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如果说纪楚刚开始给“内部消息”, 还没能让大家完全信任,放不开手脚去买矿料。
那他带着数科的祝亚祝耘两人开始改进锅炉,提高生产效率, 便让曹家为首的作坊稍微放心。
当然,即便如此, 曹家他们也还是没开始行动。
不是不想行动, 主要是要拿出的银钱实在不少。
各个家族里人,都属于貔貅的。
即便是放在公账上的钱, 也是拿进去容易,拿出来艰难。
所以各家还在吵。
有人觉得要听纪楚的, 有人却觉得万一矿料降价了呢?
此话一出,倒是不少人笑说:“怎么可能降价。”
“是啊,各地工业作坊园开得火热,怎么看,都不可能降价。”
“水泥还要铺开,不可能降的。”
所以大家为什么不赶紧囤货?
因为要价太高。
“不能让纪楚说说, 让曲夏州让给我们一点低价矿料?之前咱们卖给他们的价格, 可是便宜得很。”
“你敢去跟纪楚说这个?”
“反正我不敢, 他那眼神一看,就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
“人家能帮着透露内部消息, 再加上改进咱们的技术, 已经很好了。”
在他们还在讨论的时候。
纪楚带着的祝亚祝耘已经在作坊里做事了。
他们两个十分有能力, 各个作坊自然求之不得。
那可是数科的人!
走哪都会被追捧。
祝亚祝耘态度更是不错, 基本有问必答, 明显的纪大人派出来帮忙解决问题的。
有这种钦差督办,他们该偷笑才是。
“还要是自己人。”
“没错,都是原化州同乡, 肯定帮着咱们啊。”
几方作用之下,四个武器作坊终于动工。
就算材料比之从前贵了不少,他们也要捏着鼻子买回来。
纪大人已经退一步了,还帮忙解决问题,不能不知足啊。
再说了,等到明年,这些亏损的,都能赚回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作坊陆陆续续动工。
做吧,不做能怎么样呢。
皇上都派钦差来了,不能对着干啊。
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化,被其他人看在眼里。
原化州其他官吏,本以为本地士族之间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没想到纪楚竟然没有正面对付曹家,而是选择合作虽然不知道怎么合作的吧,反正成了。
想想也是,能走到今天的官员,肯定不是只会蛮力。
眼看两边不会针锋相对,当地官吏主动上门拜见,想要结识这位新贵。
人家在京城都颇有人脉,皇上跟皇上近臣都很看重。
这种前途无量的官员,他们更想结交了啊。
别的不说,就这种手腕,都够他们学一辈子的。
州城驿馆里,门槛都被踩得格外干净,日日都有过来拜会的。
甚至还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过来套近乎。
黎士杰所在的黎家,岳父张家,同样被无数人登门。
原本排不上号的两家,终于有了名声。
黎老爷跟张老爷摸不着头脑。
说好的要对付曹家,怎么突然转而合作了。
他们都做好硬刚的准备,势必要帮着纪大人啊。
现在纪大人非但没有“拖累”他们,反而因为关系处理得好,连带着他们两家都热闹起来。
以至于九月初九,张娘子回来的时候,还感慨道:“相公当了钦差就是好,门庭都热闹不少。”
不管是黎家还是张家,都忍不住笑。
确实,管他其中曲折原因呢,反正现在看起来,对他们两家都很好。
跟着纪大人做事,果然有好处。
黎士杰还问:“娘子回来的,比我想象着要早。”
肯定啊,这可是回家,简直归心似箭。
黎士杰又带着娘子回娘家住了几日,而钦差大人本人,已经把四个作坊摸熟了。
晚上跟李师爷,祝亚祝耘闲聊时还道:“果然是个好地方。”
祝亚祝耘:“当初选的地方就好,道路四通八达,而且依靠山脉,很适合试验火器。”
纪楚也是这个意思。
在这里试验什么新式武器,压根不用担心泄密。
想来当初那位建业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只是放在他们手里,太可惜了。”李师爷最后总结。
没错,放在曹家,以及曹家的姻亲手中,实在可惜。
这些年来,不仅没有设计新式武器,甚至连常规兵器都做得拖拖拉拉。
纪楚看向祝亚祝耘,让他们说说情况。
“首先是设计武器的人才。”
“流失了八成,只剩下混吃等死的。”
作为武器作坊,肯定有相应的工匠,基本还是祖传手艺,各个都有独门秘技的。
但这些年作坊只做倒卖的活,并未真的生产什么东西。
加上外面对工匠态度变化,基本有些本事的匠人,都被请走了,又或者自己单干。
如今去哪,不比在这强?
所以留下的人,则没什么本事。
对于这四间作坊来说,那是既舍不得买随着市场上涨的原材料,同样不舍得留住好用的人才。
说到这,纪楚反而笑了:“怪不得曹家人看我有些别扭。”
因为无论上涨的材料,还是好用的人才,确实因为他那边的缘故才有变化的。
可怪他又没有道理。
毕竟原材料上涨,他们可赚了不少。
人才这事,他们之前不重视,谁也没办法。
纪楚笑了下,开口道:“那怎么办,帮他们找找人才吧。”
啊?
找人才?!
填补到这四个作坊里?
为什么啊。
您帮忙找的人才,曹家不乐疯了。
“是吗,只是好事吗。”纪楚笑着道,“新的人才进来,就会形成新的势力,原有的利益集团怎么办?”
肯定会吵起来啊。
是啊,肯定会吵起来。
如今曹家这看似是平静的湖水,里面肯定暗潮涌动。
扔几块玉石进去,让他们好好打上一架。
内部的撕裂,可远比他从外力破开要快。
再说了,他都帮忙建设人才梯队了,谁还能怀疑他的用心?
“顺便再催一催,让他们多买点原料,不然造得太慢了。”
祝亚祝耘立刻答应。
他们肯定会照做的!
就听纪大人的话。
果然,曹家知道,纪楚觉得武器作坊工匠太少,所以想帮忙补充一些,可以自己写信推荐时,那曹二老爷简直要乐得蹦起来。
纪楚推荐的人啊,那肯定极为厉害。
都说跟着纪楚能升官发财,果然不错。
听驿馆的人道,纪楚还给他侄儿写信,让远在广宁卫的侄儿不用担心,他会送武器过去的。
这侄儿真不错啊,幸好自己跑到那么远的地方。
也幸好他爹娘,也就是纪楚兄嫂人很好。
否则这钦差大人,肯定不会这么卖力。
看他能建设好一个工业作坊园,帮曹家建设一个武器作坊园,那也行吧。
任谁在这里面,也看不出一丝一毫的问题。
毕竟从哪看,纪楚做的都是好事。
果然,纪楚的信件一出去,不少厉害的匠人都来应征。
甚至有人提出,要不然咱们也造火器?
纪楚对此并未回答。
但如今造火器才是大趋势。
要说曹家跟其他三个作坊不动心,才是怪事。
几番上门之后,纪楚那边也道:“造火器可以,但你们四个作坊如今的差事都没做完,还有精力造火器?”
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经过不少人分析过后,终于有人得出结论。
“纪大人,是不是在变相催我们快点造冷兵器。”
从纪楚回原化州,就表现出对督造武器的急切。
这么看的话,好像确实如此。
难道这是给他们的奖励?
谁先做完订单,谁就能造火器?
为了他侄子,还真是卖力啊。
不对,也是为了向朝廷交差,证明他这个钦差做得不错。
看看人家纪楚,终于明白他的政绩为何那样好了。
一个个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四个作坊几乎比着赛的买武器,招揽人才,同时还要加快生产。
短短半个月里。
原本萎靡不振的武器作坊,终于有了几分当年的影子。
“纪楚这官做得可真好。”
“曲夏州那边,都是这么做事的?”
“这也太利落了,说做什么就做什么。”
原化州的官吏们恨不得立刻做笔记,看看人家纪楚怎么当官的,再看看自己!
真是没法比啊。
外面看着热热闹闹。
可四家作坊内里,准确说后面的四个家族,则显得极为混乱。
作坊是正式运转了。
可他们内部的混乱,却是跟作坊完全割裂。
主要原因有好几点,一个是新来的工匠实在厉害,几乎立刻取代原有的话语权,让原本的匠人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人人都知道,跟着纪楚带来的人能赚钱,肯定听话啊。
就看那祝亚祝耘两人穿的戴的,还有平日里吃喝。
再听他们给家里置办的物件,修缮的房屋。
谁不跟着他们做事,那才有鬼。
再看看纪大人请来的匠人,哪个不是心高气傲,嘴里还嘟囔着:“就这点活?要不是纪大人来请,我们肯定不干的。”
他们虽然并不认识纪大人,却不妨碍他们对纪楚十分爱戴。
只要能帮到忙的,肯定过来啊。
随着他们的话语权越大,四个武器作坊,明显不怎么听话了。
而且对各种用料十分清楚,少了不知道多少油水。
这让很多从里面捞钱的老人很不爽,跟家族闹着要赶走他们。
但这种时候,怎么能赶走这些人?
毕竟这些人是真的懂技术,真的会生产。
人事上的麻烦,已经足够纠缠不清。
还有另一方面的麻烦,更是让曹家为首的各家举步维艰。
那就是,钱。
现银不够用了。
做过买卖的都知道,如果说自家有多少资产,那指指房子,指指地。
但要问有多少流动资产,基本上就不多了。
这也是曹家他们,不肯拿钱出来买如今价格的矿料的原因。
之前在矿产上大赚一笔,除了交给公账上的,剩下的都分给各家。
现在公账的可以拿出,揣到各方里的银钱,那是真的只进不出。
就跟一家人合伙做买卖一样。
今年挣了一百万,扣掉明年的原料钱三十万,剩下七十万,一半放公账,一半分给带头做生意的爹娘,以及各种各自出力多少分钱的三兄弟。
现在原料价格上涨,三十万不够用,就算把公账上的三十五拿出来,还是不够用。
那怎么办呢?
当家的更不敢把公账全部掏空,其他花销就不管了?
可买料钱又不够,怎么办?
只能从各家要。
但这钱放在各家,谁会从自己兜里掏钱?
各家各方,又是一笔烂账。
而且谁出的多,谁出的少,不要闹一闹?
因利而聚的人,此刻必然不会站出来“承担”责任。
因利而聚,必然会因利而散。
什么?
说以后赚钱了,再把银子给大家?
那怎么给?
按照分成给,还是按照比例给?
不管按照什么方法给,反正曹家是为银子忙得焦头烂额。
当初矿料价格低的时候,做了朝廷的武器订单,那还有得赚。
可他们只想倒卖,只等价格降下来之后,再说做武器的事。
毕竟这事,他们也做过多回了。
谁想到这价格一路飙升,按照朝廷原本给的银钱,都要亏本做啊。
曹家只能咬牙挺着。
纪楚一门心思要造武器,不给造的话,他们肯定有麻烦。
怎么说也是个钦差,还是个有本事的钦差。
再者已经给他们机会了。
挺过这阵,明年把手里的囤货一卖,必然能赚回来。
曹二老爷看着手底下几个子女,还有旁支的几个侄子侄女。
只觉得万分头疼。
分钱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今遇到困难,怎么能躲就躲。
之前吃了多油水,现在却不肯帮忙。
难道全都指望公账,全都指望他们二房?
能有多少钱拿出来?
曹二老爷一边凑钱,一边让京城那边帮忙想想办法。
给三个地方造武器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不能让他一个人扛着。
偏偏纪楚那边,一会招工匠,一会造武器,给工人的工钱还极多,每日三餐都要给足。
说什么,这就是工业作坊园的规矩。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纪楚以为这里是曲夏州?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曹二老爷心里滴血,刚想去找纪楚,让他节省开支,就听有人传话道:“二老爷,派出去的小厮打听,说是纪楚带来的工匠,想再修第五座武器作坊。”
什么?!
开什么玩笑。
如今原料钱都不够了,还建?!
就算现在开始建作坊,一时半刻也用不到啊。
纪楚着急给他侄子做兵器,怎么会想到这种法子。
曹二老爷更要拒绝。
可手下却兴奋道:“说是要造火器!如今的武器作坊太落后了,说火器才是未来!”
“纪大人亲口说的,以后冷兵器逐步淘汰,这作坊的订单也会减半,只有建火器作坊,才有希望。”
“平临国如今的火器作坊并不多,可各地都有需求,原化州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就应该建个火器作坊的。”
这些话说得明明白白,而且切合实际。
连手下都能想明白的,曹二老爷更是觉得说得没错。
即使把这话送到曹阁老面前,依旧没有一点问题。
纪楚放出去的消息,可从来都没有假话。
无论从哪方面打听,都会知道,这绝对是好事。
水泥铺开,原材料大概率会涨。
冷兵器落后,还想做这个买卖,应该建火器作坊。
前者想要囤货,再赚个剪刀差。
后者则要跟着发展,否则跟不上如今的形势,那就会有人取代他们,成为朝廷指定的武器作坊。
要知道,无论这四处武器作坊,还是矿产的优先购买权,都属于朝廷。
倘若朝廷要火器,他们却造不出来的时候,那就完蛋了。
曹二老爷觉得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
明明都是大好事,
纪楚给的建议,也是极好的。
为什么那么为难啊。
曹二老爷急得冒火,忽然明白过来。
因为小马拉大车,肯定拉不动啊。
纪楚给的建议虽然很好,却不切合他们现在的情况。
但要放弃囤原材料?
还是放弃建火器作坊?
似乎都不行。
囤原料是为了填补亏空,大赚一笔。
建火器作坊,则是为未来考虑。
他们一直延迟交武器,朝廷也没说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们这的产量最高。
倘若没了这个优势,那就完了啊。
所以两个都要做,都要做好。
问题又回到原点。
钱啊!
买原材料的钱,已经够他发愁的了。
要是再建个火器作坊,哪还有银子?
纪楚啊纪楚,你要是换个时间提这个主意,那该有多好。
曹二老爷倒是没怀疑纪楚的用心,毕竟这么都是为曹家好。
手下问道:“需要帮您备车,去见纪大人吗。”
按照曹家的下人来看,这个时候都需要去找纪楚,赶紧敲定火器作坊才是。
曹二老爷想了想道:“不着急,等着纪大人自己提吧。”
一个是能拖就拖,二是不想显得上赶着。
曹家内部商量过后,意思也是再等等。
现在手头银钱不够,等明年卖了库存的矿料再说。
他们不是没有钱!
就是暂时不够而已!
不过有火器作坊的诱惑在,各方倒是愿意拿钱出来囤积原材料。
“都是为了以后嘛,那可是火器啊,各地军队都争着要,必然能大赚一笔。”
几个小道消息,内部消息一放。
根本不需要别人多讲,他们就会为了利益一拥而上。
这个时候要是有人劝他们,估计还会被埋怨呢。
曹家这边想得好。
可原化州内不止曹家一家,其他三个作坊听说,纪大人建议建第五作坊,也就是火器作坊时,顿时来了兴趣。
不过他们跟曹家的情况一样,都是没钱啊。
现在所有钱,基本拿来买原料了。
可一想到火器作坊,他们心里就痒痒。
都说火器是大势所趋,倘若赶不上趟,那怎么办?
而且就把这机会让给曹家了?
岂不是可惜。
各方暗潮涌动。
四个武器作坊并非铁板一块。
每个武器作坊的各家,同样也有争端。
除了他们之外。
更有士族粉墨登场。
跟纪楚走得最近的两家。
黎家,张家。
这两位老爷正在秘密打听火器的事。
甚至还主动去驿馆找钦差大人,还请纪楚过去吃饭。
听说那席面十分郑重,连纪楚在老家的娘子都请了,虽然人家没来,但已经表示尊重。
曹家一听就急了。
他们顺当日子过惯,听说纪楚想建第五作坊,就以为是他家的。
再不济也是另外三家的。
实在没想到,还有另外搅局的?
黎家,张家。
他们胆子倒是挺大。
可他们为何胆子大?
不就是因为有纪楚吗。
黎士杰还在钦差队伍里,他肯定会想方设法,把火器作坊的好处拿给自家。
原本觉得不用着急的曹家,这次真急了。
怎么就不能等等他呢。
等明年原材料涨价,他卖完有了钱,那该有多好。
一桩桩事情如潮水般袭来。
好像四处都是机遇。
纪楚啊纪楚,这原化州平静的湖水,都要被你搅浑了!
至于黎家张家这边。
纪楚还真不是做戏,他认认真真在说第五作坊的事:“只有冷兵器肯定不行,我看四个作坊旁边,还能再建一座,你们有兴趣吗?”
有是有啊。
谁不知道那火器作坊的前景。
但他们真的可以吗?
不是拿他们两家作靶子吗?
其实做靶子也无所谓。
他们早就站队纪大人这边,无论说什么都可以的。
所以做靶子就靶子,怎么还有好处拿?
两家认认真真盘算了自己账面上的银钱:“可以是可以的,不过现在建材价格也在涨,这事宜早不宜晚。”
意思就是,能定就定下。
纪楚却笑:“不着急,你们有这份心就行。”
这又是什么意思?
黎老爷跟张老爷根本不懂啊。
纪楚就道:“接下来几天,你们只管去打听建材价格即可,可以做样子买一点,不用太多。”
那就还是用他们逼迫曹家啊。
没问题。
他们肯定照做。
身为局外人,黎老爷倒是明白。
原材料加上临时建第五作坊,势必会把曹家掏空。
可问题在于,明年他们把囤在手里的材料一卖,不就行了?
反正明年肯定会涨。
这谁都看得出来。
纪大人费心做局,是为了什么?
好在两人不是多问的,老老实实按照纪大人的吩咐做事。
毕竟直到现在,他们算是看明白,纪楚绝对不会坑骗他们就对了。
纪楚这边气定神闲。
多数时间都在四个作坊督造。
不管外面如何,武器该做还要做。
斗归斗,他要的东西不能少。
可别忘了。
他来这一趟,就是为了督造武器啊!
纪楚可从未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
一直到九月二十六。
距离钦差队伍到原化州已经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四个作坊已经恢复生产,需要的原料也一刻不停。
就连这里工人做事的工钱,以及每日伙食都好得不行。
祝亚祝耘跟他们讲:“纪大人做事就是这样,吃饭是第一条,倘若有人不让你们吃好,那就别干活。”
话糙理不糙。
几句话下来,让曹家等人根本不敢减伙食。
曹二老爷为首的几个老爷,现在睁开眼,就是钱钱钱。
作坊要钱。
吃饭做工要钱。
原料要钱。
想要修第五作坊,还要钱。
没错,曹家跟其他三家已经想好,他们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第五作坊建起来。
不能让黎家张家抢了便宜。
趁着他们没有现银,就要抢这么好的差事?
没门!
第五作坊,必须由他们四家建!
这事也不必跟纪大人说,他们自然会让黎家张家自己乖乖退让。
明里暗里的手段,让黎士杰只觉得憋气。
曹家势大,他们实在没有办法。
这手段让原化州其他士族看了,也觉得曹家不地道。
本就是大家都能做的事,那黎家张家不过买了些建材看看情况,就被他们多番警告。
太霸道了点。
真当原化州是他们家的了?
还有那纪楚。
纪楚真的那么怕曹阁老,真的一心只想造武器给他侄子送去,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吗?
这种唯目的是从的官员,值那么多把万民伞?
一时间,原化州怨声载道。
可那曹家已经急匆匆开始修建第五作坊。
势必要把武器的买卖,全都揽在自己家。
曹家命可真好。
听说他们还利用做武器的便利,又囤了不少原材料。
可惜其他家族没有这方面的渠道,否则也能赚上一笔。
在曹家硬生生挤出银子,还把几个园子抵出去的时候。
四个武器作坊,终于做出第一批兵器了。
二十天的时间里。
经过工匠们改进技术跟设备。
再加上好吃好喝地对待工人,一共做出刀枪各五千,马具三千,其他各色器具三千。
有这一批东西,就能往广宁卫送了。
但押送的时候,纪楚签署的目的地,却并非只有广宁卫。
这些为数不多的武器,被均等地分为三份。
广宁卫,两浙,再加上原化州守备军。
前面两个还能理解。
最后一个?!
驻扎在原化州郊外的守备军指挥使都傻眼了。
还能给他这里分的?
还以为你们要给西北常备军呢。
纪楚对此并未回答,只道:“你们这更紧迫些。”
这话说原化州指挥使老泪纵横。
谁说不是呢!
他们这是真需要啊。
别看原化州本地就有武器作坊,可他们从未占过一点便宜,也没得过多少好兵器。
这次改进过的武器,却优先给他们。
不愧是薛大人心中说过的自己人。
原化州指挥使是高兴了。
可本地兵司主事指了指自己。
他呢?
他呢?!
他也是自己人啊!
纪楚笑:“这是趁着车马还能赶路,所以往外送一批。”
“马上就是十一月,天寒地冻的,兵器运不出去,肯定是给城内兄弟们的。”
他就说!
纪楚不会亏待自己人!
看他如何对作坊里工匠伙计们就知道了啊。
听说纪楚在那里说话,都快比主事的都要好使了。
不过,不给西北常备军武器,真的可以吗?
纪楚只笑,并不回答,对方就知道这是机密了。
事实上,如今的西北常备军,每个小队都有手榴弹了,对冷兵器的需求大大减少。
再者,那关外的仗都打完了。
没错,那岭鞍部落的南门金果然没让他失望,已经平定了关外的战乱,好好打压了几个大族的气焰。
要说全部吞并,自然不可能,能维持一个平衡即可。
这南门金还上道得很。
岳将军给他的信里说,南门金准备带着十几个部落首领,以朝贡的身份,前去京城拜见天子,以表臣服。
如今还赶在年节,对平临国,对皇帝,都是大喜一件。
想来,等他们到了京城,也会提那件事了。
关内外运送矿石。
等这事敲定,关外有生计,关内有便宜矿料用。
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然了,这里面牺牲的“炮灰”们,只能对他们说声抱歉。
比如说,拼尽全力也要囤积高价矿料的曹家等人。
不是爱囤货,爱倒卖吗。
那就囤,那就倒。
等南门金一行人到京城,请求开放矿路的时候。
就是曹家灭顶之灾那一日。
纪楚可不介意亲自欣赏他们的表情。
不过赶在他们完蛋之前,还是赶紧把第五作坊给修好。
到时候你们完蛋了,作坊不会完蛋啊,还能合理地继承给其他人。
李师爷只觉得爽快。
纪大人不把他们榨干最后一两银子,果真不罢休。
横行那么久,坑了那么多人,是该一一还回来了。
至于他们的安全?
李师爷都不担心。
他们在原化州的自己人,那可太多了。
看着领了兵器离开的指挥使手下,喜笑颜开地朝他们拱手做谢礼,纪楚跟李师爷便微微点头。
不用谢,这兵器还有大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