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王燕妮之所以过来, 自然是听说姜家有自行车的事了,说实话,她不怎么信, 没人比她更清楚, 姜家的情况,怎么可能这么快自行车都有了。

当初姜国庆还在的时候,姜德又踏实肯干, 他们一家都勤快, 怎么可能过得不好?

而王燕妮她男人姜志没什么本事, 没本事也就算了,一点男人的担当都没有, 还懒, 干个活拖拖拉拉的, 姜志家大大小小的事, 都是王燕妮在忙活。

好在姜德作为姜志他弟, 经常看不下去, 会带着儿子帮他们。

王燕妮因为这个, 也愿意跟姜德一家走的近一些。

谁知道姜德家突逢巨变, 姜军庆的腿瘸了,接着姜国庆执行任务的时候失踪,姜爷爷又从山上滚下来, 受了重伤。

没有哪个家庭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姜德家还算丰厚的家底一下就没了。

王燕妮看在眼里,也急了, 并不是担心姜德家,而是怕自己家被拖累。

她家也好几个娃呢,要是被拖累了, 她娃以后也得跟着吃苦啊。

王燕妮越想越难受,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哭,姜志睡得跟死猪一样,压根听不见,气的她给了对方一脚。

姜志被踹醒,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就见王燕妮瞪着一双眼睛,在月光下格外的吓人,他一个激灵,被惊醒了,抱怨道:“你这是干啥,放心吧,姜德不是有本事吗?他自己能撑得住,你别操心了。”

王燕妮气的又给了他一脚:“我不是操心这个,我是怕咱家,咱家万一被拖累咋办?”

说着,她又哭了:“你说说,我命咋就这么苦呢,咱家日子好不容易起来一点,结果姜德家又出了这么个事。咱还没分家呢,你爹眼看没得治了,姜德那个死心眼,非得要治!到时候钱都花完了,咱的日子咋过啊!”

王燕妮这会儿只惦记着家里的公账,那里面的钱也有她家一份,凭啥咋用都由姜德定了,他都拿去给老爷子治病,问没问过她家姜志的意见!

王燕妮完全忘了,家里公账的钱,他们家基本上没啥贡献,这会儿却觉得里面的钱有她家一半。

姜志被她一说,也皱起眉来:“那你说咋办,那钱在我娘手里,她能不给我爹看病?”

“你爹眼看是治不了了,那不是白花钱吗?真是死心眼!”王燕妮越想越觉得不满。

姜志觉得烦,搓了搓头发,重新躺下:“别想了,想了也没啥用。”

“啥叫没啥用,咱们就等着跟你弟一起过苦日子呗?”王燕妮又开始哭。

“那你说咋办?你再哭我也没办法!”姜志不耐烦道:“不行就分家!分了他总用不了咱们的钱了!”

他说完,就翻身继续睡了,而王燕妮却把他的话听进去了。

分家!对,只要分家了,她家就不会被拖累了!

王燕妮越想越觉得可以,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第二天就跟姜志说了:“我觉得你说的成,咱就分家,反正本来就没住一起,没必要掺和到一块。”

当初之所以掺和到一块,完全是他们想占便宜,靠姜志这个懒货,他们一家过不了啥好日子。

可和姜德家掺和到一起,他们用的都是公账的钱粮,姜德一家又不是会计较这些的,他们吃喝在一起,也不至于饿肚子。

现在眼看掺和到一起没好处,王燕妮越想越觉得应该分家了。

姜志闻言无所谓:“分就分呗。”

王燕妮道:“你去跟姜德说,公账的钱粮,咱们得拿走一半。”

姜志也不觉得这么做有多过分,点点头,吃过饭就去找姜德,直接说了。

姜德原本回家一趟,是过来拿钱的,之前带过去的钱花完了,他要把剩下的钱都带去给他爹看病。

谁知道吃了顿饭,刚想走,就听到姜志的混账话,一向脾气好的姜德都不由得黑了脸。

赵美莲更是气的不行:“大哥,你咋能这样,现在咱爹还在医院躺着呢,你就要分家,你这不是存心要老爷子的命吗!”

“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姜志有些心虚,不过他向来自私,感觉以后跟姜德合在一起没啥好日子,这家说什么都得分:“你看看,我们两家娃都这么大了,早该分家了,家里的公账给我家一半就成。”

姜德黑着脸:“你别想了,这钱得留着给爹治病,我没空给你说这么多!”

说完,姜德就走了。

姜志铩羽而归,回去给王燕妮说了,被骂了一顿:“你说说,你咋这么没用,你个做大哥的,还能怕你弟不成?”

“啥怕不怕的,他要去医院,我能拦着他?”姜志不服气。

王燕妮想了想,再拖下去钱真没了,说不定还得欠一屁股债,到时候她家也得跟着还:“不成,那我去一趟!”

想了想,还带着剪刀。

她够狠心,也豁得出去,去了姜家就哭着闹,还拿着剪刀威胁,说不分家就死给他们看。

姜奶奶被气的不行,老太太身体一向好,被她这么一闹,几乎要气晕过去。

赵美莲和姜德都去医院照顾老爷子了,家里就姜军庆跟姜欢,当时的姜乐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一时间还真没人拿王燕妮有办法,姜奶奶刚开始还耐心的跟她讲道理,结果王燕妮油盐不进,说什么也得分家,就连村里人戳她脊梁骨,她都顾不得了。

比起丢人,还是没粮的日子难过,被说闲话又少不了一块肉。

最后王燕妮闹得不行了,姜奶奶已经彻底失望了,她最后问:“姜志呢,让他过来,我听听他是咋想的,现在医院里躺着的是他亲爹,他就由着你这么闹?”

王燕妮:“姜志早上过来找过姜德,说了分家,他没同意。”

这事姜德怕他娘生气,就没说,老太太压根不知道。

姜奶奶听完这个,心彻底凉了,她没怀疑王燕妮的话,都闹成这样了,村里其他人都过来看,可姜志从头到尾都没露面,啥意思她还能不明白。

她这是养了个白眼狼啊!

最终,姜奶奶在王燕妮的各种哭闹下,疲惫道:“好,你把姜志叫来,他要是还坚持分家,那就分。”

王燕妮闻言一喜,当即收了剪刀,笑着道:“这可是你说的啊!等着,我这就去叫姜志!”

赵美莲看着王燕妮跑开,扭头担忧地看向姜奶奶:“娘,您别气,我嫂子她就是脑袋不清楚。”

姜奶奶摇摇头,叹息道:“姜志是我儿子,我看着他长大,他什么样我能不清楚?别看王燕妮厉害,她做不了姜志的主!说到底,我养了个不孝的儿子!”

即便姜奶奶看的再开,她也没忍住哭了,儿子他爹还在医院躺着,儿子怕给他爹治病把钱花完了,闹着要分家,她怎么养了这么个白眼狼啊!

但凡姜志换个时间闹,姜奶奶都不至于这么生气。

那边王燕妮回去跟姜志说了,要让他过去,姜志同样了解他娘,知道他娘这是在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想清楚,他要真去了,后悔也没用。

但姜志在王燕妮的催促下,还是起身跟着一起去了姜德家。

姜奶奶见他真来了,一阵失望,看着她这个儿子,问道:“姜志,你真想清楚了?要分家?”

“娘,你也知道,我没什么本事,要是跌倒了,就难爬起来了。”姜志哭诉着自己的不易:“我倒没什么,可还有您孙子们啊,我总不能不管他们吧。”

姜奶奶明白姜志的意思了,说:“成,不过不分家。”

王燕妮瞬间急了:“娘,咱们说好的,乡亲们刚刚都在听呢,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姜奶奶看了她一眼,道:“王燕妮,我以前不怎么说你,但我今天要说说,长辈说话,有你插嘴的份?你在娘家就这么学规矩的?”

王燕妮被说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她还委屈上了,眼眶通红,但也不敢说话了,在心里埋怨姜奶奶说话不算数。

谁知道就听姜奶奶说:“不分家,直接断亲吧,以后你没我这个娘,我也没你这个儿子!”

姜志被震了一下,有些难以置信:“娘,你说啥笑话呢?咋能断亲呢?您看您一把年纪了,咱们分家归分家,以后您需要人照顾,我还能管啊。”

姜奶奶已经看透姜志了:“你爹在医院躺着,你就要闹分家,我以后还能指望你管?我指望不了,你够狠心,以后我也不用你管。”

姜志一时间沉默下来,他就是想分家,不想被拖累,可让他断亲,他一时间又不敢下决心。

王燕妮在一旁听着,觉得断亲就断亲,反正姜德一家以后也就这样了,起不来了,掺和在一起,他们家也受牵连,断亲好,以后各自都不用来往了。

而且刚刚王燕妮当众被姜奶奶训,现在心里还有气呢,越发的觉得断亲好。

见姜志半天不吭声,看样子是不想答应,她急了,都顾不得周围有人看热闹,用胳膊肘捅了捅对方:“你赶紧答应啊!断亲就断亲,我看你娘以后也是个拖累。”

赵美莲听的心里生气,骂道:“王燕妮,你要不要脸,你当初生娃,娘没少伺候你,你咋能说出这话?”

“伺候我不是应该的,我是给姜家添丁!”王燕妮豁出脸皮了,今天必须断亲!

姜志纠结了半晌,最终还是点个头。

姜奶奶一阵失望,不再看姜志一眼,对姜欢说:“欢儿,去请村长来做个见证。”

姜欢瞪了王燕妮和姜志一眼,跑走了,没多久赵满仓过来做见证,断亲这事虽然不多,但是也不是没有,都是有先例的。

他按照以前的经验,公账没平分,姜志家分三分之一,因为两边都不住在一起,分家也简单,只要把公账上的钱分一分就行。

王燕妮听说只能分到三分之一,有些不满,觉得凭啥,可她再泼辣也不敢在村长面前闹,见姜志点头答应了,只能不情不愿的也答应了。

姜爷爷如今重病住院,肯定没办法到现场,就由姜奶奶代替,两边签字画押,按上红手印,就彻底成了两家人。

王燕妮看着断亲的证明,虽然不认识字,但也开心,她小心翼翼的把自家这一份保管起来,然后道:“那钱啥时候给我们?”

公账现在的钱都被姜德拿走,去镇上给姜爷爷看病了,他们自然拿不出钱来,姜奶奶道:“放心,这钱就算是借,也会给你们。”

王燕妮虽然不满当场没拿到钱,但是现在有了村长做证明,姜德一家应该没办法耍赖。

再闹下去也太难看了,只能拉着姜志回家去了。

没多久,姜德花光了带过去的钱,老爷子没救回来,他和姜军庆把人带回来,让家里人见一面,就要下葬。

姜德也知道了断亲这事,他什么也没说,娘做的对,爹在医院躺着呢,他哥就能做出这种事,以后还能指望他干啥?断了好,断了干净。

后面姜爷爷的葬礼,姜德也没去叫姜志一家,既然都断亲了,也没必要叫。

办完了葬礼,去借了钱,把姜志一家的钱给了,这之后,他们算是彻底断干净了。

两边断了亲,姜志一家过得艰难许多,姜志实在下不了苦,好在姜志家儿子年纪也大了,一家也勉强过着。

王燕妮一点都不后悔,尤其是看到姜德一家过得有多不好,他们肚子都吃不饱,没看小的两个娃,脸色都蜡黄了。

她越看越觉得庆幸,当初断亲真是断对了,就姜德家这种情况,怕是一辈子都起不来喽。

没想到王燕妮没得意多久呢,就听说姜军庆的腿好了,她不相信,特地躲在人群里看过,没想到是真好了。

好了又怎么样?难道姜德家还能因为姜军庆腿好了,日子变好不成?

然后王燕妮就发现,姜德一家,日子确实越来越好了,从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看出来,那样子可不像吃不饱肚子的样子。

姜德家过得越好,她心里就越难受,血淋淋的现实告诉她,她当初的选择是错的。

今天让她更难受了,村里人竟然在传,姜德家有自行车了,咋可能?自行车多贵啊,他家是日子不过了吗?咋可能说买就买?

可周围人说的真真的,由不得王燕妮不信,她被这件事震的有点恍惚了,都顾不得丢不丢脸的问题,就这么来到姜德家门口,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自行车。

她不信真的有!

被村里人挤兑她都顾不得生气了,她只想知道,姜德家是不是真有自行车了。

“你们见着自行车了?”王燕妮还问挤兑她的人。

对方就想让她难受,自然是描绘的越清楚越好:“那指定见着了啊,我不光见着自行车了,我还见着姜乐骑着自行车,后面还载着俞和衷呢,骑的可快了,嗖一下就过去了。自行车可就是好,比人腿可快多了。”

“燕妮啊,你说说,你当初咋就那么胡涂呢,要是没闹得那么难看,说不定现在还能沾光,骑一下自行车呢。”有人一副替王燕妮后悔的样子,其实就是故意这么说,在笑话王燕妮呢。

可王燕妮已经听不出是不是在笑话她了,她满脑子都是,她本来还能骑自行车呢!

她被后悔包裹着,挤开人群,想往姜德家挤。

“你这是干啥?还要进去骑自行车?也对,不管咋样,你也是姜乐他大娘,他总得给你点面子。”这人明显就是故意这么说的,可王燕妮却当了真。

她还颇为得意,就是,她再怎么样也是姜乐的长辈,她说用一下自行车,就不信对方拒绝得了。

她已经能想象到,自己骑着自行车,周围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的场景了。即便她没骑过自行车,也不会骑。

王燕妮就这么昂着头,挤开人群,到了姜德家的院子。

果然,院子里放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在她看来,是那么的漂亮,瞬间让她移不开眼了。

周围人都盯着看的认真,时不时发出赞叹的声音,王燕妮也是一样,她自觉身份不一样,别人都只是看着,她却要伸手去摸。

手还没碰到自行车呢,就被人打了一下,王燕妮痛呼一声,收回手,就见姜欢瞪着眼睛看她。

姜欢叉着腰瞪她:“谁让你摸了?摸坏了咋办?”

姜欢哪怕对试图伸手摸的村里人,也是客客气气的劝说,但面对王燕妮,她可客气不了。

当初王燕妮闹上门来的时候,她也在场,简直被气死了,可惜她是小辈,没有小辈说话的机会,只能憋着。

没想到王燕妮脸皮这么厚,竟然来她家,还想摸自行车,她咋可能让摸?当即就打王燕妮的手。

王燕妮被姜欢的态度刺激到了,这小妮子,无法无天了还:“你咋说话呢?我可是你大娘!”

姜欢撇了撇嘴巴,都断亲了,屁的大娘。

“你这是啥态度?”王燕妮气的不行,见姜军庆在旁边,端着长辈的架子:“军庆,你看看你妹妹,对长辈是啥态度?你回头可得跟你娘说说,她这样,以后名声不好,嫁人都嫁不出去。”

“你是啥长辈?”姜军庆原本懒得搭理她,结果她这么说自己妹妹,当即就受不了了:“我妹做错啥了?”

“你!”王燕妮简直气死了,一个两个的,都不把她放在眼里是吧。

她扭头,目光锁定赵美莲:“美莲,你看看你两个娃,咋教的?”

赵美莲:“我这个亲娘还在跟前呢,他们咋样用不着你说。”

她说完,皱眉看着王燕妮:“你过来干啥?我们家不欢迎你。”

王燕妮听到周围人的笑声,脸烫的厉害,强行为自己找补:“我过来看看娘还不成吗?”

“不成,娘看着你就生气。”赵美莲说。

“啥看老太太啊,她过来是想看自行车,不止想看,她还想借来骑一下呢。”村里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直接揭王燕妮的老底。

赵美莲不可思议的看了她一眼:“她还真敢想。”

“赵美莲,你说话别太难听!”王燕妮气道:“你等着吧,不就是个破自行车吗?回头我家也买一辆,要比你家这还好的!”

赵美莲没说话,在她看来,王燕妮就跟非得跟别人比个高低的小娃一样,可惜她又不是小娃,没想去比。

可村里人却喜欢看热闹:“真的假的?燕妮,你可别吹牛啊,你家买得起自行车?”

“我咋就吹牛了,不就是个自行车吗?本来我家也打算买了!”王燕妮故意提高声音。

“那太好了,等过几天我们还能去燕妮家看自行车呢。”

“我等着,到时候咱们得一起去看看哈哈。”

“哎呦,燕妮真厉害哈,自行车都说买就买。”

王燕妮听的飘飘然,还觉得人家是在夸她呢,赵美莲在一旁看着,也懒得提醒她,爱咋样咋样吧。

王燕妮自觉出了风头,放完话就得意的走了。

院子里的热闹,姜乐并不清楚,在村里人来了之后,他觉得吵,就拉着俞和衷进屋去了。

当时跟三嫂说好了,衣服两天做好,眼看就剩一天多的时间了,姜乐得抓紧时间把衣服做出来。

左右没什么事,门外又堵着人,一时半会儿出不去,姜乐干脆拉着俞和衷,让他给自己帮忙。

俞和衷按照姜乐交代的,收拾碎布,姜乐踩着缝纫机做衣服。外面的吵闹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

呢绒布是烟灰色,做长裙倒是合适,内敛而不张扬,很适合三嫂这个年纪穿。

做长裙的布料,姜乐精打细算,最后剩下的碎布也没浪费,有自行车,方便很多,去镇上一来一回也就半个多小时,他去供销社买了材料,回来做了个大肠发圈,又做个呢绒的宽发箍,搭配裙子正好。

这天下午,姜乐终于做好了裙子,他收拾好,明天打算去一趟镇上,把衣服给三嫂送过去。

结果没想到,他刚收拾完,赶巧了镇上就来人了。

张彪和三哥骑着自行车,按照姜乐当初留的地址,一路打听,终于打听到了姜乐家。

村里人好奇的问他们是干啥的,三哥笑着说是姜乐的朋友,至于过来有啥事,自然不说。

村里人:姜乐这么厉害?还认识两个有自行车的朋友?

一时间村里人都震惊他这么有人脉,一传十,十传百,这事很快就传开了。

姜乐并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传言,他这会儿正奇怪呢,怎么三哥和张彪都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