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赵家, 开完会回来,气氛沉凝的厉害。

赵满仓在接到上面的通知后,整个人都懵了, 提前麦收, 按照赵政华说的会下雨的时间来算,现在收,正好能躲过那场连阴雨。

赵满仓不明白, 上面怎么会下发这样的命令, 但这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村长该质疑的, 他不敢质疑,就算质疑, 也没有用。

他想到家里买的那些粮, 还好当时买的时候出的价比较低, 到时候偷偷转卖出去, 应该也没有损失。

回到家里, 赵政华显然已经得知了提前麦收的消息, 他最后的翻身的希望在这一刻崩塌了, 他直接发疯, 双手攥着赵满仓的衣领,神经质地重复:“是不是你,是不是啊!啊?肯定是你告诉他们的, 是不是?”

赵满仓猝不及防,差点被勒死,他一把推开赵政华, 皱眉道:“啥我说的,我是你爹!我巴不得你出人头地,可你看看, 你一天天干的,都是啥没影的事,白忙活一场!”

“不可能,咋可能有人知道?”赵政华依旧想不通,明明上一世,整个省都遭灾了。

这一世为什么会变?

肯定是还有别的人也重生了,对,一定是这样,赵政华气的发疯,觉得老天是在逗他,既然让他重生,为什么不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还要再有一个重生者?

他以为自己重生,是上天眷顾,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可现在却觉得,一切好像都是笑话。

“行了,以后老老实实读你的书,好歹上了高中,以后出来也能进厂当个工人,不比你一天瞎折腾强?”赵满仓现在是彻底看透了,什么都没有实在工作来得强。

他重生就是为了去厂里当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现在大家都觉得工人好,殊不知,后面还有下岗潮。

而且,他重生一次,又怎么肯甘心当一个普通的工人呢?

哪怕他不是唯一的重生者,那也是几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他绝对不会是一个普通人,绝对不会!

赵满仓看着赵政华的样子,忽然觉得,让他进厂当工人,都是抱了太大的期望了。

——

姜乐不知道赵政华怎么在家里发疯呢,麦收的事情落到了实处,他开心的不得了。

家里人也在说麦收的事,不过倒也没多少抱怨,姜德说:“这事咱管不了,就像书记说的,上面让咋样就咋样吧。”

赵美莲点头:“可不是,今晚早点睡,明天天不亮就得醒呢。”

村里大多数人,就跟姜家人一样,早早睡了。

整个村子都陷入安静。

姜乐琢磨着,明天爹娘他们要早起干活,得做点吃起来快,又顶饿的东西,他跟姜奶奶说了一声,怕打扰到家里人睡觉,他晚上在俞和衷那边烙了烧饼,又卤了肉,明天早上吃肉夹馍!

他奶早上只需要烧稀饭就成,省的要起来特别早忙活。

卤好的肉就放在卤汁里泡着,能更入味,至于饼子,明天一早可能就凉了,但到时候夹上热乎乎的肉,味道依旧不会差。

姜乐忙活完,躺到炕上,跟俞和衷交代:“和衷,你明天早上记得叫我,得把这些饼子还有肉送过去。”

俞和衷答应,让他赶紧睡。

结果这小子阳奉阴违,第二天俞和衷起来热了卤肉,打在盆里,又把饼子放在篮子里,去了姜家。

见了姜家人,俞和衷解释说:“我哥昨晚忙的太晚了,我就没叫他。”

姜奶奶闻言心疼不已,这烙饼子卤肉太费功夫了,这娃太懂事了,就是为了让她多睡会儿。

家里人忙道:“让他多睡会儿,本来平时学习就累。”

姜奶奶把烙好的饼子划开一个口子,这饼为了方便夹肉,中间是空的,稍微划个口子就分开了。

赵美莲帮忙把卤好的肉夹出来一块,放在案板上,把肉剁了剁,卤过的肉已经有些软烂了,再舀一勺汤,浇在肉上,肉浸满汤汁,继续剁成碎肉,然后夹进饼子里。

满满的肉里,再浇上少许的汤汁,这味道光闻着都不自觉的分泌口水了。

姜德和姜军庆吃了两个,赵美莲吃了一个,然后一人手里拿着一个,一边往地里走,一边吃。

有些人家哪怕麦收,早上都是随便一凑合,差一点的冷馒头就咸菜,好点的,夹点昨晚的剩菜,这菜还是想着今早干活要吃,昨晚专门留的。

当然,也有不糊弄的,可哪有姜家人吃的香啊。

远远都能闻到味,口水都咽好几次了。

赵美莲他们三两口吃完了肉夹馍,心说,下次还是在家里吃完再出来吧。

去地里的路上,村里人碰上,还在嘀咕:“今年为啥要这么早收麦?早收一天得少收多少?”

他们也不是质疑什么,就是心疼那些粮。

有人就一脸‘我知道’的表情:“我昨个问了,周围的村子都要开始收了,你知道咋回事?”

这人明显吊人胃口呢,但旁边人很想知道,忙问:“咋回事?你赶紧说说,马上到了,还得干活呢。”

“你急啥,我这不是要说吗?”说话的人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说道:“我听说啊,后面要下雨!”

“啥?咋可能,这一天天气好的跟啥一样,过了年都没怎么下过雨。”听了的人不怎么信。

等干着活,日头高照,阳光好像能把人晒脱皮一样,就更不怎么相信了。

但不管信不信,该干也得干,时间紧,任务重啊。

麦子一边收回去,一边赶紧趁着天好,晒干脱粒,要是没晒干,很容易发霉。

学校只放了三天麦收假,但小麦三天肯定收不完,一直忙活了一周,最后一批小麦终于脱完粒,晒得差不多了,可以收回仓库了。

这几天一直晴空万里,村里人还是不太相信会下雨。

心里泛着嘀咕,这也不见下雨,小麦提前这几天收,产量得少多少啊!

怀着这样的念头入睡,结果当天晚上,睡觉轻的人,就被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了。

是雨声。有人以为自己听错了,结果出去一看,傻眼了,雨水砸在地面上,溅起灰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土腥味,这是刻在人基因里的气味。

哪怕是天黑了,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可光是潮湿的土腥味,以及噼里啪啦的声音,都传达着一个信息。

“下雨了,真下雨了!”

“麦子,麦子……”

“喊啥呢,幸好麦子收了!”

被雨声吵醒的村人都出了院子看,明明是本该安静的也要,此时却热闹非凡。

无数人震惊,转而庆幸,下雨了,还好地里的麦子收了,现在麦子好好的在村里的库房里放着,安心吶。

想起来,又一阵后怕,当时自己还嘀咕,咋可能下雨呢,还说上面是瞎指挥。

有人想起来,当即往自己嘴上狠狠地拍了一下:“让你瞎说,让你瞎说!”

这人媳妇儿吓了一跳:“孩他爹,你是疯了还是咋了?”

“我以后再也不瞎说了,以后再瞎说,你可得说我!”

这都开始反思起自己了。

毕竟那可是粮啊,是他们这些农民的天,要是粮出了啥事,那真是,天都塌了。

有人看着雨发愣,有人反应过来,大喊:“二娃子,我让你收衣服你咋没收!”

“娘,我给忘了!”二娃子着急忙慌地跑去收衣服。

大雨把衣服都淋湿了,要是在平时,免不了一顿打,今晚却没有,当娘的心情好。

村里的麦子收了,下雨也不怕喽,还没到种玉米的时候,下着雨,还能歇几天。

农人一年到头,除了雨天,也就这个时候能歇歇了。

躺在炕上,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雨声,不再着急忙慌的,雨声反而给人安心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姜乐就得到了任务完成的消息,刚睁开眼睛,他就露出一个笑。

瓜瓜说,全省范围内,麦子都收获了,没有一处会受灾,原书中被一笔带过的那些农人所遭受的苦难,如同一场噩梦一般,随着醒来,烟消云散。

今天正赶上周末,姜乐伸了个懒腰,扭头看一旁,俞和衷果然已经起了,对方躺过的地方都凉了。

现在天气热了,不用烧炕,也不用炉子,按理说姜乐该回去住了,但一直拖着没搬。

一来,住哪边都一样,二来,东西搬来搬去太麻烦了,先这样吧。

姜乐赖够了床,穿好衣服迭好被子下炕,俞和衷已经在外面忙着做饭了,他还怪不好意思的。

“呀,昨晚雨下的挺大。”姜乐往外看了眼,有地势低一点的地方,都积水了。

而天上还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倒是不大,但是姜乐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好几天。

他微微皱眉,有些发愁:“咱们咋去学校?”

俞和衷也无奈:“只能不去了。”这种天气,学校应该也能理解。

姜乐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

吃过早饭,左右没什么事,姜乐决定中午做点好吃的吧,吃蘸水面。

蘸水面顾名思义,跟普通的面的吃法不一样,一根面条夹起来放进蘸水里,吸饱了汤汁,劲道的面条加上蘸水的味道,格外的好吃。

姜乐这蘸水面,还是跟邻居学的,邻居一家特别爱吃蘸水面,经常做了就会叫姜乐吃,他不好意思白吃白喝,就跟着学,每次都可以给帮忙。

不过做蘸水面费时间,主要是扯面条麻烦,当然,也可能是姜乐技术不到位,要不是今天下雨,门也出不了,他还真不一定想起吃这个。

姜乐先问了俞和衷,要不要吃面,俞和衷没什么意见。

两人就忙活起来,先把面和好,然后要放一会儿,趁着这个空隙,准备蘸水要用的材料。

姜乐打算做两种,家里有鸡蛋,院子的菜地他们抽空种了菜,里面有西红柿,就做个西红柿鸡蛋的蘸水。

另一个更简单,做个姜乐特别爱吃的麻辣酸汤的。

肉就不做了,这两天吃肉吃的有些腻了。

蘸水准备的差不多了,姜乐看面也差不多了,就开始准备扯面。

正宗的蘸水面,吃的时候,都是论根算,问都是“你吃几根”,不是饭量小,而是一根面真的很多。

有两根手指那么宽,长度一米多到三米,有的饭量不大的,一根就可以吃饱了。

当然,姜乐没有这么好的扯面技术,他能扯个几十厘米就不错了,反正是自己吃的。

两人正忙活呢,就听到有人敲门,还奇怪,咋下着雨还有人来?

俞和衷去敲门,姜军庆头发半湿着,衣服也是,脚下的鞋也满是泥,他连忙让人进来。

姜乐听到动静,从厨房里探出脑袋,见是姜军庆,不解道:“二哥,这下着雨,你咋来了?和衷你来拿毛巾给二哥擦擦。”

姜军庆摆摆手:“用不着用不着,哪那么麻烦,我马上就走了,过来就是看看,你们这边要不要帮忙,咱村有好几家屋子被淹了。”

“屋子被淹了?”姜乐瞪大眼睛,雨没那么大吧?

“不是真被淹,应该是进水了。”俞和衷在一旁道。

姜军庆点点头。

“那进水了咋办?”姜乐问。

“铲掉土啥的,往门口一挡就行。”姜军庆说这个简单,他之所以过来,是家里人都不放心姜乐他俩:“有的人房子还漏水呢,昨天半夜被水淋醒了。”

姜军庆说了几句话,见没啥事,就要走了,姜乐连忙喊住他:“等下,我做了饭,你等等带回去。”

幸好他很久不做这个,也摸不准该和多少面,所以面和多了,正好让姜军庆拿回去。

姜军庆闻言就等等。

姜乐和俞和衷忙活着把蘸水做好,分出来用罐子装着,至于面,就没扯,扯了以后下水煮,拿回家味道就不好了。

不如直接把面团拿回家,现扯着好吃。

两个罐子和面团放进背篓里,然后用防水的布盖在上面,确定不会有雨淋进去后,姜军庆就背着背篓走了。

锅里的面条煮的差不多了,姜乐早就馋了,冲着俞和衷道:“吃饭吧!”

姜乐先试了试麻辣酸汤的蘸水,蒜香味和酸辣的味道在口腔蔓延开,面条劲道弹牙,好吃!

再吃西红柿鸡蛋的,也好吃!

姜乐想问俞和衷好吃不好吃来着,结果一看对方吃的头都不抬,很好,不用问了。

对方的表现,简直就是对厨师最好的夸奖,美滋滋。

瓜瓜冒出来,似乎忍耐了很久,忍不住问:【宿主,所以你为什么不直接把汤浇到面条里呢,为什么要这样吃?】

姜乐:【……】

这边气氛和谐,当然,村里今天大部分家庭都挺和谐的,不过肯定不包括赵政华。

赵政华一通发疯后,还是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家里的粮得解决了,不然光靠他们一家三口,得吃到猴年马月去了。

赵满仓害怕下雨,导致袋子里的粮食返潮,就解开了一个袋子看,这粮看着倒是好好的,可他却觉得不对。

别的不说,赵满仓到底是在地里刨了这么多年的食,他一打开袋子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霉味。

很小的味道,不仔细闻根本闻不出来,可他还是闻到了。

赵满仓眉头紧皱,嘟囔着:“别真发霉了吧?”

赵政华不愿意承认自己买的粮有问题,他觉得,就是他爹故意找他事:“咋可能?你看这粮好好的,咋能发霉了?”

赵满仓懒得跟他多说,叫王丽桐拿了个袋子过来。

把袋子里的粮往另外一个袋子倒,刚倒出来,就感觉不对劲了,下面的粮已经发霉了。

赵政华瞪大眼睛,嘴里嘟囔着“咋可能”,然后推开赵满仓,自己倒粮,可是底下的粮,全都是霉的。

赵满仓脸色难看,着急忙慌的打开下一个袋子,结果霉的,还是霉的,所有的袋子里的粮,竟然都是霉的!只有上面铺的薄薄的一层没问题,可有个屁用啊!

一想到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被赵政华用来买这东西了,赵满仓就眼前一黑,随后怒气汹涌而来!

这个儿子,真是越来越叫他失望了,一天天这个干不成那个做不好,也就算了,现在买个粮都不会买,要他有啥用!

赵满仓气的想骂,结果他还没骂呢,赵政华自己发疯了,他抱着头,神经质的重复:“不可能,咋可能有人敢骗我,不可能!”

说着,又开始又哭又笑的。

这一下,把赵满仓还给整不会了,赵政华花的可是他的积蓄,把他的棺材本都给赔进去了!

“造孽,造孽啊!”赵满仓开始怀疑自己:“老天啊,是我做过太多错事了吗?咋就生出这么个孽子来折磨我啊!”

一旁的王丽桐忽然惊呼:“政华,政华!你要干啥去,下雨呢,赶紧回来!”

赵政华压根就听不到别的声音,嘴里重复着:“我要去找他,我要去找他!”

“政华啊,你赶紧回来!”王丽桐着急地追,可赵政华即便瘸着腿,依旧跑得飞快,一瘸一拐地冲进雨幕。

王丽桐见赵满仓还站在原地没什么反应,气的不轻:“你咋回事!政华都跑出去了,你都不知道拦着,赶紧跟我去追!”

赵满仓还在气头上:“这屁大点雨,当他是三岁小娃呢,还能淋死他不成,他爱找让他去找去,我才不管他!”

王丽桐哭着拍大腿:“杀千刀的,咋就这么骗我儿啊!”

这边,赵政华这一刻好像把自己失败的怒火,全部冲着那个骗他的人而去。

他偏执的觉得,一定要找到骗他的那个人!

他就这么一瘸一拐地去了镇上,漫无目的地找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运气好,刚赶上雨停了一会儿,镇上街道上开始有人了。

赵政华就这么巧,真碰到了那天卖给他粮的年轻人,对方看着比那天白了不少,可他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就是这人!

赵政华原本就阴郁的脸,变得异常狰狞,他双眼赤红,瘸着腿,快步走过去,一把抓住年轻人的衣领子。

年轻人扭过头,看到赵政华的那一瞬间,一副见鬼的表情,正想解释,对方的拳头就毫无征兆的落了下来。

他使了全身的力气,一拳头下去,就打掉了年轻人的门牙,年轻人满嘴是血,吱哇叫着嚎了起来。

赵政华打的正畅快,结果年轻人的声音,引来了好几个汉子,那几个汉子显然跟年轻人认识,见状立刻围了上来。

原本还带着压倒般优势的赵政华,立刻被围住压着打,年轻人捂着满是血的嘴,露着风骂:“他娘的,敢打老子,给我往死里打!”

噼里啪啦的拳头以及脚踩在赵政华身上,他捂着脑袋,不明白自己重活一世,为什么反而变得更惨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让他重生,是在耍他吗?他恶狠狠地盯着头顶的天空想。

——

连续几天的雨终于停了,太阳一晒,泥泞的土地不到半天就被晒的差不多了。

姜乐他们抓紧时间,要去学校了,好几天都没去上课,姜乐还好,因为一直跟俞和衷在一起,有俞和衷教。

姜欢就比较焦虑了,她住在姜家,下雨天又不能过来找姜乐他们,又没上课,总害怕落下进度。

整天就盼着这雨快点停,她还要去上学呢。

好在,雨终于停了。

当天三人就骑着自行车,去镇上上学了。

夏季的风都带着燥热,即便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半天时间,太阳就驱散了凉爽,只留下潮湿闷热的风。

四季轮转,少年们如同雨后的竹子,快速的抽芽成长,不知不觉,身躯已变得挺拔。

这点在俞和衷身上格外明显,姜乐眼睁睁看着他一天比一天高,原本还卯着劲,想要努力长高,反败为胜,说不定他就猛长了呢?

结果他发现,他在慢慢长的时候,俞和衷在猛涨,他在猛涨的时候,俞和衷也在猛长。

就是说,这他怎么追得上!

他一边羡慕嫉妒,一边还得担心俞和衷会不会因为长得太快了导致缺钙,后面姜乐就摆烂了,管他呢,反正已经追不上了。

而且他对自己的身高挺满意的,也没辜负他这里面一直很注重补充营养,他现在有一米79呢!净身高!他现在十九,长到一米八没问题。

而俞和衷呢,倒也没比他高的离谱,就高半个脑袋,大概一米八六的样子。

姜乐伸手,在桌上他特地买的日历上,划下今天的日期,手里的笔重新放回笔筒。

日历上方,日期写着:一九七七年。

现在,是一九七七年的秋天。姜乐期待已久的一年。

用不了多久,他们将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