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赵家人得知赵青没选上, 都有些失望,但也都觉得没啥,还是那句姜乐不爱听的话。

他们觉得家里小辈, 赵青最有本事, 可比起希望赵青有本事,他们更希望赵青的哥哥弟弟有本事。

也不能说他们坏,不至于。他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思想就是这样的, 大多数人都是随着时代的洪流翻涌, 只有少之又少的人才能跳脱出时代。

姜乐也不至于鄙视啥的, 他本身跟人家生活的时代就不一样。

因为赵青的事,赵家都没顾得上招待姜乐, 不过自家小辈, 也没啥。

听说姜乐过来有事, 他外公赵黑娃就问是啥事。

姜乐便说了:“是表姐招工的事。”

“不是没选上吗?还能有啥事?”赵大门不解, 他现在已经接受了, 没选上就没选上, 还能咋办?

“表姐说她当时都答对了问题, 按理说不应该选不上。”姜乐摇摇头说, 主要是瓜瓜已经说了,他表姐确实是选上了的。

赵青听完,心里难受, 她就是当时太有信心了,以至于知道结果后,一时间接受不了。

但她不理解姜乐说这个是啥意思, 不管应不应该的,不都是没选上吗?

赵家其他人也是这么觉得。

就听姜乐说:“我相信表姐的判断,这结果说不定有问题。”

赵家人一听, 都傻眼了,好家伙,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敢质疑厂子的。

就算有问题,那能咋办?

姜乐说:“我有认识的人,舅舅舅妈你们先别急,等我回头问问啥情况。”

“我听表姐说,有人跟她说相啥的,我觉得最好先别答应。”姜乐这会儿也顾不得掺和不掺和别人家事的问题了,他只知道,表姐没看上那人。

赵大门和赵麦穗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这在姜乐意料之中,他也不觉得有啥,见表姐眼含泪光地看着他,他继续说:“要是这结果真有问题,那表姐说不定能重新选上工人。”

这下赵大门和赵麦穗有反应了,赵麦穗连忙问:“真的?”

不管咋样,他们肯定是希望闺女好的,说相也是那家各方面好,他们才想答应。

“那肯定的,你们等我回头问问,所以我才让你们别着急。”姜乐按照他们比较好接受的说法说:“你们想想,要是表姐选上工人,原先的人,能配得上她吗?”

外婆陈大花一拍大腿:“那肯定不能啊。到时候咱青儿可是正式工人,那家条件再好,那也得看娃有没有本事……”

陈大花说到后面就没说了,主要是不好意思因为自家孙女有本事了,就瞧不起人家,总觉得这么不好。

但不管瞧得起瞧不起的,还是那句话,要是赵青真成正式工人了,这桩婚事,就不那么合适了。

陈大花能想到,赵大门和赵麦穗自然也想得到,两人都没说话,可姜乐看得出来,他们听进去了。

于是又说:“我这么说,也是考虑到,要是你们把婚事答应下来了,到时候表姐不嫁也得嫁。”

赵大门和赵麦穗一想也是,到时候他们反悔,人家不得戳他们脊梁骨?你家闺女没当上工人的时候,答应的好好的,现在当上工人了,又不嫁了,哪有这样的?

他们俩被戳脊梁骨没啥,要是赵青因为这个被说,他们想想都难受。

他们也心疼闺女啊,咋能不心疼呢。

“而且,表姐要是当上工人,以后还发愁这个吗?服装厂也有男工。”姜乐疯狂给他们画大饼,不过也不算大饼吧,本身赵青就是选上了啊。

赵大门听到这里,瞬间那份害怕闺女耽误太久,找不到好的的紧迫感消失了,就像姜乐说的,要成了工人,还发愁找?压根不用发愁,而且还能找到更好的。

“行,咱先不答应,就说再想想。”赵大门还是没敢说直接拒了,姜乐说的很好,可凡事就怕个万一。

姜乐信誓旦旦的说觉得有问题,要找人问问,可万一问出来的结果是,他闺女就是没选上呢?

所以,赵大门还是觉得稳妥一点。

对于这个结果,姜乐已经满意了,先往后拖拖再说。

虽然这么做不太地道,对于男方来说,可也没办法,而且,现在两家还啥都没说呢,男方要是等不及了,那就再找吧。

说相本来就是这样,没人会觉得别人说考虑考虑,就是真的答应吧?

做完了决定,赵大门还有些不敢相信,他外甥这么有本事,竟然还认识厂里的人?

姜乐被看的不好意思,说:“只是认识一点,您这边别着急,查也得有个时间不是?”

“说的是,说的是。”赵大门还是有些恍惚,他外甥咋这么厉害?

人家那些在厂子里的人,哪个不是鼻孔朝天,看不起他们这些泥腿子,外甥竟然能认识人家,咋能不厉害?

姜乐没在赵家多待,说要走,赵家还挽留他,姜乐说:“我也想跟外公外婆亲近亲近,可来的时候没说今天留宿,我怕爹娘他们担心。”

赵家人这么一听,就不留他了,趁着天还亮着,回去吧,天黑了危险。

他们送姜乐出门,赵青叫住姜乐,神色复杂道:“你说的那些,万一……”

赵青还以为是姜乐听说他不想嫁,帮她的,可这么跟她爹娘说,之后要是不成,她怕爹娘怪姜乐。

“我没胡说。”姜乐笑笑,让她放心:“你别想那么多,该吃吃该喝喝,要是有消息,我肯定先过来说。”

赵青一愣,鼻子又酸了:“谢谢你姜乐。”

“哎呀,你是我表姐,一家人,说啥谢。”姜乐摆摆手,他不擅长应付这种场面,匆匆走了。

赵青看着他的背影,冲着赵麦穗说:“娘,我觉得姜乐真好。”

“可不是,好娃,还有本事,你说说他咋还能认识……”赵麦穗又念叨起那些话了。

赵青却想,她觉得姜乐好不是因为这个,她只是觉得有些震撼,原来还有人觉得,她喜不喜欢,比啥条件好更重要。

所以,不管结果如何,她都感激姜乐。

——

姜乐骑着自行车赶在天黑前回到家,可能是要入冬了,这两天愈发的冷了,姜乐停下自行车后,手指都僵硬了。

回家正好赶上晚饭,姜奶奶一看,姜乐手都冻僵了,连忙让打热水,给泡泡,可别把手给冻了。

姜欢积极道:“我去!”

说完,从凳子上跳起来,去厨房提着水壶倒了热水,又掺了一些凉水,她伸手试了试,觉得温度差不多了,才端过来。

“赶紧泡泡,可别把手冻坏了。”姜欢把水盆端到他面前,说完,可能又觉得不吉利,连忙“呸呸呸”。

逗的姜乐发笑。

手跑进水盆里,被热水包裹的一瞬间,没什么感觉,很快手恢复了知觉,整个手都温暖起来。

洗了手,顺便洗把脸,坐下吃晚饭。

姜乐先给馍馍夹了口蘑肉酱,然后就菜吃,其实光夹着酱都很好吃了。

家里人商量着,要继续种口蘑,他们特地给口蘑留了种,只不过这次不是系统商城给打包好的菌包,就比较麻烦了。

起码得上肥啥的。

除此之外,现在天冷了,不适合口蘑生长,所以想种就得人工干预,得把种口蘑的房间弄得暖和一些。

姜乐穿越前那会儿,大家都是用大棚,大棚已经足够普及了,可现在显然没那个条件了。

所以只能人工通过烧火的办法,把菇房的温度弄高一些。

听完姜乐说的,姜德最先说话:“这有啥麻烦的?这一到冬天,一天天都没事干,找点事做挺好。”

“可不,你爹一到冬天,就不舒服,闲得发慌,他又不愿意跟村里那些大老爷们蹲在村里说话,给找点事做也挺好。”赵美莲说。

一到冬天,女人还好,男人家尤其闲,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天气好了,就揣着手蹲在村子里晒着太阳烤着火,说说话。

女人冬天也闲不下来,家里的饭得做吧?家里时不时还有些杂活,给这个补补衣服,那个补补鞋,衣服脏了,还得拆了洗。

冬天都穿棉衣,棉衣脏了肯定不能直接洗。

一来,棉衣厚,不好洗,洗了也不好干。二来,棉花要是洗的多了,就不暖和了。

所以棉衣外面都会套一层褂子,褂子在外面套着,里面的棉衣就不容易脏,都是把褂子洗了。

当然,如果棉衣脏了,要是赶在冬天冷的时候,那脏了就脏了吧,这年头一人也就一件棉衣,要洗棉衣,得把外面的一层布拆了洗,棉花是不能跟着下水的。

弄起来麻烦,一时半会儿洗不好,又没有棉衣穿,只能受冻了。

要是冻感冒了,还得花钱治,所以棉衣一冬天都不洗。

话说回来,反正男人们冬天确实闲,所以种口蘑反而是给姜德找点事做。

既然这么说了,姜乐就觉得可以,家里都种了一次了,有经验。

至于上肥啥的,也是懂的,家里的菜地就经常要上肥。

“等这两天过了,我把菇房收拾收拾,留的种种下去。”姜德说:“到时候弄几个火盆,菇房里弄得暖和点。”

姜奶奶觉得不成:“弄那么多火盆,烟气太大了,人都待不了。”

要保持温度,肯定得紧闭门窗啥的,可烟那么大,不通风,人在里面肯定待不了。

更何况,一天点那么多火盆,得用多少柴?还需要人不断地去添柴,不然火盆会灭。

这都是问题。

被这么一说,姜德觉得自己考虑的不太周到了,问他娘:“那咋办?”

姜奶奶到底还是有经验的,想到了解决办法:“给菇房弄个炕吧,弄低一点,炕砌大,到时候口蘑种在炕上面。”

其实就是把炕当成地面,在炕上搭架子,热气往上升,也能达到种植口蘑需要的温度。

这主意可以,家里人都赞同。

姜奶奶又说:“还有幺儿的手,总冷着也不是个办法,就算是冬天,也有出门的时候。”

“家里还有棉花,到时候给缝一对袖筒,弄得厚厚的,绑在自行车把手上,骑车的时候,把手塞进去,也暖和。”姜奶奶刚刚想了半天,有了想法。

姜乐嘿嘿乐:“谢谢奶!”

“谢啥呦,把咱家幺儿手冻着了,奶得心疼。”姜奶奶伸手摸摸姜乐脑袋。

袖筒赵美莲做,没那么快做好,姜乐第二天还得去一趟镇上,主要是把给大姑的东西寄过去。

家里准备了好几天,除了晒的口蘑干,还有菜干,以及口蘑肉酱,姜乐给做的大衣,自然,还有大姑夫,大姑家一儿一女也都有礼物。

准备的时候不觉得多,等装好了有一大堆。

姜奶奶还让姜乐代笔,写了一封信,让女儿别担心家里,家里现在好着呢,军庆腿好了,还借了幺儿的光,去开大车了,家里还有了别的进项……

都是安女儿心的话。

塞了一大包东西,姜乐去镇上都不知道咋带,最后还是姜德把东西绑到自行车后座上。

姜乐心疼的看着他的自行车,生怕给压坏了。

就这么骑着自行车去了镇上,先冲着邮局去,把东西寄出去,自行车终于轻松了。

因为怕冻手,他赶着中午来的,这会儿左右没什么事,姜乐打算去服装厂看看。

打听一下那个厂主任是什么来头。

没成想正好碰到小李,小李一看到他,激动不已:“没想到你还记得跟我的约定啊,太好了!”

姜乐一脑袋问号,求助瓜瓜:【啥约定?】

瓜瓜也忘了:【不知道哇。】

然后就见小李不知道从哪掏出来一副球拍,要跟姜乐打乒乓球。

姜乐:“……”想起来了。

他当时真的就是随口一说啊!

但小李已经把球拍塞给他了,姜乐能咋办,只好奉陪了,不过他事先声明:“我打的不好。”

他确实不怎么会打乒乓球,主要是没时间打。

“没事儿。”小李表示不在乎。

然后两人就打开了,姜乐总算知道对方为什么不在意他打的好不好了,因为,小李的球更臭!

姜乐打了一会儿,就有些绷不住了。严重怀疑,是不是服装厂没人愿意跟小李玩,所以他被拉壮丁了。

姜乐能怎么办,想到自己还要打听那位厂主任,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打了。

两人打了一会儿,累了,小李还热情的花钱买了水,一副生怕姜乐也不愿意跟他打,要跑的样子。

姜乐:“……”

他喝了口水,趁着这个功夫,开始旁敲侧击的打听。

小李性格大大咧咧的,姜乐问着,他完全没察觉出什么,竹筒倒豆子一样,全倒了。

服装厂这么大的厂,肯定不可能只有一个主任,事实上,厂里光各种主任,就有十来个。

姜乐把不符合的都排除了,终于确定,这位厂主任叫郑冬。

姜乐还问瓜瓜呢:【瓜瓜,你快看看,这个郑冬是不是就是那个厂主任?】

瓜瓜欲言又止:【宿主,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可以直接问本系统。郑冬作为瓜主,本系统是有义务告诉你,他的个人信息的。】

姜乐:【……】

长久的沉默后,他怒了:【那你刚刚为啥不告诉我?】

瓜瓜心虚:【本系统以为宿主是喜欢跟小李打乒乓球的。】

姜乐:【……】

瓜瓜哄他:【哎呀,别生气嘛,至少有别的收获啊。】

姜乐让他举例子:【比如?】

瓜瓜吭哧吭哧地憋了半天:【比如你打了乒乓球。】

姜乐捂脸:【求求,别说了。】

瓜瓜心虚:【……】

他真以为宿主是爱打乒乓球嘛。

姜乐正捂着脸呢,就听到旁边小李喊:“郑主任!”

姜乐:“!!!”是他想的那个郑主任吗?

瓜瓜激动不已,峰回路转啊:【宿主,快看,瓜主来了,咱们也不算是毫无收获嘛。】

姜乐抬头,果然看到一个有些胖胖的中年男人,对方和姜乐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身材是这年代少见的胖,脸上带着笑,看着特别和蔼。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好人呢。

郑主任和小李说了两句话,看向姜乐,好奇道:“这位是?”

“这……”小李正打算介绍,姜乐就率先道:“我是李哥的弟弟。”

小李奇怪的看了姜乐一眼,还是点了点头说:“嗯,是我弟,在这跟我打乒乓球呢。”

说完,小李热情道:“郑主任,过来跟我打一会儿呗。”

郑冬还不清楚小李那狗技术,实在不愿意打,可他在外面表现的一直都是老好人的样子,实在无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姜乐也不走,就在旁边看着,眼睁睁见两人打了一会儿球,郑冬的脸色都差点绷不住了。

姜乐:噗嗤!

正看热闹呢,瓜瓜就突然激动:【宿主宿主,快看啊,另一位瓜主也来了,你今天没白来啊!】

姜乐心里想着,另一位瓜主?才想起来,应该就是跟郑冬勾结的那个采购。

他扭头去看,就发现不远处站着一个打扮时尚的女人,看着三十来岁的样子,反正肯定比郑冬小,郑冬看着有四十多。

这位采购叫钱红,姜乐这次学聪明了,直接问的瓜瓜。

姜乐就见钱红似乎不经意间路过,然后笑着道:“小李,你又在打乒乓球啊?”

小李捡起打歪的乒乓球,擦了擦汗,捡球累的:“是啊,钱姐,要不咱们来打会儿?”

钱红摆摆手:“不了,今天我穿的鞋不方便。”

她今天穿的鞋有点鞋跟。

小李见状,只好遗憾道:“那好吧,改天咱们一起打。”

钱红尬笑着点头。

事实上,小李完全没注意,钱红在说话间,已经跟郑主任交换了好几次眼神了。

姜乐在旁边却看的清清楚楚,只不过,郑冬咋看起来那么……猥琐?

瓜瓜像是憋了半天,终于有机会说了:【宿主,你终于发现了,他俩有一腿哦!】

姜乐:【……】

他不理解:【这俩这个年纪,应该都已经结婚有家庭了吧?】

尤其是郑冬,看着四十多岁,按照这时候,大家结婚都比较早来算,说不定都有孙子了。

瓜瓜:【有的哦。】

交换了几个眼神,钱红就先走了,两人从头到尾都没说一句话,好像完全是陌生人,结果钱红走了没一会儿,郑冬就找借口,也走了。

小李挠挠头:“我还没打够呢。”实力诠释,什么叫又菜又爱玩。

说完,他把目光投向姜乐。

姜乐:“……”救命,刚刚应该跑的。

——

钱红找郑冬还是那句话,害怕两人干的事被发现,她当初也是一时冲动,就上了贼船,现在想下来都下不来了。

两人吃服装厂的回扣,已经犯了法。

“放心吧,这么大个厂,哪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郑冬被弄得有些不耐烦,但还是耐着性子安抚,不然这个蠢女人要是那天不小心漏了馅,他也得跟着倒霉。

“就算被发现了,大不了咱们跑呗,去一个不认识咱们的地方,拿着那些钱,好好过咱们的小日子。”郑冬说着,手就开始不安分起来:“到时候咱们也不用装不认识了。”

钱红躲开他的手,恼道:“我今天没功夫跟你瞎搞,还是那句话,你小心点,要是被发现了,可别扯上我,我回家了。”

说完,钱红就走了。

郑冬心说装啥装呢,他俩早都睡一起了。

今天正好没啥事,郑冬想了想,决定去他哥家,这次他可替他哥办了事了,说好的好处,肯定不能少啊。

这么想着,郑冬一路到了熟悉的门口,敲了敲门。

郑大嫂正忙活着做饭,听到动静,以为是自己女儿回来了,心里还嘀咕,今天咋回来这么早。

她现在心情可好了,自家女儿可是服装厂的记录员,这两天别提她多有面子了。

结果一开门,发现是郑冬。

郑大嫂愣了一下,赶紧让人进来,笑呵呵道:“你说说,你来咋都不提前说一声,我去叫你大哥,嫂子给你炒个肉!”

郑冬没拒绝,还说:“嫂子,多放点肉,咱家好歹也是工人家庭了,别舍不得放,说出去丢人。”

郑大嫂笑着答应,进了厨房,脸就拉拉下来了。

这边郑大哥听说弟弟来了,也不躺炕上了,趿拉着鞋出来:“郑冬来了,正好,你大嫂快做熟饭了,过来一起吃。”

郑冬点点头,坐下,说:“哥,我过来可不光是为了吃饭,你看,我侄女这事我也办成了,之前你咋答应来着?”

郑大哥答应的,一年之内,他女儿的工钱,分一半给郑冬。

当初确实答应了,可现在真让给,他们又觉得心里不舒服。

这个郑冬真是掉钱眼里了,帮自家亲侄女,还要分钱,还上门来要,不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