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衷儿, 这是……”朱凤英笑容僵硬的看了眼姜乐。

俞和衷真帮姜乐暖起手来,抽空道:“这是我哥。”

姜乐:嘿嘿。

朱凤英:我咋不记得我还有个儿子。

“哇,我才注意到这里还坐个婶子。”姜乐直接装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笑着道:“您是和衷的亲戚吧?以前没见过, 这还是头一次见呢。”

朱凤英:她咋成亲戚了,她是俞和衷的娘!

她看向俞和衷,对方竟然没有一点要解释的意思, 心里瞬间难过的厉害, 衷儿肯定还怪她。

“呀, 婶子的水喝光了,和衷你咋都不知道添水。”姜乐笑眯眯的, 一副非常热情的样子。

俞和衷就听话的给朱凤英添了水, 刚刚朱凤英冷的慌, 没多久就喝完了一杯热水。

现在又添了一杯, 朱凤英却没有什么心情喝了。

“您肯定是和衷的亲戚吧?看您的样子, 肯定和善。”姜乐热情的说完, 又叹气:“你是不知道, 和衷之前那些亲戚, 做的都不是人事。”

姜乐说着,眼眶红了:“我刚见和衷的时候,他特别瘦, 比我还矮一截,腿还被人打的瘸了……”

姜乐本来是说给朱凤英听的,可越说越难受, 低头抹了抹眼泪。

俞和衷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姜乐,自然没有错过他的动作,完全没有提起以前痛苦的难受, 反而想:哥是不是心疼我了?

姜乐说着,看着朱凤英,随即失望的很,朱凤英根本不在乎和衷,他原本还在心里给对方找借口,说不定对方有什么苦衷呢?

如果可以的话,他自然希望有更多的人爱和衷。

可朱凤英让他大失所望。姜乐没了说下去的欲望。

俞和衷看在眼里,他看向朱凤英:“早点回去吧,天快黑了。”

朱凤英:“衷儿,我……”

“娘错了,当初娘实在没有办法,你爹那些亲戚,还说要把娘嫁了换钱……”朱凤英说着就哭了,她是真的委屈,她当时能有啥办法?咋衷儿就是怪她呢?

姜乐:要不是这是和衷的娘,他真的忍不住想骂人了。

什么没办法了,要说真没办法,那嫁人就嫁吧,可嫁人之后呢,她还记得坎子村还有个她的儿子吗?怕是早就投身新的家庭,完全把和衷给忘了,现在说这些,把别人当傻子吧?

要是朱凤英不诉苦,他还高看对方一眼。现在说这些,难不成还想让和衷反过来安慰她?

笑话,她只看到她苦了,有没有想过和衷一个八岁的小孩,这么多年是咋过来的?

姜乐没说话,但脸色不太好。

俞和衷:“我说了,你的选择是对的,不用解释了,走吧。”

朱凤英彻底受不了了,站起身道:“衷儿,我是你娘,你咋能赶娘走呢。”

俞和衷说:“我没有赶你走,只是让你回家而已。”

她后来嫁的那家,至于这里,不是她的家。

朱凤英呼出一口气:“衷儿,那你以后多来娘这边走走,你不知道吧,你还有个弟弟,长得虎头虎脑的,可爱的很。”

朱凤英说起这个儿子,脸上明显带着慈爱,姜乐看的都有炸毛了,他不敢想和衷这会儿得有多难受。

朱凤英见俞和衷没反应,又说:“不管咋样,你俩都是亲兄弟,比那些没血缘关系的兄弟强。”

姜乐:我怎么感觉你话里有话。

一直没什么反应的俞和衷在听到这句话后,脸色当即沉了下来,朱凤英刺中了他的痛处,他多么希望姜乐是他亲哥,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谁也无法斩断。

可朱凤英偏偏就这么故意刺他。

俞和衷手几乎颤抖着,提起朱凤英那一袋玉米棒,塞进对方怀里,推着对方出门。

朱凤英被推的一个趔趄,哎呦一声:“衷儿你这是干啥呢?娘说的都是实话,你去见见你弟弟,你肯定喜欢他,你俩以后就是最亲……”

话都没说完,“嘭”的一声,面前的门被紧紧关住,朱凤英呆呆的看着关上的门,回过神来:她这是被赶出来了?

她在俞和衷面前提小儿子,就是想让小儿子以后有个依靠,眼看自己男人没啥本事,大儿子有本事了,以后小儿子的路也好走一些。

她说的都是实话,可不懂为啥见到她之后,情绪都很平静的俞和衷,会忽然这么激动。

她不死心地拍门:“衷儿,你听娘说完啊,娘是过来人,跟你说实话呢,你这娃咋不爱听呢。”

姜乐受不了了,冲门口喊:“别说了,再不走我放狗了!”

朱凤英当即不敢拍门了,不是,人都吃不饱,咋还养了狗呢?

见朱凤英安静了,姜乐担忧的看向俞和衷:“和衷……”

下一刻,他就被俞和衷紧紧地抱在怀里,他才感觉到,对方似乎有些发颤。

“哥,我只有你了。”俞和衷近乎痛苦的低声。

姜乐心疼地摸摸他的头,安慰道:“你傻不傻,怎么什么话都信?亲不亲的,跟血缘有啥关系,你看咱们村那些兄弟,有了对象,跟对象亲,该不亲还是不亲。咱俩不一样,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也亲。”

俞和衷闷声道:“那哥,你以后有了对象,还跟我亲吗?”

这个倒不用担心,姜乐道:“放心,我不会有对象的。倒是你,说不定你以后有对象了,说不定还不愿意跟我亲了呢。”

说到这里,姜乐还怪难受的。

啧,现在和衷还对他撒娇呢,以后可不一定对着他了。

“不会,我跟哥最亲。”俞和衷没觉得姜乐那么肯定的说以后不会有对象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以后也不会有,他好像没办法跟姜乐以外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姜乐一个人,已经把他所需要的一切都填满了。

姜乐只以为他说的是,以后就算有对象了也跟他最亲,不由得哈哈笑起来,不管以后咋样,反正现在有和衷这句话就够了。

俞和衷平静下来,两人分开,姜乐这才注意到什么,他抬手抹了抹俞和衷的眼角,无奈道:“怎么眼睛都红了。”

和衷真的很没安全感啊。姜乐心疼的厉害。

“哥……”俞和衷蹭了蹭姜乐的手心,他现在才十四岁,长相还处在柔和的阶段,没有成年男人的锋利,俨然一副英俊美少年的样子,平时眼神锐利时还好,现在一双眼睛红红的,眼巴巴的看着姜乐,真的很容易让人心软。

姜乐微微皱眉说:“有我呢,别想七想八的,知道吗?”

俞和衷点点头,说:“嗯。”

见他脸上终于有笑模样了,姜乐松了一口气,不想再提起刚刚的不痛快,转移话题:“我刚刚让你猜我带了什么,你猜着没?”

俞和衷忽略了自行车篮子露出的书角,为难的皱眉思索片刻,然后摇头:“猜不到。”

“哈哈。”姜乐嘚瑟的笑笑,然后去把书拿过来,在俞和衷眼前晃了晃:“当当当当~,新的书,你那些书我看都看了好几遍了。”

俞和衷眼睛发亮,哥果然一直会关注他。

他接过书,珍惜地摸了摸。

姜乐看他的样子,都不用问喜不喜欢了,原来俞和衷也有把情绪都写到脸上的时候。

刚刚见面的时候,对方还是个警惕的小狼崽呢。姜乐心软软的。

那什么娘,既然这么多年都没出现过,那就不要再出现了。

他和俞和衷有一样的经历,他爸混不吝,年纪轻轻就死了,他妈就丢下他走了,刚开始,姜乐每天都盼着幻想着,在他进门的一瞬间,对方会忽然出现,然后给他一个惊喜。

如果对方真的能出现,他不怪她当初的离开,可是一次都没出现过。

后来,姜乐年纪大点了,基本上不会想起对方,也不盼着对方回来了。

如果还有爱,为什么这么多年会不闻不问?

所以,既然当初选择离开,那就不要再出现了。

——

朱凤英呆呆的看着紧闭的大门,一直等到冬日冷冽的风吹的她手指冷的发疼,身上的温度下降,她冷的一个哆嗦,才回过神来。

提着那袋玉米棒,失魂落魄地回家。

她进了平时睡的屋子,里面光线很暗,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男人和儿子都躺在炕上。

村里很多人家都这样,冬天天气好了,揣着手出去晒晒太阳,天气不好就窝在炕上。

以前朱凤英觉得没什么,可今天去了俞和衷那边,堂屋那么亮堂,炉子烧起来浑身都暖了,……她以前也是住那里的。

“呆在门口干啥呢?我让你把门关上,你耳朵塞驴毛了?冷死了。”男人不满的声音让朱风英回过神来。

她关上了房门,把冷风隔绝在外面,即便是这样,这间烧了炕的房间也没多暖和。

男人见她半天不说话,忍不住打听:“这么快就回来了,你跟他说的咋样?”

朱凤英不好意思说自己被赶出来了,她觉得丢人,好歹是俞和衷的娘,就含糊地说:“衷儿说太晚了,路上冷,让我先回来。”

她也没撒谎,刚开始俞和衷确实是这么说的。

“那就好,你跟他多走动走动,这么多年了,肯定没那么热乎了,可他好歹是你儿子,你要是愿意认他,他还能不认你?”男人听朱凤英这么一说,放心了:“嘿,谁能想到,你那儿子还能有这个本事。”

朱凤英听着就想,衷儿小时候就聪明,记性特别好,他爷爷说了一遍的东西,他都能记住。

“这以后咱们家,说不定还要靠你那儿子呢。”男人做起美梦来:“到时候你给说说,让咱儿子跟着他学学,以后咱儿子也能有本事。”

朱凤英哪里敢说俞和衷都不认她,含糊的应了一声。

“你去烧点热水,渴死我了。”男人指挥着朱凤英去干活,他自己懒得下炕,觉得冷,烧水还要去灶房烧呢,冷的很。

朱凤英答应了一声,去厨房烧水喝。

平时她觉得没什么,哪家日子不是这么过的,男人一到冬天啥也不干,就歇着,女人忙家里的活,烧水的事,也没见哪个男人会干。

朱凤英也不是想让男人烧水,她是又想到了俞和衷家的炉子,那炉子好,一个水壶放上面,一直都能有热水,屋里暖和,还不用专门烧热水。

多好啊,可她家没有。

那以前就是她家啊,朱凤英想着想着,就哭了,她忽然有些怀疑自己当初嫁人的决定对不对了,可不嫁人,俞家那些亲戚,能把她吃了啊,她能有啥办法啊。

衷儿,你咋一点都不理解娘的难处啊!

——

隔了几天,河口村来人了,说俞和衷需要的东西都弄到了,客客气气的问:“俞同志你看有没有功夫,过去一趟。”

冬天没什么事,俞和衷说有空,今天就能过去。

这温度一天比一天低,眼看都开始结冰了,还是早早修完比较好。

姜乐想跟着去,俞和衷没让:“太冷了,你在家里待着。”

姜乐感受了一下外面的温度,只好点头,他去了也不能替俞和衷受冷,只能嘱咐俞和衷,裹严实一点。

俞和衷让他安心回去,外面冷。

等俞和衷走了,姜乐没什么事干,看书也看不进去,干脆回家去,皮皮豆豆的拼音快教完了,今天把最后几个教了。

两个小娃可能也是没什么娱乐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是不错的,姜乐每天教的那些拼音,都学的很认真。

姜乐一到姜家,原本在玩铁皮青蛙的皮皮豆豆自觉把本子拿出来,上面是他们昨天写的“功课”,要让姜乐检查。

姜欢看在眼里,笑着说:“幺儿,你现在有小老师的样子了,以后当个人民教师。”

姜乐听完,觉得还是算了,他不适合当老师,对皮皮豆豆这么耐心,完全是两小只比较乖。

姜欢见他满脸写着拒绝,不太理解:“当老师多好啊,桃李满天下。”

姜乐见他姐脸上写着向往,看来他姐以后想当老师啊。

挺好,现在虽然乱,可等恢复高考,他姐毕业后,已经稳定下来了,当老师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姜乐这么想着,恍惚间回过神来,感慨,他到底不是真的十五岁,做不到那么单纯。

没办法单纯地因为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他会不自觉地考虑,这个选择是不是对自己有利的。

他叹息着跟瓜瓜说:【瓜瓜,我是个功利的成年人。】

瓜瓜当即道:【谁说的?宿主这叫有远见!职业规划很重要的好不好?】

姜乐听的笑了:【谢谢瓜瓜,你有时候真的挺暖的。】

瓜瓜哼哼:【本系统一直很暖好不啦?】

教完皮皮豆豆,两小只读了一会儿拼音,然后眉头紧皱地抄写。

姜乐琢磨着,俞和衷应该还没回来,他干脆在这边吃饭了。

也不知道他奶在做什么,一股呛人的香味,这味道闻着似乎还有点熟悉。

“幺儿,快来尝尝味道对不。”正想着,姜奶奶就在厨房里喊。

姜乐进了厨房,味道更加浓郁了,只见锅里炒着东西,他仔细一看,当即知道味道为什么感觉很熟悉了:“是火锅底料!”

之前他奶就说,要琢磨这个料咋做的,过了这么久,姜乐早忘了,没想到他奶还记得呢,而且貌似已经琢磨出来了。

姜乐拿了根筷子,沾了一点底料,尝了尝,然后眼睛一亮:“挺好,味道很接近了。奶,这样就成了。”

火锅底料还分很多牌子呢,每个牌子的味道都有细微的差异,没必要做的一模一样。

而且,姜乐穿书前那时候,比较有名的火锅市,人家就是以现炒出名的,可惜姜乐只听说过,没尝过是什么味道。

姜奶奶一听,笑呵呵道:“成,那咱今天就吃火锅,看有没有啥要改进的地方。”

老太太琢磨:“你二哥一天天忙着出车,两个大男人都不咋会做饭,火锅底料要是能成,给他带着,路上也能煮点东西吃。”

姜乐点点头,又说:“奶,火锅底料还能用来炒菜呢,炒出来也特别好吃。”

这个简直就是做饭不怎么好吃的人的福音,一点火锅底料放下去,瞬间味道提升不少。

虽然也有弊端,但是提高了做菜的下限,不管咋样,味道也不会差了。

姜奶奶一想,还真是,这火锅底料里放的也是调料,平时也会用这些调料来炒菜,火锅底料咋就不能炒菜了?肯定成。

要吃火锅,一家人就忙活起来收拾菜了,这季节最多的就是白菜萝卜了,好在家里有晒干的菜,用热水一烫,然后洗一洗,就可以下锅了。

家里还有猪肉啥的,也算凑够了一桌菜。

不得不说,这个季节很适合吃火锅,一家人围着炉子,吃的热火朝天。

这次没有可乐,不过姜奶奶听姜乐说可以烧菌菇汤,这个她也琢磨出来了,菌菇汤也好喝。

姜奶奶做的火锅底料味道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认可,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了。

火锅底料还有剩的,姜乐干脆弄了一些,拿到俞和衷这边,他俩不想做饭的时候,就煮火锅吃。

姜乐热乎乎的出来,一阵冷风吹来,也没感觉多冷,一路到了家里,正好俞和衷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两人都露出笑,没多说话,先回屋,外面冷。

姜乐离开的时候,给炉子里加了柴,把炉子中间那个盖子盖上了,这样隔绝大部分氧气,柴就会烧的慢很多。

果然,屋子还是有温度的,姜乐把壶踢开,揭开盖子,里面的木柴小小的燃着火星,姜乐又把下面盛灰的抽屉抽开,没一会儿炉子都烧旺了,堂屋也热起来。

姜乐脱掉满是火锅味的外套,挂在外面吹风,问俞和衷:“你吃饭没?”

俞和衷说:“吃了,河口村那个新书记硬是要拉着我吃饭。”

怎么听着还怪委屈的?姜乐听的直笑:“哎,那可惜了,本来还能吃火锅呢。”

俞和衷:“……”他哥有时真的有些恶趣味。

姜乐:“哈哈,没事没事,改天我们再吃呗。”

俞和衷笑了:“嗯。”

“我怎么感觉又饿了,果然火锅吃的都虚。”姜乐嘀咕着,往炉子里放了几个红薯,吃点烤红薯吧。

“你看着点,我去洗澡。”姜乐受不了身上的味道。

“等等,炉子我再弄旺点。”俞和衷怕他着凉,他们睡觉的房间的对面是洗澡用的屋,中间隔了一个堂屋,堂屋弄暖和点,洗澡的屋子也就暖和了。

俞和衷又往里面加柴,一直到堂屋热的让人有些冒汗,才让姜乐去洗澡。

姜乐出来的时候,俞和衷已经把红薯取出来了,在炉子上面温着,他顺手拿了个红薯剥开,咬了一口,看俞和衷:“你在做啥呢?”

俞和衷跟前放了一堆零件,好像又在装什么。

俞和衷抬起头,看向他,说:“做个收音机。”

“哇,收音机你都会啊。”姜乐惊叹:“你还说你不是天才。”

俞和衷不解:“收音机的构造很简单。”

姜乐:“……”

很好,别说了。

俞和衷读懂姜乐的意思,瞬间闭嘴。

姜乐见他忙活,也拿着书看,看了一会儿,又看向窗外,从大门进来是堂屋,再往前穿过一扇门,就是家里的院子,当初盖房的时候,谭老爷子怕堂屋太暗了,给挨着院子那边开了个窗户。

所以窗户看出去,是家里的院子。

俞和衷见他发呆,问怎么了。

姜乐有点想看院子里下雪的样子,白茫茫的一片,肯定好看,就问:“什么时候下雪啊?”

俞和衷说:“往年这个时候已经下雪了,今年一直没下雪。”

姜乐听完,眉头皱了皱,想起原书的剧情来,今年冬天格外的干旱,一直没下雪,而等开春,快收小麦的时候,会迎来十来天的降雨。

雨虽然不大,可对于要丰收的小麦,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因为成熟的小麦在地里也是会发霉的。

而赵政华靠着前世的记忆,在受灾前,屯了很多粮食,受灾后各地缺粮,他又以高价卖出,大赚了一笔。

他在坎子村自称自己联系到了外地的朋友,运来了粮食,以稍微低于他向别的地方出售的价格卖给坎子村的人。

坎子村的人对他感恩戴德,当时已经成为书记的赵满仓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原书只描写了赵政华如何受拥护,完全没写,多少人因为这场灾难活生生饿死。每次作者极力营造的爽点,都让人膈应。

姜乐想到这里,嘴角往下压了压,他没办法改变天气,没那个本事,可这次,不管怎么样,他也要想办法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