,”甘琼穿着粉色大耳朵兔的拖鞋,抓着手机过来,“小余啊,我刚才有个想法,你听听。”

她的个子不高,余寻光便稍微低了低头,“您说。”

“你有没有时间,我们可以出去玩一两个星期,培养一下默契啊。”甘琼觉得,下个月就要演一家人,他们这个小团队需要更熟悉一些。

石韵之显然是同意这个议题的,“我没什么工作安排,全看你了。”

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余寻光是所有人里面最红的,肯定也是最忙的。

“可以啊。”既然是为戏好,余寻光想都不用细想,“6月20号到7月3号这段时期都可以调出来。”

他的工作安排他记得清楚,那几天比较清闲。

甘琼一听,更高兴了,“好,好,那我找人安排。”

余寻光拦了一手,“您等等,我还得问问两个弟弟的意思。”

甘琼比他会用网络,“没事,我在群里说。”

余寻光又在这里留了会儿,和小丫头莫芸涵说了几句话才离开。

不行,他得支愣起来。

廖源有些拘束,苏亚很是戒备,这些都是正常的,他不能急于求成,但是他也不能让大家的相处继续尴尬下去。

他要做一位合格的男主角,一个合格的大哥。

云开哥给的家庭和谐技能很快发力。

余寻光没回房间,而是走到走廊尽头的窗户边,透气的同时顺手往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我们以后改下称呼好不好?@韩雅清琼妈妈,@焦丽娟大姐,我是大哥。”

往后的二弟三弟小妹自然不用多说。

甘琼这边以为是余寻光跟廖源他们商量好的,满口答应;廖源和苏亚以为是余寻光跟甘琼商量好的,也不会拒绝。

拉进大家关系的第一步,从称呼开始。

余寻光又等了一会儿才回身进屋。

那时候不仅廖源洗好澡了,苏亚也洗好了。

由于余寻光没回来,他们不敢擅自决定床位,分别占了沙发的头尾缩着。

余寻光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他把事情过了一下脑子,“别干坐着了,上床睡吧。老三睡中间,老二睡窗边,我睡门口,可以吧?”

这是他们住在一起的第一夜。

出去旅游的事被全票通过,后来由甘琼的经纪人找专门团队策划,给几个人安排了东北的出游。

6月的东北没那热,适合团队旅行。

为了有参与感,他们落地就租了辆车。

由石韵之掌方向盘。

一开始的车上只有他们三人说话交流。

石韵之说:“每一次见到韩妈妈,我都能感受到她身上属于老一辈的那种质朴。”

甘琼点头,“老人家是办过大事,吃过真苦的人。”

她说完感慨:“这么一位伟大的妈妈,真怕演不好她。”

甘琼演过很多妈妈,这次饰演大爱无疆的韩妈妈,对她而言仍是一种挑战。

她们二人都已经发言,便齐齐望向沉默中的余寻光。

“在想什么,怎么不说话?”

余寻光被她们看得一笑,伸手摸自己的脸。

“在想我可能还要瘦一点。”

他饰演的郑云开是一个吃不上饭的流浪儿,怎么能长得白白胖胖呢?

肤色可以通过化妆弥补,体重不行。

苏亚一听,也跟着摸脸。

他本来就瘦,廖源是偶像,都不用减。

只有余寻光特意为演朱明祎增了几斤肉。

石韵之一听,是这个道理。

她想到传言,说:“小余,我听说你每次演戏之前都会去体验生活,这回这么忙,你是不是没办法体验了?”

余寻光笑,“我现在不是正在体验嘛。”

这么一说好像也是。

大家其实都在体验。

一起旅游的前两天,尽管没有摄像头,三个小的仍旧把这次旅游当成了工作。

后来是确定甘琼、余寻光、石韵之的友好和没架子不是装的之后,他们才随便起来。

当然,这种“随便”也不是那种能在家人面前展示的随便。

廖源借着向余寻光请教角色,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同样认识童贝儿,只要努力找找,还是有话题。

莫芸涵本来就活泼,甘琼和石韵之也宠她,没一会儿便“故态复萌”。

只有苏亚,保持着一种有距离的“懂事”。

也不急,大家虽然是带着目的出来玩的,但最终目标不是为了那个目的。甘琼经纪人规划的路线也没完全用上,因为他们这个团队的玩法很随性,有人不想出去,那就在民宿里躺一天。

这种慢玩式的旅游让余寻光很享受。

一群文艺工作者出来玩,无聊的时候难免会整些活。有《碰瓷》那个小品排练的经验打底,在表演上,余寻光和石韵之、甘琼三人意外地合拍,他们时不时地会来上一两段。

甘琼还会唱京剧,她的拿手唱段是《苏三起解》。

甘琼唱完“苏三离了洪洞县”,石韵之就往后接《女驸马》的经典唱段:“为救李郎离家园……”

石韵之会黄梅戏。

卷起来了,真.家人们。

余寻光憋了半天,接了一句从小耳熟能详的花鼓戏《刘海砍樵》:“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呐~”

他的口音和外貌区别太大,又扯着大白嗓,唱得整车人都笑了。

啥也不会的余寻光真被卷出了危机感,他真诚询问,“我要不要也去学学?”

嘴上问,心里已经在琢磨了。

甘琼乐得张嘴大笑,“挺好,小余,你这身段,去学京戏啊。”

石韵之凑热闹,“黄梅戏也可以呀。”

我们的戏曲文化哪哪都缺传人。

玩笑中,余寻光真把这件事上了心。

他们不仅唱戏,还爱演。每次他们演戏,莫芸涵都会趁机表现自己,她会在这之后提出一些艺考类的问题。

甘琼有一次突然想起来,“小妹,你想考哪个学校呀?”

莫芸涵说的谦虚,“不知道哪个学校肯要我呢。”

石韵之也问,“文化成绩不好啊?”

莫芸涵笑得可甜,“马虎着够用吧。”

余寻光把苏亚拉进来,“老三呢?”

说到艺考,苏亚很老实,“我也不太知道。”

甘琼是最明白的,“你们两个小鬼头,都不诚实。不用害怕嘛,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我认识央戏的老师,你们大姐是央影的,大哥是中传的,想了解哪个学校都可以问。”

余寻光点头,态度温和,“沪市的戏剧学院也可以问,我们不知道还可以问朋友。”

莫芸涵和苏亚对视一眼,两个人都在等对方先开口。

莫芸涵是觉得她都说了这么多了,应该把表现的机会让给苏亚。

苏亚则是害怕哪一天这话传出去成了黑料,迟迟不敢开口。

气氛又冷下来。

每到这个时候余寻光就会想起文简,要是换成她,早贴上来了。

敢想、敢说、敢做,如何不是优点呢?

两个小的不愿意开口,廖源便把话接上,“我当初想考央戏来着。”

甘琼稀罕地问他:“那怎么没上,后来去了哪里念书啦?”

廖源拿自己的经历打趣,“去了南朝鲜音乐舞蹈技术学院。”

甘琼恍然大悟,她特别懂梗,“出国当偶像练习生去了。”

廖源笑得开朗,“我就是网上说的九漏鱼,我高中文凭都没有的。”

石韵之迟疑,一句“文凭不重要”卡在喉咙里。

重不重要呢?不重要她也不能说啊。

至少观众们觉得很重要。

文凭可是网友嘲讽、粉丝互撕的超绝趁手武器。

听他愿意说起自己的事,余寻光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顺着问:“后来你是退团回国,还是有跨国工作?”

“都没出道,交了赎金回来的,”廖源挠头,这事儿说了太多次,他都没感觉了,“他们一直压着我不出道,我眼看没机会,就提桶跑路了,后来是回国那年刚好参加选秀综艺出的道。”

别看廖源的人生经历丰富,他今年也才21岁。

选秀的事已经过去两年,国内的偶像不好生存,廖源正在听从公司的安排,往演员的路子上走。

余寻光正是他想要追赶上的目标。

他一直有在上表演课,余寻光的传说他听了又听,客串《密信》时他一直可惜没跟余寻光分在一个片场,后来好朋友童贝儿演了《大明奇案》,她每天晚上发来的吹捧让廖源耳朵里都要起茧子。

好在,公司给力,对他也足够上心,他终于有靠近梦想的机会。

行家一出手,就看有没有。最近旅游路上余寻光和甘琼临场的小品廖源都看在眼里,他越看越挫败,越想越有斗志。

在烂了一半的娱乐圈里,余寻光这种可以称之为“特立独行”的演员是个很好的榜样。

跟着榜样走,他才不至于走错路。

从这天之后,廖源就融入了三人的小团体。

他们终于做到了互相接受。

莫芸涵要晚一些。

除了苏亚,直到旅行结束,他与大家的关系仍是僵着。

甘琼在薇信上跟余寻光说起这件事颇有感慨。

“你说,是不是环境太差了,才让小孩对我们这群老家伙生不出信任?”

余寻光想了一下苏亚饰演的孙国强的人设,觉得问题不算大。

“做不了朋友说明缘分不够,不用强求。老三这种状态其实挺好,有助于他进入角色。”

甘琼愣了一下,听乐了,“你这孩子,跟你说正经的,你满脑子都是戏。”

余寻光撇嘴,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只是这种状态维持不了很久,因为电影《密信》的宣传近在眼前。

他又得去影院和媒体面前刷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