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秦任华听了俞和衷的话, 回味了一下刚刚那个口蘑的味道,觉得多贵都正常。

他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知道有的少见的菌菇, 一斤能卖二三十, 这年头大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二三十,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秦任华觉得口蘑贵也正常,就是不知道贵到了什么程度, 而且还是从外地带回来的, 价格怕是不便宜。

他谨慎的想, 要是太贵的话,就只买一斤, 回去媳妇儿孩子尝尝味吧。

秦任华心里有了打算, 就问价格。

俞和衷:“一块二。”

秦□□两?”

俞和衷摇头:“不是, 是一斤。”

他觉得姜乐这个价格定的有些低, 但姜乐表示, 这个价格在对方看来都算贵了, 如果大家觉得贵, 他还可以再降价。

怎么能降价呢?姜乐辛辛苦苦种的, 一块二都够便宜了,市面上随随便便一个菌菇都能赶上这个价了。

事实上,姜乐之所以定这么便宜, 是受现代思想的影响,觉得人工种植的怎么能跟野生的菌菇比呢?他定这么高都觉得怪心虚的。

所以俞和衷说了价格后,他有些紧张地观察秦任华的反应。

秦任华绝对算是条件比较好的群体, 如果他觉得贵的话,这个价格肯定要降一降的。

不过秦任华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对方惊讶的提高声音:“这么便宜?!”

在他看来, 凡是菌菇都不便宜,更何况那个口蘑味道那么好,而且不是本地的,光是运过来,都得费不少事吧?

秦任华都怀疑,俞和衷不会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故意报低价吧?

然后俞和衷一再表示,就是这个价,没有刻意报低,秦任华才将信将疑的点头。

“成,那你这个口蘑它……”

秦任华刚说完,俞和衷就表示:“您放心,来源绝对没问题。”自家种的,可不是没问题吗?

虽然这年头不让做生意,但这种生意是指的大张旗鼓的做生意,像这种私下里卖点农产品啥的,没人管你。

秦任华职业原因,自然要打听清楚,不仅是为了俞和衷,也是为了自己,他还是相信俞和衷的,既然这孩子这么说了,那就是没问题。

他还嘀咕:“这也太便宜了,哎,这年头农民赚个钱不容易啊。”

又说:“得亏我今天来了一趟,不然还不知道有这种好东西呢。”

俞和衷看了眼姜乐,后者眨巴眼睛,从秦任华的反应来看,他的价格确实定的低,不过姜乐并不打算更改价格了,这个价格对他家里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本来口蘑就没用什么本钱,主要付出的就是劳动力。

俞和衷问秦任华:“那您要多少?”

秦任华不确定有多少,问:“十斤有没有?”

俞和衷点头。

秦任华:“那先要十斤。”

俞和衷说:“好,不过得过几天东西才能给您。”

秦任华表示理解,并且当场就付清了钱,说来也巧,今天他正好发了工资,不然身上还真没那么多少。

等秦任华走了,姜乐看着手里的十二块钱,还有些恍惚,第一单生意就这么做成了?

“不行不行,我回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家里人。”姜乐有些坐不住了,要回家一趟。

俞和衷连忙跟上,问他:“那你一会儿还来吗?”

“来!”姜乐回了一声,他一会儿还要过来洗澡呢,自从有了淋浴,他已经无法忍受要打水烧水洗澡的生活了,天天都得来俞和衷这边洗澡。

俞和衷闻言露出一个笑:“好,那我装好水等你。”

姜乐风风火火的回了家,这样那样跟家里人说了一通,听的全家人都恍惚了。

不是,这就出去了一会儿,就卖出了十斤口蘑?

“一斤一块二,人家秦同志别是看在小俞的面子买的吧?”姜奶奶有些担心,买卖归买卖,可不能看人家关系好,就靠着人情硬把东西卖给人家,这样不好。

姜乐见家里人都看他,露出一个笑,让他们都放松下来:“放心吧,不是因为这个,秦叔还觉得便宜呢,而且他吃过口蘑,知道味道好。”

一说秦任华吃过,家里人就理解了,口蘑味道确实好啊!

不过他们没想到,竟然卖一块二还会让人觉得便宜!

姜欢迟疑了片刻,依依不舍的表示:“要不……明天咱别吃口蘑了,留着卖钱。”

赵美莲也点头,虽然也有点不舍,但还是道:“就是,一斤一块二呢。”

之前不想不觉得,现在一想,一块二一斤的口蘑哪能说吃就吃,这也太奢侈了。

姜德和姜军庆也点头说不吃了。

姜乐哭笑不得:“咱们自家种口蘑,吃起来不要钱,哪有自家种了,自己人反而吃不到的道理。该吃吃,大不了少吃点,咱们能吃多少?”

还真能吃不老少。不过姜奶奶也说:“幺儿说的对,自家种的,那就是不要钱,心疼啥呢,该吃吃,咱们赚钱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过好日子,克扣了啥也不可能克扣自家人的嘴。”

姜奶奶说完,还是忍不住加了一句:“就是别那样吃了,咱少吃一点。”

“对对,少吃一点,一顿吃个一盘,也没多少。”一边说还一边咽口水。

既然秦任华要买,家里这几天都注意着菇房的情况,找成熟最快的,要先凑出来十斤给人送过去。

人家钱都给了,他们想法朴实,只想快点把口蘑给人家。

——

这天姜乐正在家里帮忙晒菜干,就看到一个熟悉又让他惊讶的人出现在家门口,竟然是林半雪!

自从上次老赖子的事之后,姜乐偶尔在村里碰到林半雪,双方会互相打打招呼,说几句话,但这还是林半雪第一次过来找姜乐,还直接找上门了。

姜乐愣了一下,还跟瓜瓜嘀咕出啥事了,一边把晒菜干的竹簸箕放下,一边出了门,问林半雪找他有啥事。

林半雪笑着指了指放在身侧的袋子,说道:“我听说你现在喜欢看书,就写信给我家里,让他们寄了一些书过来,你看你用不用得上。”

她说着,打开装着书的袋子,姜乐感兴趣地跟着看,发现里面多是一些课本和练习册,基本都是高中的。

姜乐精神一振,他最近正发愁呢,那些练习册基本上都快被他翻烂了,很多题都反反复复的做来做去,做的多了,连解题方法都能倒背如流了,这样下去显然不行。

所以他原本就想再找些练习册来,没想到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不得不说,林半雪这东西是真送到心坎上了。

林半雪见他满脸笑容地翻看着,就知道他应该是需要的,不由放下心来,没有打扰他。

很快姜乐抬起头,冲着她露出一个笑:“谢谢你,这些我正需要。”

“那就好。”林半雪也没多问,看样子就是单纯的过来送书。

见她要离开,姜乐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算委婉地提醒一下她:“这些书你都不看吗?我觉得看看还是有用的。”

林半雪闻言思索片刻,她下乡之前,是在上高中,之后各处乱起来了,学校老师都出事了,有些学生趁机捣乱,把老师都拉去批斗。

学校这么乱,书肯定是读不下去了,她就回了家,没多久就得知了要下乡的消息。

林半雪家里人已经想好了办法,让她可以不下乡,但后面她的表妹哭着求到了她这里,林半雪一时心软,把留下来的机会给了表妹,她就这么下乡了。

下乡之后忙着适应环境,忙着干活,自然没功夫看书,别说看书了,这些课本都是今天才寄过来的。

被姜乐这么一说,林半雪眼中露出几分怀念来,她想了想说:“那我拿几本回去看,你要是到时候看完了咱们换着看。”

姜乐只是说了一句,没想到林半雪就愿意看书了,现在没了高考这条路,在很多人看来,看书就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举动。

像他们这些农村娃,努力考上高中,说不定还能参加厂里的招工,也算是一个出路。

可对于下乡的知青来说,他们压根看不上这条“出路”,偏偏姜乐还没办法把话说的太明白,谁能想到,再过几年,高考又会恢复了呢?

林半雪既然愿意拿起课本,那当然是好事,也算是感谢对方这么有心,特地让家里人寄来这些书。

姜乐开心道:“好啊!”

林半雪看样子已经是高中生了,如果没有俞和衷,姜乐肯定要说有不会的题可不可以问问她,但现在他有俞和衷诶!

怎么说呢,自从有了俞和衷,姜乐就没有把不会的题留到过夜的经历了。

更让姜乐开心的是,他又想起了原著里的一段内容,发生在恢复高考的时候。

当时大家猝不及防的接到恢复高考的通知,那时候距离高考仅仅只有一个月时间。

不光是那时候已经恢复上学的学生们激动,更激动的还有知青们。

因为知青们敏锐的察觉到,这次只要考上大学,他们就要回乡了。

作为知青的一员的林半雪自然也激动不已,她当即就下了决定,要参加高考。

这时候林半雪已经跟赵政华在一起了,她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政华,并且希望赵政华能跟她一起参加高考。

在林半雪看来,能参加高考无疑是件好事,她能通过这种办法回乡,而赵政华也能考出这个小山村。

可她兴奋地分享了这个消息后,没想到赵政华的反应,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开心,相反,他很不高兴,超雄症发作一般,质问林半雪:“你为什么要参加高考,你是不是想离开这里?你想丢下我回乡是不是?”

林半雪就觉得赵政华莫名其妙:“不是啊,我们一起参加高考,我不会丢下你。”

赵政华却并没有被说服,因为他被戳中了不愿意提起的回忆。

重生之前,赵政华一心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可惜他并不是学习的料,考了好几年也没考上。

相反,重生前的林半雪跟赵政华并没有交集,赵政华只记得对方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就考上了大学。

正因为知道这些,所以赵政华害怕了,他怕林半雪会离开他。

即便原书努力把赵政华的心理活动描述的极其深情,可姜乐却觉得很恶心,说白了,赵政华不就是怕林半雪变得更好吗?

这种心理没什么,你努力追上人家不就行了,结果恰恰相反,赵政华的解决办法不是努力追上林半雪的步伐,而是努力拖对方的后腿。

眼看林半雪坚持要参加高考,赵政华知道,再闹下去不但不会达到他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他觉得林半雪看似温柔,实则狠心,对方一定会在参加高考和跟他在一起之间,选择参加高考。

于是,赵政华思考片刻,答应了林半雪。

姜乐看到这里,以为赵政华终于干了件人事,没想到越看越不对劲,明明只有一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这个时候,肯定得抓紧时间学习啊。

而赵政华呢,幺蛾子层出不穷,一会儿缠着林半雪谈恋爱,见这招没用,又故意制造一些麻烦,让林半雪分心。

本来学习的时间就没多少,一个月时间被耽搁完了,最后林半雪就因为差几分,遗憾落榜。

成绩出来以后,林半雪受到了打击,一直缓不过来,赵政华还安慰她说:“半雪你放心,就算不通过高考,我也有办法带你回家,你别参加高考了,跟着我做生意吧,我们大干一场。”

按照这本书的轨迹,高考恢复没多久,国家也放宽了很多政策,重生前的赵政华经历过,自然早早就知道了,他早就悄悄积累了资本,准备这时候大干一场。

而林半雪真正的作用也是时候发挥了,他肯定要带林半雪回家,不然怎么能让林家帮他呢?

后来赵政华通过重生的优势,做成了好几单生意,并且带林半雪回了林家。

如他所料,林家因为林半雪的原因,在很多地方都帮助了他,赵政华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大。

发展到后面,林家基本上是帮不了他了,反而需要仰仗他,到了这时候,赵政华就时不时感慨,他这个妻子,胜在温婉贤淑,但在生意上一窍不通,在这方面他们一点共同话题都没有。

事实上,林半雪确实不喜欢做生意,从刚开始赵政华做这些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她本来可以考上大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却被赵政华处心积虑的捻灭了她的光芒,最后对方还要说她黯淡无光。

看到这里,姜乐拳头都硬了,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赵政华的事业线,但是好歹也披着言情文的皮子,他实在不明白评论区那些“好甜”“好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喜欢看一些搞事业的文,但是在男频看到太多,男主开后宫,所有女人都给他提供助力的文,看的姜乐脑瓜子嗡嗡的。

所以他后来都看女频了,没想到不小心踩中了这一坨,赵政华绝对是他看到的最大的一坨。

还好,现在的一切都没有像原书那样发展。姜乐看着林半雪捧着书离开,心里舒服了一点。

他戳戳瓜瓜,问被他丢到犄角旮旯里的赵政华的情况。

瓜瓜:【放心吧宿主,现在还搁炕上躺着呢。太好啦,他的男主光环并不能加速他身上伤的恢复呢!】

姜乐放心了:【希望病魔能战胜他,别让他出来祸害人了。】

他跟着瓜瓜嘀嘀咕咕一通,心情很好的捧着剩下的书回家了,把有新练习册看的好消息告诉姜欢,他姐果然也开心的跟什么似的。

姐弟俩商量着,把他们这里有的练习册也整理出来,下次可以把这些给林半雪看。

另一边,林半雪拿着书回了知青点,一进院子,陈艳就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叉着腰问:“你干啥去了?”

林半雪看了她一眼,没理她。

陈艳气的不行,快步走上来跟着她:“我问你话呢,你咋不说话?林半雪你耳朵有毛病吗?为什么不说话?”

陈艳简直憋屈的不行,上次遇到老赖子,因为她扭了脚,林半雪不但没走,反而要保护她。

她又不是傻子,说不触动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发现林半雪对赵政华真的没兴趣后,不知道为什么,陈艳也觉得赵政华没那么好了。

她都想好了,以后也不是不可以跟林半雪好好相处,结果她没想到,好不好好相处的,压根不是她说了算。

她刚开始等着林半雪来找她,结果人林半雪压根不理她,完全把她当空气,陈艳简直憋屈的不行,故意往林半雪跟前晃都没用。

时间久了,陈艳终于忍不住了,主动过来跟林半雪说话,可是,她压根不是会好好说话的主,本来林半雪对她就爱答不理的,这下林半雪更不理她了,她说话就跟没听见一样。

这会儿可能是被骚扰的不耐烦了,林半雪终于蹙着眉开口:“不管你信不信,我没去找赵政华,你放心吧。”

“谁跟你说他了!”陈艳跺了跺脚,生气道:“林半雪,我果然很讨厌你!”

见她走了,林半雪表情变都没变。

英子听到动静凑过来,见怪不怪的看了眼陈艳的背影,撇撇嘴:“半雪,你说她到底咋了,一天天神经兮兮的。”

林半雪说:“不知道。”

英子:“她说讨厌你诶。”

林半雪:“哦,反正我也不喜欢她。”

英子闻言给林半雪比了个大拇指,都说林半雪特别善良,这点英子也承认,但是,善良之余,她也是有自己的个性的。

她帮任何人,都只是单纯的看不下去,跟对象是谁没有任何关系。

就像之前,姜乐被冤枉,林半雪可以给他作证,陈艳脚崴了跑不了,她也可以留下来保护对方一样,林半雪从来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她帮姜乐说话,并不是向对方示好,帮陈艳,也不耽搁讨厌对方,事情结束之后,她依旧懒得搭理他们。

除非能通过实际行动,改变林半雪对他们的印象,就像姜乐那样。

而陈艳这样的,林半雪只会更加不想搭理她。

英子其实也能看得出来,陈艳是别别扭扭的想跟林半雪修复关系,可她就是不跟林半雪说,一天看着陈艳破防还挺开心的。

“你笑什么?”林半雪奇怪地看了英子一眼。

后者立刻摇摇头,转移话题:“你怎么把书拿回来了?”

林半雪:“有时间的时候我也看看,你要不要看?”

——

姜乐从村里听说了一件大事,俞老大俞母还有俞强加上俞老头,这一家子,之前被公安抓走调查,听说今天俞老头回来了。

没错,只有俞老头一个人回来,这俞老头以前眼睛都长到头顶上了,一天天谁都看不上,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多厉害呢。

这次回来,一改之前的样子,看着老了一截,猛的一看,还怪可怜的。

一家人被抓,就俞老头一个人被放回来,村里人都说,俞老头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喽。

俞强一家,还真只有俞老头一个人没有参与人口买卖,其他人都要被送去劳改了。

至于吴纺琴和陈麻子这两个人贩子,那自然就是吃花生米的命。

这些都是姜乐从村里听说的,具体的事他也不清楚。

有人说俞老头的日子不好过,就有不赞同的人,说:“俞老头又不是俞老大一个娃,不是还有俞老二跟俞春香吗?老大没了,老二和闺女养呗。”

“嘿,这话你可说错了!俞老头不是回来了吗?你猜怎么着?回来就发现,家里的粮啊衣服啊,被褥这些,都没了。俞老头气的在门口骂,说哪个死全家的拿他家东西了,结果一问,才知道,全是他家老二跟春香拿了。你是不知道当时俞老头那脸色,跟吃了大粪一样。”

“说话就说话,恶心人干啥,没看我还吃饭呢?”

“后来呢?后来咋样了,你快说说,你咋知道的这么清楚?”

“我有亲戚在上河村啊,那天我正好在,你别打岔,听我跟你说。”

姜乐暗搓搓的在旁边听,还跟瓜瓜嘀咕:【这俞老二和俞春香的所作所为,还怪符合人设,自己亲爹家都不放过。】

瓜瓜让他别打岔:【这一家子都不是啥好东西,你让我听听后来咋样了。】

很好,瓜瓜已经完全融入了村民。姜乐一边感慨,一边默默竖起耳朵也跟着听,嗯,他也好奇啊。